1、糖尿病诊断与饮食运动疗法(优选)糖尿病诊断与饮食运动疗法定 义n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和作用缺陷(胰岛素抵抗),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糖尿病分型(1999,WHO)n(一)1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n 1.免疫介导性 急性型及缓发型。n 2.特发性 无自身免疫证据n(二)2型糖尿病n 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n(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 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1)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
2、糖尿病(MODY)(2)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2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基因异常)3 胰腺外分泌疾病 4 内分泌疾病 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6 感染 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8 其他 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 n(四)妊娠(期)糖尿病(GDM)n 指妊娠期间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不论分娩后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GDM。n 妊娠结束6周后,复查并按血糖水平分类n (1)糖尿病n (2)空腹血糖过高n (3)糖耐量(IGT)减低n (4)正常血糖者病因和发病机制n 正常的食物代谢过程胰岛素帮助葡萄糖胰岛素帮助葡萄糖在组织细胞中的转在组织细胞中
3、的转运为能量为细胞利运为能量为细胞利用用糖原分解糖原分解胃肠道吸收葡萄糖胃肠道吸收葡萄糖胰腺分泌胰岛素胰腺分泌胰岛素1 0.8 其他 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皮肤化脓性感染OGTT试验中,2hPG糖水平11.(三)胰岛细胞功能异常和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分泌缺陷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199ug/min8 其他 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实验前3天每日主食不少于150g3两;45岁,如结果正常,3年后复查(1)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三)糖耐量减低(IGT)(1)空腹(1014 h)过夜餐后2h 4.在组织细胞
4、中的转运为能量为细胞利用半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年龄小于20岁。血糖的来和去肝脏和肌肉储存的糖原蛋白脂肪等非糖物质食物糖异生胃肠道血糖糖原分解合成糖原消耗供能转变为脂肪什么是胰岛素n胰岛素的作用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利用葡萄糖的大门。葡萄糖进入人体内,需要胰岛素介导,才能形成我们日常所需的能量,或合成肝糖原、脂肪,以供日后使用。没有胰岛素,葡萄糖因无法利用而在体内升高病因病因遗传遗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自身免疫胰岛素分胰岛素分泌缺陷泌缺陷胰岛素作胰岛素作用缺陷用缺陷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热量摄入过多、消耗太少 基本条件 胰岛素和升糖激素不正常 必要条件因此:胰岛素和升糖激素正常的人,吃的糖和饭再多,也
5、不会患糖尿病;只有吃得多、消耗少 胰岛素与升糖激素不正常,才会患糖尿病!血糖增高管理失衡才发生糖尿病!血糖增高管理失衡才发生糖尿病!一、型糖尿病 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自身免疫有关饱和脂肪、多价不饱和脂肪与单价每个基因参与发病的程度不等3.胰岛素 空腹520mu/L2003年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建议IFG修改为5.治疗措施 以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为基础,根据病情予以药物治疗四、糖化血红蛋白A1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3)自主神经病变3高危人群 有IGR病史。(3)糖耐量(IGT)减低期 微血管瘤,出血(一)1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可以阳性。细胞自身抗体
6、检查阴性。0 餐后2小时血糖 7.每天200250g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糖尿病控制标准(1999年亚太DM政策组)3高危人群 有IGR病史。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n(一)遗传学易感性 1型糖尿病与某些特殊HLA类型有关 类等位基因B15、B8、B18出现频率高,B7出现频率低 类等位基因DR3、DR4阳性相关 DQB57非门冬氨酸 DQA52精氨酸 n(二)环境因素 1.病毒感染 2.化学物质 3.饮食因素 n(三)自身免疫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胰岛素自身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四)1型糖尿病的自然史
7、n 第期遗传学易感性n 第期启动自身免疫反应n 第期免疫学异常n 第期进行性胰岛细胞功能丧失,仍维持糖耐量正常n 第期临床糖尿病n 第6期 胰岛细胞完全破坏,糖尿病 临床表现明显,依赖外源胰岛素维持生命二、型糖尿病也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病。(一)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遗传特点为1.参与发病的基因很多2.每个基因参与发病的程度不等3.每个基因只赋予易感性,并不足以致病。4.多基因异常的总效应形成遗传易感性。遗传因素主要影响细胞功能。环境因素包括老龄化、营养因素、肥胖、体力活动少、子宫内环境、应激、化学毒物等。2.胰岛素抵抗和细胞功能缺陷 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主要环
8、节。胰岛素抵抗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细胞功能缺陷主要表现1.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2.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3.胰岛素分泌质的缺陷。细胞功能无法代偿胰岛素抵抗时发生T2MD 尽管 型糖尿病发生在各个种族中,但是,其更容易发生在白种人中。二、急性并发症和伴发病(NGR)空腹血糖 3.糖尿病性心肌病期 期 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5 2.0 餐后2小时血糖 7.期 期 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1)空腹(1014 h)过夜治疗措施 以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为基础,根据病情予以药物治疗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3.特发性 无自身免疫证据四、糖化血红蛋白A1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每个基因参与发病的程度不
9、等3.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第期免疫学异常(1)空腹(1014 h)过夜半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年龄小于20岁。HbA1c6.(1)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n(三)胰岛细胞功能异常和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分泌缺陷n2型糖尿病的自然史n(一)遗传易感性n(二)高胰岛素血症和或胰岛素抵抗n(三)糖耐量减低(IGT)n(四)临床糖尿病临床表现 一、代谢紊乱症候群 二、急性并发症和伴发病 三、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n1、肥胖或超重n2、腰围较大的人 男性90cm 女性80cm n3、长年缺乏运动者 n4、有巨大儿(出生体重超过4kg)生产
10、史的妇女 n5、有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家族史患者的一级亲属 n6、有高血压 BP140/90mmHgn7、高血脂、脂肪肝n8、生活紧张劳累,饮食和运动无法规律进行者 一、代谢紊乱表现 1、多尿 高血糖 高尿糖 渗透性利尿 多尿 2、多饮 多尿 脱水 高渗 口渴 多饮 3、多食 高尿糖排出 机体缺能量 饥饿感明显 多食 4、消瘦高血糖 高尿糖排出 机体缺能量 结构 蛋白质消耗 消瘦 二、伴发病症表现:1、可以有皮肤疖肿、外阴搔痒、屈光改变等表现 2、部分病人可以脑梗塞、糖尿病足为初发症状 3、妇女可有月经紊乱 4、儿童可出现生长发育缓慢、一、代谢紊乱症候群常见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n 1型
11、免疫介导性(1A型)n 多数青少年患者起病较急,症状明显 首发症状可为DKA。n 某些成年患者,起病缓慢,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经历一段或长或短不需胰岛素治疗的阶段,称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多数1A型患者血浆基础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曲线低平。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可以阳性。n特发性T1DM(1B型)通常急性起病,细胞功能明显减退甚至衰竭,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酮症甚至酸中毒。细胞自身抗体检查阴性。2型糖尿病n 起病隐匿,缓慢,症状相对较轻。n 常有家族史 除三多一少外,视力下降,皮肤瘙痒等均可为 首发症状 围手术期或健康检查时发现高血糖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n
12、1.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2.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3.糖皮质激素所致糖尿病妊娠糖尿病(GDM)nGDM通常在妊娠中、末期出现,一般只有轻度无症状性血糖升高。GDM妇女分娩后血糖一般可恢复正常,但未来发生T2DM 的风险显著增加,故患者应在产后612周筛查糖尿病,并长期追踪观察。n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n2.感染 皮肤化脓性感染 皮肤真菌感染 真菌性阴道炎 肺结核 尿路感染 肾乳头坏死(高热、肾绞痛、血尿、尿中排出坏死的肾乳头组织)二、急性并发症和伴发病低血糖症状发抖发抖出虚汗出虚汗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头晕想睡头晕想睡焦虑不安焦虑不安饥饿饥饿情绪不稳情绪不稳头疼头疼
13、四肢无力四肢无力视觉模糊视觉模糊38n(一)大血管病变n(二)微血管病变 1糖尿病肾病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糖尿病心肌病n(三)神经病变n(四)眼的其他病变n(五)糖尿病足三、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主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肾动脉肢体外周动脉肢体外周动脉(二)微血管病变 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血液流变学改变、凝血机制失调、血小板功能异常、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等可能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n微血管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和心肌组织,其中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
14、病变尤为重要。1期:血流动力学改变,小动脉扩张,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2期:结构改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3期:早期肾病(微量白蛋白尿)q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199ug/min4期:临床肾病qUAER200ug/min;尿白蛋白300mg/24h;尿蛋白0.5g/24h;可有肾功能减退5期: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n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期 微血管瘤,出血 期 微血管瘤,有硬性渗出 期 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 期 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 期 机化物形成 期 视网膜脱离,失明血脂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五驾马车,持之以恒理想体重(kg)=身高(cm)10
15、5尿白蛋白300mg/24h;(NGR)空腹血糖 3.及早发现、诊断,有效治疗8mmol/L免疫介导性 急性型及缓发型。期 期为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常伴有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六)合理分配 1/5、2/5、2/5或1/3、1/3、1/3尤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二、急性并发症和伴发病多数1A型患者血浆基础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曲线低平。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BMI大于30为肥胖葡萄糖进入人体内,需要胰岛素介导,才能形成我们日常所需的能量,或合成肝糖原、脂肪,以供日后使用。女24 26 26没有胰岛
16、素,葡萄糖因无法利用而在体内升高(1)空腹(1014 h)过夜n期 期 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n期 期为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常伴有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n3.其他 糖尿病性心肌病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1)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2)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3)自主神经病变 胃肠 心血管 泌尿生殖 排汗异常(四)糖尿病足 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细菌感染、外伤等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溃疡、肢端坏疽n(五)其它n 糖尿病还可引起视网膜黄斑病、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等。牙周病、皮肤病变及抑郁、焦虑也较常见。实验室检查一、尿糖测定 肾糖阈二、血葡萄糖(血糖)测定三、葡萄糖耐量
17、试验四、糖化血红蛋白A1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五、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六、其他 血脂 蛋白尿、尿白蛋白、BUN、Cr 酮症酸中毒血气分析、电解质、尿酮 高渗性昏迷血渗透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n(1)空腹(1014 h)过夜 n(2)晨起(6:008:00)采集空腹血样 n(3)75 克葡萄糖溶解于250300ml水中口服(5分钟内),也可采用50%葡萄糖高糖溶液150ml,加入100150ml白水稀释。n(4)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采集血样。OGTT试验注意事项n(1)实验前3天每日主食不少于150g3两;n(2)试验前空腹1014小时不宜过长或过短;n(3)空腹血糖应
18、于早68点抽取同时开始服糖;n(4)在等待抽血同时勿随意走动吸烟、喝茶或情绪激动;n(5)抽血后立即测定;n(6)抽出的血如不能立即测定应放在48冰箱中冷藏。n(7)其结果受长期卧床、应急情况、应用药物(利尿剂、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等)影响,实验前37天停用可能影响药物,或病情稳定后检查。n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 GHbA1c 3%6%GHbA1 8%10%果糖胺 1.72.8mmol/L 胰岛素 空腹520mu/L 3060分钟达高峰,为基础的510倍,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 C 肽 空腹0.4nmol/L 高峰达基础的56倍胰岛细胞功能检查 胰岛素释放和C肽测
19、定糖尿病的其他辅助检查n心脏彩超n心电图、四肢肌电图n血管彩超 肾动脉、颈动脉、下肢动静脉等诊断与鉴别诊断n诊断线索n1.三多一少症状n2.以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或伴发症首诊的患者n3高危人群 有IGR病史。年龄大于45岁,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人的一级亲属,有巨大儿生产史或GDM史,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等。糖尿病及其他类型高血糖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及其他类型高血糖的诊断标准(WHO咨询报告咨询报告1999年)年)糖尿病症状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或空腹血浆葡萄糖(空腹血浆葡萄糖(FBG)水平)水平7.0
20、mmol/L(126mg/dl)或或OGTT试验中,试验中,2hPG糖水平糖水平11.1mmol/L注:需再测一次,予以证实,诊断才成立注:需再测一次,予以证实,诊断才成立1g蛋白质=4kcalHbA1c6.(2)晨起(6:008:00)采集空腹血样参与发病的基因很多2.OGTT是指以75克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如用1分子结晶水葡萄糖,则为82.每天3个单位优质蛋白UAER200ug/min;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2003年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建议IFG修改为5.葡萄糖进入人体内,需要胰岛素介导,才能形成我们日常所需的能量,或合成肝糖
21、原、脂肪,以供日后使用。没有胰岛素,葡萄糖因无法利用而在体内升高半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年龄小于20岁。类等位基因B15、B8、B18出现频率高,B7出现频率低每个基因参与发病的程度不等3.免疫介导性 急性型及缓发型。内容 糖尿病知识、糖尿病的危害、自我监测一级预防高危人群(无症状)糖尿病还可引起视网膜黄斑病、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等。吃2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1 7.诊断新标准的解释诊断新标准的解释n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OGTT中中2 2小时血糖值小时血糖值n空腹指至少空腹指至少8 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n
22、任意时间指一日内任何时间,无论上次进餐时任意时间指一日内任何时间,无论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间及食物摄入量nOGTTOGTT是指以是指以7575克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克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内口服 (如用如用1 1分子结晶水葡萄糖,则为分子结晶水葡萄糖,则为82.582.5克克)糖代谢状态分类糖代谢状态分类 (WHO(WHO专家委员会报告专家委员会报告,1999,1999年年)正常血糖正常血糖 (NGR)空腹血糖空腹血糖 3.96.0 餐后餐后2小时血糖小时血糖 7.8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受损 (IFG)空腹血糖空腹血糖6.17.0 餐后餐后2小时血糖小时血糖 7.8糖耐量减
23、低糖耐量减低 (IGT)空腹血糖空腹血糖 7.0 餐后餐后2小时血糖小时血糖7.811.1糖尿病糖尿病 (DM)空腹血糖空腹血糖7.0 餐后餐后2小时血糖小时血糖11.12003年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建议年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建议IFG修改为修改为5.66.9mmol/L糖化血红蛋白 HbA1c6.5%鉴别诊断 n(一)其他原因所致的尿糖阳性n(二)继发性糖尿病n(三)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鉴别诊断鉴别诊断FPG-1HPG 2HPG肾性糖尿肾性糖尿 甲亢甲亢 胃空肠吻合术后胃空肠吻合术后 弥漫性肝病弥漫性肝病 或非葡萄糖糖尿非葡萄糖糖尿 其他原因所致的尿糖阳性其他原因所致的尿糖阳性应激应激 有
24、应激史有应激史,应激过后可恢复正常。应激过后可恢复正常。鉴别诊断鉴别诊断q药物对糖耐量的影响药物对糖耐量的影响q 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阿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阿斯匹林,吲哚美辛片,三环类抗抑郁药斯匹林,吲哚美辛片,三环类抗抑郁药抑制胰岛素释放抑制胰岛素释放q继发性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q 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症、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症、嗜铬细胞瘤等因分泌生长激素,皮质醇,拮抗胰岛等因分泌生长激素,皮质醇,拮抗胰岛素素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起病起病急性起病急性起病-症状明显症状明显缓慢起病缓慢起病-常无症状常无症
25、状临床特点临床特点体重下降体重下降多尿多尿烦渴,多饮烦渴,多饮肥胖肥胖较强的较强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型糖尿病家族史种族性种族性-高发病率族群高发病率族群黑棘皮病黑棘皮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酮症酮症常见常见通常没有通常没有C肽肽低低/缺乏缺乏正常正常/升高升高抗体抗体ICA阳性阳性抗抗-GAD阳性阳性ICA512阳性阳性ICA阴性阴性抗抗-GAD阴性阴性ICA512阴性阴性治疗治疗胰岛素胰岛素生活方式、口服降糖药或生活方式、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胰岛素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有无无治 疗 治疗目标 消除症状、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维持良好健康状况和劳动(学习)
26、能力、保障儿童生长发育、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 治疗措施 以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为基础,根据病情予以药物治疗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高危人群(无症状)1.45岁,如结果正常,3年后复查2.超重、一级亲属有糖尿病患者3.妇女巨大胎儿、妊娠糖尿病史4、高血压、高脂血症5、心脑血管疾病6.多囊卵巢综合症7、进食过多动物类食品、饮酒、活动过少8、孕2428周妇女n二级预防n1、糖尿病前期n2、已诊断糖尿病n及早发现、诊断,有效治疗n三级预防n 对于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尽量阻止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减
27、少糖尿病的致残和死亡。(有效综合治疗血压、血脂等)尤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IFG)空腹血糖6.每天3个单位优质蛋白8 其他 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饱和脂肪、多价不饱和脂肪与单价(2)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治疗措施 以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为基础,根据病情予以药物治疗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应激 有应激史,应激过后可恢复正常。0 10 10第6期 胰岛细胞完全破坏,糖尿病 临床表现明显,依赖外源胰岛素维持生命(NGR)空腹血糖 3.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1)空腹(1014 h)过夜化学物质 四氧嘧啶、链脲菌
28、素等毒物OGTT试验中,2hPG糖水平11.胰岛素抵抗和细胞功能缺陷 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主要环节。每天200250g碳水化合物没有胰岛素,葡萄糖因无法利用而在体内升高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五驾马车,持之以恒手段1 糖尿病教育是前提 2 合理的饮食计划 3 适当的运动 4 药物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5 血糖监测是理想控制的重要保证基础基础血糖控制到多少合适?理想(mmol/L)尚可(mmol/L)差(mmol/L)空腹血糖4.4-6.17.07.0非空腹血糖4.4-8.010.010.0控制程度控制程度血糖血糖 理想控制理想控制 较好控制较好控制 控制差控制差 血糖(血糖(mmol/l
29、mmol/l)空腹空腹 4.4-6.1 7.0 4.4-6.1 7.0 7 7餐后餐后2h 4.4-8.0 10 2h 4.4-8.0 10 1010 GHbAGHbA1C1C(%)6.26.2 6.2-8.0 6.2-8.0 8 8 血脂(血脂(mmol/lmmol/l)总胆固醇总胆固醇 5.2 5.2 6.0 6.0 6.06.0HDLC HDLC 1.1 1.1 1.1 1.1 0.90.9甘油三脂甘油三脂 1.5 1.5 2.22.2 2.2 2.2 血压(血压(mmHgmmHg)130/80 130/80 160/95 160/95 160/95160/95 BMIBMI(kg/mk
30、g/m2 2)男男 25 25 27 2727 27 女女 24 24 26 2626 26糖尿病控制标准糖尿病控制标准(1999(1999年亚太年亚太DMDM政策组政策组)一、糖尿病教育 对象 包括糖尿病人、家属、医疗保健人员 内容 糖尿病知识、糖尿病的危害、自我监测二、医学营养治疗 1型 合适的总热量、食物成分、规则的餐饮安排基础上,配合胰岛素治疗,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 2型 肥胖或超重患者,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减少降糖药物剂量(一)制订总热量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休息时 2530kcal/kg/日 轻体力劳动 3035 kcal/k
31、g/日 中度体力劳动 3540kcal/kg/日 重体力劳动 40kcal/kg/日以上体重指数(BMI)n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平方。n BMI在18.524.9时属正常范围nBMI大于25 为超重nBMI大于30为肥胖 看看您应该选择哪个级别?劳动强度消瘦(千卡/公斤)正常(千卡/公斤)肥胖(千卡/公斤)卧床休息2025152015轻体力劳动3525302025中等体力劳动403530重体力劳动40454035以轻体力正常体型为基准,体力活动每增加一级,热量增以轻体力正常体型为基准,体力活动每增加一级,热量增加加5 5千卡千卡/公斤体重。肥胖者减公斤体重。肥胖者减5 5千卡,消
32、瘦者增加千卡,消瘦者增加5 5千卡。千卡。(二)碳水化合物 约占总热量的50%60%1g碳水化合物=4kcal(三)蛋白质 不超过总热量的15%,至少1/3来自动物蛋白质 成人 0.81.2g/kg/日 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伴消耗性疾病者 1.52g/kg/日 伴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正常者,0.8g/kg/日 血BUN升高者,0.6g/kg/日 1g蛋白质=4kcal(四)脂肪 约占总热量的30%,0.61.0g/kg/日 饱和脂肪、多价不饱和脂肪与单价 不饱和脂肪的比例为111 1g脂肪=9kcal营养搭配合理化60/25/15法则以下表示供给能量比例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6060脂肪脂肪
33、2525蛋白质蛋白质1515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6060A:尽量少吃的食:尽量少吃的食物物-糖、脂肪、酒糖、脂肪、酒类类B:蛋白质类,是:蛋白质类,是每天重要的副食每天重要的副食C:主食(淀粉类):主食(淀粉类)蔬菜和适当水果蔬菜和适当水果(五)其他 纤维素、微量元素、食盐 7g/日、维生素、叶酸(六)合理分配 1/5、2/5、2/5或1/3、1/3、1/3(七)随访 根据情况调整每日饮食1,2,3,4,5n每天一袋牛奶n每天200250g碳水化合物n每天3个单位优质蛋白 n 1单位优质蛋白=猪肉1两=鱼2两=鸡蛋1个n4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n 少吃多餐,七八分饱。n每天500g蔬菜。食物
34、种类多样化肉类的选择n吃4条腿的不如吃2条腿的n吃2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关于饮水和饮酒的问题n每日保证68杯水的摄入n酒,不喝或限量,每日不超过12份标准量(一份标准量为啤酒285ml,清淡啤酒375ml,红酒100ml或白酒30ml,各约含酒精10g)n酒精可能诱发使用磺脲类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三、运动治疗 尤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运动治疗运动治疗q目的目的 减轻体重减轻体重 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抵抗q制定运动计划、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制定运动计划、循序渐进、长期坚持q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q注意安全注意安全控制血糖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