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灌注桩施工常遇问题及处理方法一、坍孔1、原因分析a.提升、下落钻头和放钢筋骨架时碰撞孔壁。b.护筒周围未用粘土填封紧密而漏水,或护筒埋置太浅。c.未及时向孔内加泥浆;孔内泥浆面低于孔外水位,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了静水压力,或泥浆密度不够。d.在流砂、软淤泥、破碎地层、松散砂层中进钻,进尺太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太长,转速太快。2、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a.提升、下落钻头、和放钢筋骨架时保持垂直上下,严格控制晃动其幅度。b.护筒周围用粘土填封紧密。c.钻进中及时添加新鲜泥浆,使其高于孔外水位。d.遇流砂、松散土层等,适当加大泥浆密度,不要使进尺过快或空转时间过长。e.轻度坍孔,加大泥浆密度和提高水位;
2、严重坍孔,用粘土泥膏投入,待孔壁稳定后采用低速钻进。二、桩孔偏移(倾斜)1、原因分析a.桩架不稳,钻机磨损,部件松动。b.土层软硬不匀。c.成孔时,遇较大孤石或探头石,或基岩倾斜未处理,或在粒径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钻头所受阻力不匀。2、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a.安装桩机时,要对导架进行水平和垂直校正,检修钻孔设备,遇软硬土层应控制进尺,及时降低冲击高度。b.偏斜过大时,填入石子粘土重新冲进,控制冲击高度,往复冲孔纠正。三、不进尺1、原因分析a.钻头粘满粘土块(糊钻头),排渣不畅。2、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a.加强排渣。b.降低泥浆密度,加大配重。c.糊钻时,可提出钻头清除泥块后,再施钻。四、钢筋笼偏
3、位、变形1、原因分析a.钢筋笼过长,未设加劲箍,刚度不够,造成变形。b.钢筋笼上未设垫块或耳环来控制保护层的厚度。c.桩孔本身偏斜或移位。d.钢筋笼吊放未垂直缓慢放下,而是斜插入孔内。e.孔底沉渣未清理干净,使钢筋笼达不到设计深度。2、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a.钢筋过长,分节制作,分段吊放,分段焊接或设加劲箍加强。b.在钢筋笼部分主筋上,应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砼垫块或焊耳环,控制保护层的厚度。c.桩孔本身偏斜、移位,应在下钢筋笼前往复扫孔纠正。d.孔底沉渣应置换清水或适当密度的泥浆清除。五、吊脚桩1、原因分析a.清孔后泥浆密度过小,孔壁坍塌或孔底涌进泥浆或未立即浇筑砼。b.清渣未净,残留泥渣过厚。c.
4、吊放钢筋骨架、导管等物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孔底。2、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a.做好清孔工作,达到要求后立即浇筑砼。b.注意泥浆密度和使孔内水位经常保持高于孔外水位0.5m以上。c.施工中注意保护孔壁,不让重物碰撞,造成孔壁坍塌。六、质量保证体系1、认真审阅图纸、熟悉设计意图;2、严格贯彻执行质量体系;3、所有进场计划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且按有关规定需要取样复检的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4、严格执行“三级”检查制度。做好工序交接监测记录及工序成果保护;5、加强计量管理,并派专人计量。6、加强试块管理,每工作班,每一根桩,每50m3砼试块取样不少于一组,搅拌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并在浇筑地点检查砼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二次;7、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钢筋砼灌注桩工程质量程序控制学习图纸和技术资料材料准备,出具合格证准备工作桩孔定位放线学习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申请砼配合比技术交底书面交底注意桩孔位置和垂直度操作人员参加成 孔按不同型号挂牌清除沉渣钢筋制作护筒位置埋设正确和稳定注意钢筋型号、直径和间距钢筋制作导管浇筑砼预留、养护、试压试块清理现场,文明施工质量评定执行验评标准桩孔测量定位记录试块报告单材料合格证资料整理自检记录质量评定记录施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