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答案.pdf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484874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7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共共1 13 3页第页第1 1页页 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应用 10分 1.1.按要求填空。(按要求填空。(5 5分)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_。(屈原离骚)(2)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_)(3)2022 年10月12日,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萨克里斯托福雷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上了王羲之所著兰亭集序中的“_”,展现太空视角下所见的浩瀚之景。2.2.按要求选择。(按要求选择。(5 5分)分)(1)以下是某校高一年级学生阅读乡土中国之前设定的阅读“预期”,请依据你的

2、阅读经验 判断,不适合的一项是()(2分)A.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面貌以及文化特性。B.学习一些社会学研究中观察社会的途径方法。C.探究中国基层社会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规律。D.解决家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家庭既是传统伦理由以产生的土壤,又是传统伦理得以实践的核心机制。在古代中国,_,_,_,_,_。由氏族母体孕育的血缘纽带一直藕断丝连、绵延不绝地贯穿在传统社会中,并取得自己的肯定性形式“家庭”“家族”“宗族”。中国就不像西方诸民族那样从家庭到私产再到国家,而是从家庭到宗族再到国家,国家混合在家族里就成为所谓社

3、稷。但氏族关系始终没有彻底摧毁 原始社会的结构一直没有遇到足够的冲突得以转换 原始文明虽然逐渐萎缩 血缘纽带始终没有碰到突发的机遇得以中断 社会形态也在不断交替 A.B.C.D.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材料一:文艺对现实负责,并非其本身定义下的必然使命,如果它必须负责,其责任也纯然是一个 自然、自由的抉择,而非隶属于任何与它无关的理念。文艺创造仅仅是心灵世界真实再现,它可以拥有现实的影子,也可以没有,或者仅仅是对现实极模糊或远距离的把握。文艺并不承担批判、责备或赞美的使命,一句话:文艺无立场。比如荷马史诗,你能理出它的是非

4、善恶么?还有莎士比亚剧作、泰戈尔诗以及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都是如此,历史文学作品更如此,比如圣经旧约、新约,中国的史记、汉书等。有人会立即反驳:圣经不正是传道的吗?不错,可同一部经书,历史上却扮过完全不同的角色,同一种信仰却生出完全不同的世界观。无怪费尔巴哈会说:圣经只有一部,只是人们给予了不同的解释。一件文学艺术作品对读者的作用和产生该作品的动机全然不是一回事,同一作品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作用,这是人理解力差异造成的。正因如此,伟大的作品往往也是最富争议的。对于文学艺术作品产生迥然相异的社会效果,这不是作者能决定,也不是他可以负责的。作者关心的就是创造一种形式,把自己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与现实接近

5、的作品似乎更易被人接受,作者有意或下意识取悦读者,这并非文学艺术创作原则,也非作品优劣判断的标准。作品符合现实的逻辑,它是被创造的新现实,人们可以通过这一新现实更深刻地把握自己面对的世界,产生深刻思想,这些都与文学艺术职能无关。文学艺术可以充当布道工具,那仅仅是工具而已,作为工具和它本 身不是一回事。枪可以射杀人和动物,也可以被展示和观赏,它本身产生的目的是前者而非后者。文艺作品刚好相反,目的是被展示和观赏,它产生射杀人和动物效果,那不是作品创造的初衷。然而被观念燃烧的激情也可以为后一目的,促使作者创造伟大的作品,许多文艺巨匠都是由此被社会接受的。伟大作品对现实的作用促使更多人把结果视为目的,

6、于是文艺评价功利化蔓延在文化活动的诸多方面。(节选自叶剑波文学艺术与现实责任)材料二:材料二:当代艺术家的“自我实现”,大多伴随着对“功成名就”的渴望与“艺术创新”的创作过 程。好多人说“我们杀出来了”,“我要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符号”,“我的作品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共13页第2页共13页第2页价位在拍卖会上又上涨了多少”,以此来界定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成功,这些价值观念的背后实际是商业利益与广告效应的驱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从来不以创新作为界定优劣的标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的不是变换花样的翻新,而是指道德的修持与学问的精进。中国传统的艺术品评也不以新旧、怪异作为品评标准。艺术作品的成功在

7、于能否充分地表达作者的理想与感情,能否使观者的心灵得到愉悦与净化。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古代,艺术是志道、据德、依仁之后的余事,是文人“穷则独善其身”时个人精神的陶养,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伦理功能和陶冶性情、移风易俗的力量。艺术创作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完成一件作品,而是通过这个创作过程 达到自身的完善,并且期望对当时与后世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的古代艺术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他们与生俱来的禀赋加之苦心孤诣的修持精进,使他们的思想与行为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国家与命运的忧患意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使他们的艺术创作活动具有明显的伦理价值

8、指向和文化承载意义。艺术具有精神导向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与知名度的艺术家,他们的绘画思想、绘画风格以及行为言论都会成为关注与模仿的对象,因此,他们的价值判断与艺术观念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艺术家的自我实现与社会责任的担当是并行不悖的。当代的艺术家,在工业文明与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的失去了定力,出现了价值判断的混乱与模糊,从而导致艺术价值观念的扭曲。或重器轻道,尚智巧谋急用,以技术为创作的目的,忽略了作品的精神内涵;或积画以求售,尘交物蔽,缺失了艺术创作需要的虚静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空间,导致了艺术品质的下降;或以丑为美,追求狂怪、邪僻与色情,创造吸引眼球的噱头

9、,这些与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清明雅正越来越远,对艺术观念与艺术风格的误导却愈演愈烈。(节选自徐桂香艺术家的自我实现与责任担当)3.材料一第段加点词“功利化”是指_。(2分)4.下列针对相关作品的表述最符合材料二中对艺术创作目的要求的一项是()(3 分)A.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引发了英国社会对童工问题的关注。B.鲁迅的祝福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阐明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C.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机融合中西方诗歌技巧探索新诗格律化。D.李密的陈情表以情理打动皇帝实现辞不就职奉养祖母的目的。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共13页第3页共13页第3页5.材料一第段画线句在论证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3分)6

10、.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A.两则材料均认为艺术作品自身具有价值。B.依据材料一,文艺作品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故价值无高下之分。C.依据材料二,文艺作品评价应以社会效应为重点,突出责任担当。D.两则材料均否定艺术作品的功利化追求。7.假如你是材料一(或材料二)的作者,请站在自己的立场与另一材料作者对话,针对对方有关艺术家责任担当的论述进行评析。(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风中的高粱风中的高粱 安宁 高梁是村子里长得最仙气的一种庄稼,夏天的时候,它们细细长长地迎风而立,颇有诗仙李白醉酒后的逍遥姿态。当然村子里的人们

11、,是不懂什么李白或者杜甫的,他们只是喜欢饭后去田地里走上一圈,或者蹲在村口,一边吸一袋烟,一边看那大片火红的高粱地,被晚霞染得更加地艳了。女人们纳着鞋底,有那么片刻,她们会停下来,用针尾挠挠头发,而后看着风里摇摆的高梁们发会儿呆。男人想得深远,他们从用高梁秸秆打成的房顶上的“箔”开始,延伸到给儿子娶一房像样的媳妇,再到给孙子编一方小凉席,夏天的时候卷着出去乘凉用。关于高梁的记忆,基本上都是从被收割完之后开始的。高粱叶子和根首先被砍下来,堆积起来供冬天烧火做饭。随后村民们会将高梁秆子剪下来,整齐地晾晒在平房上,或者院子里。几乎家家户户用来扫地的笤帚、刷锅的刷子,都是用高梁穗做成的。这活基本上归家

12、里的男人们干,因为用铁丝将高梁穗捆绑在一起,压紧,防止散开,算得上是一个技术活,铁丝的两端紧紧地扭 在一起后,为了防止尖端扎手,还要用钳子给插到高梁杆里面去。一把上好的笤帚,不仅仅是将高粱翎捆绑在一起,还要讲究美观大方,用起来也舒适顺手,而且清扫的过程中,不会总是掉下高梁粒或者细小的草茎一样的翎子来。乡下的男人们似乎天生就会做这些精细的活计,这跟女人们天生会纳鞋底、绣花、做衣服一样。高粱晒干后,田地里的活渐渐忙完了,初冬恰好闲来无事,村里的女人们便剪下细长的高粱莲,备齐了料子,开始更新家里锅上蒸饺子用的篦子,或者晾面条用的锅配。锅配是用两面高粱楚以十字形拿麻绳串在一起的,串完后会剪成所需要的大

13、小,形状当然都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共13页第4页共13页第4页是圆形。一个用来放刚刚包完的饺子、擀好的面条的锅配,可以用上几年时光,而不觉其旧。而且看到这样一个旧用具,会觉得心安,有家常的温暖的气息。我总觉得,那旧味道是从高粱地里生长出来的,它们是有纹理的,不像塑料或者铁制品冰凉冷硬、缺乏温度,更想到源头上,泥土的湿润和宽广。我还会因此想起女人们在冬天的煤油灯下,聚在一起一边用麻线串着锅配,一边聊天的琐碎家常。好像有一些家长里短的乡村故事,也一起被串进了其中,并在蒸馒头或者煮饺子的时候,浸润到我 们的肠胃里。村民们不懂这样的感觉,可是,他们却永远都是诗一样田园生活不停息的缔造者。“打箔”是另外一

14、种与高梁相关的乡村生活。“打箔”其实就是打秫秸箔棚的简称,跟打家具一样,都属于技术和体力兼而有之的乡村活计,所以一般都是要请同一个家族里的男人来帮忙。秫秸箔大致有两种用处,一种是日常用来晾晒地瓜干、棉花、玉米、白菜等东西的大垫子,一种是只有盖房子的时候才会用到的房顶上的薄棚。晾晒东西的秫秸箔对用料没有那么讲究,差不多的高粱秆,都可以拿来使用,看起来这活有些像纺线,只不过工人都是大老爷们。他们在院子里搭起一个木头架子,再用绳子吊起几个砖头,用于固定秫秸箔,两根高梁秆之间用麻绳连接 起来。一个面积不太大的秫秸箔,一下午就打好了,请来的同族男人也不用吃饭,洗把手就回 家。秋天的时候,将秫秸箔摊开在田

15、地里,用来晾晒棉花。那棉花如果没有干,晚上也不用装起来,直接将秫秸箔卷起来,扛回家,第二天接着铺开来继续晒。有时候我很想躺在上面,变成一团棉花,或者一片干豆角,被人卷起来,扛回家去。这样慵懒的永远无法实现的生活,在我的想象中,总是又浪漫又诗意。尽管,真正的乡村生活,常常是琐碎枯燥,甚至孤独的。盖房子用的秫秸箔棚,就需要精挑细选最好的高梁秆,因为房顶的质量可大意不得。早在房顶上梁之前,就已经有村里最好的师傅,给打好了秫秸箔。只等着垒平屋口,上了梁,屋脊上 的木头也弄好了,然后开始披上秫秸箔。在北方呼啸的冬天夜晚,家里生起炉子,暖暖和和的,人的脸也红通通的,也会想起糊房子的人,说谁谁谁干活真实诚,

16、瞧这顶棚糊得多密实,明年开了春打箔还叫他!大人们在絮叨这些人情冷暖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用高粱莲子扎手表或者眼镜玩。眼镜是我最擅长扎的,将高粱莲的外皮剥下细细的4根来,再将里面的芯截取大小如指肚般的6 块,而后便可以将其中一个芯串进外皮中间,并用另外一个芯连接起两端来。同样的方法做成另外一个圆框,并用小的尖利的皮连接起左右框,而后将两根外皮插进中间的芯,做成眼镜腿,剩下的两块芯在腿上做挡头,便可以戴在鼻梁上。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共13页第5页共13页第5页有时候实在无聊,我还会剥下高梁楚的外皮来,将里面的芯做成香烟的样子,而后点燃火柴,一个人倚在墙根下,学着那些寂寞的老头,抬头看向天空,边

17、吸着明明灭灭的“香烟”,边想着遥远的可以走出乡村的未来。天空上什么也没有,连一朵云也没有,空空荡荡的,像我的心。我觉得自己还不如做一株高梁,在秋天的地里,高高地随风飘摇,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关心,整个的秋天,都是属于我的。(选自散文集消失的乡下植物,有删改)8.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描述锅配的内容。(4分)9.赏析第段中画线句不同叙述视角交织的表达效果。(3分)10.文章大量篇幅描述高粱收割之后的内容,却以“风中的高粱”为题,请从构思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11.请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下列材料,探究本文的主旨。(4分)材料一:消失的是世事,永存的是人情,所以即便是写作乡村的植物、动物系

18、列,我的视角,依然不曾离开过与春种秋收和鸡鸭牛羊密切相关的人情世故。乡村孕育了繁茂的生命,也孕育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田园世界。(选自散文集消失的乡下植物 序)材料二:我知道村庄老了,人们也陆续地将土地出租,搬去了城里。他们在城里快乐吗?我很想知道,却忽然间发现,我不过和他们一样,奋不顾身地离开了村庄,住进了城市,并在长久的孤 独之后,忽然间想要借助于文字,重新回到被时间遗忘了的乡村生活。(选自散文集消失的乡下植物 后记)(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剑客剑客(唐)齐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_,_。_

19、,_。12.下面对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1分)翻嫌易水上 轻仇不足论 细碎动离魂 勇死寻常事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共13页第6页共13页第6页【注释】翻:反而。易水:水名。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饯别于此,好友高渐离击筑以表离别之情。A.B.C.D.13.下列关于本诗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景物烘托人物 B.风格直率奔放 C.对比凸显人物 D.咏史寄托缅怀 14.清代黄白山认为删除本诗后四句,作为绝句更好,前四句“写剑客行径风生。赘后四语,其妙顿减。”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以及所学知识阐述你的看法。(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20、。(19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马伶传(明)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 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

21、。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者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受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

22、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 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鸣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共13页第7页共13页第7页(节选自晋书)【注释】鸣凤,即鸣凤记,明代王世贞戏曲家作品,讲的是明朝忠臣夏言、杨继盛等人与奸相严嵩及 其党羽不屈斗争的故事。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共13页第8页共13页第8页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共共1 13 3页第页第9 9页页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梨园以技鸣者()(2)已而论河套()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

23、)A.征服 B.邀请 C.征收 D.访求(2)今日幸为开宴()A.侥幸 B.高兴 C.幸福 D.希望 17.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18.第段画线句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3分)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19.第两段写了两场竞技,在场景描写方面有差异。请结合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20.第段中侯方域评价“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异”的内 容。(3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12424题。(题。(1212分)分)送僧浩初序送僧浩初序(唐)柳宗元

24、儒者韩退之与余善,尝病余嗜浮图言,訾余与浮图游。近陇西李生础自东都来,退之又寓书罪余,且曰:“不斥浮图。”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退之好儒未能过扬子,扬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曰:“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 跖,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 不可得而斥也。退之所罪者其迹也,曰:“髡而缁,无夫妇父子,不为耕农蚕桑而活乎人。”若是,虽吾亦不乐也。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吾之所以嗜浮图之言以此。与其人游者,未必能通其言也。且凡为

25、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吾之好与浮图游以此。今浩初闲其性,安其情,读其书,通易论语,唯山水之乐,有文而文之;又父子咸为其道,以养而居,泊焉而无求,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其亦远矣。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共共1 13 3页第页第1010页页李生础与浩初又善。今之往也,以吾言示之。因北人寓退之,视何如也。【注释】浮图:泛指佛教徒,也代指佛教。奭然:释然,形容丝毫不受拘束。恶来、盗跖:古代恶人。季札、由余:古代贤人。髡而缁:剃发穿黑色僧衣。21.填入第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1分)A.耶 B.焉

26、C.矣 D.也 22.对第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点明浩初寄情山水的超凡气质。B.意在批判官场相互倾轧之现实。C.运用对比手法凸显浩初之形象。D.暗寓乐于浮图交游的获益之处。23.简要概括柳宗元针对韩愈“以儒斥浮图”观点的辩驳思路。(4分)24.有人认为本文徒有“赠序”之名而无“赠序”之实,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文内容作简 要分析。(4分)三、写作 70分 25.生活中,当人们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时,常常会自动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共共1 13 3页第页第1111

27、页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1)虽九死其犹未悔(2)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3)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2.(1)C (2)B 3.突出关注文艺作品的现实责任/重视文艺作品的现实作用 评分说明:重视/突出关注、文艺作品的现实责任/作用,1 点 1 分。4.B 5.引入虚拟论敌,针对上文“文艺无立场”观点所举例证“圣经”进行反驳,以此主动亮明论证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从而推动自我论证的深入,使论证更加严谨,更具有说服力。评分说明:引入虚拟论敌(不要求答出这一概念,类似表述即可),1 点;针对的内容概括 1 点;意图分析 1 点;论证效果 1 点。1 点 1 分,给满 3 分即可。6.A 7.参考

28、示例一:您认为艺术家创作要达到自身的完善以及注重对现实的积极影响。我认可您在艺术创作中对自身完善方面的意义,创作是内心心灵世界的真实再现,从这个角度而言,创作者可以通过创作来提升自我;但是有关现实影响与社会责任担当方面的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您把文艺作品产生影响与文艺作品创作目的二者混淆了,不能因此而强求作者承担责任,甚至以此为创作目的。参考示例二:您的观点是文艺对现实不必承担责任,认为要区分艺术作品对读者的作用和该作品的动机,突出作者创作的独立性,倡导文艺无立场。我认可您对艺术创作的独立性的论述,确实艺术作品的成功有能充分地表达作者的理想和感情的一面。但是,您否认其社会责任的说法我不敢苟同。

29、我认为艺术创作者不可能脱离现实创作,您也关注到文艺作品对读者的作用的客观存在,所以,创作者不可能忽略作品的社会影响。评分说明:选择立足材料不作评分要求。概括对方观点 1 分;对方观点合理性分析 2 分;结合文本材料质疑与反驳 2 分。8.本段由实及虚描述锅配相关内容,首先描述村里女人们制作锅配的过程以及锅配的作用、特征,接着展开联想(由实及虚),描述自己在锅配中感受到的温暖与亲切,以及女人们制作锅配时的温馨诗意,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诗意生活缔造者的赞美。评分说明:表现手法 1 点、实写内容概括 1 点、虚写内容概括 2 点,表达情感 1 点,1 点1 分,给满 4 分为止。9.

30、首先通过幼时我的视角,写出自己在乡村生活中的天真烂漫。接着以现在的我的视角,回顾当初自己的想法的浪漫诗意,同时,冷静地反思真正的乡村生活的琐碎枯燥甚至孤独。这样的写作,把过去与当下有机融合,把作者对乡土生活的认识更加全面地展现,体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共共1 13 3页第页第1212页页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缅怀以及美好诗意逐渐消亡的反思。评分说明:结合内容分析视角 3 点,1 点 1 分,给满 2 分即可。效果分析 2 点,1 点 1 分。整体给满 3 分即可。10.文章开篇刻画迎风而立的高粱,结尾表达如随风飘摇高粱一样的美好希望,首尾呼应。以高粱为线索贯穿全文,大量篇幅描述高粱收割后带给村民们的

31、物质价值意义以及作者由此对乡村生活、乡土情怀的缅怀。这样首尾与文章主体部分形成比较,以“风中”隐喻自己与乡土生活境界的疏离,引发思考,反思这种质朴温馨生活在现实中的可望而难求,美丽而飘渺。同时,以“风中的高粱”为题,使题目形象而富有诗意,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评分说明:首尾内容分析 2 点、线索作用 1 点、隐喻内涵 1 点、主旨的深化 1 点、形式特点 1 点。1 点 1 分,给满 4 分为止。11.本文围绕着“高粱”,回顾乡村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呈现了乡村中人们单纯美好的生活期待、充分利用高粱的生存智慧、真诚互助的人情等充满诗意与美好的田园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乡土生活的深切缅怀赞美之情;同

32、时,又以远离村庄的身份,试图从乡村生活中寻找抚慰身处城市的孤独的内心,以回忆的笔触探寻心灵的寓所,旨在唤醒人们对自然乡村的关注与保护。评分说明:主要内容概括以及缅怀赞美之情 2 分;围绕身份变化之下的乡土意义的探寻 2分。12.B 13.D 14.参考示例一:我赞同这一观点。前四句通过典型的连贯的动作行为的刻画以及独特的风雪背景烘托映衬,展示了一位痛饮狂歌后出门报恩的剑客形象,把剑客的英勇神态、轻仇报恩的心事表露无遗。充分地体现了绝句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后四句中对剑客“勇死”“轻仇”的议论以及意在以荆轲对比凸显剑客的内容,并没有超出前四句的意蕴之外,同时表达也显得过于直白,缺乏蕴藉。

33、参考示例二:我不认可这一观点。诗歌后四句以“勇死”“轻仇”的议论,深化了剑客有胆有识、意气风发的形象。同时,以荆轲刺秦离别之时细腻缠绵的悲情与剑客对比,使剑客形象更进一层。与前四句刻画的典型形象相得益彰,体现了律诗在情感结构上起承转合的流转变化特点。如果改为简短绝句,则会把作者逐步深化的意脉隔断,不能够充分地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评分说明:认可与否不作评分要求,依据理由是否充分评分。理由角度:前四句内容概括1点、后四句内容概括1点、绝句形式优缺点分析2点、律诗形式优缺点分析2点。1点1分,给满5分为止。15.(1)闻名/出名 (2)不久/继而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共共1 13 3页第页第1 13

34、3页页16.(1)B (2)D 17.(马伶)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即替换他,竟然就停止演出,因而只有华林部著名。评分说明:省略主语、“既去”“辄”“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各1 分;错 1 处扣 1 分,扣到 0 分为止。18.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评分说明:标识三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 1 分。标识三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 2 分,扣到 0 分为止。19.第段中以时间为序,从观众的角度分三个层次展开场面描写,首先写观众的热闹,凸显竞技的重大;接着描写两方上半场旗鼓相当,观众也平分秋色;再写演到两相国论河套时,观众逐渐转向李伶,直至不再看马伶,以致马

35、伶易装而逃。第段则从竞技对方角度来写,描写马伶扮演严嵩时,李伶失声匍匐称弟子。场景没有渲染,观众反应省略。二者描写上一详一略,一点一面,富有变化。评分说明:第段分析,时间为序推进、观众角度、观众变化概括,第段分析,刻画角度、内容概括、详略差异。1 点 1 分,给满 4 分为止。20.求师不得时,直接通过对角色原型的观察学习;为提高演技,坚持志向,不成功不罢休。评分说明:答出 1 点给 2 分,答出 2 点给 3 分。21.A 22.B 23.首先针锋相对地提出儒佛之道相合而不可斥的观点;然后,逐条批驳韩愈视浮图为异端的理由,批驳韩愈因为佛教来自外国而斥佛实质是重名轻实;因为佛教徒的行为而斥佛的

36、理由存在忿外遗中的问题。最后,以与僧浩初游远胜于追随争名逐利之徒为例验证观点。评分说明:观点 1 分;概括韩愈理由及批驳分析,共两点,1 点 2 分;例证 1 分;给满 4分为止。24.参考示例一:我不认同。本文有明确的送序对象僧浩初;尽管着墨不多,但是却呈现了其淡泊名利、寄情山水,儒释合一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此的认可与赞美;明确地表达了乐于浩初言、乐于浩初游的态度,表明与其游的益处;对韩愈的辩难在于阐明自己的佛学观,点明了儒释的合一,也表明了对僧浩初所持认可的理据。参考示例二:我认同这一观点。本文主体部分都是针对韩愈的辩难进行批驳,阐明自己的佛学观;从写作目的看,直到文本结束依然表明与韩愈的对话意图;有关僧浩初的内容,仅仅是验证自己观点的例子,缺乏与赠序对象的交流意图。评分说明:送序的对象分析1分;赠序的内容分析:对象特征概括、赞美之情、交游益处,3点,任答2点2分;辩难部分分析1分。答认同,最多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模拟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答案.pdf)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