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新乡市卫滨区二十四中 周有生19.2.2 菱菱 形形 (一一)一、一、背背 景景 分分 析析二、二、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三、三、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四、四、教教 学学 媒媒 体体五五、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六、六、教教 学学 评评 价价 一、背一、背 景景 分分 析析 1、学、学 生生 任任 务务 分分 析析 2、学、学 情情 分分 析析 一、背一、背 景景 分分 析析 1、学、学 生生 任任 务务 分分 析析 初中数学八年级第十九初中数学八年级第十九章第二节。本节课的核心概章第二节。本节
2、课的核心概念是菱形的概念和性质。教学念是菱形的概念和性质。教学过程中运用类比、分类讨论、过程中运用类比、分类讨论、转化等思想来探究、归纳菱形转化等思想来探究、归纳菱形的性质。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菱的性质。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菱形性质的探究与应用。形性质的探究与应用。一、背一、背 景景 分分 析析 2、学、学 情情 分分 析析 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为探究菱形的性质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为探究菱形的性质打下了基础。但性质的证明和应用对学生来可打下了基础。
3、但性质的证明和应用对学生来可能有一定难度。所以菱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是能有一定难度。所以菱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二、教二、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 1、知识技能、知识技能 (1 1)理解菱形的定义,能根据定义探究菱形的性质。)理解菱形的定义,能根据定义探究菱形的性质。(2 2)了解菱形在现实生活的应用实例。能根据菱形)了解菱形在现实生活的应用实例。能根据菱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2、数学思考、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论证归纳等,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论证归纳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
4、能力和逻 辑推理能力。辑推理能力。3 3、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由菱形的定义,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究菱由菱形的定义,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究菱形的其他性质,并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形的其他性质,并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发展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算和证明,发展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4、情感态度、情感态度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菱形所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菱形所蕴含的图形美。在运用菱形的性质中,培养学生积蕴含的图形美。在运用菱形的性质中,培养学生积极、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探极、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探索
5、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菱形的性质的应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菱形的性质的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课三、课 堂堂 结结 构构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准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备采用“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观察探索观察探索推理论证推理论证总结总结归纳归纳知识运用知识运用”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讨论以及讲练结观察、分析、讨论以及讲练结合的方法。合的方法。四、教学媒体四、教学媒体 采取学生自制学具和借采取学生自制学具和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方式,助多媒体进行演示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6、和教学的直观性,更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更好的理解菱形的性质,强好的理解菱形的性质,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点。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2、小组合作 探究性质 3、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4、回顾反思 归纳小结 5、布置作业 提高升华 在平行四边形中,如果内角大在平行四边形中,如果内角大小保持不变仅改变边的长度,能小保持不变仅改变边的长度,能否得到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否得到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菱形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菱形菱形 菱形的边、角、对角线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
7、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矩形纸片按照下图对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矩形纸片按照下图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可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可得到一个菱形。得到一个菱形。、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2、菱形有几条对称轴?3、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 4、你能看出图中哪些线段和角相等?ADBCO已知四边形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是菱形命题:命题: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已知:如图已知:如图,四边四边ABCD是菱形是菱形求证:求证:AB=BC=CD=ADABCDO 命题: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命题: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
8、分一组对角;已知:菱形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对角线AC和和BD相交于点相交于点O,如图,如图,求证:求证:ACBD;AC平分平分BAD和和BCD;BD平分平分ABC和和ADCCBDA O1.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12cm,那么它的那么它的边长是边长是_._.2.2.如下图:菱形如下图:菱形ABCDABCD中中BADBAD6060度,度,则则ABDABD_._.3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分别为6cm6cm和和8cm8cm,则,则菱形菱形的边长是(的边长是()A.10cm B.7cm C.5cm D.4cm中中,O,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是
9、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AB5cm,AO=4cm5cm,AO=4cm,求两对角线,求两对角线ACAC、BDBD的长。的长。CBDA O5 5、菱形、菱形ABCDABCD两条对角线两条对角线BDBD、ACAC长分别长分别是是6cm6cm和和8cm8cm,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CBDA O如图,菱形花坛如图,菱形花坛ABCDABCD的周长为的周长为80m80m,ABCABC6060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两条小路ACAC和和BD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的面积(2 2)(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10、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4、回顾反思 归纳小结nP102 5nP103 11、12 体会本节课你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写好数学体会本节课你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写好数学日记,与同学交流。日记,与同学交流。5、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提高升华提高升华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
11、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推理论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推理论证、巩固应用、归纳小结等证、巩固应用、归纳小结等,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六、教学评六、教学评 价价 1、评价学生、评价学生 (1)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探究。)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探究。(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否达到教学目标。(3)学生是否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是否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2、评价教学评价教学五、评五、评 价价 分分 析析 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合作交式。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从新课流的能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从新课标评价理念出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标评价理念出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质疑,大胆猜想、交流、归纳总点、充分质疑,大胆猜想、交流、归纳总结,并抓住学生在语言、思想等方面的亮结,并抓住学生在语言、思想等方面的亮点给予表扬,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积极点给予表扬,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积极向上向上,团结合作,共同提高。团结合作,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