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强基3套卷全国卷(二)历史试题(2020.4) PDF版含答案+详解.pdf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89459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强基3套卷全国卷(二)历史试题(2020.4) PDF版含答案+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届高考强基3套卷全国卷(二)历史试题(2020.4) PDF版含答案+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届高考强基3套卷全国卷(二)历史试题(2020.4) PDF版含答案+详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历史全国卷(二) 第 1 页(共 6 页) 历史全国卷(二) 第 2 页(共 6 页) 2020 届届高考高考强基强基 3 套卷套卷 全国卷(二)全国卷(二) 历史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古代儒学家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禹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

2、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 制意在 (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3. 如下表是唐武德七年(624 年)至开元二十九年(741 年)南北旱灾对照简表。这表明 ( ) 地区 旱灾次数 地理区位 比例() 京畿道 10 淮河以北 85.71 都畿道 1 河南道 7 河北道 6 淮南道 3 江准之间 10.71 江南道 1 江南 3.57 A.政治经济中心南移趋势日趋明显 B.旱灾的频繁加剧了北方动乱局势 C.北方过度开发的负面效应已显现 D.人口膨胀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3、 4. “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 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 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 )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5.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 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 “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

4、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 在 (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6. 如下图是 18711911 年中国部分进口货物(单位:公担)统计图。 根据图可推知,清末 ( ) A.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B.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 C.民族工业对外依赖严重 D.我国外贸处于入超地位 7. 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这一改变 (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C.遏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缓和了与国民党政府的对立 8. 毛

5、泽东曾就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说过, “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现在, 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这里的“恢复”主要是指 ( ) A.“停止内战、和平建国”方针的贯彻 B.中共领导、民主党派辅政的制度 C.党派平等、共同协商精神的继承 D.多党执政、共商国是意识的延续 9. 在古希腊,盗窃神产和毁坏圣物罪,与叛国罪的惩处一样严重,都是死刑,且死后不能葬在雅典;渎神的思想言论 和行为也被雅典人看作是对城邦政治秩序的威胁,而给予严厉的处罚,如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就因否认神祗的存在而 遭驱逐。由此可见,古希腊 ( ) A.公民政治高度

6、发达 B.宗教与政治紧密融合 C.城邦忽视个人自由 D.社会生活以神为中心 10. 1917 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同 年 7 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 上论断 (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11. 有学者说,就政治秩序而言,俾斯麦所建立的帝国是“资产阶级社会”在德国的一个变种,资产阶级在他们所真正 看重的领域还是相当自由的,对此解读合理的是,统一

7、后的德国 ( ) A.资产阶级成为国家权力核心 B.帝国宰相独立行使行政权 C.代表了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 D.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12. 关贸总协定第十八条又称为幼稚产业保护条款,即发展中国家在进口激增有损于发展计划时,可以临时采取数量 限制的办法。 1979 年, “东京回合” 确认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差别优惠待遇的合法性。 1986 年, “乌拉圭回合” 确认发达国家应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原则,这些条款也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表 明 ( ) A.世贸组织内部实现了公正、平等、合作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D

8、.国际贸易规则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 二、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314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517 题为选题为选 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 分) 近代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材料一材料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中,动辄出现“夷性犬养”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夷狄”视作 人类。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 清朝割地赔款, 已是大失颜面,却也依旧自居 “天朝” ,弄得英国人在

9、南京条约 里义正言辞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平等。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首次明文规定中国人在称呼英国人时不准出 现“夷”这个字眼,并且依旧声明“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 。 摘编自曹南屏 “夷”与“洋” :偏远的“他者”近代中国观念与物质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材料二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 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 ,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 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摘编自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

10、王朝的“夷狄”观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6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人“醉心欧化”的表现,并予以详细说明。 (10 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由“自居天朝”到“醉心欧化”的主要因素。 (9 分) 学校:学校: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考号考号: _装装_订订_线线_ 历史全国卷(二) 第 3 页(共 6 页) 历史全国卷(二) 第 4 页(共 6 页)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材料 对西方国家重新开放的“西化”的价值观是对朦胧“富强”价值观的部分否定;仿效苏联式的“社会主义” 价值观又是对仿效“西化”价值观的

11、部分否定;而新的“现代化”改革开放的价值观是对原苏式“社会主义”价值 观的否定和对“富强”价值观的否定之否定。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根据材料,提取中国人探索现代化道路过程中价值观转变的两条信息,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明确写出所提 取的信息,论证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 请考生从请考生从 15、16、17 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材料 总理衙门设立之初,作为分理军机处“外国事务”的机构,在官制上也仿照军机处。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 杂,国内

12、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 “庚子事件”后,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外务部的设置和外交制度改革最终得以 实施。1901 年制定的外务部章程中,设置左右丞、左右参议职位,并规定丞参备驻外公使之选,司员备驻外参赞、 随员之选。这样,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原来总理衙门官员由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堂司临时兼任的情 况有所改变。同时,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自此,翻译 官被定位成“职缺” ,这有利于外语人才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1907 年的驻外使馆改革中,规定公使须“历充外国 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 ,并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若办事得力则

13、可连任,而参随人员则全部改 归外务部统一调派。 据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同光中兴之与狼共舞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原因。 (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意义。 (8 分) 学校:学校: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考号考号: _装装_订订_线线_ 历史全国卷(二) 第 5 页(共 6 页) 历史全国卷(二) 第 6 页(共 6 页) 1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材料 1956 年 6 月,英国对埃及长达 74 年的军事占领宣告结束,但苏伊士运河仍为英国和法国所控制。7 月,埃 及总统纳赛尔宣布运河国有

14、化。10 月英法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发动战争。阿拉伯国家加入埃及方面。伊拉克炸毁了英 法控制的输油管道,沙特阿拉伯对英法实行石油禁运。这是阿拉伯国家第一次用石油作武器来抗击侵略。丰富的石 油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引诱若大国势力纷纷进入中东。美国趁机推动联合国作出外国军队应撤出埃及的决议,成 为这次中东战争的巨大受益者。英法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彻底丧失,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随着英法势力 的溃退,苏美乘虚而入,形成了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和苏联支持的阿拉伯国家两个阵营。法国决心研制核武器,拉拢 中东其他国家,建立第三股势力,以抗衡美苏。在战争中被以色列驱赶出国土的巴勒斯坦人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 织。埃及

15、成为中东地区抵抗以色列的根据地。由此形成了以埃及为首的泛阿拉伯国家。 摘编自五次中东战争回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战争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战争对中东地区国际力量对比的影响。 (9 分) 1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一材料一 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 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 洋也” 摘编自法国朗索瓦德勃雷海外华人 材料二材料二 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本着“宣

16、德化而柔远夷” , “民胞物与,泛爱万物”的思想来往于西洋和印度洋之间。 儒家的“仁爱”思想使郑和在海外诸国“施恩布德” , “华夷同视” 。重情义,轻利益, “乐群贵和”的儒家文化影响 着郑和的整个航行生涯。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对稳定该地区秩序起了重要作用,也 为以明清两朝为核心的周边国家“汉文化圈”的形成作出积极作用。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儒家文化铸造了郑和,而 郑和却用儒家文化谱写了另外一种世界文明。 引自人民网郑和下西洋:儒家式海洋战略典型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郑和海洋意识的基本内涵,并分析其背景。 (9 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郑和海洋观念和实

17、践的历史意义。 (6 分) 学校:学校: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考号考号: _装装_订订_线线_ 参考答案 1 2020 届高考强基届高考强基 3 套卷套卷 全国卷(二)全国卷(二) 历史历史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的目的是对君主进行规劝, 这不能说明儒者不能适应现实政治,故 A 项错误;古代儒家学 者中有许多主张进行社会变革, 如汉代的董仲舒, 故 B 项错误; 古代儒者称颂 “三代” 之美, 常把尧和舜作为古代帝王的楷模, 这是对理想政治模式的追求,故 C 项正确;以尧、舜作为古代 帝王的楷模,不等于

18、复古,D 项错误。故选 C。 2.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由材料“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非刘氏不王,非有 功不侯”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其目的是确保皇位稳 固,故 C 项符合题意。A 项不符合题干材料,可以排除;郡国并 行制既不是对西周政治体制的完全继承,也不是完全否定秦朝 的郡县制,故 B,D 项错误。故选 C。 3.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表格显示淮河以北的“京畿道”“河南道”“河北道” 发生旱灾次数较多, 而江淮之间、 江南等地区发生的旱灾次数较 少,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经济重心在北方, 长期的农耕活动尤 其是毁林垦荒破坏了北方的生态环境,故 C

19、项符合题意。A 项 与材料时间不符;当时北方没出现动乱,B 项排除;当时没有出 现人口膨胀的问题,D 项排除。 4.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支撑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长期存在 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其意在强调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 条件,故 D 项正确。A、B 两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 点,C 项完全曲解了材料的意图,故排除 A、B、C 三项。故选 D。 5.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一位维新思想家,天演 论的翻译主要是为了促进国人变法图存,而非是为了进行反 清革命,故 D 项正确,排除 B 项。严复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 样

20、适用于人类社会,并非对生物进化论进一步研究并纠正其错 误,排除 A 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 C 项。故 选 D。 6.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于一战期间,排除 A 项;材料 信息无法体现列强加紧对华倾销商品,排除 B 项;材料仅涉及 进口数据,未涉及出口数据,无法得出“入超”的结论,排除 D 项;棉纱、钢及铁的进口较多,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对外依 赖严重,故 C 项正确。 7.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瓦窑堡会议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 共和国”体现了 1935 年华北事变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 矛盾后,中国共产党从民

21、族利益出发, 力促建立抗日民族统战 线的要求。故选 B 项。 8.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査政治协商会议。材料中“三年以前我们曾 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指的是 1946 年重 庆政协会议,国民党、共产党、青年党等各党派平等协商和平建 国问题;“现在”“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指的是 1949 年北平 政协会议,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各民主党派、 无党派人士、 人民团体平等协商建国大业。 “恢复” 的是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 故 C 项正确。A 项是 1946 年重庆政协会议的内容。1946 年重庆 政协会议不是中共领导的,故 B 项与材料不符。 “多党执

22、政”说 法错误,故 D 项排除。故选 C。 9.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古希腊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材料旨在说明神在 雅典的地位,未体现公民政治,故 A 项错误;根据“盗窃神产 和毀坏圣物罪”要判“死刑” “渎神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也被雅典 人看作对城邦政治秩序的威胁”可知神在雅典具有非常重要的 地位,与政治生活紧密结合,故 B 项正确; “渎神的思想言论和 行为也被雅典人看作对城邦政治秩序的威胁”并不意味着城邦 忽视个人自由。个人自由是有一定限度的,故 C 项错误;神虽 然在雅典政治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但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是 以神为中心的,故 D 项错误。故选 B。 10.

23、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二月革命的特点。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 要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 到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要通过暴力革命 手段实现从资产阶级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没有涉及武 装起义的条件成熟,故 A 项错误;列宁提出的从资产阶级革命 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在当时没有在布尔什维克全党形成共识, 故 B 项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列宁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 是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的方式是暴力革 命,故 C 项正确; “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 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表明要通过暴力革命手段取得政权,而

24、非和平取得政权存在可能,故 D 项错误。故选 C。 11.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德国的统一。由材料及所学可知,统一以 后的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尽管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残 余,但是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得以基本确立,故 D 项正确。由所 学可知,统一以后的德国,资产阶级没有成为国家权力的中 心,故 A 项错误;帝国宰相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其是皇帝任命 的,一定要对皇帝负责,故 B 项错误;德国的近代政体保留了 浓厚的封建残余,不是近代社会发展的方向,故 C 项错误。故 选 D。 12.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全

25、球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相关制度和措施正在得到纠正与 改善,体现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故 C 项正 确;A 项中“实现了”表述不符合史实,且世贸组织于 1995 年 成立,故 A 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表明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 序已经建立, 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既有对发达国家有利的政策, 又有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政策,故 D 项错误。故选 C。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13. 【答案】【答案】(1)夷狄观:称洋人为“夷狄”,蔑视洋人到不再使 用“夷”,认同英国的平等地位。(2 分) 原因:鸦片战争的战败,民族危机加剧;英国的据理力争。 (每 点 2 分,共 4 分) (2

26、)维新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 机空前加剧。 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 提出 了设议院、兴民权等君主立宪的主张。(3 分) 辛亥革命: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 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通过 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4 分) 新文化运动:北洋政府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后,陈独 秀、 胡适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打出了民主、 科学的旗号, 主张全方位向西方学习。(3 分) (3)因素: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救亡图存);中 西文明的交流碰撞;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每点 3 分,共 9 分

27、) 【解析】【解析】(1)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一“动辄出现夷性 犬养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夷狄视作人类”、 “中 英天津条约首次明文规定中国人在称呼英国人时不准出现 夷这个字眼,并且依旧声明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可 以得出变化是从称洋人为 “夷狄” , 蔑视洋人到不再使用 “夷” , 认同英国的平等地位。 (2) 第二小问的原因, 依据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 清朝割地赔款,已是大失颜面”、“英国人在南京条约内义 正言辞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平等”可以得出原因是鸦片战 争的战败和英国的据理力争。 14. 【答案】【答案】第一次价值观转变: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转变为 学

28、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表现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实现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巨变; 参考答案 2 第二次价值观的转变:从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到走苏联式现代 化道路, 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三次价值观转变: 实行改革开放, 引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的资金和技术,实现中国的富强。(每点 6 分,任选两点) 【解析】【解析】 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 首先必须从材料中提取中国人探 索现代化道路过程中价值观转变的两条信息。第一次价值观转 变: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转变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思 想文化; 第二次价值观的转变:

29、从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到走苏联 式现代化道路;第三次价值观转变:实行改革开放。然后对其进 行说明,对转变的内涵解释正确、举例恰当即可。 15. 【答案】【答案】 (1)原因:外交事务日益繁杂的要求(3 分);国内有 识之士提出改革建议(2 分);外国侵略势力的要求(2 分)。 (2)意义:有利于建立外交官员的激励机制;保证外语人才从 事外交事务的稳定性; 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 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每点 2 分,共 8 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外交制度改革。 (1)原因:根据“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得出外交事务日 益繁杂的要求;根据“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

30、声”得出国内 有识之士提出改革建议;根据“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得出外国 侵略势力的要求。 (2)意义:根据“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得出 有利于建立外交官员的激励机制; 根据 “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 视服务于外交事务”得出保证外语人才从事外交事务的稳 定性;另外,还可从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一定 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分析总结。 16. 【答案】【答案】(1)因素:英法企图维持自己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 权, 维持其在中东地区的势力; 中东国家运用石油作武器同英法 等国进行斗争;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 (每点 2 分,共 6 分) (2)影响:英法受到沉重打击,退

31、出中东地区;美苏力量进入 中东地区,加剧了中东地区的分裂;激化了军备竞赛;形成了泛 阿拉伯国家、 巴勒斯坦解放阵线等组织, 成为抗衡美苏的力量。 (每点 3 分,任答三点得 9 分) 【解析】【解析】(1)第(1)问,根据材料“但苏伊士运河仍为英国和 法国所控制” “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引诱着大国势 力纷纷进入中东”,从历史因素(英法对运河的控制与埃及的独 立)、地理因素(中东石油资源和战略地位)以及现实因素(英 法的霸权和扩张政策与中东地区要求独立相矛盾)等方面进行 分析。 (2)可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几种国际力量参战的结果 方面进行分析。 17. 【答案】【答案】(1)基本

32、内涵:海洋开发意识;海洋财富意识;海洋 主权意识;海洋和平意识。(每点 1 分,共 4 分) 背景: 儒家文化背景下的 “天下体系” 和天朝上国理念 (2 分) ; 东南边患日益严重(1 分);郑和多次航海的实际见闻与感受。 (2 分) (2)意义:传播了中华文明;加强了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友好往 来; 为近代海洋观念的现代化提供了借鉴。 (每点 2 分, 共 6 分) 【解析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 料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的能力。 本问需要学生具 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因此,本问在总体 上具有较大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的“基本内涵”,难度大,注意 把握到“开发意识、财富意识、主权意识、和平意识”等即可。 关于第二小问的“背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重点 注意把握三个方面:A.儒家文化和“天朝上国”理念影响;B.国 家东南边患严重;C.郑和本人的航海经历等。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认 知和解读的能力。在审题和作答时候,注意把握一个核心,即郑 和海洋观念和实践的“积极作用”,这是本材料题的最高立意所 在。围绕“积极作用”维度展开,组织答案,本问实际上是在考 查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届高考强基3套卷全国卷(二)历史试题(2020.4) PDF版含答案+详解.pdf)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