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学时分配计划(24学时)绪论2学时第一章 农业昆虫学基础知识6学时第二章 茶树害虫6学时第三章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4学时第四章 茶树病害4学时第五章 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与茶叶安全生产2学时第六章 茶树病虫研究的基本方法自学第二章 茶树害虫(6学时)第一节第一节 食叶性害虫(食叶性害虫(2学时)学时)第二节 刺吸式害虫(2学时)第三节 钻蛀性害虫与地下害虫(2学时)o中国茶树害虫种类:中国茶树害虫种类:常见茶树害虫有400多种,其中经常发生为害5060种;按其为害部位和为害方式,大可分为食叶性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性害虫以及地下害虫等。o发生特点:发生特点:害虫的种类并非固定不变,随着时间和
2、空间的转移,虫情也会发生变化,次要害虫可以上升为主要害虫,主要害虫也可以沦为次要害虫,新的害虫亦将不断出现;各类害虫在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防治方法上,都有其大同小异之处,且应结合实际,防治上要注意兼治。第一节 食叶性害虫(2学时)o一、尺蠖类o二、毒蛾类o三、刺蛾类o四、蓑蛾类o五、卷叶蛾类o六、食叶性甲虫o食叶性害虫(食叶性害虫(leaf-feeding pestsleaf-feeding pests):):主要指咬食茶树叶片、嫩梢的咀嚼式口器害虫;为害后往往造成透明枯斑、缺刻、孔洞、潜道、卷叶或嫩梢折断,甚至蚕食整张叶片,仅剩叶脉、叶柄或枝干,严重时状如火烧。o代表种类:代表种类:
3、主要包括鳞翅目的尺蠖、毒蛾、刺蛾、蓑蛾、卷叶蛾、斑蛾、夜蛾、细蛾和蚕蛾等科的幼虫,以及鞘翅目的象甲、叶甲和金龟甲等科的成虫。一、尺蠖类o茶园尺蠖(茶园尺蠖(looper mothlooper moth)类害虫:)类害虫:属鳞翅目尺蛾科,幼虫俗称“拱背虫”、“量尺虫”、“造桥虫”;茶园中常见的种类有茶尺蠖、油桐尺蠖、木燎尺蠖、茶银尺蠖、灰尺蠖、灰茶尺蠖、茶用克尺蠖和云尺蠖等,其中以茶尺蠖为害较为普遍和严重。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1、分布和为害o分布和为害:分布和为害:茶尺蠖是茶园尺蠖类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种类之一;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产茶省,尤以江、浙、皖、湘等省发生严
4、重;幼龄幼虫喜停栖在叶片边缘,咬食嫩叶边缘呈网状半透膜斑,后期老熟幼虫常将叶片咬食成较大而光滑的“C”形缺刻;大发生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状如“火烧”,对茶叶生产影响极大。2、形态特征o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1毫米,翅展约25毫米,翅灰白,翅面散生黄褐至黑褐鳞粉,前翅有4条黑褐色波状纹,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线纹与前翅隐约相连,外缘有5个小黑点;卵椭圆形,鲜绿至灰褐色,常数十至百余粒堆成卵块,并覆有灰白色丝絮;成熟幼虫体长约30毫米,黄褐至灰褐,第24腹节背面有隐约的菱形花纹,第8腹节背面有明显的倒“八”字形黑纹;蛹长约12毫米,红褐色,第5腹节两侧有一眼形斑。3、发生规律o发生规
5、律:发生规律:在长江流域各省一年发生67代,以蛹在茶园表土内越冬,翌年3月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4月上中旬发生,可延续至5月上中旬,5月下旬后每月约发生1代,世代重叠,若秋季前期温暖,可促使发生第7代;成虫产卵成堆于茶树枝极、茎干裂缝和枯枝落叶间;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4龄后暴食,食量大,老熟时入土化蛹。4、防治方法o农业防治:农业防治:重点在4月份越冬代成虫盛发期,清晨9时前组织捕人工捕杀静栖在茶园周围树干、茶丛间的成虫,效果很好;结合耕作深埋或拣除虫蛹,或烧杀产在树皮裂缝和墙壁裂缝中的卵堆。o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在1、2龄幼虫期,喷施150亿PIB/毫升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或1亿孢子/毫升
6、苏云金芽孢杆菌(BT)制剂等。o药剂防治:药剂防治:3龄幼虫期前,喷洒10二氯苯醚菊酯、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等4000-6000倍液,或80敌敌畏、90敌百虫、50辛硫磷、50杀螟硫磷等1000-1500倍液。二、毒蛾类o茶园毒蛾(茶园毒蛾(tussock mothtussock moth)类害虫:)类害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幼虫俗称“毛毛虫”、“毒毛虫”等;茶园中常见的种类有茶毛虫、茶黑毒蛾、茶白毒蛾、肾毒蛾、蔚茸毒蛾、皱茸毒蛾等,以茶毛虫和茶黑毒蛾危害最严重。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1、分布和为害o分布和为害:分布和为害:又名茶黄毒蛾、摆头虫;全国
7、各产茶省均有分布,是我国茶区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为害茶叶,还可为害油茶、柑桔等;幼龄幼虫咬食茶树老叶成半透膜,以后咬食嫩梢成叶成缺刻;幼虫群集为害,常数十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发生严重时茶树叶片取食殆尽。2、形态特征o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0毫米,翅展约28毫米,雌蛾稍大,体翅黄褐色,体末有黄色毛 丛,雄蛾稍小,灰褐色,前翅中间有2条淡黄色横纹,翅尖淡黄色区内有2个黑点;卵成块产,卵块椭圆形,上覆黄色茸毛;成熟幼虫体长约20毫米,黄褐色,胸部3节稍小,各体节有8个黄黑色毛瘤,上生黄褐色毒毛,全体还密生长短不齐的黄色毒毛;蛹黄褐色,长约9毫米,外有土黄色丝质薄茧,茧长约13毫米。3、
8、发生规律o发生规律:发生规律:多代性,各地发生代数有差异;在湖南一年发生3代,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各代幼虫发生为害期分别在45月、67月、810月;一般以春、秋两季发生重;幼虫老熟后在茶丛根际落叶土表下结茧化蛹。4、防治方法o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人工摘除越冬卵块;生长季节,摘除各代初孵幼虫群;成虫发生期,点灯诱蛾,或利用性激素诱杀雄蛾;冬季清园,结合耕作深埋结茧虫蛹。o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黑卵蜂和绒茧蜂防治卵块和幼虫;3龄幼虫期前,喷洒1亿孢子/毫升BT或150亿PIB/毫升NPV。o药剂防治:药剂防治:3龄幼虫期前,喷施90敌百虫、80敌敌畏、50马拉硫磷等各10
9、0015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20杀灭菊酯、2.5溴氰菊酯各50006000倍液。三、刺蛾类o茶园刺蛾(茶园刺蛾(slug mothslug moth)类害虫:)类害虫:属鳞翅目刺蛾科,幼虫俗称“火辣子”、“痒辣子”;国内茶区主要有扁刺蛾、茶刺蛾、丽绿刺蛾、黄刺蛾、淡黄刺蛾、白痣姹刺蛾、红点龟形小刺蛾和褐刺蛾等,其中以扁刺蛾发生和为害最重。扁刺蛾(Thosea sinensis)1、分布和为害o分布和为害:分布和为害:分布遍及全国各产茶区,而以长江流域以南发生较多;主要为害夏、秋茶,食性极杂;幼虫栖居叶背取食,幼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枯黄半透膜,中龄以后咬食叶片成缺刻,常从叶尖向
10、叶基锯食,留下平宜如刀切的半截叶片;幼虫多食性,是茶树、果树等经济作物上的一大类重要害虫。2、形态特征o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4毫米,翅展约20毫米,体翅灰褐色,前翅从前缘至后缘有3条不明显的暗褐色波状斜纹;卵椭圆形,扁平,单产;成熟幼虫体长2530毫米,长椭圆形,前端略大,背面稍隆起,黄绿至灰绿色,体前端背中有一个紫红色向前斜伸的角状突起,体背中部和后部还各有一个紫红色斑纹,体侧沿气门线有一列红点,低龄幼虫无角状突起和红斑,体背前部3对刺、中部1对刺、后部2对刺较长;蛹卵圆形,暗褐色,结茧在土下。3、发生规律o发生规律:发生规律:在湖南、江西等省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茶丛根际落
11、叶和表土中结茧越冬;3代幼虫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盛发,且常以第2代发生最多,为害较大;成虫日间栖于茶丛内叶背,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卵单产,产于茶丛下部叶背;幼虫孵化后取食叶片背面成半透膜枯斑,以后向上取食叶片成缺刻,幼虫期一般长达2226天。4、防治方法o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冬季或7-8月间,人工摘除枝上的茧蛹,集中深埋;生长季节,连同叶片摘除群集于叶背的幼虫或卵块;成虫发生期,点灯诱蛾。o生物防治:生物防治:3龄幼虫期前,喷洒150亿PIB/毫升NPV或0.5亿孢子/毫升绿僵菌。o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应掌握在2-3龄幼虫期,喷施90敌百虫、80敌敌畏、50马拉
12、硫磷等各100015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20杀灭菊酯、2.5溴氰菊酯各50006000倍液。四、蓑蛾类o茶园蓑蛾(茶园蓑蛾(bagworm mothbagworm moth)类害虫:)类害虫:属鳞翅目蓑蛾科,俗称“蓑衣虫”、“背袋虫”、“避债蛾”等;茶园中危害严重的有茶蓑蛾、大蓑蛾、茶小蓑蛾、茶褐蓑蛾、白囊蓑蛾、油桐蓑蛾等,其中以茶蓑蛾为害最重,分布最广。茶蓑蛾(Clania minuscula)1、分布与为害o分布与为害:分布与为害:全国茶区普遍发生,是茶园、果园和其他树木的一类重要害虫;行动时将头、胸伸出,负囊移动,行动迟缓,在茶园形成危害中心;幼龄幼虫咬食叶片下表皮,留下半透膜
13、斑块,成长以后咬食叶片呈不规则形缺刻、孔洞,严重发生时常将叶片咬食得残缺不齐,甚至啃食树皮,造成枯枝死树。2、形态特征o形态特征:形态特征:雄成虫体长约13毫米,翅展约25毫米,深褐色,前翅外缘有2个较透明斑;雌成虫体长约15毫米,较肥胖,黄褐色,后胸及第7腹节环生有淡黄色茸毛;幼虫成熟时体长1628毫米,黄褐色,胸部各节硬皮板上有褐色纵纹和斑块;蛹咖啡色,护囊长2530毫米,囊外纵列缀结有许多长短不齐的小技梗,排列较整齐。3、发生规律o发生规律:发生规律:湖南、安徽等省一年发生12代,各地不尽相同;一般以34龄幼虫在护囊内越冬;翌年3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5月下旬开始化蛹;2代幼虫发生期分
14、别在6月上旬至9月上旬,9月上旬至翌年5月;11月以后,幼虫陆续将护囊封闭悬于枝叶上越冬。4、防治方法o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及时摘除有虫护囊,带出园外集中消灭;发现危害中心及时剪除,严防扩散。o生物防治:生物防治:3龄幼虫期前,喷洒1亿孢子/毫升BT;或设置鸟巢,招引鸟类进园捕食。o药剂防治:药剂防治:3龄幼虫期前,喷洒90敌百虫、80敌敌畏、50杀螟松8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5天王星40006000倍液;喷药时注意将护囊喷湿。五、卷叶蛾类o茶园卷叶蛾(茶园卷叶蛾(leaf roller mothleaf roller moth)类害虫:)类害虫:属鳞翅目的不同科,通常称为“卷叶蛾”;
15、国内茶园常见的有茶卷叶蛾、茶小卷叶蛾、茶细蛾、茶谷蛾等。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honmai)1、分布与为害o分布与为害:分布与为害:又名小黄卷叶蛾、棉褐带卷叶蛾,属卷叶蛾科,全国各产茶区均有分布,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油茶、柑橘、梨、苹果、棉花等;幼虫吐丝卷结嫩叶成苞状,匿居苞中咬食叶肉,阻碍茶树生长,降低茶叶产量和品质。2、形态特征o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7毫米,翅展约18毫米,淡黄褐色,前翅中央及翅尖有3条褐色斜行宽纹带,中间一条近中央分叉成“h”形,翅尖一条分叉成“V”形;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呈鱼鳞状排列成块,上覆益有胶质薄膜;幼虫成熟时体长1620毫米,头橙黄,胸部
16、黄绿色,各节有突起物;蛹纺锤形,黄褐色,体长约10毫米,腹部各节背面基部有一排小刺突。3、发生规律o发生规律:发生规律:一年发生代数随地区不同而异,江苏、安徽发生45代,广西、广东发生67代,台湾发生89代;冬季以幼虫及蛹在树冠表面10厘米叶层卷叶苞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左右发生第一代,以后每月发生1代,且世代重叠;成虫白天栖息在茶丛间,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块产于老熟叶背面,每头虫产卵100粒左右;幼虫活跃,孵化后能爬行和吐丝下垂随风扩散,将芽叶缀合成苞,吃完后再转移为害,1个幼虫一生可为害8张叶片左右,老熟后就在老叶中化蛹。4、防治方法o农业防治:农业防治:结合冬季清园,除
17、净杂草,剪除虫枝,减少越冬虫蛹;生产季节及时分批采摘,发现有虫苞时一起摘除,统一杀灭;成虫盛发期,安置黑光灯诱杀。o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在幼虫卷叶前,用100亿个孢子/克白僵菌喷雾;有条件的茶园释放赤眼蜂。o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此类害虫由于在叶苞内取食很难杀灭,故应在幼虫卷叶前,喷50%二溴磷、50杀螟松、50辛硫磷、80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或鱼藤精300400倍稀释液等;已结成虫苞的,喷时应将虫苞喷湿为佳。六、食叶性甲虫o茶园食叶性甲虫(茶园食叶性甲虫(beetlebeetle):):咬食茶树叶片的鞘翅目甲虫种类较多,主要属于象甲科、叶甲科和金龟子科的成虫;各地常见的食叶性种类主要有象甲
18、科的茶丽纹象甲、桔灰象甲、绿鳞象甲和茶芽粗腿象甲,叶甲科的茶角胸叶甲和茶叶甲。绿鳞象甲(Hypomeces squamsous)1、形态特征o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20毫米,体粉绿色,少数灰黑色或粉黄色,活动力强,爬行迅速,稍有惊动即假死落地(假死性);卵椭圆形,黄白色;幼虫体长1517毫米,体肥多皱纹,乳白色,无足;蛹黄白色,长约14毫米。2、发生规律o发生规律:发生规律: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茶园表土内越冬,翌年4月初开始陆续化蛹和成虫出土;广东、广西盛发期为46月,其他茶区以67月发生最多,8月人土产卵,但广东、广西等茶区因气温适宜,冬季仍有成虫为害;一般幼龄茶树比成龄茶树受害严重,近山边、树林边及杂草丛生的茶园为害也严重。3、防治方法o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此类害虫均具假死性,故可进行人工捕捉,直接摇动茶树,让成虫掉在地上进行捕捉;结合茶园冬、春耕作,杀灭幼虫和蛹。o药物防治:药物防治:象甲成虫抗药能力很强,在成虫盛发期,用50敌敌畏500倍稀释液、50马拉硫磷、50辛硫磷8001000倍稀释液、10天皇星乳油3000倍稀释液喷杀;由于成虫有假死习性,故喷药时,树冠和茶丛下面的地面均要喷湿,以杀死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