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系统学生(优选)神经系统学生二、功能二、功能: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它将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进的系统。它将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并传递到机体的各系统器官,控制和行整合并传递到机体的各系统器官,控制和调节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内、外调节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环境的相对平衡。三、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组织1.神经元神经元 (neuron)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神经元神经元神经胶质神经胶质树突轴突胞体突起(1)神经元的分类根据突起的数目,
2、可将神经元从形态上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占 99.9%)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胆碱能神经元单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根据神经元的功能(2 2).神经元的基本功能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感受刺激而引起兴奋或抑制;感受刺激而引起兴奋或抑制;对兴奋或抑制进行分析综合对兴奋或抑制进行分析综合。(3).神经元的蛋白合成与轴浆运输神经元的蛋白合成与轴浆运输 快速轴浆运输;慢速轴浆运输;逆向轴浆运输。(双向性)(4).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与纤维类型;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与纤维类型;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
3、不疲劳性。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A:神经纤维的直径越大,传导速度也越快;神经纤维的直径越大,传导速度也越快;B;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的快;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的快;C:温度较高则传导速度较快。温度较高则传导速度较快。3).神经纤维的分类神经纤维的分类(自学自学)2.感觉:CNS对客观世界情况和变化的主观反映.突触后抑制 指突触后膜出现IPSP造成的抑制。C: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与纤维类型;亚型:促离子型受体A:海人藻酸受体(KA)H3受体:主要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末梢,为突触前受体分:
4、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产生语言和抽象思维管、心房,房室结。根据建立的先天性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突触后抑制 指突触后膜出现IPSP造成的抑制。2(人和动物的大部分学习都是联合型学习)作用机制:(CAMP或IP3/DG)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下降,如舞蹈病(亨廷顿病)、手足徐动症;红核脊髓束可能参与四肢远端肌肉精细运动的调节。主要在海马等学习记忆的脑区发生。阻断剂:H1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编入第III、VII、IX、X感受器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肌肉、腺体)等五个部分。A:神经纤维的直径越大,传导速度也越快;两 种 感
5、 觉 投 射 系 统 的 比 较机制:会聚学说:P301在CNS,以CA作为递质的神经元称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四)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大多数为G-蛋白耦联受体,5-HT3受体为离子通道受体,第一天先放入小鼠适应5min,随后将其放在安全平台上并通以32v交流电,如小鼠跳下平台,正常反应是跳回平台以躲避伤害性刺激。(1)脊髓与脑干 功能:上传感觉信息运动单位与最后公路的概念听觉代表区 位于颞叶皮层的颞横回和颞上回。2)中脑是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部位。右惯手:左侧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占优势:2)监察细胞:能感受血液中某些H浓度的变化,反馈调节H的分泌.作用:主要是P物质:受体拮抗剂:美西麦角(5-HT1、
6、5-HT2 拮抗剂)双侧黑质病变,老年多见。(5)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神经的营养性因子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神经的营养性因子 神经末梢能经常地释放某些营养因子作用于所支配的组织,持续调整该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变化,这一作用称为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反过来,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也能产生神经营养性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等,经逆向轴浆运输抵达胞体,对胞体发挥营养作用。神经的营养性因子神经的营养性因子:NT:目前已经分离鉴定的:目前已经分离鉴定的NT有:有: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
7、因子(NT-3,NT-4,NT-5,NT-6)NGF: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由: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由6个亚基构成。个亚基构成。222r r(二)(二).突突 触触 (synapse)1 1定义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定义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与效应或与效应C C之间传递信息的功能接触部位之间传递信息的功能接触部位.2 2结构突触前膜;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 突触小体囊泡化学递质突触小体囊泡化学递质 突触后膜上有受体,通道等突触后膜上有受体,通道等突触小体突触小体意向性震颤志失认。如NE作用于突触前膜2受体,抑制突触前膜NE的进一步释放。肌肉型NR:十烃季铵、筒箭毒
8、(N2)作用机制:通过CAMP发挥作用。运动症状主要表现在动作的准备阶段,动作一旦发起,则可以继续进行。3R:脂肪C上(兴奋时:fat分解)位置:枕叶距状裂的上下缘(17区)。调节水平衡 :控制摄水的中枢(下丘脑外侧区),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1012岁左侧优势逐步建立,但左侧大脑半球损伤后,尚可在右侧大脑皮层建立语言中枢;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恢复的快慢与反射弧的复杂程度有关:简单的反射先恢复(如屈反射、腱反射等);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预先在水池中注入清水,水深30cm,加入牛奶使池水变成不透明乳白色。质区浓度高,与感觉传入的调制有关。两者有着不同的维持机制。运动神经元兴奋受牵肌肉收缩。三、
9、中枢 递质和受体:非条件反射:先天固有的反射,反射弧固定。N递质与N调质的区别(一般不严格区分)受体阻断剂:心得安,(普洛萘尔)分布:大多数副交感及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3突触分类:突触分类:1.按结构分轴体;轴树;轴轴。按结构分轴体;轴树;轴轴。2.2.按功能分按功能分 兴奋性兴奋性:前膜囊泡释放兴奋性递质前膜囊泡释放兴奋性递质(ACH,NE,DP)(ACH,NE,DP)抑制性抑制性:前膜囊泡释放抑制性递质前膜囊泡释放抑制性递质(甘甘AA,r-GABA)AA,r-GABA)3.3.按性质分:化学性突触按性质分:化学性突触(经典和非经典的化学性突触)(经典和非经典的化学性突触)
10、电突触:缝隙连接电突触:缝隙连接4 4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和原理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和原理1、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传递的过程:电电化学化学-电传递电传递 产生突触后电位产生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过程过程:当前一个:当前一个N N元的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元的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P造造成的突触前膜去极化引起成的突触前膜去极化引起Ca2通道开放,通道开放,Ca2内流启动内流启动和促使囊泡释放和促使囊泡释放大量大量N递质递质,递质递质扩散入突触间隙,与突扩散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离子通道通透性改变,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离子
11、通道通透性改变,离子进出,引起产生突触后电位变化(突触后电位:局部离子进出,引起产生突触后电位变化(突触后电位:局部电位),电位的总和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电位),电位的总和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N N递递质发挥作用后,被相关酶水解灭活或被突触前膜重新摄取质发挥作用后,被相关酶水解灭活或被突触前膜重新摄取利用。利用。2.突触传递特征:突触传递特征:1).单向传递单向传递,2).突触延误突触延误,3).对局部环境敏感对局部环境敏感 4 4)有总和现象。)有总和现象。3、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1)定义:突触前膜释放)定义:突触前膜释放N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而引递质,作用于
12、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而引起突触后膜起突触后膜 上的电位变化,叫突触后电位。上的电位变化,叫突触后电位。2)两种形式)两种形式:都是局部电位性质:都是局部电位性质(A A)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兴奋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兴奋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的电位变化。化的电位变化。产生机制:神经轴突兴奋产生机制:神经轴突兴奋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经突触间隙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扩散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提高对突触后膜提高对NaNa、K K尤其对尤其对NaNa 的通透性的通透性突触后膜去极化。突触后膜去极化。(B)(B)抑制性
13、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抑制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的超极):抑制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的超极化电位变化。机制:抑制性神经元末梢兴奋化电位变化。机制:抑制性神经元末梢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释放抑制性递质经经突触间隙扩散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突触间隙扩散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提高突触后膜对提高突触后膜对K K、ClCl尤尤其对其对ClCl的通透性的通透性突触后膜超极化突触后膜超极化4.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进行突触整合:进行突触整合:一个一个N元往往与多个元往往与多个N元之间形成大量的突触联系,形成的众元之间形成大量的突触联系,形成的众多的多的EPSP与与IPS
14、P可在同一个可在同一个N元上发生整合(总和),整合的突元上发生整合(总和),整合的突触后电位如达阈电位水平则爆发触后电位如达阈电位水平则爆发AP产生突触后产生突触后N的兴奋的兴奋;否则,突否则,突触后触后N抑制。抑制。即:一个神经元最终产生的效应将取决于大量传入信息共同作用即:一个神经元最终产生的效应将取决于大量传入信息共同作用的结果。的结果。5.突触传递的调节突触传递的调节主要有对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和对突触后膜受体的调节。主要有对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和对突触后膜受体的调节。6.突触传递的可塑性突触传递的可塑性突触的可塑性是指突触传递功能可发生较长时程的增强或减弱。对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5、突触的可塑性:有几种形式:突触的可塑性:有几种形式:A:强直后增强强直后增强:突触前未梢接受一短串联强直ST后,突触后电位明显增强的现象。(持续60秒以上)B:习惯化和敏感化习惯化和敏感化:重复给较温和ST时,突触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习惯化。重复给较强的ST时,突触对刺激的反应性增强的现象称敏感化。习惯化:C2+通道逐渐失活,C2+内流减少,突触前递质释放减少。敏感化:膜AC激活,AMP,C2+内流,突触前递质释放。C: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长时程增强:长时程增强:突触前神经元受短时快速重复性ST后,突触后电位形成快速,持续时间长,电位增强。持续时间可
16、长达数天。主要在海马等学习记忆的脑区发生。长时程抑制:长时程抑制:突触传递效应的长时程降低。(5)非突触性化学传递:)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结构:曲张体。结构:曲张体。如NE能神经元的轴突未梢,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联系非经典突触联系,间隙大于20-400nm,曲张体释放的NE可作用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调节前膜递质的释放或影响突触后效应。单胺类神经纤维(DP,5-HT,NE)都能进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6)电突触传递:电突触传递:结构:缝隙连接,两细胞间隙间有水相通道蛋白,局部电流结构:缝隙连接,两细胞间隙间有水相通道蛋白,局部电流和和EPSP能通过。能通过。三、中枢三、中枢 递质和受体:递质和受体:(
17、一一)神经递质神经递质 指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指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定义定义:突触前突触前N N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N N元或效应器元或效应器C C上的受体上的受体,引起信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如如:ACH,NE):ACH,NE)1.1.递质的条件:可合成;可贮存并释放;能发挥作用;递质的条件:可合成;可贮存并释放;能发挥作用;及时失活;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及时失活;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2.N2.N递质与递质与N
18、 N调质的区别调质的区别(一般不严格区分一般不严格区分)递质递质:一般指通过经典突触联系作用于效应一般指通过经典突触联系作用于效应C C的化学传的化学传递物质递物质.调质调质:一般指通过非经典突触联系方式一般指通过非经典突触联系方式(曲张体曲张体)作用作用于于效应效应C C的化学传递物质的化学传递物质.3.3.递质共存递质共存:一个一个N N元存在两种递质的现象元存在两种递质的现象.戴尔原则戴尔原则:一个一个N N元只存在一种递质元只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其全部N N末梢只释末梢只释放同一种递质放同一种递质.(.(错错,可存在两种以上递质可存在两种以上递质,同一同一N N末梢兴奋末梢兴奋时可同时
19、释放两种以上递质时可同时释放两种以上递质)(二)、中枢递质分类:(二)、中枢递质分类:(1)1)按化学性质分:按化学性质分:1.1.胆碱类:乙酰胆碱胆碱类:乙酰胆碱 2.2.单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单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和5-5-羟色胺、组胺羟色胺、组胺 3.AA3.AA类:谷类:谷AAAA、甘、甘AAAA、r r氨基丁酸、门冬氨基丁酸、门冬AAAA 4.4.肽类:下丘脑调节肽、肽类:下丘脑调节肽、ADHADH、OXTOXT、阿片肽、阿片肽、AngAng 5.5.其他:嘌呤类(腺苷,其他:嘌呤类(腺苷,ATPATP),),气体类(气体类(NO,CONO,CO
20、),脂类(前列腺素等),),脂类(前列腺素等),(2)2)按性质分:兴奋性与抑制性按性质分:兴奋性与抑制性N N递质递质 抑制性抑制性N N递质:甘递质:甘AAAA、r r氨基丁酸氨基丁酸(三)受体(三)受体 1.1.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特异化学物质结合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特异化学物质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Pr)(Pr)。2.2.配体:能与受体特异结合的特定化学物质统称配配体:能与受体特异结合的特定化学物质统称配体。包括受体的激动剂、拮抗剂。体。包括受体的激动剂、拮抗剂。3.3.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
21、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对神经递质受体的认识:受体有多个亚型对神经递质受体的认识:受体有多个亚型 4.受体的分类受体的分类:如1)胆碱能受体M(M1M2M3M4M5),N(N1,N2)2)肾上腺素能受体12,123。目前按受体激活机制分类目前按受体激活机制分类:1)离子通道型受体(促离子型受体)N型-ACH门控通道等,NMDA受体,甘氨酸受体甘氨酸受体.2)G-蛋白耦联受体(促代谢型受体)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DP受体,5-HT受体等3)催化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鸟苷酸激酶受体5.突触前受体突触前受体:存在于突触前膜,激活后多数起负反馈调节突触前递质的释放。如NE作用于突触前膜2受体
22、,抑制突触前膜NE的进一步释放。6.受体的调节受体的调节:膜上受体的数量和与递质结合的亲和力在不同的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可发生改变。投射区大小与感觉精细程度呈正变关系。视觉语言中枢(阅读中枢):角回对神经递质受体的认识:受体有多个亚型生长抑素受体:5种(为G-蛋白耦联受体)睡眠时间:因年0、个体而异。可与Ach或NE同存于同一神经末梢。意义:调控N元本身,使其活动及时终止。分: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与神经中枢保持正常联系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称为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本能行为和情绪改变时常伴自主神经
23、和内分泌系统活动的改变,主要受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的调节,并受后天学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三、中枢 递质和受体:在PNS,释放ACh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胆碱能纤维;失写症 额中回后部接近 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神经激肽A(3-10),神经激肽,神经激肽B.酪氨酸酪氨酸羟化酶痛觉可向机体提供遇到危险时的警报信号,因而具有保护意义。结构基础:轴突1-轴突2-胞体3型串联突触(四)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四)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 1.ACh1.ACh及其受体及其受体 在在PNSPNS,释放,释放AChACh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胆碱能纤维;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胆碱能纤维;分布:分布:副交感与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
24、交感与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支配汗腺的交感纤维和(支配汗腺的交感纤维和 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合成与灭活:合成与灭活:胆碱胆碱+COA胆碱乙酰转移酶(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ACH胆碱酯酶胆碱酯酶(ChE)乙酸乙酸+COA胆碱酯酶(ChE)分两类:一为真性胆碱酯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由神经元合成;二为假性胆碱酯酶,丁酰胆碱酯酶(BChE),由神经胶质细胞合成。这两种胆碱酯酶都可以灭活ACh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
25、mers disease,AD)即老年性痴呆,AD病人的中枢同时存在由神经元产生的AChE活动降低和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产生的BChE活动明显增加。脑内胆碱能神经系统的退脑内胆碱能神经系统的退化是化是AD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在CNSCNS,以,以AChACh作为递质的神经元称胆碱能神经元;作为递质的神经元称胆碱能神经元;分布:脊髓前角;丘脑后腹核;基底前脑分布:脊髓前角;丘脑后腹核;基底前脑 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边缘系统。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边缘系统。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以以AChACh为配体的受体称为配体的受体称之之。胆碱能受体分为:胆碱能受体分
26、为:M M受体受体(毒蕈碱型受体毒蕈碱型受体)分布:大多数副交感及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分布:大多数副交感及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作用:作用:M M样作用: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收缩,胃肠收缩及分泌样作用: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收缩,胃肠收缩及分泌增加,膀胱收缩,缩瞳,汗腺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舒张。增加,膀胱收缩,缩瞳,汗腺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舒张。作用机制:(作用机制:(CAMPCAMP或或IP3/DGIP3/DG)亚型:亚型:M1M1、M2M2、M3M3、M4M4、M5M5 阻断剂:阿托品阻断剂:阿托品M1M1受体阻断剂: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scopolami
27、ne)N N受体受体 (烟碱型受体烟碱型受体)本质本质:N:N型型-ACH-ACH门控通道门控通道 分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的突触后膜分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的突触后膜(神经元型神经元型N N受体受体,N,N1 1)及骨骼肌终板膜上及骨骼肌终板膜上(肌肉型肌肉型N N受体受体,N,N2 2)。作用:作用:N N样作用:(样作用:(小剂量)小剂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兴奋,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兴奋,骨骼肌收缩。(大剂量:节后骨骼肌收缩。(大剂量:节后N N元抑制元抑制)亚型:亚型:N1N1、N2N2阻断剂:神经元型阻断剂:神经元型NR:NR:六烃季铵、筒箭毒碱六烃季铵、筒箭毒碱(N(N1
28、 1)肌肉型肌肉型NR:NR:十烃季铵、筒箭毒碱十烃季铵、筒箭毒碱(N(N2 2)2.CA(2.CA(儿茶酚胺儿茶酚胺)及其受体及其受体 (NANA,DPDP,AdrAdr)在在PNSPNS,释放,释放NANA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肾上腺素能纤维;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肾上腺素能纤维;分布:大多数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布:大多数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在CNSCNS,以,以CACA作为递质的神经元称作为递质的神经元称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在在CNSCNS,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低位脑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低位脑干。能与肾上腺素和能与肾上腺素和NANA结合的受体称肾上腺素能受体
29、。结合的受体称肾上腺素能受体。合成合成:酪氨酸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脱羧酶多巴胺多巴胺-羟化酶NE苯乙醇胺氮位甲基转移酶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分为:1)1)受体受体 1 1(主要主要,也是我们一般讲的也是我们一般讲的受体受体)2 2 (突触前受体)突触前受体)分布分布:1 1大部分内脏平滑肌大部分内脏平滑肌C,C,腺体腺体C C膜上膜上 2 2肾上腺素能肾上腺素能N N纤维末梢纤维末梢-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突触前膜上的受体.作用作用:1 1R R以兴奋效应为主,如血管收缩、子宫收缩、以兴奋效应为主,如血管收缩、子宫收缩、扩瞳等,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舒张。扩瞳等,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舒张
30、。2 2R R以兴奋效应为主,抑制突触前膜以兴奋效应为主,抑制突触前膜NENE释放。释放。2 2R R激动剂激动剂-可乐定治高血压可乐定治高血压 阻断剂:阻断剂:1 1R:R:酚妥拉明、哌唑嗪,酚苄明酚妥拉明、哌唑嗪,酚苄明 2 2R:R:酚妥拉明酚妥拉明,育亨宾,妥拉唑啉育亨宾,妥拉唑啉2)2)受体受体 1 1R:R:分布于心肌分布于心肌C C膜上膜上 2 2R:R:多数分布于内脏平滑肌多数分布于内脏平滑肌C C膜上膜上 3 3R:R:脂肪脂肪C C上上(兴奋时兴奋时:fat:fat分解分解)作用作用:以抑制效应为主(以抑制效应为主(2 2R R),如血管、子宫、),如血管、子宫、小肠、支气
31、管等舒张,但心肌效应却是兴奋性的小肠、支气管等舒张,但心肌效应却是兴奋性的(1 1R R)。)。阻断剂:阻断剂:受体受体:心得安(普洛萘尔)心得安(普洛萘尔)1 1R:R:心得宁(阿提洛尔),美托洛尔心得宁(阿提洛尔),美托洛尔 2 2R:R:心得乐(丁氧胺)心得乐(丁氧胺),IPS3293.3.多巴胺递质、受体多巴胺递质、受体:主要位于中枢主要位于中枢NSNS分布:黑质分布:黑质-纹状体、中脑边缘系统、结节漏斗。纹状体、中脑边缘系统、结节漏斗。多巴胺受体分多巴胺受体分D D1 1、D D2 2、D D3 3、D D4 4、D D5 5等亚型。等亚型。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
32、氟哌啶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阿朴吗啡阿朴吗啡.作用:作用:主要参与对躯体运动,精神情绪活动,垂体内分泌以主要参与对躯体运动,精神情绪活动,垂体内分泌以及心血管功能调节。及心血管功能调节。3,1,2 区为感觉区产生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长时程增强:突触前神经元受短时快速重复性ST后,突触后电位形成快速,持续时间长,电位增强。r运动N元 梭内肌突触后易化:EPSP的总和习惯用手 总例数 在左侧者 在右侧者 左右均有者3R:脂肪C上(兴奋时:fat分解)正常时两区功能保持动态平衡。按结构特征分区:最常见的Brodmann分区图:大脑皮质被分为52区:深感觉传导通路:传导
33、精细触觉及本体感觉。作用:加速神经元的活动非条件反射:先天固有的反射,反射弧固定。中央后回上行投射特征:(经典和非经典的化学性突触)感受器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肌肉、腺体)等五个部分。这两种胆碱酯酶都可以灭活AChB:在黑质-纹状体中浓度高,与DP成正比,可能对下丘脑阻断剂:神经元型NR:六烃季铵、筒箭毒碱(N1)4.5-HT及其受体及其受体:5-HT神经元主要见于中缝核。神经元主要见于中缝核。5-HT受体非常多且复杂,有受体非常多且复杂,有5-HT17等受体及更细的亚型。等受体及更细的亚型。大多数为G-蛋白耦联受体,5-HT3受体为离子通道受体,受体为离
34、子通道受体,作用作用:主要调节痛觉、精神情绪、睡眠、体温、性行为、垂体内分泌等功能调节。受体拮抗剂:美西麦角(受体拮抗剂:美西麦角(5-HT1、5-HT2 拮抗剂)拮抗剂)托烷司琼托烷司琼,恩丹西酮恩丹西酮(5-HT3拮炕剂)拮炕剂)GR113808(5-HT4拮抗剂)拮抗剂)5-HT3拮炕剂:拮炕剂:TRP(tropisetron)5.组胺及其受体组胺及其受体:组胺神经元胞体主要在下丘脑后部乳头核。组胺神经元胞体主要在下丘脑后部乳头核。组胺受体有组胺受体有3种亚型:种亚型:H1,H2,H3受体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H1受体:主要分布于支气管、胃肠、子宫等平滑肌、皮肤血受体:主要分布于支气管、
35、胃肠、子宫等平滑肌、皮肤血 管、心房,房室结。管、心房,房室结。H2受体:主要分布于胃壁细胞、血管、心室,窦房结。受体:主要分布于胃壁细胞、血管、心室,窦房结。H3受体:主要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末梢,为突触前受体受体:主要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末梢,为突触前受体作用机制:作用机制:H1 受体:通过磷脂酶受体:通过磷脂酶CIP3/DG发挥作用发挥作用H2受体:存在于胃粘膜壁细胞膜上受体:存在于胃粘膜壁细胞膜上通过通过AC/CAMP发挥作用,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发挥作用,引起胃酸分泌增多 组胺作用:可能与觉醒、性行为、腺垂体分泌、血压、饮水和组胺作用:可能与觉醒、性行为、腺垂体分泌、血压、饮水和痛觉
36、调节有关。痛觉调节有关。阻断剂:阻断剂:H1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异丙嗪异丙嗪、氯苯那敏氯苯那敏 H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西米替叮、雷尼替叮西米替叮、雷尼替叮 6.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递质主要存在于递质主要存在于CNS,CNS,均均有相应的受体。有相应的受体。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门冬氨酸;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门冬氨酸;抑制性氨基酸:甘氨酸、抑制性氨基酸:甘氨酸、-氨基丁酸。氨基丁酸。1)1)谷氨酸受体谷氨酸受体:分布于大脑皮质和脊髓背侧分布于大脑皮质和脊髓背侧亚型:亚型:促离子型受体A:海人藻酸受体(:海人藻酸受体(KA)B
37、:AMPA受体受体 C:NMDA受体受体促代谢型受体:11种亚型已鉴定作用作用:突触神经元兴奋。作用机制作用机制:KA和AMPA受体(非NMDA受体):受体激活,本身是通道,通道开放,Na+内流,K+外流,轻微去极化-EPSP-NMDA受体:受体激活,本身是通道,通道开放,Na+内流,Ca+内流,轻微去极化-EPSP-促代谢型受体:通过CAMP,IP3/DG发挥作用。拮抗剂:犬尿喹啉酸(拮抗剂:犬尿喹啉酸(Kynurenic)(广谱拮抗剂)美金刚 2)门冬氨酸门冬氨酸:资料不多拮抗剂:吡拉西坦:资料不多拮抗剂:吡拉西坦.MK-801(+)-5-methyl-10,11-dibenzol a,d
38、-cyclohepten-5,10-imine meleate,中文名地佐西平,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非竞争性NMDA(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其作用强、易透过血脑屏障;3)甘氨酸甘氨酸:主要分布于脊髓和脑干。:主要分布于脊髓和脑干。脊髓闰绍细胞轴突未梢释放的递质是甘氨酸脊髓闰绍细胞轴突未梢释放的递质是甘氨酸作用:中枢神经元抑制作用:中枢神经元抑制作用机制:作用机制:甘氨酸受体本身是一种甘氨酸受体本身是一种CL-通道,通道,CL-内流内流,超极化,超极化。拮抗剂:士的宁拮抗剂:士的宁作用:以抑制效应为主(2R),如血管、子宫、小肠、支气管等舒张,但心肌效应却是兴奋性的(1R)。为突触的抑
39、制:分 1.结构基础:轴突1-轴突2-胞体3型串联突触2、主要特点:弥散投射(非点对点)。上行激动系统;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DP受体,5-HT受体等功能:发动随意运动;突触后膜(1)前庭小脑(古)功能:维持身体平衡和眼球的运动.3.实质:感受器把外界环境变化的ST转化为N冲动,传入CNS的各级中枢,各级中枢进行分析处理而引起的主观感觉.位于枕叶皮层内侧面的距状裂上、下缘皮质。神经元的蛋白合成与轴浆运输四、神经反射活动的特征:配体:能与受体特异结合的特定化学物质统称配体。作用:1R以兴奋效应为主,如血管收缩、子宫收缩、扩瞳等,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舒张。联合皮质组成:顶叶联合皮质,颞叶联合皮
40、质,所有自主N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N节后纤维、少数交感N节后纤维、骨骼肌N纤维;投射特征:双侧性投射;运动中枢 感觉中枢CA(儿茶酚胺)及其受体(NA,DP,Adr)6学习与记忆的机制:4)-氨基丁酸氨基丁酸主要分布于大脑皮层的浅层和小脑皮层浦肯野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脑皮层的浅层和小脑皮层浦肯野细胞。亚型:促离子型受体:亚型:促离子型受体:GABAA和和GABAC受体受体促代谢型受体:促代谢型受体:GABAB受体受体作用:中枢神经元抑制作用:中枢神经元抑制作用机制:作用机制:GABAA受体是受体是CL-通道,激活通道,激活-CL-内流内流-超极化超极化GABAB受体激活受体激活PLC-IP3/
41、DG-引起引起K+通透性通透性-AP受体激动剂:西诺西泮、氯美噻唑(受体激动剂:西诺西泮、氯美噻唑(Clomethiazole););拮抗剂:荷苞牡丹碱和拮抗剂:荷苞牡丹碱和2-羟基巴氯芬(羟基巴氯芬(2-hydroxysaclofen););7.神经肽类递质及其受体神经肽类递质及其受体 包括脑内肽类激素、阿片样肽、包括脑内肽类激素、阿片样肽、脑脑-肠肽等。各肽类均有相应的受体。肠肽等。各肽类均有相应的受体。1)速激肽:)速激肽:包括P物质,神经激肽A,神经激肽K,神经激肽A(3-10),神经激肽,神经激肽B.神经激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NK-1,NK-2,NK-3受体(为G-蛋白耦联受体)分
42、别对P物质,神经激肽K,神经激肽B敏感。作用机制:通过激活PLCIP3/DG发挥作用。作用:主要是P物质物质:A:慢痛传入通路的调质B:在黑质-纹状体中浓度高,与DP成正比,可能对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起调节作用。C:在PNS,引起肠平滑肌收缩,血管舒张和血压下降。2)阿片肽:)阿片肽:包括-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阿片肽受体:阿片肽受体:,受体(为G-蛋白耦联受体)作用机制:通过抑制ACCAMP发挥作用(K+通透性-超极化,或Ca2+通道关闭,Ca2+内流)。作用:-内啡肽:分布于下丘脑、丘脑、脑干、视网膜和腺垂体处,起抑制性调节作用脑啡肽:于脊髓后角胶质区浓度高,与痛觉传
43、入的调制有关强啡肽:分布于中脑中央灰质,延髓头端腹侧和脊髓后角胶质区浓度高,与感觉传入的调制有关。受体拮抗剂:纳酪酮受体拮抗剂:纳酪酮 3)下丘脑调节肽和神经垂体肽:生长抑素受体:5种(为G-蛋白耦联受体)作用:调节腺垂体功能活动作用机制:通过CAMP发挥作用。受体拮抗剂:?拮抗剂:?4)脑-肠肽:脑及胃肠内分泌细胞分泌主要有:CCK,VIP(血管活性肠肽),神经降压素,胃泌素释放肽。脑内CCK有CCK-4,CCK-8.两种CCK受体(为G-蛋白耦联受体)CCK作用:抑制摄食行为作用机制:通过CAMP发挥作用。受体拮抗剂:?拮抗剂:?8.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 如如ATP、ADP
44、等。等。嘌呤类递质:主要有腺苷和嘌呤类递质:主要有腺苷和ATP1)腺苷是中枢抑制性调质)腺苷是中枢抑制性调质腺苷受体有腺苷受体有A1,A2A,A2B,A34种亚型种亚型(为G-蛋白耦联受体)作用:抑制神经元的活动作用机制:通过CAMP发挥作用。受体拮抗剂:受体拮抗剂:8-苯茶碱苯茶碱A1非选择性受体拮抗剂:非选择性受体拮抗剂:8-苯茶碱苯茶碱 A1选择性受体拮抗剂:选择性受体拮抗剂:8-环戊环戊-1,3-二丙基黄嘌呤二丙基黄嘌呤2)ATP:嘌呤能受体有P2Y,P2U,P2X,P2Z受体作用:加速神经元的活动 作用机制:P2Y,P2U受体通过激活PLC-IP3/DG发挥作用P2X,P2Z受体本身
45、为化学门控性通道。受体拮抗剂:?受体拮抗剂:?9.其他递质、受体系统其他递质、受体系统 如如NO、CO等。等。内脏感觉:如恶心、呕吐、脸红、痛觉。受血糖浓度变化ST.分布:大多数副交感及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为突触的抑制:分 1.受血糖浓度变化ST.体表痛:发生于体表某处的痛感快痛和慢痛苯乙醇胺氮位甲基转移酶侧支性抑制:损伤:瘫痪(硬瘫)抑制性中间N元释放抑制性递质5-HT3拮炕剂:TRP(tropisetron)功能:发动与协调随意运动.作用:抑制神经元的活动运动辅助区:位于4区之前方,两半球纵裂侧壁。F:难唤醒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胼胝体双向传递信息。如NE作用于突触前膜
46、2受体,抑制突触前膜NE的进一步释放。分布:脊髓前角;感觉性失语 颞上回后部(H)可以讲话、书写、看懂神经元的蛋白合成与轴浆运输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递质递质 受受 体体 第二信使第二信使 拮抗剂拮抗剂 通道效应通道效应 递质主要分布递质主要分布AChACh外周:外周:所有自主所有自主N N节前纤维、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大多数副交感N N节后纤节后纤维、少数交感维、少数交感N N节后纤节后纤维、骨骼肌维、骨骼肌N N纤维;纤维;中枢:中枢:脊髓前角运动脊髓前角运动N N元、元、丘脑后部腹侧的特异感丘脑后部腹侧的特异感觉投射觉投射N N元、脑干网状元、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47、、纹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边缘系统等状体、边缘系统等。筒箭毒筒箭毒十烃季铵十烃季铵NaNa+和其和其他小他小离子离子阿阿托托品品筒箭毒筒箭毒六烃季铵六烃季铵M M2 2(心心)CaCa2+2+IPIP3 3/DG/DGcAMPcAMPIPIP3 3/DG/DGcAMPcAMPKK+N N1 1(肌肉型烟碱受体)(肌肉型烟碱受体)N N2 2(N N元型烟碱受体)元型烟碱受体)M M1 1M M4 4(腺体腺体)M M3 3递质递质 受受 体体 第二信使第二信使 拮抗剂拮抗剂 通道效应通道效应 递质主要分布递质主要分布NENE外周:外周:多数副交感多数副交感N N节后纤维;节后纤维;中枢:中
48、枢:低位脑干及上行投射到低位脑干及上行投射到皮层、边缘前脑、下丘皮层、边缘前脑、下丘脑以及下行到达脊髓后脑以及下行到达脊髓后角、侧角、前角的纤维。角、侧角、前角的纤维。1 1多巴胺多巴胺1 1(心心)2 2IPIP3 3/DG/DGcAMPcAMPIPIP3 3/DG/DGcAMPcAMPcAMPcAMPKK+酚妥拉明酚妥拉明酚妥拉明酚妥拉明育亨宾育亨宾心得宁心得宁阿提洛尔阿提洛尔丁氧胺丁氧胺D D1 1,D D5 5D D2 2,D D3 3,D D4 4cAMPcAMPKK+CaCa2+2+黑质黑质-纹状体、纹状体、结节结节-漏斗、漏斗、中脑边缘系统。中脑边缘系统。5-HT5-HT中缝核内
49、及上行投射到中缝核内及上行投射到纹状体、下丘脑等以及纹状体、下丘脑等以及下行到脊髓背角、侧角、下行到脊髓背角、侧角、前角。前角。5-HT5-HT1 15-HT5-HT2 2cAMPcAMPKK+KK+KK+Ca2Ca2+2 2(突触前膜(突触前膜小肠)小肠)(四)神经胶质的机能(四)神经胶质的机能 功能:功能:1.1.支持作用;支持作用;2.2.修复与再生作用;修复与再生作用;3.3.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4.4.绝缘和屏障作用;绝缘和屏障作用;5.5.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6.6.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四、神经反射活动的特征四、神经反
50、射活动的特征:(一)反射:(一)反射: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是指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宜反应是指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宜反应(二)反射弧:(二)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其包括:反射活动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其包括:感受器感受器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枢中枢传出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神经元)效应器(肌肉、腺体)等五个部分。只有在反射弧完效应器(肌肉、腺体)等五个部分。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三)(三)CNS兴奋传递的特征:兴奋传递的特征:1.单向传布;单向传布;2.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