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下列关于物理学方面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24高一上学期期末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物理试题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D根据速度定义式 v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到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B力学的基本单位有:N(牛)、kg(千克)、s(秒)C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xt,当t非常小时,v 就可以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维法2靠墙静蹲是一种流行的健身运动,除了靠墙的静蹲,背靠瑞士球的静蹲也很流行。如图,一女
2、士借助瑞士球做靠墙静蹲运动,女士后背部保持挺直且倚靠在瑞士球上,瑞士球则倚靠在竖直墙面上,此时女士和瑞士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瑞士球总共受到 3 个力作用B女士的脚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C墙受到的弹力是球对墙的压力和女士对墙的压力之和D女士对瑞士球的弹力是由于女士的背部发生形变产生的3在实验室中,一同学将三个力传感器的钩勾在一起,处于静止状态,并读出三个传感器的读数,下列数据明显有误的是()A1 N、5 N、10 NB7 N、4 N、4 NC1 N、8 N、8 ND4 N、8 N、9 N4某同学用两只手分别撑住桌子(桌面等高)使自己悬空,并保持如图所示姿势静止,两手臂和桌面夹角
3、均为090,桌脚与地面之间有摩擦,桌面与地面均水平,增大两手臂和桌面夹角,则()A每只手臂所承受的作用力变小,地面对桌面的支持力将变小B每只手臂所承受的作用力变小,地面对桌面的支持力将变大C每只手臂所承受的作用力变小,地面对桌面的支持力不变D每只手臂所承受的作用力变大,地面对桌面的支持力将变大25一名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上楼,其位移 x 与时间 t 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 t1到 t2时间段图像为直线。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1tt时间内,乘客处于超重状态B23tt时间内,乘客的速度一直增大C10t时间内,乘客对电梯的压力大于乘客重力D10t时间内,乘客对电梯的压力小于电梯对乘客的作用力6如图所示
4、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皮带 AB 始终保持 v1m/s 的速度向右运动。一质量为 m0.5kg 的煤块从离皮带很近处竖直落到 A 处。若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1,A、B 间距 L2.5m,g 取 10m/s2,试求:煤块从 A 处运动到 B 处经历的时间 t 和煤块在传送带上的划痕s。()At2s;s0.5mBt2s;s1.5mCt3s;s0.5mDt3s;s1.5m7在如图所示的 v-t 图像中,A、B 两质点同时从同一点沿一条直线开始运动,运动规律用 A、B 两图线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s 时,B 质点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Bt2s 前后,B 质点运动
5、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均发生改变CA、B 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同的方向运动D在 t4 s 时,A、B 两物体相遇8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叠放着两个物体 A、B,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大小为 22N 的恒力竖直向上拉物体 A。已知物体 A 的质量2kgm,物体 B 的质量10kg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80N/m,重力加速度 g 取21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恒力作用瞬间,A、B 即分离B物块 A 上升12.5cm时,A、B 开始分离C恒力作用瞬间,A 的加速度大小为21.0m/sD物块 A、B 分离前,物块 B 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2.0m/s3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二、多
6、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16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分,有选错的得 0 分。分。9如图所示,由轻弹簧相连的两个小球 A、B,用细绳吊在天花板上,它们的质量分别是 3m、2m,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当突然剪断细绳时,小球 A 的加速度 a1与小球 B 的加速度 a2大小分别为()Aa10Ba2gCDa2010轻细绳 L1一端连接天花板上的 P 点,中间依次经过动滑轮和定滑轮(两滑轮所受重力均不计),另一端连接物块
7、 B,动滑轮上吊着物块 A,定滑轮被轻杆 L2连在天花板上的 Q 点、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将 P 点沿天花板缓慢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移动过程中()A物块 B 上升了一段距离B不能判断物块 A 上升或下降CL1上的拉力大小未发生变化DL2上的拉力大小未发生变化11一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 F 的作用,在 04s 的时间内,拉力的大小 F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1st 时物块恰好刚要运动,3st 时物块的加速度28m/sa,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重力加速度 g 取210m/s,则()A物块的质量等于 0.5kgB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8、为 0.2C在2st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4m/sD在 34s 的时间内,物块的速度变化量为6m/s12如图甲所示,长木板 A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 2kg 的物体 B(可看作质点)以水平速度 v03 m/s 滑上长木板 A 的表面。由于 A、B 间存在摩擦,之后的运动过程中 A、B 的速度图像如图乙所示。g 取 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A长木板 A、物体 B 所受的摩擦力均与运动方向相反BA、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2C长木板 A 的长度可能为 L0.8 mD长木板 A 的质量是 4kg第第卷卷(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共共 60 分)分)三、实验题三、实验题(共共 16
9、 分,第分,第 13 题题 6 分,第分,第 14 题题 10 分分)13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1)某同学在做实验时,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 L10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所示的 a、b、c、d,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v0(用 L,g 表示),其值是m/s(g 取 10m/s2)。(2)小球过 c 点时速度的大小约为m/s(g 取 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或用根号表示)。1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操作如下:(1)补偿阻力
10、时,若所有的操作均正确,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先_(填“增大”或“减小”)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间距相等为止。(2)已知小车的质量为 M,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 m,要使细线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M_m(填“远小于”、“远大于”或“等于”)。(3)实验中得到如图丙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根据纸带可求出物块的加速度为_2m/s。打图中计数点 4 时小车的速度为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4)实验中长木板水平放置且细线平行于长木板,以绳的拉力 F 为横坐标,加速度 a 为纵坐标,画
11、出的aF图像如图丁所示,求得图线的斜率为 k,横轴截距为0F,且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小车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结果用0F、k、g 表示)四、解答题四、解答题(共共 44 分,第分,第 15 题题 8 分,第分,第 16 题题 12 分,第分,第 17 题题 10 分分,第第 18 题题 14 分分)15.如图所示,小球被轻质细绳系住斜吊着放在光滑斜面上,小球与斜面均处于静止状态,设小球质量 m3kg,斜面倾角30,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30,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求细绳对小球拉力的大小和斜面对小球支持力的大小。16如图甲,为一名滑雪运动员为迎接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训练画
12、面,其运动过程可简化为如图乙的模型:运动员(可视为质点)沿倾斜滑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匀加速下滑,到达坡底后进入水平滑道沿直线匀减速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已知运动员及装备的总质量 m=70kg,倾斜滑道的倾角=37,运动员沿斜面下滑24mx 到达坡底时的速度大小12m/sv。设运动员与整个滑道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运动员从倾斜滑道进入水平滑道瞬间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计空气阻力,取 g=10m/s2,求:(sin37=0.6,cos37=0.8)(1)运动员沿倾斜滑道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2)滑道上的动摩擦因数;(3)运动员从静止开始 8s 内运动的总路程。617如图所示,甲、乙两车沿一条直线公路上不同车
13、道同向向右运动,为简化问题可将两车视为质点。当甲车刚从收费站开出时(此时=0),乙车距收费站的距离1=60m,甲车的速度0=0,乙车的速度1=12m/s,此后,甲车做加速度0=3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刹车做加速度1=2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求:(1)甲车追上乙车的时间;(2)若某段时间甲乙行驶在同一单行直公路上,甲在前,乙在后,甲乙速度分别为甲=6m/s、乙=8m/s,甲乙彼此之间的距离为 5m。乙车司机发现甲车开始以 1m/s2的加速度匀减速时,立即刹车匀减速运动,若两车未发生撞车事故,乙车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18如图所示,质量为 m020kg 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 m10kg 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以 v04.5m/s 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水平滑到木板上,小木块最后恰好没有滑出长木板。已知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0.4,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 g10m/s2,求:(1)木块刚滑上木板时木块、木板的加速度大小;(2)木板的长度 L;(3)木板的运动时间及木块运动的位移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