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颈椎牵引的适应症和禁忌证:一、颈椎牵引的适应症和禁忌证:1、适应症: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颈椎椎间盘突(膨)出、颈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椎间关节囊炎和颈椎前后纵韧带病变。2、禁忌症:如肿瘤、结核、严重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颈椎失稳、椎体骨折、颈椎病术后、脊髓压迫症(脊髓性颈椎病是否牵引有争议)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二、颈椎牵引生理效应:二、颈椎牵引生理效应:机械性拉长,使椎间隙增大 生理效应生理效应影响因素神经生理效应神经生理效应徒手颈椎牵引可降低正常人徒手颈椎牵引可降低正常人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2、牵引通过减少肌肉不自主活动,可改善运动功能;牵引通过减少肌肉不自主活动,可改善运动功能;对对运动神经元库刺激性的抑制影响了脊髓疼痛信运动神经元库刺激性的抑制影响了脊髓疼痛信息的传递,缓解了肌肉痉挛和疼痛的恶性循环息的传递,缓解了肌肉痉挛和疼痛的恶性循环提示还存在神经生理效应的依据。这种生理效应提示还存在神经生理效应的依据。这种生理效应可进一步促进肌肉放松和缓解疼痛。可进一步促进肌肉放松和缓解疼痛。1、颈椎椎间隙的增大、颈椎椎间隙的增大牵引重量9.0811.35kg时颈椎的生理前凸开始变直,20.43kg时椎间隙增大值达到最大。在牵引中椎间隙增大值最大的节段通常为C6C7,其次为C4C5。上颈段
3、不如下颈段那样容易分离。椎间隙分离最大部位位于后部,且随着屈曲的角度增大而加大。椎间隙增大效应通常发生在牵引的最初几分钟,并不随着牵引的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增大。有研究证实11.19kg的牵引力作用7秒即可使颈椎椎体后部出现分离,并且在牵引停止后不久这种生理效应就基本消失。间歇牵引所产生的分离效应是同样牵引重量持续牵引的2倍。2、调节颈椎椎间孔的大小、调节颈椎椎间孔的大小这种生理效应往往是通过颈椎屈曲位获得。因此:在临床要做如下考虑:a.牵引重量的大部分应用于患者的后枕部,小部分作用在患者下颌处。特别是有节律的间歇牵引,可改善血流、减少肌纤维粘连。如果3次牵引后仍无改善,则牵引无效。因此:在临床要
4、做如下考虑:a.虽然在任何一个周期仅需7秒就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椎体分离,但如此之快的频率易激惹患者症状,故建议初始牵引与间歇时间可分别为30秒、30秒,或者60秒、30秒。虽然在任何一个周期仅需7秒就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椎体分离,但如此之快的频率易激惹患者症状,故建议初始牵引与间歇时间可分别为30秒、30秒,或者60秒、30秒。屈曲角度越大,椎体后部的分离程度越大,通常将患者头颈部置于25度屈曲位较适宜。从较小的牵引重量和较短的牵引时间进行尝试牵引是明智的。2、禁忌症:如肿瘤、结核、严重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颈椎失稳、椎体骨折、颈椎病术后、脊髓压迫症(脊髓性颈椎病是否牵引有争议)急性损伤
5、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在临床要做如下考虑:a.1、适应症: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颈椎椎间盘突(膨)出、颈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椎间关节囊炎和颈椎前后纵韧带病变。3、其它方面的生理效应设定控制参数 启动牵引装置前,牵引重量等所有控制参数在显示器上应为0。因此对老年人应慎用这一位置的颈椎牵引。二、颈椎牵引生理效应:如果仍无改变,则继续增加牵引重量并增加5分钟的牵引时间。确定患者体重,指导患者除去耳机、眼镜等易影响牵引带放置的物品,并告诉患者哪些症状在牵引过程中是不应发生的,同时向患者演示如果发生这些症状时如何应用紧急制动开关关机。牵引
6、的形式(持续或间歇)e.通常上颈段(c1c2)0度5度、中颈段(c3c5)为10度20度、下颈段(c5c7)为2530度。3、其它方面的生理效应、其它方面的生理效应包括缓解由于损伤、退变或椎间盘突出造成的神经根刺激或压迫性疼痛;解除肌肉痉挛;能过休息和制动消除炎症、缓解症状等。特别是有节律的间歇牵引,可改善血流、减少肌纤维粘连。4、颈椎牵引生理效应的影响因素A、颈椎的位置 屈曲24度是保持牵引时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而不出现反弓的最大角度。一般不提倡后伸位牵引,因为这种情况不仅不产生椎间隙增大,而且还使椎间关节面间隙增大而椎间隙减少,这极有可能增加椎节不稳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患者发生意外的危险性
7、。但屈曲位颈椎牵引不适用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欲在这一水平获得椎间隙分离的最佳角度是使正常颈椎前凸保留的中立位或0度位。要在治疗小关节面功能障碍时,颈椎应处于屈曲位,以使受累的小关节囊处于最大的松驰状态。通常上颈段(c1c2)0度5度、中颈段(c3c5)为10度20度、下颈段(c5c7)为2530度。在这些位置,相应节段的小关节囊处于一相对松驰位置,从而使关节面获得较好的分离。椎间孔部位病理改变的牵引治疗应将患者颈椎处于椎间孔最大程度展开的位置,即屈曲、向非受累侧侧弯并向受累侧旋转。椎间盘功能障碍的治疗最好使患者颈椎处于中立位,因为这一位置脊柱的韧带是松驰的,容易产生椎体间的分离作用。B、颈
8、椎牵引重量 首次牵引重量为体重7%,时间设定20分钟,以后每天逐渐增加重量。牵引重量范围6kg15kg。C、颈椎牵引时间 首次20分钟,25分钟左右牵引时间较为适宜。若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颈椎牵引,则牵引时间宜在510分钟较为合适。D、颈椎牵引的患者体位 常用体位 是坐位和仰卧位。其中仰卧位优点多,但这里面不做讲述。坐位牵引患者位置不易稳定,牵引角度变化也小,但却有牵引无摩擦力的优点。综上所述,颈椎牵引力量、时间、角度等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生理效应。因此:在临床要做如下考虑:a.病变情况(如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肌肉痉挛等)。b.病变存在的节段。c.治疗部分的重量和位置。d.牵引的形式(持续或
9、间歇)e.患者的身体状况(健康状况、年龄和性别等)f.患者的耐受力。三、常用的颈椎牵引方式:三、常用的颈椎牵引方式:机械牵引1、治疗前装备阅读操作手册熟悉牵引装置的性能、限制和有关参数的调节范围确定患者体重,指导患者除去耳机、眼镜等易影响牵引带放置的物品,并告诉患者哪些症状在牵引过程中是不应发生的,同时向患者演示如果发生这些症状时如何应用紧急制动开关关机。选择患者最舒适、放松的体位,坐位牵引采用有扶手的靠背椅可使患者的双臂得以休息和放松,或者在患者大腿上放一枕头以使双臂获得支持和放松。根据治疗要求决定患者头颈部的摆放:a.为了获得颈椎椎体分离,患者头颈椎部一般应置于屈曲位。屈曲角度越大,椎体后
10、部的分离程度越大,通常将患者头颈部置于25度屈曲位较适宜。b.为了获得较好的颈部肌肉放松,可将患者头部置于中立位。c.为了获得单侧牵引效果,可在牵引前将患者置于侧屈位或侧屈略旋转位。牵引带的应用:a.首先应给牵引带里加一纱布或棉布衬里。b.牵引重量的大部分应用于患者的后枕部,小部分作用在患者下颌处。c.全口假牙可去除后加牙垫。d.将牵引带挂于牵引弓上,并检查患者是否处于正确地被牵引的力学列线上。2、治疗过程设定控制参数 启动牵引装置前,牵引重量等所有控制参数在显示器上应为0。若采用的是间歇牵引方法,则应设定需要的牵引和间歇时间间隔。虽然在任何一个周期仅需7秒就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椎体分离,但如此
11、之快的频率易激惹患者症状,故建议初始牵引与间歇时间可分别为30秒、30秒,或者60秒、30秒。以后的牵引时间和间歇时间比例为3:1或4:1。为避免治疗后疼痛,首次牵引重量不应超过7%,在随后治疗过程上,逐渐增加应根据治疗目的和患者对牵引的反应而定。治疗指导 a.如果患者症状、体征出现主观和/或客观的改善,则在以后的治疗中继续应用相同的牵引体位,牵引重量和牵引时间,以保持疗效稳定。b.如果第一次牵引后患者症状加重,暂不必停止治疗,可在以后的治疗中尝试调整牵引角度,视其可否缓解症状加重的现象再决定。c.如果牵引后症状体征无改变,可增加牵引重量12kg继续治疗;如果仍无改变,则继续增加牵引重量并增加
12、5分钟的牵引时间。如果3次牵引后仍无改善,则牵引无效。治疗结后关机从牵引弓上卸下牵引带,然后除去牵引带。评定患者状况:询问患者是否感到牵引有效或由于牵引治疗带来的不适症状,特别询问患者是否感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作为改变牵引重量、治疗时间或中止治疗的依据。在病历上记录牵引重量、牵引时间、牵引体位等相关数据,以作为下一次牵引治疗的依据。注意事项: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督导工作:在牵引治疗前须在康复医师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全面评定以后方可进行。在牵引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对患者的状况做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症状加重或疼痛、异常感觉,应立即中止治疗。为了获得单侧牵引效果,可在牵引前将患者置于侧屈位或侧
13、屈略旋转位。这种生理效应往往是通过颈椎屈曲位获得。牵引重量的大部分应用于患者的后枕部,小部分作用在患者下颌处。因此:在临床要做如下考虑:a.2、枕颌牵引带可能诱发颞颌关节疼痛伸展位颈椎牵引时可能使伴有椎基底动脉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产生头晕不适的。2、调节颈椎椎间孔的大小牵引通过减少肌肉不自主活动,可改善运动功能;3、存在其他疾患时,易加重其它疾患的症状如果3次牵引后仍无改善,则牵引无效。机械性拉长,使椎间隙增大19kg的牵引力作用7秒即可使颈椎椎体后部出现分离,并且在牵引停止后不久这种生理效应就基本消失。治疗部分的重量和位置。屈曲角度越大,椎体后部的分离程度越大,通常将患者头颈部置于25度屈曲位
14、较适宜。在病历上记录牵引重量、牵引时间、牵引体位等相关数据,以作为下一次牵引治疗的依据。如果牵引后症状体征无改变,可增加牵引重量12kg继续治疗;屈曲角度越大,椎体后部的分离程度越大,通常将患者头颈部置于25度屈曲位较适宜。病变情况(如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肌肉痉挛等)。但屈曲位颈椎牵引不适用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欲在这一水平获得椎间隙分离的最佳角度是使正常颈椎前凸保留的中立位或0度位。通常上颈段(c1c2)0度5度、中颈段(c3c5)为10度20度、下颈段(c5c7)为2530度。将牵引带挂于牵引弓上,并检查患者是否处于正确地被牵引的力学列线上。四、不良反应及预防四、不良反应及预防1、牵引
15、重量过大加重疼痛,并可能造成颈椎结构损害 从较小的牵引重量和较短的牵引时间进行尝试牵引是明智的。2、枕颌牵引带可能诱发颞颌关节疼痛 头部屈曲时最常见3、存在其他疾患时,易加重其它疾患的症状 伸展位颈椎牵引时可能使伴有椎基底动脉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产生头晕不适的。因此对老年人应慎用这一位置的颈椎牵引。谢谢大家!要在治疗小关节面功能障碍时,颈椎应处于屈曲位,以使受累的小关节囊处于最大的松驰状态。通常上颈段(c1c2)0度5度、中颈段(c3c5)为10度20度、下颈段(c5c7)为2530度。在这些位置,相应节段的小关节囊处于一相对松驰位置,从而使关节面获得较好的分离。椎间孔部位病理改变的牵引治疗应将
16、患者颈椎处于椎间孔最大程度展开的位置,即屈曲、向非受累侧侧弯并向受累侧旋转。椎间盘功能障碍的治疗最好使患者颈椎处于中立位,因为这一位置脊柱的韧带是松驰的,容易产生椎体间的分离作用。综上所述,颈椎牵引力量、时间、角度等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生理效应。因此:在临床要做如下考虑:a.病变情况(如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肌肉痉挛等)。b.病变存在的节段。c.治疗部分的重量和位置。d.牵引的形式(持续或间歇)e.患者的身体状况(健康状况、年龄和性别等)f.患者的耐受力。2、治疗过程设定控制参数 启动牵引装置前,牵引重量等所有控制参数在显示器上应为0。若采用的是间歇牵引方法,则应设定需要的牵引和间歇时间间隔。
17、虽然在任何一个周期仅需7秒就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椎体分离,但如此之快的频率易激惹患者症状,故建议初始牵引与间歇时间可分别为30秒、30秒,或者60秒、30秒。以后的牵引时间和间歇时间比例为3:1或4:1。为避免治疗后疼痛,首次牵引重量不应超过7%,在随后治疗过程上,逐渐增加应根据治疗目的和患者对牵引的反应而定。治疗指导 a.如果患者症状、体征出现主观和/或客观的改善,则在以后的治疗中继续应用相同的牵引体位,牵引重量和牵引时间,以保持疗效稳定。b.如果第一次牵引后患者症状加重,暂不必停止治疗,可在以后的治疗中尝试调整牵引角度,视其可否缓解症状加重的现象再决定。c.如果牵引后症状体征无改变,可增加牵
18、引重量12kg继续治疗;如果仍无改变,则继续增加牵引重量并增加5分钟的牵引时间。如果3次牵引后仍无改善,则牵引无效。因此:在临床要做如下考虑:a.如果牵引后症状体征无改变,可增加牵引重量12kg继续治疗;因此:在临床要做如下考虑:a.如果患者症状、体征出现主观和/或客观的改善,则在以后的治疗中继续应用相同的牵引体位,牵引重量和牵引时间,以保持疗效稳定。牵引重量的大部分应用于患者的后枕部,小部分作用在患者下颌处。35kg时颈椎的生理前凸开始变直,20.若采用的是间歇牵引方法,则应设定需要的牵引和间歇时间间隔。椎间孔部位病理改变的牵引治疗应将患者颈椎处于椎间孔最大程度展开的位置,即屈曲、向非受累侧
19、侧弯并向受累侧旋转。因此:在临床要做如下考虑:a.为避免治疗后疼痛,首次牵引重量不应超过7%,在随后治疗过程上,逐渐增加应根据治疗目的和患者对牵引的反应而定。为避免治疗后疼痛,首次牵引重量不应超过7%,在随后治疗过程上,逐渐增加应根据治疗目的和患者对牵引的反应而定。牵引通过减少肌肉不自主活动,可改善运动功能;在牵引中椎间隙增大值最大的节段通常为C6C7,其次为C4C5。如果牵引后症状体征无改变,可增加牵引重量12kg继续治疗;选择患者最舒适、放松的体位,坐位牵引采用有扶手的靠背椅可使患者的双臂得以休息和放松,或者在患者大腿上放一枕头以使双臂获得支持和放松。治疗部分的重量和位置。椎间隙分离最大部
20、位位于后部,且随着屈曲的角度增大而加大。评定患者状况:询问患者是否感到牵引有效或由于牵引治疗带来的不适症状,特别询问患者是否感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作为改变牵引重量、治疗时间或中止治疗的依据。设定控制参数 启动牵引装置前,牵引重量等所有控制参数在显示器上应为0。如果第一次牵引后患者症状加重,暂不必停止治疗,可在以后的治疗中尝试调整牵引角度,视其可否缓解症状加重的现象再决定。在病历上记录牵引重量、牵引时间、牵引体位等相关数据,以作为下一次牵引治疗的依据。2、枕颌牵引带可能诱发颞颌关节疼痛要在治疗小关节面功能障碍时,颈椎应处于屈曲位,以使受累的小关节囊处于最大的松驰状态。C、颈椎牵引时
21、间 首次20分钟,25分钟左右牵引时间较为适宜。牵引重量的大部分应用于患者的后枕部,小部分作用在患者下颌处。在牵引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对患者的状况做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症状加重或疼痛、异常感觉,应立即中止治疗。徒手颈椎牵引可降低正常人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2、禁忌症:如肿瘤、结核、严重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颈椎失稳、椎体骨折、颈椎病术后、脊髓压迫症(脊髓性颈椎病是否牵引有争议)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在这些位置,相应节段的小关节囊处于一相对松驰位置,从而使关节面获得较好的分离。如果牵引后症状体征无改变,可增加牵引重量12kg继续治疗;在病历上记录牵引重量、牵
22、引时间、牵引体位等相关数据,以作为下一次牵引治疗的依据。二、颈椎牵引生理效应:牵引重量范围6kg15kg。2、禁忌症:如肿瘤、结核、严重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颈椎失稳、椎体骨折、颈椎病术后、脊髓压迫症(脊髓性颈椎病是否牵引有争议)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椎间盘功能障碍的治疗最好使患者颈椎处于中立位,因为这一位置脊柱的韧带是松驰的,容易产生椎体间的分离作用。患者的身体状况(健康状况、年龄和性别等)f.因此对老年人应慎用这一位置的颈椎牵引。2、枕颌牵引带可能诱发颞颌关节疼痛为避免治疗后疼痛,首次牵引重量不应超过7%,在随后治疗过程上,逐渐增加应根据治疗目的和
23、患者对牵引的反应而定。病变情况(如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肌肉痉挛等)。要在治疗小关节面功能障碍时,颈椎应处于屈曲位,以使受累的小关节囊处于最大的松驰状态。若采用的是间歇牵引方法,则应设定需要的牵引和间歇时间间隔。19kg的牵引力作用7秒即可使颈椎椎体后部出现分离,并且在牵引停止后不久这种生理效应就基本消失。43kg时椎间隙增大值达到最大。3、存在其他疾患时,易加重其它疾患的症状为避免治疗后疼痛,首次牵引重量不应超过7%,在随后治疗过程上,逐渐增加应根据治疗目的和患者对牵引的反应而定。要在治疗小关节面功能障碍时,颈椎应处于屈曲位,以使受累的小关节囊处于最大的松驰状态。4、颈椎牵引生理效应的影响因
24、素如果第一次牵引后患者症状加重,暂不必停止治疗,可在以后的治疗中尝试调整牵引角度,视其可否缓解症状加重的现象再决定。椎间隙增大效应通常发生在牵引的最初几分钟,并不随着牵引的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增大。要在治疗小关节面功能障碍时,颈椎应处于屈曲位,以使受累的小关节囊处于最大的松驰状态。椎间盘功能障碍的治疗最好使患者颈椎处于中立位,因为这一位置脊柱的韧带是松驰的,容易产生椎体间的分离作用。如果仍无改变,则继续增加牵引重量并增加5分钟的牵引时间。椎间盘功能障碍的治疗最好使患者颈椎处于中立位,因为这一位置脊柱的韧带是松驰的,容易产生椎体间的分离作用。2、调节颈椎椎间孔的大小D、颈椎牵引的患者体位 常用体位
25、是坐位和仰卧位。能过休息和制动消除炎症、缓解症状等。2、调节颈椎椎间孔的大小首先应给牵引带里加一纱布或棉布衬里。要在治疗小关节面功能障碍时,颈椎应处于屈曲位,以使受累的小关节囊处于最大的松驰状态。病变情况(如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肌肉痉挛等)。如果牵引后症状体征无改变,可增加牵引重量12kg继续治疗;B、颈椎牵引重量 首次牵引重量为体重7%,时间设定20分钟,以后每天逐渐增加重量。椎间孔部位病理改变的牵引治疗应将患者颈椎处于椎间孔最大程度展开的位置,即屈曲、向非受累侧侧弯并向受累侧旋转。如果牵引后症状体征无改变,可增加牵引重量12kg继续治疗;以后的牵引时间和间歇时间比例为3:1或4:1。设定
26、控制参数 启动牵引装置前,牵引重量等所有控制参数在显示器上应为0。治疗部分的重量和位置。设定控制参数 启动牵引装置前,牵引重量等所有控制参数在显示器上应为0。如果牵引后症状体征无改变,可增加牵引重量12kg继续治疗;如果牵引后症状体征无改变,可增加牵引重量12kg继续治疗;根据治疗要求决定患者头颈部的摆放:a.因此对老年人应慎用这一位置的颈椎牵引。2、枕颌牵引带可能诱发颞颌关节疼痛2、枕颌牵引带可能诱发颞颌关节疼痛椎间盘功能障碍的治疗最好使患者颈椎处于中立位,因为这一位置脊柱的韧带是松驰的,容易产生椎体间的分离作用。选择患者最舒适、放松的体位,坐位牵引采用有扶手的靠背椅可使患者的双臂得以休息和
27、放松,或者在患者大腿上放一枕头以使双臂获得支持和放松。设定控制参数 启动牵引装置前,牵引重量等所有控制参数在显示器上应为0。牵引重量的大部分应用于患者的后枕部,小部分作用在患者下颌处。为了获得颈椎椎体分离,患者头颈椎部一般应置于屈曲位。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督导工作:在牵引治疗前须在康复医师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全面评定以后方可进行。牵引的形式(持续或间歇)e.如果第一次牵引后患者症状加重,暂不必停止治疗,可在以后的治疗中尝试调整牵引角度,视其可否缓解症状加重的现象再决定。坐位牵引患者位置不易稳定,牵引角度变化也小,但却有牵引无摩擦力的优点。关机从牵引弓上卸下牵引带,然后除去牵引带。治疗部分的重量和位置
28、。虽然在任何一个周期仅需7秒就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椎体分离,但如此之快的频率易激惹患者症状,故建议初始牵引与间歇时间可分别为30秒、30秒,或者60秒、30秒。治疗部分的重量和位置。如果3次牵引后仍无改善,则牵引无效。若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颈椎牵引,则牵引时间宜在510分钟较为合适。2、调节颈椎椎间孔的大小如果牵引后症状体征无改变,可增加牵引重量12kg继续治疗;如果第一次牵引后患者症状加重,暂不必停止治疗,可在以后的治疗中尝试调整牵引角度,视其可否缓解症状加重的现象再决定。为了获得单侧牵引效果,可在牵引前将患者置于侧屈位或侧屈略旋转位。为了获得颈椎椎体分离,患者头颈椎部一般应置于屈曲位。19k
29、g的牵引力作用7秒即可使颈椎椎体后部出现分离,并且在牵引停止后不久这种生理效应就基本消失。患者的身体状况(健康状况、年龄和性别等)f.包括缓解由于损伤、退变或椎间盘突出造成的神经根刺激或压迫性疼痛;如果3次牵引后仍无改善,则牵引无效。治疗部分的重量和位置。1、牵引重量过大加重疼痛,并可能造成颈椎结构损害徒手颈椎牵引可降低正常人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若采用的是间歇牵引方法,则应设定需要的牵引和间歇时间间隔。牵引通过减少肌肉不自主活动,可改善运动功能;四、不良反应及预防四、不良反应及预防1、牵引重量过大加重疼痛,并可能造成颈椎结构损害 从较小的牵引重量和较短的牵引时间进行尝试牵引是明智的。2、枕颌牵引带可能诱发颞颌关节疼痛 头部屈曲时最常见3、存在其他疾患时,易加重其它疾患的症状 伸展位颈椎牵引时可能使伴有椎基底动脉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产生头晕不适的。因此对老年人应慎用这一位置的颈椎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