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平整场地及排泥浆沟测量放样护筒埋设钻孔施工护壁泥浆清孔钢筋骨架的就位水下混凝土的灌注破除桩头和质量检测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对K24+073柴河二号大桥的原设计图纸审核完毕,同时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已经下发。(2)导线复测及加密导线点布设已全部完成,并通过监理复核批复。现场已经依照施工图精确定出挖孔桩位,及护桩。2、试验准备:钻孔灌注桩混凝土配合比及进场原材料的试验工作已经完成。钢筋、砂石料、水泥试验结果详见试验资料。二、平整场地及排泥浆沟进场后须先清理杂物,进行场地平整。按照施工方案开挖泥浆坑、排泥浆沟。开工前做到“三通一平”,即水通
2、、电通、路通、场地平,为钻机就位、施工人员操作及机械运转创造有利条件。三、测量放样施工前进行精确的坐标计算,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再测量放样,准确定出具体施工桩位。四、护筒埋设桥梁桩位中心线施工放样成果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具体的桩位施工放样工作(采用全站仪放样)。用“十字交会法”控制桩位的中心位置,附近加设控制桩后,进行基坑开挖、护筒埋设工作;护筒埋设完毕,在护筒上边缘用红(白)漆点上十字线控制点。护筒采用厚58mm的钢板卷制而成,护筒直径1.6m,护筒高2m,护筒要焊接牢固,连接严密不漏水。陆地埋设护筒时,护筒顶端应高出施工水位1.5m、高出地面0.3m,护筒埋置深度24m。埋置后
3、的护筒中心线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cm。在钻孔过程中,随时检查复核护筒位置的准确性。陆上或筑岛施工的护筒在灌注完混凝土后直接拔除。 五、钻孔根据地质情况和桩基数量,考虑到时间紧迫,我部配备冲击钻机5台,发电机机组1套。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冲击钻孔机成孔,配置推土机或汽车起重机就位。钻机就位前,应对钻架和各种钻具进行检查、维修,钻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桩径的要求。钻机安装就位时,底座和顶端应平衡,钻机底座地基坚实平整,钻孔支架平台牢固稳定,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钻机、钻架或桅杆的顶端应用风缆绳固定,并在钻进过程中经常检查,顶部滑轮缘的铅垂线和锥头的中心应对准桩位的中心,其偏差不大于2cm
4、。当上述准备工作妥当后,即可开始钻孔。钻孔开始后要认真按项目填写施工原始记录和检查记录。开钻时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钻进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采用冲击法造孔,用小冲程开孔,使初成孔坚实,竖直、圆顺,能起导向作用,并防止孔口坍塌,钻孔深度超过钻锥全高时,方可施行正常冲击。在钻机冲孔时,应勤松绳,防止打空锤。在起落锥头时,速度应均匀,不得突然加速,以免碰撞孔壁造成坍孔,并防止锥头摆动过大,造成扩孔加大,增加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冲击钻锥起吊进出孔口时,严禁孔口附近站人,防止钻锥撞击发生人身事故。禁止锥头砸撞或重压护筒,当发现或怀疑护筒有位移时,应停止作业,由测量人员重新定位后再进行钻进。钻孔施
5、工在间距5m内的混凝土灌注桩完成24h后才能开钻,避免干扰相邻桩混凝土的凝固。在中途停钻,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要求和泥浆比重及粘度,以防坍孔。当停电或发生机械事故时,锥头应提出孔外或悬吊孔中,以防塌孔或泥砂沉淀埋住锥头。当钻孔深度达到弱风化岩层时,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予以认可,认可后继续钻进到入岩深度,并同时用探孔器检查成孔情况,探孔器长度为46倍的桩基直径,在钻进过程中要伴随着钻进深度留取岩样并做好钻进记录,检测无误后可用起重机将钻机移位。六、护壁泥浆在钻孔中,由于泥浆相对密度大于水的相对密度,故护筒内同样高的水头,泥浆的静水压力比水大。由于静水压力的作用,泥浆可作用在井孔壁形成一保护层,
6、防止孔壁坍塌。另外,泥浆还起到浮悬钻渣、冷却钻头等作用,钻孔时采用泥浆护壁。其性能要满足以下要求:a、塑性指数大于25、小于0.005mm的粘粒含量大于50%;b、相对密度1.20-1.40、粘度22-30Pa.s、含砂率4%。七、清孔当钻孔深度达到嵌入弱风化岩层2.5倍直径要求后,开始进行清孔经自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对孔深、倾斜度、孔径、及泥浆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合格后开始吊装钢筋笼,吊装钢筋笼完成后并在灌注砼前,再次进行孔深的量测,得出的沉淀厚度若大于3cm,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以下要求后方可灌注砼。相对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率2%;孔的平面
7、位置偏差群桩:100mm单桩:50mm;钻孔直径不小于设计桩径;桩的倾斜率不大于1%;桩长不小于设计桩长;清孔时孔内水位保持在地下水位或孔外水位以上1.52.0m,以防止钻孔的塌陷。清孔时将附于护筒壁的泥浆清洗干净,将孔底钻渣及泥砂等沉淀物清除。清孔工作的质量对桩的承载力影响甚大,必须特别注意当清孔完成后在较短时间内不能灌注混凝土时,暂不要清孔、掏浆,以免减少泥浆对孔壁的压力造成坍孔。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当超出以上质量标准要求时,应调整钻具进行挽救或返工处理。八、钢筋骨架的就位钢筋笼制作与安放钢筋制作和吊放允许偏差:主筋间距20mm;箍筋间 距10mm;骨架外径10mm;骨架保护层
8、厚度1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在钢筋正式焊接之前,先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性能试验,合格后进行正式施工。钢筋笼的主筋采用闪光对焊,钢筋笼接长采用电弧焊。大风及雨天现场进行焊接时,采取防风防雨措施,焊接后钢筋接头冬季保温冷却,其它时间自然冷却,并避免碰到雨水。骨架采用整体制作加工,采用吊车施工作业,主筋的焊接接头必须按规范要求错开。为保证钢筋笼的保护层厚度,每隔2m对称焊接四个“耳环”。吊装时,为保证钢筋笼不变形,避免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产生变形,采取在钢筋笼上设置杉木杆以加强整体刚度。钢筋笼入孔后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加设槽钢焊接等,防止灌注砼时钢筋笼上浮或下落。制作成型后的钢筋骨架必须安放在
9、平整、干燥的场地上。存放时,每个加劲筋与地面接触处都垫上等高的木块,每组骨架的各节段要排好次序,便于使用时按顺序装车运出。在骨架每个节段上都要挂上标志牌,写明墩号、孔号、节号、机长、操作手、护筒标高、桩底标高、桩长、钢筋距护筒顶长度、混凝土顶距护筒顶长。九、水下混凝土的灌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重新探测孔深,泥浆的回淤厚度,钢筋笼的偏差,检验合格后,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提前进行试压,在孔外试拼导管,一端用螺栓将加胶垫的钢板连接在套管上,一端连接输风管接头,先灌入70%的水,然后再输入4.0kPa的风压,滚动导管数次,经过十五分钟不漏水为合格。导管内径30cm,法兰盘连接。底节长4m,其余节段为
10、1.5m、2m,接头处设锥形护套,以防提升导管时钢筋笼挂起,导管下放的长度距孔底0.30.4m。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计算过程V*D2/4*(H1+H2)+(*d2*h1)/4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D-桩孔直径(m);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d-导管内径(m);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Yw/Yc;H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Y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Yc-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m3)。首批混凝土的灌注应使用大料斗
11、,以保证能将孔底泥渣冲击干净。料斗的容量应满足导管的初次埋置深度不小于1.0m的要求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灌注混凝土开始后,应连续不断地进行,混凝土的拌合物应徐徐灌入导管,防止在导管内造成高压气囊。在灌注过程中,经常探测混凝土顶层的高度并做好记录,及时提升和拆除导管,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04.0米。最大埋深一般不大于6m,最小埋深不得小于2m。提升导管时匀速缓慢提升,用力不要过猛,导管始终在孔的中央位置,使导管不卡管、不挂钢筋笼、不漏水。避免用力过猛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杜绝断桩事故发生。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部1米左右时,应放慢灌注速度。当砼面上升到钢筋笼底口4米
12、左右时,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于钢筋笼底口2米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灌注水下混凝土后期,导管上口应高出桩顶或护筒内水面4至6米以上,不允许采取升降导管的方法使混凝土下落。在整个灌注过程中,施工员、质检员、试验员坚守岗位,精心组织施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认真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原始记录,做好试块,随机取样,同时通知监理工程师。为保证桩顶质量灌注桩的桩顶高比设计标高高出0.8米,多余部分在接桩前凿除,桩头凿除后应无松散、夹泥现象,无偏位和保护层不足等缺陷,以便接柱。灌注水下砼必须采用砼罐车送砼。不允许用人工推车、拖拉机等简易输送工具来灌注水下砼。每次灌注水下砼前,应认真检查导管密封圈的完好
13、情况,一般情况下每灌注100延米更换一次密封圈。十、质量保证管理措施1、在项目部经理、总工程师领导下,由专职工程师组成质检部负责质量管理工作。2、项目经理部设质检科对本项目部施工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施工作业队设专职质检员负责全队施工质量检查,班组设专人做好自检。3、开工前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各类人员的职责,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4、每月由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月检查考核,对项目部工程质量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根据考核评比得分,决定质量流动红旗的优胜单位并和经理部工资总额挂钩。5、坚持实行质量月报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各作业队质检员每月26日28日将质量
14、月报送至质检科,一旦出现质量事故,24小时内必须将事故报告(写明事故原因)送质检科。6、施工班组坚持“三检制”,即自检、专检、交接检。自检、专检、交接检中均达到合格品方可,达不到合格等级的工序均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经过“三检”的工序最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7、在整个施工操作过程中,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施工质量。8、确保施工过程、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检验等级为优良,并在其接受、使用、安装、交付的各个阶段进行标识,防止混用,在需要时能够实现其可追溯性。9、重要材料采用红、黄、白三种颜色的标识牌标
15、明“合格”、“不合格”、“未经检验”三种状态。一般材料用红、黄标识牌区别其有无合格证明。10、预制加工的成品、半成品经质量检验评定为优良时方可出厂。预制构件除用三色标牌标明其质量检验情况为“优良”、“合格”、“未经检验”外,还要在“优良品”标牌上注明规格、尺寸、工程部位、制作及出厂时间、试件编号等有关内容,以便实现其可追溯性。11、机械设备的标识通过管理编号、记录表格的形式加以实现。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抽查。现场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操作合格证,定人、定机,持证上岗。12、施工过程的标识通过质量验评记录和施工试验记录来实现。13、施工过程的事前控制:确定工程的过程质量管理重点,根据质量管理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制定质量控制措施。施工前对操作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做好书面记录,履行签字手续。14、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坚持行之有效的“三检制”,严格控制隐蔽工程验收,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的关键部位组织三方联合验收,并以监理验收结论为准。施工中抓质量通病的防治,实行质量否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