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足太阴脾经11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92724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腧穴学:足太阴脾经11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经络腧穴学:足太阴脾经11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经络腧穴学:足太阴脾经11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经络腧穴学:足太阴脾经11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经络腧穴学:足太阴脾经11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2 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内,深居于肋弓之后,是一个颜色暗红、质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成年人的脾脏约有巴掌那么大,重200克左右,由几条韧带“悬挂”在上腹部。一般来讲,脾脏有三大功能,首先它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贮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其次,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此外,脾脏还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脾是血循球中重要的滤过器,能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以及衰老死亡的细胞,特别是红细胞和血小

2、板。脾功能亢进时能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脾内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参与免疫活动。脾脏还有储血、调节血量和产生淋巴细胞的功能。脾为实质性器官,质软而脆,若受暴力作用,易破裂出血而成为急腹症。近年来,有人从免疫学角度出发,认为脾切除后会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新陈代谢减弱,故主张在保证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避免脾全切术而进行脾修补或部分脾切除,以维持脾脏在体内的免疫功能。脾切除术出院一个月内应以休息为主,此后一般无特别注意事项。-3 脾 中医五脏之一。脾与胃同受水谷,输布精微,为生命动力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医学的脾除包括现代医学中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外,还涉及到神经、代谢、免疫、内

3、分泌等系统的功能。脾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主运化、升清。脾主管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方面。食物经脾消化、吸收后转化为水谷精微,脾将水谷精微上输归肺、散布于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若脾失健运,则消化、吸收和转输营养物质的功能失常,引起食少、纳呆、腹胀、消瘦等症状。脾运化水谷以升清为主,即所谓“脾主升清”。脾的升清,还能维持人体内脏相对恒定于一定位置而不下垂。若脾气不升,不但影响水谷精微的输布,使气血生化无源、出现头晕、神疲乏力、泄泻等,严重者还可致脱肛,内脏下垂等。水液的吸收和输布也是脾主运化的一个方面。脾将水谷精微中多余的水分,转输于肺、

4、肾,经过肺、肾的气化作用,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脾运化水液功能减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形成痰饮、水肿。脾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而口是食物进入的门户,故有“脾开窍于口”的说法。临床上,脾病常可以出现口味的异常,如脾虚则口淡无味,脾有湿热则口中有甜味等。主统血。脾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而不溢于脉外的功能。脾统血的作用是通过气摄血来实现的。若脾失健运,气虚不能摄血,则出现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等。-4-5-6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一)经脉循行(一)经脉循行体表: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体表: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足内侧、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足内侧、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在内踝上行,在内踝上8寸交到

5、足厥阴经寸交到足厥阴经之前,上行于小腿及大腿内侧之前,上行于小腿及大腿内侧前缘,经腹部和胸部前外侧,前缘,经腹部和胸部前外侧,止于腋下第六肋间。止于腋下第六肋间。体内:属脾,络胃,挟咽,连体内:属脾,络胃,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支脉从胃上膈,舌本,散舌下,支脉从胃上膈,注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注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7(二)主要病候(二)主要病候 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症。胀、厥冷等症。(三)主治概要(三)主治概要 脾胃病:腹胀,腹痛,泄泻,便秘,肠鸣,脾胃病:腹胀

6、,腹痛,泄泻,便秘,肠鸣,胃痛。胃痛。前阴病:月经不调,崩漏,小便不利,遗前阴病:月经不调,崩漏,小便不利,遗 尿,遗精。尿,遗精。外经病:下肢痿痹,脚气。外经病:下肢痿痹,脚气。-8(四)腧穴(四)腧穴 本经共本经共2121穴:穴:隐白隐白、大都、大都、太白太白、公孙公孙、商丘、商丘、三阴交三阴交、漏谷、漏谷、地机地机、阴阴陵泉陵泉、血海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大包。-9隐白隐白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寸。作用:健脾安神,调经统血。作用:健

7、脾安神,调经统血。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晕厥,胸痛。癫狂,多梦,惊风,晕厥,胸痛。-10-11三阴交三阴交定位:足内踝尖上定位: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作用:健脾化湿,疏肝补肾。作用:健脾化湿,疏肝补肾。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崩漏,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痛经,难产,遗精,阳萎,带下,阴挺,痛经,难产,遗精,阳萎,疝气,遗尿,失眠,下肢痿痹,脚气。疝气,遗尿,失眠,下肢痿痹,脚气。操作:孕妇慎针,不宜强刺激操作:孕妇慎针,不宜强刺激。-12-13阴陵泉

8、阴陵泉定位定位: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取法:沿小腿内侧后缘由下往上推,至胫骨取法:沿小腿内侧后缘由下往上推,至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处后下方凹陷处。向内上弯曲之处后下方凹陷处。作用:健脾化湿,利尿消肿。作用:健脾化湿,利尿消肿。主治主治:腹胀,水肿,黄疸,淋证,癃闭,遗尿,腹胀,水肿,黄疸,淋证,癃闭,遗尿,遗精,膝痛。遗精,膝痛。-14穴位主治鉴别表穴位主治鉴别表穴位穴位共性共性特性特性三阴交三阴交健健脾脾和和胃胃偏于补益肝肾,调经止偏于补益肝肾,调经止带。治疗月经不调,阳带。治疗月经不调,阳痿,遗精痿,遗精阴陵泉阴陵泉偏于通利下焦,利湿,偏于通利下焦,利湿,治疗小便不利

9、,水肿治疗小便不利,水肿-15血海血海定位:髌底内侧端上定位: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隆起处。取法:屈膝,医生以左手掌心置于患者右侧取法:屈膝,医生以左手掌心置于患者右侧髌骨上缘,食指至小指向上伸直,拇指与髌骨上缘,食指至小指向上伸直,拇指与食指呈食指呈45角,拇指尖为穴。角,拇指尖为穴。-16-17足太阴脾经小结足太阴脾经小结1.经脉走向: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足内侧胫骨后经脉走向: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足内侧胫骨后缘,大腿内侧前缘,经腹、胸部,止于腋下第六缘,大腿内侧前缘,经腹、胸部,止于腋下第六肋间。体内路径:属脾络胃,有支脉夹咽喉,连肋间。体内路径:属

10、脾络胃,有支脉夹咽喉,连舌本,散舌下;有支脉从胃上膈,流注心中。舌本,散舌下;有支脉从胃上膈,流注心中。联系脏腑器官包括:脾、胃、心、膈、咽、舌。联系脏腑器官包括:脾、胃、心、膈、咽、舌。-182.取穴要点:取穴要点:足大趾内侧甲角旁足大趾内侧甲角旁0.1寸取隐白。寸取隐白。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取公孙。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取公孙。内踝尖上内踝尖上3寸取三阴交。寸取三阴交。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取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取阴陵泉。髌底内端上髌底内端上2寸取血海。寸取血海。腋中线第六肋间隙取大包。腋中线第六肋间隙取大包。-193.主治要点主治要点脾胃病:脾胃病:腹胀,腹痛,泄泻,便秘,肠鸣,腹胀

11、,腹痛,泄泻,便秘,肠鸣,胃痛。胃痛。前阴病:前阴病:月经不调,崩漏,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崩漏,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遗精。外经病:外经病:下肢痿痹,脚气。下肢痿痹,脚气。4.特殊作用特殊作用隐白治血证、神志病。隐白治血证、神志病。三阴交治难产。三阴交治难产。血海治皮肤病。血海治皮肤病。大包治络脉病。大包治络脉病。-205.操作要点:操作要点:隐白浅刺或点刺出血。隐白浅刺或点刺出血。三阴交孕妇慎针,不宜强刺激。三阴交孕妇慎针,不宜强刺激。胸部腧穴不宜深刺及重压,以免伤及胸部腧穴不宜深刺及重压,以免伤及内脏,腹部腧穴注意少提插。内脏,腹部腧穴注意少提插。-21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22-2

12、3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一)经脉循行(一)经脉循行体内:起于心中,出体内: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络小肠,属心系,下络小肠,支脉上挟咽喉,连目支脉上挟咽喉,连目系。系。体表:从腋窝循上肢体表:从腋窝循上肢内侧后缘下行,经手内侧后缘下行,经手掌,至小指桡侧端与掌,至小指桡侧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手太阳小肠经相接。-24(二)主要病候(二)主要病候 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症。侧痛,手心发热等症。(三)主治概要(三)主治概要 心胸病:心痛,心悸,怔忡,心烦,胸痛。心胸病:心痛,心悸,怔忡,心烦,胸痛。神志病:不寐,健忘,癫狂痫。神志病:

13、不寐,健忘,癫狂痫。外经病:肘臂痛,掌心热。外经病:肘臂痛,掌心热。-25(四)腧穴(四)腧穴 本经共本经共9穴:极泉、青灵、穴:极泉、青灵、少海少海、灵、灵道、道、通里通里、阴郄、阴郄、神门神门、少府、少府、少冲少冲。歌诀:歌诀:手少阴心起极泉手少阴心起极泉 青灵少海灵道全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下通里阴郄神门下 少府少冲属于心少府少冲属于心-26少海少海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连线的中点处。作用:清心宁神,化痰通络。作用:清心宁神,化痰通络。主治:心痛,手颤,健忘,暴喑,肘臂麻木主治:心痛,手颤,健忘,暴喑,肘臂麻木酸痛

14、,肘臂屈伸不利,瘰疬,腋胁痛。酸痛,肘臂屈伸不利,瘰疬,腋胁痛。-27-28 神门神门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陷中。取法:将腕横纹三等分,在尺侧取法:将腕横纹三等分,在尺侧1/3的中点。的中点。作用:安神定志,宁心清热。作用:安神定志,宁心清热。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痫证,胸胁痛。癫狂,痫证,胸胁痛。-29少冲少冲定位:小指桡侧指甲角旁定位:小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寸。作用:醒脑开窍,清热熄风。作用:醒脑开窍,清热熄风。主治: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热病;胸胁痛。

15、主治: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热病;胸胁痛。-30手少阴心经小结手少阴心经小结1.经脉走向经脉走向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络小肠,上挟咽喉,连目系。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络小肠,上挟咽喉,连目系。体表路径:从腋窝循体表路径:从腋窝循上肢内侧后缘下行,经手掌,至小指桡侧端与手太阳上肢内侧后缘下行,经手掌,至小指桡侧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小肠经相接。本经腧穴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共本经腧穴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共9穴。穴。本经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心、小肠、肺、膈、咽、目。本经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心、小肠、肺、膈、咽、目。-312.取穴要点取穴要点腋窝顶点取极泉。腋窝顶点取极泉。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中点取少海

16、。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中点取少海。腕横纹尺侧端取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取神门。神门上神门上1寸取通里。寸取通里。-323.主治要点主治要点心胸病:心痛,心悸,心烦,胸闷,胸痛。心胸病:心痛,心悸,心烦,胸闷,胸痛。神志病:不寐,多梦,癫狂,痫证,小儿高神志病:不寐,多梦,癫狂,痫证,小儿高 热热惊厥。惊厥。外经病:肘臂痛,掌心热。外经病:肘臂痛,掌心热。4.特殊作用特殊作用通里治舌咽病。通里治舌咽病。5.操作要点操作要点极泉避开动脉针刺及重压。极泉避开动脉针刺及重压。-33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34-35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一)经脉循行(一)经脉循行体表:起于小指尺侧端,体表:起于小

17、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经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肩,绕肩胛,上颜面,过肩,绕肩胛,上颜面,过目外眦至耳屏前。目外眦至耳屏前。从从颧部至目内眦,与足太阳颧部至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膀胱经相接。体内:络心,属小肠。体内:络心,属小肠。联系的脏腑器官包括小肠、联系的脏腑器官包括小肠、心、胃、咽、目、耳、鼻。心、胃、咽、目、耳、鼻。它是唯一的一条既到达目它是唯一的一条既到达目内眦(睛明穴),又到达内眦(睛明穴),又到达目外眦(瞳子髎)的经脉。目外眦(瞳子髎)的经脉。-36(二)主要病候(二)主要病候 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

18、侧后缘痛等症。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症。(三)主治概要(三)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疾病:耳鸣,耳聋,齿痛,头头面五官疾病:耳鸣,耳聋,齿痛,头痛,目翳,咽喉痛。痛,目翳,咽喉痛。热病:发热,疟疾,黄疸。热病:发热,疟疾,黄疸。外经病:肘臂痛,肩背痛,颈项强痛。外经病:肘臂痛,肩背痛,颈项强痛。-37(四)腧穴(四)腧穴 本经共本经共19穴:穴:少泽少泽、前谷、前谷、后溪后溪、腕骨腕骨、阳谷阳谷、养老、养老、支正支正、小海小海、肩贞、肩贞、臑俞、臑俞、天宗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听宫。-38少泽少泽定位:小指尺侧

19、指甲根角旁定位: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寸。作用:开窍泻热,利咽通乳。作用:开窍泻热,利咽通乳。主治:乳痈、乳汁少等,昏迷热病等急症,主治:乳痈、乳汁少等,昏迷热病等急症,头痛、咽喉肿痛。头痛、咽喉肿痛。-39后溪后溪定位: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掌横纹定位: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头赤白肉际。作用:止痛通络,聪耳宁神。作用:止痛通络,聪耳宁神。主治:头项强痛,耳聋,热病,疟疾,癫狂,主治:头项强痛,耳聋,热病,疟疾,癫狂,痫证,盗汗,目赤,目眩,咽喉肿痛。痫证,盗汗,目赤,目眩,咽喉肿痛。-40-41-42小海小海定位:屈肘,在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定位:屈肘,在

20、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的凹陷处。作用:驱风、通经、活络。作用:驱风、通经、活络。主治:肘臂疼痛、麻木,癫痫。主治:肘臂疼痛、麻木,癫痫。-43天宗天宗定位: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平第定位: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平第4胸椎。胸椎。取法:肩胛岗下缘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取法:肩胛岗下缘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中上、中1/3交界处。交界处。作用:祛风通络,理气通乳。作用:祛风通络,理气通乳。主治: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气喘,主治: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气喘,乳痈。乳痈。-44-45听宫听宫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口呈凹陷处。作用:

21、聪耳安神。作用:聪耳安神。主治:耳鸣,耳聋,齿痛,癫狂,痫证。主治:耳鸣,耳聋,齿痛,癫狂,痫证。-46-47手太阳小肠经小结手太阳小肠经小结1.经脉走向经脉走向从小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绕肩胛,从小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绕肩胛,止于耳屏前。体内路径:络心,属小肠。本经止于耳屏前。体内路径:络心,属小肠。本经输穴一共输穴一共19个,起于少泽,止于听宫。个,起于少泽,止于听宫。2.取穴要点取穴要点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取后溪。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取后溪。肩胛岗下窝中央取天宗。肩胛岗下窝中央取天宗。目外眦直下颧弓下取颧髎。目外眦直下颧弓下取颧髎。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取听宫。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取听宫

22、。-483.主治要点主治要点头面五官疾病:耳鸣耳聋,齿痛,头痛,头面五官疾病:耳鸣耳聋,齿痛,头痛,目翳,咽喉痛。目翳,咽喉痛。热病:发热,疟疾,黄疸。热病:发热,疟疾,黄疸。外经病:肘臂痛,肩背痛,颈项强痛。外经病:肘臂痛,肩背痛,颈项强痛。4.特殊作用特殊作用后溪治疟疾。后溪治疟疾。天宗治气喘,乳痈。天宗治气喘,乳痈。5.操作要点操作要点听宫张口直取。听宫张口直取。-49-50灸灸 法法 一、灸法的作用一、灸法的作用 二、灸法的种类二、灸法的种类 三、施灸的注意事项三、施灸的注意事项-51一、灸法的作用一、灸法的作用 灸,灼烧的意思。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灸,灼烧的意思。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

23、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法。医学入门医学入门说:说:“凡病药之不及,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用作灸料的艾绒是用干燥的艾叶除去杂质用作灸料的艾绒是用干燥的艾叶除去杂质捣碎成细软的艾绒,贮藏备用。捣碎成细软的艾绒,贮藏备用。-52-53灸法的作用如下灸法的作用如下 1).温经散寒温经散寒 2).扶阳固脱扶阳固脱 3).消瘀散结消瘀散结 4).防病保健防病保健-54-551).艾炷灸艾炷灸 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形艾炷。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

24、小不同的圆锥形艾炷。小者如麦粒大,中等如半截枣核大,大者小者如麦粒大,中等如半截枣核大,大者如半截橄榄大。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如半截橄榄大。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壮。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56直接灸直接灸 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无瘢痕灸和瘢痕灸两种。无瘢痕灸和瘢痕灸两种。-57 a.无瘢痕灸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即将艾炷放置于皮:又称非化脓灸。即将艾炷放置于皮肤上之后,从上端点燃

25、,当燃剩肤上之后,从上端点燃,当燃剩25左右,患者左右,患者感到烫时,用镊子将艾炷挟去,换炷再灸,一般感到烫时,用镊子将艾炷挟去,换炷再灸,一般灸灸3一一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施灸后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或起泡后亦不致形成灸疮。皮肤不致起泡,或起泡后亦不致形成灸疮。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58 b.瘢痕灸瘢痕灸:又称化脓灸,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又称化脓灸,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液,以增加粘附性和上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液,以

26、增加粘附性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从上端点燃。每壮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从上端点燃。每壮艾炷须燃尽后,除去灰烬,方可换炷,每换艾炷须燃尽后,除去灰烬,方可换炷,每换1壮,即涂凡士林或大蒜液壮,即涂凡士林或大蒜液1次,可灸次,可灸79壮。壮。灸毕,在施灸穴位上贴敷淡水膏,大约灸毕,在施灸穴位上贴敷淡水膏,大约1周可周可化脓,化脓时每天换膏药化脓,化脓时每天换膏药1次。灸疮次。灸疮45天左右天左右愈合,留有瘢痕。愈合,留有瘢痕。在灸疮化脓期间,局部需注意清洁,避免感染。在灸疮化脓期间,局部需注意清洁,避免感染。-59 对身体过于虚弱,或有糖尿病、皮肤病的对身体过于虚弱,或有糖尿病、皮肤病的患者

27、不宜使用此法。患者不宜使用此法。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瘰疬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瘰疬等,但由于这种方法灸后遗有瘢痕,故灸等,但由于这种方法灸后遗有瘢痕,故灸前必须征求患者的同意及合作。前必须征求患者的同意及合作。-60间接灸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古代的隔物灸法种类很多,广泛用于临床各种病古代的隔物灸法种类很多,广泛用于临床各种病证,所隔的物品有动物、植物和矿物,多数属于证,所隔的物品有动物、植物和矿物,多数属于中药。药物又因病、因证而不同,既有单方,

28、又中药。药物又因病、因证而不同,既有单方,又有复方。故治疗时,既发挥了艾灸的作用,又有有复方。故治疗时,既发挥了艾灸的作用,又有药物的功能,而有特殊的效果。药物的功能,而有特殊的效果。-61 a隔姜灸隔姜灸:用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用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一般灸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一般灸510壮,以皮肤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

29、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慢移动姜片。此法应用很广,适用于一切虚寒病证,对呕吐、此法应用很广,适用于一切虚寒病证,对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和风寒湿痹等疗效较好。和风寒湿痹等疗效较好。-62b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用鲜大蒜头切成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蛀再灸,一般灸然后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蛀再灸,一般灸5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壮。

30、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若不使起泡,可将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泡,若不使起泡,可将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蒜片。动蒜片。此法多用于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此法多用于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此外,尚有一种自大椎穴起至腰俞穴铺敷蒜泥一此外,尚有一种自大椎穴起至腰俞穴铺敷蒜泥一层的铺灸法(长蛇灸),民间用于治疗虚劳、顽层的铺灸法(长蛇灸),民间用于治疗虚劳、顽痹等证。痹等证。-63c隔盐灸: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如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上置艾炷施灸,如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也可于盐上放置

31、姜片后再施灸,以防止食盐受也可于盐上放置姜片后再施灸,以防止食盐受火爆起而伤,一般灸火爆起而伤,一般灸59壮。壮。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肢温、证候改善。临床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肢温、证候改善。临床亡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亡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中风脱证等。病、中风脱证等。-64d隔附子灸:以附子片或附子药饼作间隔物。药饼的制法,是以附子片或附子药饼作间隔物。药饼的制法,是将附子研成细末,以黄油调和制成直径约将附子研成细末,以黄油调和制成直径约3cm、厚约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

32、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的附子饼,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点燃施灸。艾炷、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点燃施灸。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多用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阳虚的阳萎、早泄、遗精和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阳虚的阳萎、早泄、遗精和疮疡久溃不敛的病证。疮疡久溃不敛的病证。-652).艾卷灸艾卷灸 又称艾条灸。即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又称艾条灸。即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也称艾条,将其一端点燃,筒形的艾卷,也称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后来发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后来发展为在艾绒内加进药物,再用

33、纸卷成条状展为在艾绒内加进药物,再用纸卷成条状艾卷施灸,名为艾卷施灸,名为“雷火神针雷火神针”和和“太乙神太乙神针针”。在此基础上又演变为现代的单纯艾。在此基础上又演变为现代的单纯艾卷灸和药物艾卷灸。卷灸和药物艾卷灸。-66 按操作方法艾卷灸可分为悬灸、实按灸两按操作方法艾卷灸可分为悬灸、实按灸两种种。悬灸悬灸 按其操作方法又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按其操作方法又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回旋灸等。-67 a温和灸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约距离皮肤灸的腧穴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处处进行熏烤(见图),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进行熏烤(见图),使患

34、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入灸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入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至皮肤红晕为度。如果遇到局部知觉减迟或小儿等,医者如果遇到局部知觉减迟或小儿等,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这样可以通过医者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防止烫伤。距离,防止烫伤。-68 b雀啄灸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

35、灸。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c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69实按灸实按灸 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垫上布或纸数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垫上布或纸数层。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乘热按到施术层。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乘热按到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或者以布按;或者以布67层包裹艾火熨于穴位。若火熄层包裹艾火熨于穴位。若

36、火熄灭,再点再熨。最常用的为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灭,再点再熨。最常用的为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70温针灸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在针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上穿置一段长约2cm的艾卷施灸,或在针的艾卷施灸,或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应用此法应注意防止灰火脱落

37、烧伤皮肤应用此法应注意防止灰火脱落烧伤皮肤。-71温灸器灸温灸器灸 温灸器温灸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温灸器施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称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有温灸盒和温灸的方法称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有温灸盒和温灸筒。灸筒。施灸时,将艾绒点燃后放入温灸筒或温灸盒里的施灸时,将艾绒点燃后放入温灸筒或温灸盒里的铁网上,然后将温灸筒或温灸盒放在施灸部位铁网上,然后将温灸筒或温灸盒放在施灸部位1520min即可。即可。适用于灸治腹部、腰部的一般常见病。适用于灸治腹部、腰部的一般常见病。-72其他灸法其他灸法 又称非艾灸法,是指以艾绒以外的物品作为施灸又称非艾灸法,是指以艾绒以外

38、的物品作为施灸材料的灸治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材料的灸治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灯火灸灯火灸 又称灯草焠、灯草灸、油捻灸,也称又称灯草焠、灯草灸、油捻灸,也称神灯照。是民间沿用己久的简便灸法。即取神灯照。是民间沿用己久的简便灸法。即取1015cm长的灯芯草或纸绳,蘸麻油或其他植物长的灯芯草或纸绳,蘸麻油或其他植物油,浸渍长约油,浸渍长约34cm,点燃起火后用快速动作对,点燃起火后用快速动作对准穴位,猛一接触听到准穴位,猛一接触听到“叭叭”地一声迅速离开,地一声迅速离开,如无爆焠之声可重复如无爆焠之声可重复1次。次。此法主要用于小儿痄腮、乳蛾、吐泻、麻疹、惊此法主要用于小儿痄腮、乳蛾、吐泻、麻

39、疹、惊风等病证。风等病证。-73天灸天灸 又称又称药物灸药物灸、发泡灸。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发泡灸。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泡,或仅使局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泡,或仅使局部充血潮红。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用复部充血潮红。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用复方,其常用的有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等数方,其常用的有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等数十种。十种。a蒜泥蒜泥 b细辛灸细辛灸 c天南星灸天南星灸 d白芥子灸白芥子灸-74三、施灸的注意事项三、施灸的注意事项 1).施灸的先后顺序施灸的先后顺序 2).施灸的补泻方法施灸的补泻方法 3).施灸的禁忌施灸的禁

40、忌 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均不宣使用直接灸、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均不宣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不适宜用化脓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不适宜用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动。-753).施灸的禁忌施灸的禁忌 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均不宣使用直接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均不宣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不适宜用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不适宜用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能活动。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

41、惧者,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应慎施灸。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刺激量不 可过强,以防可过强,以防“晕灸晕灸”。一旦发生晕灸,应及时。一旦发生晕灸,应及时处理。处理。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764).灸后的处理灸后的处理 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泡,只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瘢痕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以龙胆紫。

42、瘢痕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1个月内慎做重体力劳动,疮面局部勿用手个月内慎做重体力劳动,疮面局部勿用手搔,以保护痂皮,并保持清洁,防止感染。搔,以保护痂皮,并保持清洁,防止感染。-77四、施灸的禁忌:四、施灸的禁忌:1)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但乳)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但乳痈早期和高热者也可用灸法。痈早期和高热者也可用灸法。2)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采用瘢痕灸。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78 素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是是故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43、,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天真论所说:所说:“恬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安从来。”-79防病保健要诀:防病保健要诀:精神调摄、劳逸适度、饮食有节、精神调摄、劳逸适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药物预防。起居有常、药物预防。-80保健灸概说保健灸概说 保健灸是灸法的一种,又称养生灸法。保健灸是灸法的一种,又称养生灸法。养生法的种类很多,如食物养生法、神志养养生法的种类很多,如食物养

44、生法、神志养生法、节欲养生法、药物养生法以及拳术、生法、节欲养生法、药物养生法以及拳术、气功、体育锻炼养生法等等,其作用亦各有气功、体育锻炼养生法等等,其作用亦各有所长。而灸法养生,亦是其中之一。它不但所长。而灸法养生,亦是其中之一。它不但简便易行,为人们所喜爱,更主要是效果卓简便易行,为人们所喜爱,更主要是效果卓著。著。-81 内经内经中就有中就有“灸则强食生肉灸则强食生肉”,“阴阳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皆虚,火自当之”,“陷下则灸之陷下则灸之”的记载。的记载。唐代孙思邈幼时多病,至中年开始用灸唐代孙思邈幼时多病,至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艾火遍身烧”,93岁时仍岁时仍“

45、视听视听不衰,神采甚茂不衰,神采甚茂”。医说医说还有还有“若要安,丹田、三里常不若要安,丹田、三里常不干干”的说法。的说法。医学入门医学入门认为认为“凡一年四季各熏一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82保健灸常用穴位和方法保健灸常用穴位和方法 1、神阙灸、神阙灸 神阙神阙又名脐中,属任脉。又名脐中,属任脉。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回脱之效。在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回脱之效。在此穴施灸可益气延年,一向受到古今中外养此穴施灸可益气延年,一向受到古今中外养生家的重视。由于所用药物不同,又分神阙生家的重视。由于所用药物不同,又分神阙隔姜灸隔姜灸、神阙、神阙隔盐

46、灸隔盐灸。-83 2、足三里灸、足三里灸 足三里足三里为足阳明经之合为足阳明经之合穴。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穴。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在此穴施灸能预防中风,祛邪防病之功效。在此穴施灸能预防中风,祛病延年。古人把足三里灸又称为长寿之灸。病延年。古人把足三里灸又称为长寿之灸。是成年人保健灸的要穴。由于施灸方法不是成年人保健灸的要穴。由于施灸方法不同,又分为足三里同,又分为足三里温和灸温和灸和足三里和足三里瘢痕灸瘢痕灸。-84 3、关元灸、关元灸 关元关元亦称丹田。足三阴,亦称丹田。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有温肾固精,补气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有温肾固精,

47、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能主治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能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为老年保健灸的要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为老年保健灸的要穴。常用的有关元温和灸、关元隔姜灸和关穴。常用的有关元温和灸、关元隔姜灸和关元元附子灸附子灸。-85 4、气海灸、气海灸 气海气海属任脉。本穴与肺气属任脉。本穴与肺气息息相关,为腹部纳气之根本,养生家以此息息相关,为腹部纳气之根本,养生家以此穴调息,为大气所归,能助百脉沟通;有培穴调息,为大气所归,能助百脉沟通;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之作用。是保健灸的要补元气,益肾固精之作用。是保健灸的要穴。常用的有气海温和灸、气海隔姜灸和气穴。常用的有气海

48、温和灸、气海隔姜灸和气海附子灸。海附子灸。-86 5、大椎灸、大椎灸 大椎大椎穴属督脉。手足六条穴属督脉。手足六条阳经皆会于此。督脉上通于脑,有总督诸阳阳经皆会于此。督脉上通于脑,有总督诸阳的作用的作用,称为阳脉之海,能主宰全的作用的作用,称为阳脉之海,能主宰全身,有解表通阳,疏风散寒,清脑宁神之功身,有解表通阳,疏风散寒,清脑宁神之功效。常用的有大椎温和灸。效。常用的有大椎温和灸。-87 6、身柱灸、身柱灸 身柱身柱穴属督脉。名为身穴属督脉。名为身柱,含有全身支柱之意,有通阳理气,祛风柱,含有全身支柱之意,有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嗽之功效。对小儿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嗽之功效。

49、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为小儿保健要穴;对成人有强身保健作用,为小儿保健要穴;对成人也是如此。常用的为身柱温和灸。也是如此。常用的为身柱温和灸。小儿身柱温和灸:取艾绒适量卷成香烟小儿身柱温和灸:取艾绒适量卷成香烟大小之艾卷,用温和灸法灸大小之艾卷,用温和灸法灸510分钟即可,分钟即可,隔日一次。隔日一次。-88 7、三阴交灸、三阴交灸 三阴交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属足太阴脾经。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有健脾和胃化经。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之功效。为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之功效。为妇女保健灸的要穴。此法孕妇不宜采用。常妇女保健灸的要穴。此法孕妇不宜采用。常用的

50、有三阴交温和灸。用的有三阴交温和灸。-89 除以上介绍的保健灸法外,还有除以上介绍的保健灸法外,还有风门风门灸、灸、膏肓膏肓灸、灸、涌泉涌泉灸、灸、中脘中脘灸、灸、肾俞肾俞灸、灸、命命门门灸、灸、曲池曲池灸、灸、阳陵泉阳陵泉灸及专在夏季三伏天灸及专在夏季三伏天施灸的施灸的“伏天灸伏天灸等等”,多为人们所采用。,多为人们所采用。用灸法健身防病,男女老幼皆可应用。用灸法健身防病,男女老幼皆可应用。没有什么诀窍,贵在没有什么诀窍,贵在“坚持坚持”二字,坚持数二字,坚持数年年必有好处。必有好处。-90保健灸的应用保健灸的应用 保健灸的配穴法保健灸的配穴法 上述常用于保健灸的上述常用于保健灸的穴位,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经络腧穴学:足太阴脾经11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