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弥散性血管内凝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DIC)概念概念 历史历史 1 1)1919世纪,脑组织提取物静脉注世纪,脑组织提取物静脉注射,血管内大量凝血,射,血管内大量凝血,2 2)五十年代,)五十年代,SchneiderSchneider提出了提出了去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性血栓与去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性血栓与DICDIC的关系,并提出的关系,并提出DICDIC的概念,的概念,3 3)六十年代,)六十年代,HardawayHardaway和和MckayMckay系统论述系统论述DICDIC过程。过程。凝血过程凝血过程VIIVIIIIIIII子组成的复合物,在有子组成的复合物,在有CaCa2 2存在的情存在
2、的情况下,况下,激活激活X X因子因子。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纤维蛋白形成的电镜图纤维蛋白形成的电镜图血液凝固与纤溶系统血液凝固与纤溶系统纤溶系统纤溶系统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物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抑制物()()()()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级产物纤维蛋白降级产物()()抗凝系统抗凝系统凝凝血血抗凝抗凝血血1.内源性凝血系内源性凝血系统(统(因子激因子激活开始)活开始)2.外源性凝血系外源性凝血系统(统(TF入血开入血开始)始)1.完整的血管内皮;完整的血管内皮;2.血流速度相对较血流速度相对较快;快;3.单核吞噬系统作用;单核吞
3、噬系统作用;4.生理性抗凝物质;生理性抗凝物质;AT、肝素、蛋白、肝素、蛋白C及及TFPI5.纤溶系统。纤溶系统。抗凝与凝血的平衡抗凝与凝血的平衡平衡的产生使机体的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平衡的产生使机体的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DIC的发病机制的发病机制类类 型型主主 要要 疾疾 病病感染性疾感染性疾病病革兰氏阴性或阳性菌感染、病毒性肝革兰氏阴性或阳性菌感染、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心肌炎等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心肌炎等肿瘤性疾肿瘤性疾病病淋巴瘤、转移性癌、肉瘤、等淋巴瘤、转移性癌、肉瘤、等血液性疾血液性疾病病急慢性白血病、溶血性疾病、异常蛋急慢性白血病、溶血性疾病、异常蛋白血症等白血症等
4、妇产科疾妇产科疾病病感染流产、死胎滞留、妊娠毒血症、感染流产、死胎滞留、妊娠毒血症、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创伤及手创伤及手术术严重软组织损伤、放疗、化疗、挤压严重软组织损伤、放疗、化疗、挤压伤综合征、大面积烧伤、大手术等伤综合征、大面积烧伤、大手术等DIC的病因的病因病理及生理病理及生理临床表现临床表现DIC出血(腹主动脉瘤出血(腹主动脉瘤术后)术后)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常见病因常见病因急 性急 性DIC在几小时或在几小时或1-2天内发生,天内发生,病情凶险,病情凶险,进展迅速进展迅速;症;症状明显,以休克和出血为状明显,以休克和出血为主主败血症休克、异败血症休克、异型输血、移植
5、后型输血、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等急性排斥反应等亚 急亚 急性性DIC在数日到几周内逐渐发生在数日到几周内逐渐发生恶性肿瘤转移、恶性肿瘤转移、宫内死胎等宫内死胎等慢 性慢 性DIC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症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症状轻微,轻度出血,少见状轻微,轻度出血,少见休克,以休克,以器官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为为主主恶性肿瘤、胶原恶性肿瘤、胶原病、溶血性贫血病、溶血性贫血等等DIC的分类及各类型特点的分类及各类型特点高 凝高 凝期期凝血系统被激活,血中凝血酶凝血系统被激活,血中凝血酶量增多,导致微血栓形成量增多,导致微血栓形成血 液 处血 液 处于 高 凝于 高 凝状态状态消 耗消 耗性 低性 低凝
6、期凝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消耗而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消耗而减少,继发纤维蛋白原减少,纤少,继发纤维蛋白原减少,纤溶过程逐渐加强溶过程逐渐加强出血出血继 发继 发性 纤性 纤溶 亢溶 亢进期进期纤溶系统异常活跃,纤维蛋白纤溶系统异常活跃,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形成且具有很强的抗降解产物形成且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凝作用出 血 十出 血 十分明显分明显DIC分期及其特点分期及其特点DIC严重程度严重程度的判断的判断DIC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临床中对怀疑有DIC的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B2、D二聚体等)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应定期复查。Pre-DIC的时间概念Pre-DIC的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DIC的的治疗治疗关于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关于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第第17界血栓及止血会议(华盛顿)。界血栓及止血会议(华盛顿)。7)抗纤溶药的使用:适用于基础病因去除,于抗凝药同时使用(EACA、抑肽酶);8)溶栓疗法:使用于DIC后期,器官功能衰竭,上述治疗无效者;9)激素的使用并非常规。DIC的预后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