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职业病种类 1、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1987年发布):9大类99种。2、职业病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第108号):10大类115种。职业病目录 1、尘肺(13种)2、职业放射性疾病(11种)3、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5种)职业病的特点 1、起因: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2、有较长的逐渐形成期或潜伏期,属缓发性伤残。(不同于突发事故或疾病)。3、属不
2、可逆损伤,几乎不可痊愈。只能使患者远离致病源。三、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1、有效地控制或尽量消除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的发生,即消除职业危害源。2、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3、采用低毒或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4、建立健全符合卫生标准的生产卫生设施。5、做好卫生健康检查统计和作业环境监测工作。6、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卫生教育,提高职工安全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7、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职业卫生制度。8、加强个体防护。预防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止职业病发生,世界各国都很关注。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非常重视尘肺病的预防。为了促进广泛的国际合作,1995年4月,ILO/W
3、HO职业卫生联合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全球消除尘肺病的规划。规划的近期目标是推动各成员国制定各自过的全国性消除尘肺病的规划,到2010年,使尘肺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远期目标是到2030年全球消除尘肺病。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全球消除尘肺病的规划,是继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之后,全球倡导消灭的第三个疾病,也是全球通力合作消除的第一个职业病。我国作为上述两个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又是世界上粉尘危害最严重感的国家之一,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我国消除尘肺病而奋斗。四、煤矿主要职业危害的基本情况 在煤矿企业中,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生产性噪声和震动、不良气象条件和放射性物质等。1、生产
4、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可产生于煤炭生产的全过程,如岩尘、煤尘、水泥尘和混合性粉尘等。可引起矽肺病、煤工尘肺病和水泥尘肺病。2、有害气体 在矿井空气中,由于多种原因可存在CH4、CO、CO2、氮氧化物及H2S气体等。(1)CO2。CO2主要存在于煤层和煤块内,在采煤过程中与CH4一道排出。此外,巷道内木材腐烂,人群呼吸以及放炮也可产生CO2。由于CO2相对密度大(1.53),一般多积聚于巷道低处及通风不良的废巷中。其危害性在于CO2排挤空气中的氧气,而引起缺氧。当空气中的CO2浓度达到5%时,即能引起缺氧现象;达到10%时,可使人窒息而死。(2)CO和氮氧化合物。CO和氮氧
5、化合物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放炮。使用硝酸甘油炸药可产生大量的CO,而使用硝铵炸药则常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CO是化学窒息性气体,可以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并能阻断组织呼吸致“内窒息”。氮氧化物为刺激性气体,较难溶于水,因而可达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肺水肿等。H2S。H2S在煤矿一般少见,一般存在于煤层一定区域或鸡窝煤内,在落煤时逸出,因而可使靠近落煤地点的采煤工作人员发生H2S中毒。H2S也属化学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时,可引起肺水肿和中毒性脑病。3、生产性噪声和震动 煤矿生产性噪声和震动主要来源于机械化生产
6、。其危害大小主要取决于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和使用工具,如风动工具比电动工具产生的噪声和震动大。煤矿的噪声危害往往比振动危害严重,如井下局部通风机、综采机组、掘进机井下泵井上的压风机房、洗煤厂、选煤厂等作业场所的生产性噪声都比较严重,强度一般在90110dB(A)。噪声可引起噪声聋,震动可引起局部震动疾病等职业危害。4、不良气象条件 矿井内气象条件的基本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这对工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5、放射性物质 煤矿井下氡及其子体往往比地面高,对工人健康有一定影响。6、其他 另外,劳动强度大,作业姿势不良 也是煤矿井下作业的特点,容易造成职工腰腿痛和各种外伤等。
7、五、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 消除尘肺病,预防是根本,防尘是关键。1、综合防尘的组织措施 该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综合防尘机构,组织和配备防尘专业人员,做到定岗、定人、定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防尘管理制度;领导重视,严格监督检查等。2、综合防尘的技术措施 加强通风,建立完善的供水系统,采煤工作面应进行煤层注水;湿式打眼,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应冲洗煤壁,爆破时应喷雾降尘,出煤时应洒水;采煤机、掘进机作业时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载煤时必须喷雾降尘等防尘措施。冻结法凿井和在遇水膨胀的岩层中掘进不能采用湿式钻眼时,可采用干式钻眼,但必须采取捕尘措施,并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井下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
8、、输送机转载点及地面筛分厂、破碎车间、带式输送机走廊都必须安设喷雾洒水装置或除尘器等。另外,根据各煤矿的生产特点和机械化程度,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3、综合防尘的保健措施 该措施主要是对广大接尘工人和尘肺病人进行健康监护,了解并记录职业接触史和健康状况,组织定期检查身体,掌握职业禁忌症。对尘肺病人追踪观察,除定期检查身体外,还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规定的职业病相关待遇政策,按规定组织疗养和治疗,想尽办法提高尘肺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病人痛苦,延长其寿命,让广大尘肺病病人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第二节 煤矿粉尘浓度的监测与管理 一、粉尘浓度的卫生标准 二、煤矿粉尘监测管理制度一、粉尘浓度的卫生
9、标准规程: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最高允许浓度/(mgm-3)总粉尘呼吸性粉尘10103.5105021508020.58020.3煤尘(游离SiO2含量10%)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总尘46呼吸性粉尘2.53.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2002年6月1日实施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二、煤矿粉尘监测管理制度 做好煤矿粉尘监测工作,各煤矿必须设立测尘组织机构,建立测尘管理制度和测尘数据报告制度,并配备专职测尘人员。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测尘周期 规程规定,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
10、规定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1)总粉尘: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及露天煤矿每月测定1次。(2)呼吸性粉尘: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采、掘(剥)工作面3个月测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1次。测尘周期(3)粉尘分散度: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4)游离SiO2含量: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5)开采深度大于200m的露天煤矿,在气
11、压较低的季节应适当增加测定次数。第三节 煤矿职业健康监护 对从事有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人群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目的:及时发现接触人群的健康损害效应,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特点:不仅表现为检查健康损害效应,而且更重要的是查明产生这种危害效应的直接原因是否由职业危害因素引起。从而进行职业健康危害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体检表、检查项目及周期、检查结果、评价和结论。一、职业健康的检查1、职业健康检查的内容(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健康检查。(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4)应急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活
12、动性肺结核。慢性肺部疾病、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如萎缩性鼻炎、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明显的肺气肿、肺化脓症及肺原虫病等。明显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如严重的胸膜肥厚、黏连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严重的先天性或后天性胸廓畸形。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器质性心脏病等。2、职业健康检查的方法(1)一般检查项目,如内科、外科、心电图、胸腹部B超检查等。(2)特殊检查项目,依据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种类确定,如接触粉尘的劳动者应拍胸部X光片,做肺功能检查等。从事岩尘作业的工人每23年拍胸片一次。混合工种的工人每34年拍胸片一次,纯采煤工每45年拍胸片一次;尘肺病人
13、和可疑病人每年拍片一次。接触噪声的劳动者,应查耳聋。从事铅作业的劳动者应查血铅、尿铅等。(3)选择检查项目,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种类和程度,以及对劳动者健康损伤的程度确定。3、职业健康检查的程序(1)调查从事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数量。(2)设计健康查体表格。(3)依据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确定检查项目。(4)依据卫生部颁布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的检查要求进行检查。(5)汇总检查结果。(6)分析检查结果中异常指标是否与职业危害因素有关。(7)根据劳动者所在的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检查结果进行健康监护评价。(8)提出处理意见。(9)审核签发报告。二、职业健康监护的评价 职业健康监护评
14、价可分为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个体评价主要反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对劳动者个体健康的影响。群体评价包括工作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范围,检测点合格率,剂量(浓度)反应(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关系等。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评价 该评价以了解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或易感人群为目的。其内容是分析该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做出劳动者是否适合从事该岗位工作的评价,为生产经营单位安置劳动者的岗位工作提供依据。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评价 该评价以动态观察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对健康的损害因素和职业病人为目的。其内容是分析个体和群体健康水平,发现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
15、规律,评价劳动者健康变化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判断劳动者是否适合继续从事该岗位工作。3、离岗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评价 该评价以分清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与职业危害的责任为目的。其内容是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对于有远期危害效应的危害因素,提出进行离岗后医学观察的内容和时限,为安置劳动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提供依据。4、应急健康检查结果评价 该评价的目的是判断劳动者健康损害(中毒)程度,及健康损伤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明确健康损伤的致病因素,为及时救治中毒者提供有效措施。三、职业健康监护评价原则 1、严肃性 2、严谨性 3、公正性四、职业健康监护的档案管理1、建立
16、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意义 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劳动者健康变化与孩子业危害因素关系的客观记录,是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区分健康损害责任的重要证据,同时也是评价治理职业危害的依据。因此,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保存期限、保存责任人等意义十分重大。2、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建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职业史是指劳动者的工作经历,记录劳动者以往工作过的起始时间和所在单位的名称及从事的工种和岗位等。职业危害接触史是指劳动者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变动情况、接触工龄,以及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强度或浓度等。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由劳动者所在单位建立,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一个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好坏。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有专人严格管理。谢谢大家53 结束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