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五章 传媒社会学理论及其当代传媒社会学理论及其当代发展发展【章节概述章节概述】第一节 传媒社会学的发展脉络与理论渊源 第二节 当代传媒社会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三节 当代传媒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对当代传媒社会学理论的评价与反思 第一节第一节 传媒社会学的发展脉络与理论渊源传媒社会学的发展脉络与理论渊源一、传媒社会学的社会学理论渊源一、传媒社会学的社会学理论渊源古典社会学中的传播思想法兰克福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一、传媒社会学的社会学理论渊源一、传媒社会学的社会学理论渊源(一)(一)古典社会学中的传播思想古典社会学中的传播思想马克思 工人阶级会因有共同目标和受共同压迫而在阶级内部产生仅
2、在其内部传播的信息。信息传播实际是社会权力的运用。涂尔干 大众媒体的权力:符号制造者可以通过传播把特定的符号告知大众。韦伯 合法性通过由理想价值所驱动的行动和公众共同思想价值的传播来维持。一、传媒社会学的社会学理论渊源一、传媒社会学的社会学理论渊源(二)法兰克福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二)法兰克福学派与芝加哥学派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大众传播导致个人精神生活崩溃和传统家庭瓦解批评西方大众传播带来的娱乐、消遣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批判、思辨式一、传媒社会学的社会学理论渊源一、传媒社会学的社会学理论渊源(二)法兰克福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二)法兰克福学派与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杜威传播是活动参与和经验分享的过程,是人
3、的社会化的方式和表现。库利解释传播媒介如何改变行为和文化。帕克“第一位大众传播研究者”米德符号互动处于连续的传播过程之中。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二、传播社会学的传媒学理论渊源二、传播社会学的传媒学理论渊源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二、传播社会学的传媒学理论渊源二、传播社会学的传媒学理论渊源1.1.拉斯韦尔:拉斯韦尔:5W5W模式模式二、传播社会学的传媒学理论渊源二、传播社会学的传媒学理论渊源2.2.勒温:守门人理论勒温:守门人理论 所谓守门论,又称把关论、守望论,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决定是否准许信息通过的人或机构,即“守门人”,他们对其接收到的信息起到选择和过滤作用。二、传播社会学的传媒学
4、理论渊源二、传播社会学的传媒学理论渊源3 3.霍夫兰霍夫兰 通过实验测量大众传播对态度转变程度的影响研究传播劝服效果:在宣传劝服中,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对有知识的人讲“两面理”比只讲“一面理”更有劝服效果,对一无所知或文化水平低下者,讲“一面理”则效果更好。二、传播社会学的传媒学理论渊源二、传播社会学的传媒学理论渊源4.4.拉扎斯菲尔德拉扎斯菲尔德 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意见领袖”这些中介人物产生效果,强调人际传播的重要性;破除“魔弹论”,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有限效果论”;研究方法上,将面对面的访谈和分组实验、定量分析、实地调查法引入传媒学领域。第二节第二节 当代传媒社会学
5、理论的主要流派当代传媒社会学理论的主要流派传统学派发展学派批判学派一、媒介系统依赖论一、媒介系统依赖论 桑德拉鲍尔-洛基奇 梅尔文德弗勒创立者 媒介-受众-社会三者的关系;媒介的社会影响基本内容“依赖性”这一术语的模糊性误导;未能反映媒介的变化;个人与媒介系统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只是一种假设,并未得到实证验证;忽略中观层面的角色的诠释。局限二、传播基础结构论二、传播基础结构论 鲍尔鲍尔-洛基洛基奇奇 在洛杉矶大型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学构架的视角提出,传播基础结构“是置于传播行动的背景下的趣闻逸事讲述网络”,包括人、传媒和基础组织创造和传播的日常谈话和趣闻逸事(即邻里趣闻逸事讲述网络),以及居
6、住地所拥有的促进邻里传播的资源(即传播行动的环境,如公园、安全的街道、图书馆、学校等)。二、传播基础结构论二、传播基础结构论二、传播基础结构论二、传播基础结构论 对比媒介系统依赖论和传播基础结构论对比媒介系统依赖论和传播基础结构论1.概念的重新界定:从“依赖性”到“联结性”/“相关性”联结性的特点生态关系相互影响关系多维度关系二、传播基础结构论二、传播基础结构论 对比媒介系统依赖论和传播基础结构论对比媒介系统依赖论和传播基础结构论 2.传播基础结构论源于媒介系统依赖论,又是在其基础上的升华主要对象主要对象个人与传播媒个人与传播媒介的关系介的关系个人参与传个人参与传播播对个人环境对个人环境与社会
7、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解释的解释媒介系统依赖论大众传媒系统 权利依赖关系被动接受传播基础结构论所有传播形态生产和分享的沟通过程积极参与将传播各方以更明确、更具生态学意味的方式联结起来三、多伦多学派三、多伦多学派(一)伊尼斯及其(一)伊尼斯及其“传播偏向论传播偏向论”任何特定的传播媒介(如口头、书写、石刻、纸张等)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有偏向性,一种传播媒介对于知识在空间和时间中的传输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对时间或空间因素的相对注重将意味着被植入其中的文化会出现意义上的偏向。推荐阅读:传播的偏向,哈罗德伊尼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三、多伦多学派三、多伦多学派(二)麦克卢汉与(二)麦克卢汉与“媒介信息延伸论
8、媒介信息延伸论”重要概念、理论媒介即人的延伸地球村媒介即讯息热媒介与冷媒介三、多伦多学派三、多伦多学派(三)麦克卢汉文化与技术研究所(三)麦克卢汉文化与技术研究所 戴瑞克德科柯夫 研究内容:基于虚拟现实的赛博空间和赛博文化给人们带来的媒介新体验。主要观点:文化肌肤一书,以预言家的胆识和学术勇气讨论了通信技术与电子媒介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最终塑造作用。人类目前正处于一个崭新的电子时代,在这个电子时代,我们以全人类为自己的肌肤。第三节第三节 当代传媒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当代传媒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传媒传媒社会学的研究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方法一类是研究传播信息本身,即以传播信息的研究为导向的研究,如调查研
9、究法、内容分析法等;另一类是研究传播对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即以行为或是任务为导向的研究,如控制实验法、民族志方法等等。一、调查研究法一、调查研究法分析性调查描述性调查二、内容分析法二、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 “通过将信息内容分类,以便测度某些变量的途径对传播信息进行研究”。内容分析法是数量化的系统分析,是较为客观的分析方法,具有非接触研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特点,可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二、内容分析法二、内容分析法卜卫内容分析法的三个目标其一,将媒介与社会现实进行比较。其二,从媒介内容推论传播者的态度。其三,从媒介内容推论传播效果。三、控制实验法三、控制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 研究在实验室内
10、进行,而且在进行时要对某些实验因素加以人为的控制。它是由勒温和霍夫兰从实验心理学引入传播研究领域的。实验进行时必须人为地控制某些变量以观察特殊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四、民族志方法四、民族志方法 描述一个种族或一个团体中的人的生活方式,并解析其与文化中的人、事、时、地、物各因素之交互影响过程。研究者必须“长时间参与”或以“一对一的访谈”方式搜集数据,重视研究对象原本的真面目,叙述他们如何行动、如何交互作用、如何建构意义、如何加以诠释的问题。五、案例研究法五、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case study)也称个案研究法,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进行研究,形成对某一类共性(或现象)的较为深入、详
11、细和全面的认识。案例研究对象所需要的不是统计学意义上的代表性,而是质性研究所需要的典型性。“把关人”研究六、话语分析法六、话语分析法 话语分析法(discourse analysis)研究对象是句子以上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通过话语分析,探索话语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语境与话语之间的互动等许多问题。话语分析方法 包括叙事分析、言辞行动理论与语用学、新闻话语分析、批判话语分析等等。第四节第四节 对当代传媒社会学理论的评论与反思对当代传媒社会学理论的评论与反思实证主义研究传统人文主义研究传统批判主义研究传统一、实证主义研究传统一、实证主义研究传统 实证主义的传媒社会学研究,往
12、往要求具体说明一个特定的媒体通常是该媒 体的某一方面与人们经常使用该媒体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或行为的某一两个维度之间的假设性关系是否存在。这一研究传统的目标是建立一种精确的测量技术。在实证主义研究传统中,有三种常用方法: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二、人文主义研究传统二、人文主义研究传统 人文主义传统可以追溯到狄尔泰,旨在理解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个人行动的主观意义,以及这种意义对行动者和社会现实的影响。秉承这一传统的研究者认为,社会现实是由人的有意义的社会行为建构的。韦伯倡导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在韦伯看来,理解只能以文化科学领域中的事项为限,或者说以社会行为为限。人文主义传统的研究者提倡采用生活
13、史、自传、案例研究、日记、信件、非结构访谈方法,尤其是观察法。三、批判主义研究传统三、批判主义研究传统法兰克福学派女性主义传媒批判论文化帝国主义后现代主义三、批判主义研究传统三、批判主义研究传统(一)法兰克福学派(一)法兰克福学派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本杰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以及与他们有关的人物 霍克海默: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三、批判主义研究传统三、批判主义研究传统(二)女性主义传媒批判论(二)女性主义传媒批判论 对大众传媒中展现出的性别惯例进行批判 从性别权力结构观点出发,对大众传媒中所表现出的与女性有特殊关系的“文本”加以分析,从中观照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独特位置,并探寻构成这种文本
14、的内在机制。他们认为,当今媒介中尽管充斥着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但它们并未展示出真实的女性生活,男权话语主导下媒介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充满了忽视、偏见和歪曲。三、批判主义研究传统三、批判主义研究传统(三)文化帝国主义(三)文化帝国主义第一,全球性的媒介促进了依赖关系的发展,而非经济的成长;第二,大众媒介内容流动的不平衡,侵蚀了文化的自主性,抑制了文化的发展;第三,新闻流动的不平等关系,相对增加了那些庞大、富有的新闻生产国的全球势力,并阻碍了适当的国家认同和自我形象认知;第四,全球性的媒介流动造成了文化同质或一致化的状态,导致了一种支配性文化模式的出现,而这种文化模式和多数人的真实经验并没有什么关系。
15、三、批判主义研究传统三、批判主义研究传统(三)文化帝国主义(三)文化帝国主义 赫伯特席勒 大众传媒联系着政治和经济权力中心,由于这种联系,媒介在提供民主论坛和公共空间、监视有权势的利益集团方面就会有所不足。三、批判主义研究传统三、批判主义研究传统(四)后现代主义(四)后现代主义 强调现代传统理论根基的倾覆、元叙事的合法消失、一般准则的崩溃和价值的多元化等。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论点是,现代性培育了很多神话或元叙事,并被它们所维系。这些故事使人能把那些可能会被当成神经错乱或不合逻辑的行为过程合理化,而大众传媒则为宣传现代的元叙事提供了重要手段。三、批判主义研究传统三、批判主义研究传统(四)后现代主义(四)后现代主义鲍德里亚:“虚拟现实世界”概念 一种由人们的行为和传媒图像共同构建的新的现实,即虚拟现实正在出现。这个虚拟现实的世界是由幻象构筑的,这种幻象是一些只能由其他图像赋予意义的图像,因此不具备在“外部现实”中存在的基础。四四、当代传媒社会学的不足与缺陷、当代传媒社会学的不足与缺陷 传媒社会学本身:近年来关于传媒社会学的著作虽然不少,但是关于传媒社会学本身的定义却少有论述。研究方法:目前,一提及传媒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我们便会先想到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相对表层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而甚少去从历史或是特定文化、经济背景的角度去考量一个事件的发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