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库A(集锦)示范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90241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PPT 页数:176 大小:6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题库A(集锦)示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库A(集锦)示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库A(集锦)示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库A(集锦)示范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库A(集锦)示范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1-幽居张咏(北宋)落花时节掩关初,请绝江城旧酒徒。满屋烟霞春睡足,一溪风雨夜灯孤。易中有象闲消息,身外无求免叹吁。多谢岩僧频见访,欲回流水又踟蹰。1下面对诗的分析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落花时节”点名时间,“江城”点明居住的地点,加上“掩关”“绝酒徒”的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生活,也表现了他的心态。B颔联说虽只有孤灯相伴,但并不妨碍酣眠,酣眠醒来已是满屋绚烂的阳光。C颈联写到易经的卦象显示着不能为官的征兆,而诗人并不为此唉声叹气,表达了他无欲无求的心理,这也是当时北宋社会诗人们非常普遍的心态。D尾联写生活中有“岩僧”频频造访,和首联“绝酒徒”相呼应,看来前后矛盾,

2、其实与刘禹锡“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的意思近似。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内容、人物形象形象、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背景、注释,细读本诗,对照选项逐个分析,本题C项“北宋社会诗人们非常普遍的心态”于文无据。故选C。幽居张咏(北宋)落花时节掩关初,请绝江城旧酒徒。满屋烟霞春睡足,一溪风雨夜灯孤。易中有象闲消息,身外无求免叹吁。多谢岩僧频见访,欲回流水又踟蹰。本诗题目为“幽居”,“幽”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环境清幽:暮春落花中

3、掩门而居,夜晚孤灯雨中摇曳,醒来满屋烟霞;生活悠闲:掩关静修,春宵足睡,闲适自得;情怀豁达:听到可以赋闲的消息,没有长吁短叹,无欲无求,超脱淡然;远离尘世:只与脱离尘世的高僧交往,拒绝庸俗的酒肉之徒。2.题郑县亭子杜甫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注释)乾元元年,唐肃宗自凤翔还长安后,宦官专权用事,唐肃宗听信谗言,将触犯圣颜的房琯及其同党相继贬出京城,杜甫也在此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郑县亭子:华州西溪畔有西溪亭,即郑县亭子,杜甫常来此游览。岳莲:西岳莲花峰。长春:长春宫。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4、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郑县亭子的位置,并抒发登高望远之豪情,与尾联的“伤神”形成对照。B颔联和颈联描绘作者登亭所见之景,一为远景,一为近景,远近结合,颇为精妙。C第四句中的“暗”字形容词用为使动用法,因天晴而柳荫浓密,故曰“暗长春”。D尾联写作者想要将诗题于青竹之上,但又担心入夜独处于静寂的溪亭而耗神伤心。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并抒发登高望远之豪情,与尾联的伤神形成对照”错误。首联内容,是登亭发兴,为叙景。结合颔联内容“岳莲”“长春”及注释内容“将触犯圣颜的房琯及其同党相继贬出京城,杜甫也

5、在此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分析可知,并没有抒发登高望远之豪情。故选A。题郑县亭子杜甫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寓着作者何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巢边的野雀们合起来欺负燕子,花底山蜂在远处想着追着蛰人,这表面上是一幅恬淡清新的自然风景图,实则暗含深意。暗示作者被贬华州是遭遇了奸佞小人的诽谤,寄寓着作者内心的无限愤慨。3 春日郊外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采作药香。疑此江共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树色泛山嫩黄的细微变化写早春来到,点明题意,暗含欣喜之情。B颔联描写远山婀娜,峰顶积雪美不胜收;春水上涨倒映出岸边的垂柳,画面生动。C颈联暖阳照耀之下,黄莺儿啼鸣啼似人欢语:风吹过草地,送来芳香。画面突显了早春的生气勃勃。D尾联托物言志,笔峰陡转,用“疑”字直接引出“此中似有佳句,正欲纵笔,却又难觅其踩”的茫然与惆怅。本题中,D项,“直接引出”表述不当,尾联意思是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故选D.春日郊外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

7、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采作药香。疑此江共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本诗作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效外的春日景色的?请你简要分析。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运用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第三句是远景,第四句是近景。颔联是静态的景,颈联是动态的景。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此诗“城中未”与“城外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8、如人语”是比喻。还要分析写景的角度,“山”“积雪”“垂柳”是视觉,“莺语”是听觉,“药香”是嗅觉等;“山好更宜余积雪”是远景,“水生看欲倒垂杨”是近景”。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是静态的景,“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采作药香”是动态的景。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

9、析艺术效果。4 九歌国殇(节选)屈原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死于国事者叫国殇,本诗是一首取民间“九歌”祭神之意来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B战士携带宝剑、硬弓出征时就没打算生还,即使受到身首异处的惩罚依然义无反顾。C本诗节选部分前半描述刻画战士形象,后半议论抒怀,叙述、描写、抒情和谐交融,诗歌的脉络清楚。D本诗节选部分抒情的方式和离骚用“香草美人”托喻不同,而是直抒其情,有种阳刚之美。题中B项,“即使受到身首异处的惩罚依然义无反顾”错误,句意:身首分离啊壮士心

10、不改变,根据句意理解“惩”是改变的意思,不能解读为“惩罚”,故选B。九歌国殇(节选)屈原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歌颂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寄托了诗人对阵亡的爱国将士的深切哀悼之情。表达了诗人与祖国同休戚、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激情。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作者对洗雪国耻的渴塱,对勇毅精神浩气长存的信念。根据题干的要求“哪些感情”可知,本题要回答的是多种感情。由诗句“首身离兮心不惩”可知即使身首分离了,壮心也不改变,歌颂将士的爱国主义精

11、神和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也表达了诗人与祖国同休戚、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激情。“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虽然你的身体已经死亡,但是你的英勇精神永不死,你的魂魄就是在鬼魂中也是英雄,寄托了诗人对阵亡的爱国将士的深切哀悼之情,也隐隐表达了作者对洗雪国耻的渴塱,对勇毅精神浩气长存的信念。5 塞上陆游 塞上今年有事宜,将军承诏出全师。精金错落八尺马,刺绣鲜明五丈旗。上谷飞狐传号令,萧关积石列城陴。不应幕府无班固,早晚燕然刻颂诗。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语气铿锵有力,直接点明南宋军队出征乐观积极的情绪为全诗定下了雄浑刚健的感情基调。B颔联描绘军容的严整威武,高大的战马披带甲,五丈

12、的大旗图案鲜明,以点代面地渲染军队的强大。C“传号令”与“列城啤”描写战备状态,军队严阵以待,争一触即发,把战前氛围烘托得紧张万分。D本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又富于变化,颔联写静态,颈联写动态,都未出现人但都含有人的动作。本题中,A项,“首联两句语气铿锵有力,直接点明南宋军队出征乐观积极的情绪为全诗定下了雄浑刚健的感情基调”错,本诗首联只是叙事,并没有这种积极乐观情绪的抒发。故选A。塞上陆游 塞上今年有事宜,将军承诏出全师。精金错落八尺马,刺绣鲜明五丈旗。上谷飞狐传号令,萧关积石列城陴。不应幕府无班固,早晚燕然刻颂诗。王维使至塞上有“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联,它与本诗尾联都运用了燕然勒石的典

13、故,两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王诗写都护此刻驻扎边城,在写实的基础上用典,表达了对都护守土有功的称誉和期许;陆诗想象此番征战胜利后,将在燕然山铭刻颂诗,表达了必胜的信心,并暗含作者的欣羡之情。6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明诗人身处邯郸驿馆时恰逢冬至。B第二句描写诗人孤灯下形影相吊的情状。C第三句写诗人对家中人深夜久坐的想象。D末句主要写家人责怪远游之人不思还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影伴身”不直言孤单,却更显独处的寂寞。B“想得”从对方着笔,转入虚写,

14、耐人寻味。C此诗塑造了漂泊异乡却恬然自安的诗人形象。D本诗抒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思,感情朴实真挚。D项,“主要写家人责怪远游之人不思还乡”错误。运用想象,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故选D。C项,“却恬然自安的诗人形象”错误。“抱膝灯前影伴身”,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15、已溢于言表。全诗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故选C。7 寄黎眉州 苏轼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注)黎眉州:黎錞,四川人。胶西:诸城。瓦屋、峨眉:四川山名。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B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人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C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明快,景情交融,动中寓静,平淡中寓激情

16、。C项,“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分析有误。颈联是说如今再无爱好人才的贤能的欧阳修了,表达出对恩师欧阳修的敬仰。故选C项。寄黎眉州 苏轼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且待渊明赋归去”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传达出诗人志向难酬、不满时政、思乡归隐的想法,表现了作者孤寂清寥、不得志的情感;“共将诗酒趁流年”写出诗人想和友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共同饮酒作诗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期待与朋友相聚的温情。这两句对比鲜明。8 观雨陈与

17、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注)本诗写于金兵进逼长沙之际,作者客居贞牟山居。洗甲兵:出自六韬:“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洗甲兵。”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虽年老但不愿脱离耕田种地,却因大雨只好端坐窗前,时刻关心阴晴变化。B三、四句写前江与后岭的云气连通,风起云涌时,千林万壑也送来了阵阵雨声。C大雨到来如翻江倒海般,此时的竹林在这大雨中偃仰起伏不定,表现风雨之大。D风吹云聚云散,云聚则山影晦暗不明,云散则山角微露光明,诗歌状物如在眼前。本题A项“虽年老但不愿脱离耕

18、田种地”错误,“不解耕”的意思是“不懂耕田种地”,在这动荡的时代也无法进行和平的生产;这里的“阴晴”也一语双关,既指“天气的变化”也指“抗金时局的变化”。故答案为A。观雨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意为如果大雨洗刷兵器能助大宋兴兵伐金,我的屋子漏雨又何妨!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欣喜于让“我”的屋子无干处的“好雨”洗甲兵,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解答本题应先分析出诗歌尾联所写的内容,然后总结归纳出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题中介绍了姜太公的典故,尾

19、联正好运用了“姜太公认为大雨洗刷兵甲,助我伐纣”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期盼抗金胜利的愿望;同时认为“雨”是“好雨”,自然不会嫌弃“屋漏无干处”。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要从这几点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

20、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9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山雨(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一前两句写自然景象,视觉与听觉结合,突出水乡初夏生机之景,为后两句作铺垫。B诗一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使全诗意境色调和谐,显得更加从容恬静。C诗二诗题是“山雨”,开篇却紧扣一个“晴”字下笔,后两句中“他山落雨”与“溪流急”构成因果,构思巧妙。D诗二在跳动的景物描写中透露人物的心理,“忽见”表现作者由惊喜到惊奇,耐人寻味。E.诗一中的“子

21、规声”暗寓悲伤之意,引出后两句对农事繁忙的叙述,同情农人的辛苦。D项分析错误,诗二中,“忽见”应是表现作者由惊奇到惊喜的过程。E项分析错误,诗一中,“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而“同情农人的辛苦”说法错误,应是表达对农人勤劳的赞美。故选DE。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山雨(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翁卷的两首诗描写雨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同:都采用侧面烘托手法。乡村四月中“白满川”侧面供托出雨水多;山雨 前两句写雨前的晴和天气,后两句写雨后的溪深流急侧面烘托兩下得突然,下得大。异:乡村四

22、月以烟喻雨突出其细雨蒙蒙之状;山雨由眼前“溪流急”联想到“他山落雨”之 急、之大。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本或一组文本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研读题干,明确比较点,然后从异、同两个方面作答。本题要求比较翁卷的两首诗描写雨的异同,即比较技巧和意象特点,先准确地指出诗歌用了何种手法,意象有何特点;再结合诗句,具体阐述;最后进行比较。翁卷的两首诗都用了侧面烘托手法,突出雨水多、大。如:乡村四月中“白满川”侧面供托出雨水多

23、;山雨 前两句写雨前的晴和天气,后两句写雨后的溪深流急侧面烘托兩下得突然,下得大。两诗描写的雨又各具特点。如:乡村四月突出细雨蒙蒙之状,而山雨联想到“他山落雨”之 急、之大。10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注)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社:社日。古时祭灶神(土地神)之日,有春、秋二社,春社是向社神祈请丰年之祭,秋社是收获后报谢社神之祭。无那:无奈。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诗人眼

24、前的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使他联想到故园的春日。B“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并以生机勃勃的春景反衬自己的衰飒老气。D第三联“似青似白”句写空中浮云,时多时少,故天色像青像白,或浓或淡,正是初晴景象,照应题目“晴”字。E.最后一联说,无奈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把他招引到翡翠琼瑶做的酒杯中来吧。本题中,A项,“锦绣堆诗人眼前的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错误,选项把虚实搞错了。从诗中来看,“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这是说故园的情形,而诗人此时“离家宦

25、游,在广州任内”,且诗句中说“梦入江西”,可见“锦绣堆”,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故选A项。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故园之思(怀乡之情)。写故园海棠花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色,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爱春、惜春之情。春光明媚,诗人爱之欲餐,抒写爱惜春天之意;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抒发枉抛光阴之叹。诗歌标题“怀故园海棠”已经点明这是一首思乡诗,且首联点题,写春晴怀念

26、故园(家乡)的海棠,而写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表达思念之情。诗歌颔联、颈联写梦醒之后,眼前所见之景。作者从春日海棠开花,想到万物回春,又联想到自己将要老了,写景之中流露对春景的热爱,而把春景和年老摆在一起,形成一种对比,是生气勃勃和衰飒老气的对比,拿春景来反衬自己虚度年华,既寄托了无限感慨,也激起了对春天的热爱。诗歌尾联说,无奈(无那)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遣诗)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美玉)做的酒杯中来吧。作者说春光“餐不得”,然而却又天真地设想:吟诗,让诗把它引到酒杯里,就可以连同酒一起喝下去了,正是用这种浪漫天真的构思,表现了作者热爱故园春光的真挚感情。11寄李儋元锡书应物

27、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中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又”字强调时间流逝之快;花开花落,引起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感叹。B颔联作者巧妙地运用叠词,“茫茫”写出作者感慨个人前途、国家命运难以预料,“黯黯”写出作者心情压抑苦闷。C“西楼望月几回圆”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与杜雨客至中的“隔篱呼取尽余杯”异曲同工。D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诗歌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感情细腻动人。C项,“与杜甫客至中

28、的隔篱呼取尽余杯异曲同工”错误。“隔篱呼取尽余杯”是表达对友人来访的喜悦和高兴,想多一个人陪着客人一起热闹度过;而此处的“西楼望月几回圆”,是表达诗人对友人将要到来的期盼,完全不同。故选C。寄李儋元锡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本诗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诗人身体多病有了回归田园的愿望:想到辖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充满了对灾民的同情和对朝廷的愧疚;写自己的思想矛盾,因为多病使他想辞官归隐;但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又不能一走了事,处于进退两难的矛

29、盾之中。虽然考查的是颈联情感,但是也需要结合全诗情感分析。本诗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诗人身体多病,因此希望回归田园;自己统辖的范围内还有流亡的百姓,对自己领取的俸禄感到愧疚。由于对百姓的责任感,使他陷入想退隐田园又不能抛弃责任的矛盾之情。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

30、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12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南宋史达祖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注南宋开禧元年,史达祖奉令北上为金主贺寿,实为探金虚实。返程途经金人占领的北宋故都他的家乡汴京,离开时作此词。锄耰(yu):种田的农具。鳌极:神话传说中指女娲断鳌足所立的四极天柱,比喻全部疆域。办:准备。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行至故乡郊外,昔日花柳交映之地,如今却种上庄稼

31、,当年繁华烟消云散。B上片中词人回望宫阙,故都满目衰败,久绝人迹,更无人在宫墙外持笛吹奏。C“老子”二句与稼轩词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发的感情相近。D上片多写景,情寓景中,意境清丽明快;下片转入议论,用语则转为显直。D项,“意境清丽明快”赏析有误。上片多写景,情寓景中,但气氛压抑悲怆。比如,“西风”二字表时令带悲凉之情。故选D项。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南宋史达祖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

32、平,吟春色。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上片写词人深秋离京,满目凄凉,流露出惜别故都家园的沉痛之情,抒发了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下片转入议论,流露出词人不被重用的感慨,更表达了对收复中原的急切期盼和报国之情。首先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

33、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13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运用了对写法,也叫主客移位法,“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运用了对写法。B这首诗虽然有八句,并且双数末尾一个字都押韵,但三、四、五、六句较随意,不是格律诗。C芙蓉,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涉江采美蒂”一句,营造了

34、清、高洁的意境。D“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写游子不觉回望故乡,他看到了思念的故乡,思念的亲人。本题中D项“他看到了”错误,应是他遥望故乡,但路途遥远,故乡遥不可及,不可能“看到”。故答案为D。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为何忧伤?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他与思念的人都思念和深爱对方,但不能相聚。本题中据“离居”可归纳出“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可归纳出“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

35、不得”;据“同心”“离居”可归纳出“他与思念的人都思念和深爱对方,但不能相聚”。14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着力表现中秋月光的特点,营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氛围,以中秋月色的凄清幽冷来反衬后面一醉方休的豪情。B“嫦娥”一句化用典故,使形象更生动、更具感染力。作者向月中的嫦娥发问:在这样的月夜,怎能不举杯痛饮呢?C同样写月,李白月下独酌抒发了无知音的寂寞,苏轼水调歌头抒发了坎坷中的旷达,张养浩抒发的是以醉解愁之情。D这首散曲先写明月,

36、然后点出作者内心的感受。这种先景后情、情因景生的写法,使作品达到了景切情真的效果。本题中,A项“以中秋月色的凄清幽冷来反衬后面一醉方休的豪情错,泠泠,清凉之貌也,错把泠当作冷,反衬也是错的,豪情由美好的月色而起,在这美好宁静的月夜,怎能不举杯痛饮,一醉方休呢?故选A 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曲中运用哪些手法来写中秋月色?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比喻:将月比喻成镜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的圆满明净。侧面描写(衬托、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月光的明亮:天地人间,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

37、同白昼,“彻”“透”两字,从侧面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耀的程度。将秋空洗得“银汉无波”,也从侧面表现了月色的明净。用“桂影婆娑”的清晰影像来衬托月光的澄澈。15战城南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B首联交待塞外广袤的背景,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C颔联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

38、。选择了“幡旗”和“甲胄”两个意象,不但抓住了古代战场特色,也把描写的镜头拉远,突出了威武雄壮的气魄。D颈联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悲风愁杀人”,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本题中,C项颔联描写的是飘扬的军旗在寒风下猎猎作响,如同即将翱翔于天际的羽翼,闪闪发光的甲胄,在阳光的照射下如鱼鳞一般闪亮。战士们正期待着即将拉开的战争序幕,描写的镜头应该是拉近。故选C项。战城南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

39、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载雨村诗话里评述的:“雄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试结合尾联简要分析。战士的心中充满了明亮的阳光,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继续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与初唐边塞诗昂扬奋发的格调一致。尾句以景作结,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扬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充满雄浑豪放的风格。16新晴山月(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注释)络纬:即纺织娘,一种草虫,又名“络丝娘”,善鸣。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两句紧扣诗题中的“月”字,第一句写月光的形

40、,第二句写月光的神,两句仅十个字,但描绘得细腻生动,境界优美。B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松下久久徘徊,不愿离去,更不愿匆匆人睡而要充分享受这良辰美景的心境。C五、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池塘里的荷花好像因为怕风吹,所以将叶子卷了起来,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D七、八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把纺织娘不停地鸣叫与自己的低吟相映照,写得十分和谐,在自问自答中结束全诗。C项,“怯”“病”是拟人的手法,池塘里的荷花好像因为怕风吹,所以将叶子卷了起来,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新晴山月(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及久不

41、能寐。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或醉心山水的淡泊之情)。寓情于景:)首联和颈联用极细微的笔墨,描写了月夜山林中高松、月影、荷卷、果落等幽美、静谧的景色;领联和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林中夜景的留恋、喜爱之情。17送蹇秀才赴临洮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年),作者时在长安闲居;临洮,边塞重镇,在今甘肃境内。二毛:花白头发。阳谷、陇山:均为赴临洮所经之地。倚马:晋

42、代桓温北征时,曾令袁虎倚马草拟告捷文书,袁虎毛不辍笔,不久就写成了。后以“倚马”指文思敏捷。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蹇秀才渴望事业顺利而不得的情状,暗示不得志也是其赴边的原因之一。B第二句颇有意义,其中有同情,有遗憾,也隐含着对友人年高而不丧志的赞赏。C“莫厌陇山高”在批评友人畏难情绪的同时,也巧妙写出陇山山高难行的特点。D全诗虽然重在写送蹇秀才赴边,但字里行间也暗含作者对建功边塞的向往之意。本题中,C项“批评友人畏难情绪”理解错误,“莫厌陇山高”意思是不嫌陇山山高,是对友人的肯定和钦佩之情。送蹇秀才赴临洮 高适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倚马见雄笔,随身

43、唯宝刀。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但两首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情感却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同)两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宽解之意。(异)高诗用“雄笔”“宝刀”,肯定友人的文武之才,相信友人凭自己的努力会在边塞建功立业。王诗站在“同是宦游人”的角度,将心比心,劝民友人放宽胸怀,不因一时失意、别离而伤感。18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注释):陈琳墓: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所器重,其墓址在今江苏省邳州市。以下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44、两项是A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B颔联中的“霸才”,是指陈琳。陈琳遇到曹操那样一位豁达大度、爱惜才士的主帅。而诗人自己的际遇,则与陈琳相反,作者运用对写的手法,曲折的表现了对陈琳际遇的欣羡。C颈联写墓前实景。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铜雀台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D尾联写文章无用,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E.本诗突出的手法是对比,如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诗歌文采斐然,寄托遥深,既凭吊陈琳,又自伤身世,堪称咏史

45、佳作。本题中,B项,“是指陈琳”错误,“霸才无主”四个字是作者自己的写照;C项,“颈联写墓前实景”错误,“铜雀荒凉对暮云”是想象,想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故选BC。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唐诗隽说此诗“感怀寄意中,尽伤心语。”结合全诗,说说作者流露了哪些“伤心语”。请简要赏析。寓含着歆慕尊崇前贤陈琳的感情。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也有世无知音和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曾于青史

46、见遗文”,寓含着歆慕尊崇前贤陈琳的感情。“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也有世无知音和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颈联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更显出古坟的荒凉寥落。这是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当代的不重才士,任凭一代才人的坟墓芜没荒废。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一、正面与侧面的结合。(所有的烘托写法都是侧面描写,在回答侧面描写时要具体)题中“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主要是正面描写。二、动静结合。在

47、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为了创造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 而使境界全出。三、声与色的结合(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古代写景常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受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五、点与面的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他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

48、有特色。六、远与近的结合。看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比如本题中运用的是空间角度中的高低结合,山上的树木和山下的泉水,山崖上残雪与山路上出征的骑兵,构成了高低有致,上下错落的画面。七、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同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诗歌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

49、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19蝶恋花 北宋晏殊 帘幕风轻双语燕。醉后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注)抵死:总是。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哀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呢喃,对照闺妇孑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B“柳絮飞撩乱”,以在风中飘飞的沸沸扬扬的柳絮烘托闺妇思念情人的纷乱心绪。C“余花”句,进一步点染了暮春时节的浓重氛围,也衬托出主人公青春飞逝的悲伤。D全词刻画了一个内心充满殷殷思念之情和盼

50、归不能的惆怅、幽怨的思妇形象。A项,“以哀景写哀情”错。是以乐景写哀情。“双语燕”在手法上用的是反衬,即以乐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话语,对照闺妇块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故选A。蝶恋花 北宋晏殊 帘幕风轻双语燕。醉后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结句“斜阳只送平波远”看似平淡,却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斜阳”写出了闺妇登楼倚望从薄雨之日到斜阳之时,景观的变换暗示盼归持久;“平波”暗含游子取水路而归之意;“只送”写出闺妇等待心爱之人而每每落空,终究失望;“送”“远”暗示闺妇盼归的离情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诗歌鉴赏题库A(集锦)示范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