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一、选选择择题题(每每题题 3 3 分分,共共 4 48 8 分分恩施高中教育联盟高三期末考试恩施高中教育联盟高三期末考试历史历史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B;2B;3.C;4.D;5A;6.A;7.A;8C;9.D;10D;11C;12C;13.B;14.B;15.C;16.D。二二、非非选选择择题题(第第 17 题题,14 分分;第第 18 题题,14 分分;第第 19 题题,12 分分;第第 20 题题,12 分分)17(14 分)(1)西周时期:礼制对君权的道德约束;宗法分封的贵族政治对君权的制约。(2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战争频繁;“百家争鸣”造成的思想文化活跃;法家推行的改革
2、规范了社会关系;土地私有制培育了新兴地主阶级。(任答两点给4分)(2)原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兴起;对外扩张掠夺的需求。(任答两点给4分)影响:推动了政府与商人群体的合作;资产阶级力量得到壮大;有利于宗教改革和殖民掠夺;促进了西欧各国政治民主化和近代化进程。(任答两点给4分)18(14 分)(1)特点:突变性(或学习、借鉴西方高等教育的产物。)(1 分)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兴起;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兴起。(任答两点给 4 分)(2)历程:1952-1957 年,配合国家“一五”计划,开展院系大调整;19
3、77 年恢复高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1998 年高校扩招,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双一流”大学建设等措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任答两点给 4 分)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世界新科技革命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推动;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视;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任答三点给 5 分)19.(12 分)(1)原因:直接原因:美国科技发展迅猛,取得大量重要的科技成果;外部原因:其他大国及其科技与教育事业受到削弱,一时难以作出有力竞争;政策原因:政府的巨额投资和大力组织
4、;基础原因: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坚实的工业基础;科技事业结构:拥有一个强大和完整的全国科技体系,特别是发达的教育事业。(任答两点给 4 分)背景:科学革命的巨大成就提供了理论基础;两次世界大战和生产实践的需要刺激了科技发明与应用。(2 分)(2)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到来(或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信息化);推动社会生活的科技化;推动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等);推动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人的行为方式的现代化、人的生活方式的现代化);-2-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任答三点给 6 分)20(12 分)示例 1:晚
5、清铁路建设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阐述:我国近代铁路建设时间晚于西方国家,晚清铁路建设基本由西方国家掌控,建设标准与技术不统一,空间分布也由各方利益主导,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均衡。由于铁路建设对交通运输的巨大推动作用,各国列强为掠夺我国资源,近代铁路建设布局基本由列强支配,建设线路的整体分布也多为资源主导,整体上呈现出由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向外发散的分布特征;南北走向呈现出北部密集而南部稀疏形态;东西区域铁路网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只分布了几条线路;由于近代国情与地形的原因,当时的铁路建设多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地区以及华中与华东经济发达地带。示例 2:晚清铁路建设空间分布呈现不平衡状态阐述:晚清铁路建设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又以东北地区居多,其中东部地区铁路里程占比,远较西部地区为多,尤其是东北地区在占有全国国土面积 9的前提下,却占有全国铁路总里程的一半,形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我国地形复杂,东部地区多为平原,铁路建设的工程技术要求相较于西部的高山盆地地形低;另一方面,由于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快,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集中于此,以至于他们疯狂抢占在华的铁路修筑权,进而导致了东部地区铁路网远密集于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