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电视新闻拍摄第三章电视新闻拍摄第一节镜头角度第二节运动镜头第三节长镜头第四节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本章概要本章概要镜头角度即拍摄角度。在电视新闻制作中,镜头代替人眼来观察世界,因而镜头画面角度的变化能带给我们不同的视野,从而传递不同的含义。具体来说,镜头角度可以分为俯角、平视角、仰角。第一节镜头角度第一节镜头角度俯视角度镜头,又称为俯拍角度镜头,指摄像机视轴偏向水平视线下方所拍摄的镜头,或摄像机高于被摄主体、从高处向下俯摄所拍摄的俯视角度镜头。这种镜头能够营造出俯瞰的画面效果,在表现主体时能表达一种客观、公正、强调或压抑的感觉,显示出一种严肃、规范、低沉的气氛。俯角度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可以
2、表现出阴郁、悲伤的情绪和气氛。一、俯角镜头一、俯角镜头俯角镜头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俯角镜头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展示景物全貌,强化环境空间。地面上树立的高景物、站立人物在这种镜头中都呈现出斜向汇聚的效果。例如,体育赛事新闻中通常都会采用俯拍交代周围环境,展示运动员入场等。第二,营造压迫感,常用于表现遭受危险、威胁或压抑低沉的气氛。在俯拍镜头中,人和物的形体会发生变形,呈现一种被压缩感,因而俯拍镜头可以表现人物悲惨、渺小、绝望的命运处境。第三,当俯视角度与被摄体达到垂直状态时,被称为“扣拍镜头”。这种镜头竖向后对人和物压缩感特别强烈,画面造型非常别致,环境空间布局别具一格。平视镜
3、头,指的是摄像机与被摄物体等高时拍摄的画面,如果被摄体是人物,那么摄影机应与人物的眼睛保持水平高度一致。观众在电视机前以平视角度观看被拍摄对象时,仿佛这个人和物就在自己眼前,易产生共鸣,增强观众的主动参与感。在平视镜头中,可以采用正面拍摄、侧面拍摄和背面拍摄。二、平视镜头二、平视镜头(一)正面拍摄镜头(一)正面拍摄镜头正面角度具有稳重、庄严的感觉,在拍摄人物时使用正面角度,会让观看者产生一种与被摄对象面对面交流的感觉。例如,在报道领导人重要讲话时,图片可以采用侧拍的画面,而电视镜头一定是采用正面镜头,以表达出庄重感和交流感。(二)侧面拍摄镜头(二)侧面拍摄镜头采用侧面角度拍摄可以很好地展现出被
4、摄对象的运动姿态,如赛跑运动员或行驶中的汽车,画面效果自然,充满活力。同时,当侧面拍摄的画面中出现多个人物时,侧拍镜头就能很好地表达出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人物之间的交流或对抗。(三)背面拍摄镜头(三)背面拍摄镜头背面镜头具有较浓的抒情意味。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播出过一期调查数名青少年相继自杀原因的节目双城的创伤。在结尾处,主持人柴静和一位自杀未遂的孩子走上土坡交谈起来,聊了一阵之后,孩子突然转身离去,头也不回地爬下了土坡,镜头就一直跟着他离去的背影。这个消失在镜头里的背影,不仅是事件的简单叙述,而是一个能引发人们深入思考的写意画面。例:例:仰角镜头是指摄像机低于被摄体,从下往上,由低向高,
5、从而使被拍摄对象呈现出挺拔、高大、雄伟、威严的画面形象,让人产生仰视、赞颂、敬畏或恐惧的心理反应,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仰拍画面具有夸张、变形的特性,给观众的视觉感受要比实际生活强烈得多。因此,在具体运用中,仰视镜头常用来表示对英雄人物的歌颂,烘托一种悲壮和崇高的艺术氛围。三、仰角镜头三、仰角镜头有时候,仰视角度镜头可以模拟剧中某个主人公的特定视角,或代表观众的视线,传达特殊的观众情绪效果。运动镜头应该说基本包括被摄主体运动的镜头和通过摄像机的运动所记录下来的镜头。电影美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当被摄体跳下悬崖时,摄影机也应该跟着掉下去。”它阐明了摄影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关系。然而,当拍摄一些静止的物体
6、时,为了增强镜头节奏和视觉效果,我们会对静止的被摄体进行有节奏的运动拍摄。第二节运动镜头第二节运动镜头运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富变化、最具魅力的物质现象,运动展示出生命和自然的韵律,运动表现出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更替。首先,当运动主体展现在电视画面之中,本身就具有浑然天成的结构、节奏和旋律,具有无限的、永恒的视觉灵感,也最容易吸引人的视觉,产生对运动的敏感。其次,被摄主体的运动包含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表现意义。电视画面能够把运动主体和运动形式加以真实表现,而且带有不同的内涵并引发不同的心理反应。一、被摄主体运动的镜头一、被摄主体运动的镜头通过摄像机的运动而记录下的镜头,依据摄像机的运动形式及
7、变化镜头焦距所拍到的画面,相应地划分为推推镜头、拉拉镜头、摇摇镜头、甩甩镜头、移移镜头、跟跟镜头,还有综合运动镜头等。二、通过摄像机的运动记录下来的镜头二、通过摄像机的运动记录下来的镜头推镜头可由两种方式形成,一是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二是机位不变,通过变动镜头焦距,由广角调到长焦来拍摄远处物体或那些不可能接近拍摄的对象。1、推镜头画面的视觉效果、推镜头画面的视觉效果(1)画面表现的视点前移,被摄物由远到近,由小到大。景别范围随着镜头前推的过程渐次由大变小,形成了由一种较大景别向较小景别连续递进的过程,具有大景别转换成小景别的各种特点。与固定画面不同,观众能够从画面中直接看到这一景别变化的
8、连续过程。(2)推镜头的过程是捕捉和指向被摄主体的过程。在画面上镜头起幅推进落幅的连续推进中,落幅中的被摄主体是最终要强调和表现的对象,这个主体画面应是观众感兴趣的人物或 景物或某细节部分(一)推镜头(一)推镜头2、推镜头的主要功用、推镜头的主要功用(1)指向被摄主体,突出重点形象。(2)突出细节,抓住重要情节因素,明确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有连续前进蒙太奇句式的作用。(4)推镜头的速度影响并调整画面的节奏。3、推镜头的拍摄要点、推镜头的拍摄要点(1)推镜头应该有明确的表现意义。(2)推镜头的重点是落幅。(3)拍摄主体应始终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4)速度要与画面的情绪和节奏一致。与推镜头相反
9、,拉镜头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是: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从一个拍摄对象到更多对象的变化,使观众有视点向后移动的感觉。其特点是,不是让观众开门见山,一览无余,而是逐渐扩展视野范围,在同一个镜头内渐次了解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造成悬念、对比、联想等效果。在拉镜头中,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拉开变大。(二)拉镜头(二)拉镜头(1)形成视觉后移效果。在镜头向后运动或拉出的过程中,造成画面框架的向后运动,使画面从某一主体开始逐渐退向远方,画面表现出视点后移,呈现一种较小景别向较大景别连续渐变的过程,具有小景别转换成大景别的各种特点。(2)周围环境由“无”到有,拉镜头可分为起幅、拉出、落幅三个部分。画面从某被
10、摄主体开始,随着镜头向后拉开,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成像面积由大变小,主体周围的环境则由小变大。1、拉镜头的特征、拉镜头的特征(1)说明主体细节在特定环境中的位置。它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与所处环境的关系。(2)它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是从小景别到大景别不断扩展的。(3)有连续后退的蒙太奇句式的作用。(4)常被用做结束性和结论性镜头,并延展令人回味的空间。2、拉镜头的主要功用、拉镜头的主要功用世界著名的“空中飞人”科克伦1996年在中国的长江三峡上走高空钢索时的一个拉镜头。中景起幅画面中科克伦神情专注,手握数米长的平衡竿,小心翼翼地向前行进,猛烈的山风吹得他头发零乱、衣襟乱飞;随着镜头逐渐拉开,观众看到
11、他脚下那直径仅寸余的钢索以及他时有摇晃的身姿,在略带仰角的落幅画面中,系于两边峡岸上的一线钢索上科克伦的身影已经很小了,观众还看到了高悬的钢索之下湍急的江流。可以说这个拉镜头十分真实地表现了科克伦“飞”越三峡时的惊险场景。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拉镜头从人物中景到大全景场面的过渡是不间断的,因而它排除了画面编辑、分切所具有的时空、人物的转换可能性,观众通过整个镜头看到的是同一个人的表演,是当时环境中的真真切切的现实。因此,在纪实性节目的拍摄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推、拉镜头来强化时空连贯的纪实性效果和造型表现上的真实性。案例赏析:案例赏析:拉镜头的拍摄除镜头运动的方向与推镜头相反外,其他在技术上应
12、该注意的问题与推镜头有着基本一致的创作要求,诸如在镜头拉开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对画面拉开后的视阈范围的控制,拉镜头速度的把握、节奏的控制,等等3、拉镜头的拍摄要求、拉镜头的拍摄要求摇镜头的最大特点是摄像机机位固定,所拍镜头景别不变,由摄像机围绕一根与地面垂直或水平的轴线连续改变拍摄方向,左右摇或上下摇,或者两者结合的复合摇,也称斜摇。(三)摇镜头(三)摇镜头首先,就像人们站在某一个地方转动头部环顾四周,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一个完整的摇镜头也同样包括起幅、摇过程、落幅三个相互连贯的部分。画面反映的空间排列顺序与现实的空间排列顺序是一致的。其次,观众的视觉注意力随着摇画
13、面的方向、速度等被迫调整,基本上是摇到哪里看到哪里。1、摇镜头的视觉效果、摇镜头的视觉效果(1)用大景别摇画面展示宽阔的区域。(2)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传递更多的视觉信息。(3)表明同一场景中两个主体的内在联系。(4)把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主体用摇镜头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暗喻、对比、并列、因果关系。(5)可以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6)用非水平的倾斜摇和旋转摇来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与气氛。2、摇镜头的主要功用、摇镜头的主要功用(1)摇镜头必须目的性明确。摇摄一定要有目的性,要言之有物。落幅画面要稳、准,不要落在不该停、无法构图的地方。镜头的运动应使画面具有某种表现因素,摇摄不应成为表现的目的,而
14、只能是表现的手段。(2)拍摄的速度应与画面内的情绪相对应。摇摄的速度要注意与画面情绪发展相对应:当画面内容紧张时,摇速相对快些;当画面内容抒情时,摇速相对慢些。(3)要保持整个摇动过程的完整与和谐。摇摄的全过程应当稳、准、匀,即画面运动平衡,起幅、落幅准确,摇摄速度均匀。为了使画面平稳,摇摄时最好使用三脚架。摇摄的起点和终点一定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技巧运用得有分寸。摇过去了就不要再摇回来。3、摇镜头的拍摄要点、摇镜头的拍摄要点极快速的摇镜头画面习惯上叫做“甩”。从一个画面的结尾经过甩,中间穿插了一段模糊不清的画面;当画面再稳定下来时,已经变成了另一个画面。甩镜头强调的不是画面内容而是方向,它多用
15、于处理具有内在关联或因果关系的画面组接技巧,其中间环节忽略不计。(四)甩镜头(四)甩镜头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是边行走边观看,移动镜头正是反映和还原出人们在生活中的这一视觉感受。特点是机位发生变化,边移动边拍摄,各种运输车辆或轨道车等都是它的运载工具。航拍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五)移(五)移镜头镜头移镜头的视觉效果是画面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直接调动了观众视觉的行走感受,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有就是移动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是完整连贯的,观众的视点跟随着不停地改变。移镜头可以把行动着的人物和景物交织在一起,使其产生强烈的动态和节奏感。1、移镜头画面的特征、移镜头画面的特征(1)扩展画面空间,
16、打破屏幕限制。(2)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3)在表现主观倾向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时,移镜头更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画面真实感和现场感强烈。3、移镜头的拍摄要点、移镜头的拍摄要点在拍摄移动镜头时,应尽量采用广角镜头和短焦距拍摄。这是因为广角镜头视野广,在移动拍摄的过程中,被摄主体不容易偏离镜框,而短焦距镜头拍摄的运动画面动感十 足且较为平稳,适合用于移动镜头拍摄。2、移镜头的作用、移镜头的作用在焦点访谈播出的深圳书市为何火爆一片中,为表现书市中拥挤的人群和人们求知的热望,用了这样一个移动镜头:摄像机如同人一样艰难地“穿行”于书市大厅之中
17、,只见画面中满是排队付款或低头看书的人,由于现场实在拥挤异常,摄像机还时常“躲闪”着避免撞到只顾埋头看书的入迷者。观众好像是随着摄像机的运动“进入”到那种特定的情境中去,仿佛也在人群中穿梭浏览一般,因而能从这个移镜头中感受到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案例赏析:案例赏析:摄像机始终追随运动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跟镜头。它与移镜头最大的不同在于,跟镜头画面始终跟随一个(或一组)运动主体,这个运动着的被摄主体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1、跟镜头的画面特点、跟镜头的画面特点跟镜头画面中始终有一个具体的运动的主体,摄像机跟随着这个主体一起移动(移跟)或摇动(摇跟),并根据主体的运动速度来决定镜头
18、的运动速度,一般情况下主体在镜头的开始至结束均呈现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景别。(六)(六)跟镜头跟镜头(1)突出主体,展现主体运动状态。(2)通过运动主体,引出环境。(3)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引导观众视线,创造观众与主体同一的主观视角。案例:案例:在动画电影恐龙中,一只大鸟衔着一枚恐龙蛋穿过河流、森林和峡谷飞向大海,让观众通过鸟的视角观察到了震撼的自然画面。通过跟踪拍摄,创造观众与主体同一的主观视角。2、跟镜头的画面作用、跟镜头的画面作用(1)要跟上、对准拍摄对象,达到跟拍的技术水平。(2)跟拍画面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过分追逐拍摄对象。(3)不宜多用较慢、较长的跟镜头,这会给观众带来厌烦情绪
19、,产生不自然的感觉,更主要的是使节奏拖沓,结构松散。如:在转播马拉松比赛时,如果全程都是赛跑选手的跟镜头难免枯燥无味,因此导播常常会切换远景、全景等镜头拍摄整体赛场情况、观众等。3、跟镜头的拍摄要点、跟镜头的拍摄要点综合运动镜头是由摄像机在一个镜头中把推、拉、摇、移、跟等各种镜头运动方式,不同程度地、有机结合起来所拍到的画面。这种画面的视觉效果是,在一个镜头中包含有多景别、多角度的多构图画面和多视点效果,画面中的运动轨迹是多方向、多方式运动合一后的结果。虽然看起来显得有一种不规范感和随意性,但是用它来记录现场能够使画面内容主次分明且详略自主,对主体能够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再现生活动态流程的能力;它
20、还能通过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意方面的多义性。这种综合性镜头在新闻类节目中较多地应用于表现纪实性的长镜头中。(七)综合运动镜头(七)综合运动镜头电视新闻通过不同的机位、变化的焦距和光轴在拍摄中形成视点,并通过这些运动的视点来再现真实的世界。当我们看电视时,“动”最能吸引我们的目光,画面的变化最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力。推、拉、摇、移、跟这些不同的运动方式就像是我们说话时的语音、声调、情绪,通过这些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绪或情感。因而,我们要认识到运动画面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人物情绪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小结:小结:(一)长镜头的概念(一)长镜头的概念长镜头,又被称做“段落镜头”或“多构图镜头”,它是
21、指在一个持续时间比较长的镜头内,用推、拉、摇、移等手段多层次、多景别地表现同一景物。它有利于保证时空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第三节长镜头第三节长镜头长镜头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提出的。他列举了长镜头的三个优点。(1)“遵守事件的空间统一性”,保证了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保持了时空的完整性、可信性。(2)长镜头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动作揭示动机,保持了生活的透明性、暧昧性和多义性。(3)连续性拍摄的镜头一段落充分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再现了现实生活的自然流程,因而更具立体感,使观众能以多角度洞察生活。(二)长镜
22、头的优点(二)长镜头的优点在现代电视新闻中,由于写实的需要,长镜头得到了更多的运用。通过纪实性长镜头,观众看到一个不间断的新闻事件和一个不分割的新闻现场。在现场内,人物的行为、事物的运动都是相对完整的,使人感到更真实可信。特别是一些生活细节,自然而然地在现场内出现,对于烘托主要新闻事实和主要新闻人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表现现场气氛不可缺少的因素。长镜头不仅可以忠实地再现物质的自然运动,同时,它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画面编辑过程中对事件发展过程人为地曲解与限定,保证了观众认知过程的自然流畅。(三)长镜头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三)长镜头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日本广播协会(NHK)电视台曾
23、播出一条新闻永野被刺:诈骗集团的头目永野,骗取了大量钱财,罪行败露后躲在家里闭门不出,不见任何人。永野家门前人群杂乱。突然,出现了两名凶手砸门叫喊,打碎玻璃跳窗入内。一声惨叫之后,两人跳窗而出。警察把两人押入警车。警车驶去。整个新闻全长近6分钟,几乎是用一个长镜头一气呵成的。观众好似身临其境,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从头看到了尾。案例:案例:电视新闻中长镜头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连贯地使用现场的图像和声音,把亲身介入转为心理介入,将亿万观众“带到”新闻现场,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获得与在现场相似或基本相同的感觉。记者对现场情况熟悉,又能熟练地按客观事物的发展顺序和观众的认知规律拍摄编辑画面,使得观众可
24、以获得比本人在现场更丰富的整体了解和细节感受。在电视新闻中,同时作用于视觉和听觉所产生的现场感,是文字传播媒介很难做到的。合理地增加长镜头的使用,则是增强现场感最有效的手法之一。目前,在我国的电视新闻实践中,长镜头运用得还比较少。主观的原因主要是部分编辑记者对长镜头的写实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一个长镜头不如一组镜头表现力强、信息量大,舍不得在本来就很短的新闻中拿出一大段时间编入长镜头。客观的原因主要是新闻素材本身的动态很弱,在常见的会议新闻、成就新闻中,长镜头几乎毫无用武之地。另外,我国现场报道仍然偏少,现场直播就更少,人们很关心的社会新闻,其现场直播几乎没有。一、主、客观镜头的界定一、主
25、、客观镜头的界定(一)客观镜头(一)客观镜头客观镜头类似于小说写作中的第三人称叙事,摄影机采用大多数人在拍摄现场所共有的视点拍摄的镜头。由于其超然物外”,显得相对理性、冷静和客观,又被称之为“中立镜头”。它将内容客观地表达给观众,在银幕直观效果上可产生临场感。由于拍摄者在处理画面时不加主观评论,采取中立态度,因而能使观众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判断力。第四节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第四节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主观镜头指的是摄影机的视点直接代表某一剧中人物的视点所拍摄的镜头。观众在收看主观镜头时以该剧中人物的角度“目击”或“臆想”其他人物及场面的活动与发展,从而产生与该剧中人物相似的主观感受。在实际运用中,摄
26、像机以画面中人物的位置为视点拍摄,摄像机代替了人眼,镜头与画面内容相连接,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而且,主观镜头还能展现出镜头主体在特殊情况上的感受,如视线模糊、产生幻觉、舞动摇摆等。(二)主观镜头(二)主观镜头主客观镜头有着其各自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客观镜头有助于保证镜头内容的真实性和叙述的客观性;而主观镜头则能表现出极强的体验感,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坐在电视机前却仿佛跟随着电视画面经历时间过程。小结:小结:客观镜头的主观性是拍摄者直抒胸臆的间接表象,虽然镜头反映的是客观现实,但人们仍然可以从画面语言这种客观镜头的记录中,诸如拍摄角度、拍摄距离、镜头焦距、景别大小、画面构图、透视效果等,清
27、晰地看到拍摄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因此,这种客观镜头便具有主观性。在新闻报道特别是纪录片的拍摄中,客观镜头除了受拍摄时的外部条件限制,更多地受拍摄者的主观意志所左右,镜头的推、拉、摇、移是随着拍摄者的主观意愿进行的。二、客观镜头的主观性二、客观镜头的主观性主观镜头的客观性是拍摄者的内心世界通过镜头语言这种画面形式去刻意追求的直接表象,受一定客观条件制约,因而,人们才能够比较容易地透过这种外部的画面语言记录看到拍摄者的内心活动,所以具有客观性。主观镜头也常被喻为第一人称视角,它反映画面人物的主观视点,可以是对话另一方的反应镜头,也可以是亲历客观场景的某个方面。主观镜头同样无一例外地反映客观事物,既要符合人物情节本身,又要满足作者叙述的要求,还要合乎观众解读的逻辑思维方式。还有一些历史纪录片受历史事实和时间发展脉络的限制,会 采用电脑动画的方法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三、主观镜头的客观性三、主观镜头的客观性 在新闻采访和影视剧中往往会有一种半主观镜头被大量使用,经典手法是在正打镜头过后,接一个过肩反打镜头。这种带着正打镜头人物关系的反打镜头所衍生出的半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一起成为电视拍摄的基本法则,它同时也应成为电视拍摄者的看家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