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美学要素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92833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7.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美学要素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美学要素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美学要素分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美学要素分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美学要素分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5章设计美的要素章设计美的要素学习提示学习提示:从设计美学理论的角度思考设计美的要素,并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当前的设计现象。学习目的: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认识设计美的形式美、功能美、材料美、技术美四要素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前面曾经提到,美学是人们从现实的审美需要出发、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代人文学科。设计美学是美学与设计学、艺术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集中地体现为“产品的审美价值”,即与产品使用功能相应的附加价值,可以简称为“设计美”。我们把设计美的要素分为形式美、功能美、材料美、技术美,下面逐个进行分析。5.15.1形式美形式美 5.25.2功能美功能美 5.35.

2、3技术美技术美 5.45.4材料美材料美5.15.1形式美形式美作为一个概念,形式首先是有着广义的哲学概念,它既应用于艺术现象,又应用在生活中。对于形式的认识,中外有很大的差别。我国古代美学观认为“人之有形、行之有能,以气为之充,神为之使。”(淮南子原道训)指出事物的形式是与生命相关联的,君行者,神、气也,正是精神或生命才使形式相应生辉。而在西方就形式美的问题主要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及理性与感性的关系的问题。对形式美的探讨仍是设计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5.1.15.1.1形式美的历史发展形式美的历史发展人类从最早的造物开始,就产生了对形式和形式美的认识和追求,马克思说:“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3、。任何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感性形式,这些感性形式是由体、线、面、质地、色彩和声音组成的复合体,是一种在空间和时间中可以感觉的物质存在。任何一个审美对象都是由内容与形式组成的统一体。中国手工业时代,设计是在手工条件下进行的,具有明显的手工艺术的特征,称之为“工艺之美”。人们在这个时候更多地注重的是事物的造型外观,即形式美。古希腊人把美界定于艺术的形式内涵上,如整体与局部的比例配合上,平衡,对称,变化,整齐之类美的法则上等。古希腊的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理形式”柏拉图“理式”亚里士多德“质料与形式”罗马诗人贺拉“合理与合式”这四种概念成了古希腊罗

4、马时代的四种形式概念,也深深影响了西方形式美学的发展。产品设计的形式美是依存美,更确切地讲,产品设计的形式只有与效用功能、操作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成为设计形式美。什么是形式美?形式是指内容的外部表现方式、类型和结构。同一事物不同角度,既可被看作是内容,也可被看作是形式。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是构成事物不可分割的两种要素,形式是内容向形式的转化,并且是体现着内容的形式,而内容又是形式向内容的转化,是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的内容。5.1.25.1.2关于形式美关于形式美从外表来看,形状是简单的一种形式,是由事物的轮廓线形成的。由于事物的运动和方向的变化,可以使同一形状产生不同的形式。一个正方形,如果

5、水平摆放,视觉上给人的感觉是静止、稳定的,但若将正方形旋转45度,就会变成一个正方菱形,它的对角线就变成了中心轴线,使左右两个直角等腰三角形沿中心轴线对称。由于它的平衡立足于一个点,各边式倾斜,因而富于动感。著名建筑家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便运用了正方菱形构成墙体上的窗形。审美形式是指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也就是说,作为感觉对象的形状、质地、色彩,以及构成某种空间秩序的相互关系和外在形象。对形式美的知觉感受也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无论哪两个人在观赏同一景致时,所看到的都不会完全一样。因为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个性和习惯来选择和观察某些具有细微差别的方面。由于他们的动机、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和心境不同,对待

6、事物的理解和想象也完全不同,造成知觉的不同选择、组织和侧重。形式是美与艺术内在的表征方式,它与艺术本性发生深刻的关联,从而揭示出艺术与美的存在,所以形式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5.1.35.1.3形式美的原则形式美的原则自然物质材料经过空间排列组合,构成符合形式规律美的产品设计。因此,产品设计的形式美的最终体现是产品的造型必须符合形式美的规律,遵循公认的形式法则。当色彩、形态、材质、肌理等形式要素符合对称与均衡、调和与对比等形式法则时,就可使人产生美感。1.比例和尺度原则比例构成事物之间以及事物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匀称关系。尺度则是一种衡量的标准,人体尺度作为一种参照标准,反映了事物与人

7、的协调关系,涉及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适应性。黄金分割菲波那契数列2.对称与均衡对称是事物的结构性原理。从自然界到人工事物都是存在某种对称性关系。对称是一种变换中的不变性,它使事物在空间坐标和方位的变化中保持某种不变的性质。均衡是一种等量不等形的组合形式,它是根据力的重心,将各种分量进行配置和调整,从而使整体达到平衡的状态,强化了事物的整体统一性和稳定性。3.对比与协调对比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表现和不同性质之间的对照,通过不同色彩、质地、明暗和肌理的比较产生鲜明和生动的效果,并形成在整体造型中的焦点。协调则是将对立要素调和一致,构成完整的整体,给人一种丰富和稳健的审美感受。4.变化与统一变化与统一的

8、关系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进行设计时,应力求在细节的变化中求得整体的统一,在单纯的统一中蕴含丰富的变化。多样性的统一构成和谐,完整之美给人以强烈的整体感。5.25.2功能美功能美5.2.15.2.1人们对功能的认知历史人们对功能的认知历史功能及功能美是一个不断发展并深化的过程。在18世纪以来的近代美学的思潮中,美与功能、实用价值无关。18世纪以来的近代艺术与这种美的、哲学的思潮相应,实践着“为艺术而艺术”的信条。19世纪下半叶,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当机械化生产已经能够生产出具有功能又有审美价值的产品时,这种产品之美的存在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艺术与人的生活、功能与美的关系的问题。“工业

9、美”、“功能美”等诸多新美学观念的产生与确立,使“功能美”成为现代产品美学、设计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用即美”的思想又一次被提出,也就是只要具有使用价值就是美的产品。产品的功能美是产品功能效用和使用者目的性的象征,它的形成是将设计活动中的功利内容凝结成为形成要素的过程,是人的生活经验向审美直觉的转化。“功能美”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实用美。功能主义认为凡是有用的东西都是美的,明确表现功能的东西就是美的。这是20世纪初在设计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功能主义思想的主要理论。在设计中重视功能的思想并不是现代人所独有的,早在人类创物之初这一思想已经成为设计的基本思想了,老子道德经中说法论证了功

10、能与器物之间的关系。老子道德经中说法论证了功能与器物之间的关系,“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个观点从侧面强调了有和无之间的互为作用,说明了功能的重要性。功能主义思想在中国先秦时期的诸子学说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论辩中已作为一个哲学、经济学的命题而深入研讨过,并成为功能主义的先声。功能主义思潮的涌现是现代设计的产物,对于现代设计和现代美学有着特殊的意义。19世纪末建筑师沙利文明确提出了“形式服从功能”到包豪斯强调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瑞典家居设计师布鲁诺马斯逊(Bruno Mathsson)提出了“功

11、能第一”的设计理念。20世纪40、50年代流行于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式”设计风格,使功能主义设计不仅纠正了18、19世纪以来注重外在形式而不注重产品内在功能的偏向,同时也创立了一种简洁、明快具有现代审美感和时代感的新风格“无装饰的装饰”风格。功能主义思潮从20 世纪60年代开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后现代的各种思潮,再次出现了复古的趋势,这似乎是对功能主义思潮的一种反抗和反思,也是西方经济的发展和审美情趣变化的结果。但在设计中所产生的功能美理论的历史意义没有消失,可以说“功能美”的理论形成和发展,才进一步深化了艺术设计的美学研究,并使其系统化。5.2.25.2.2功能美的内涵功能美的内涵从设计本身的

12、角度来讲,设计产品的功能因素分为实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三部分。1.实用功能 实用功能是通过设计物和人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直接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需要,也称之为物质功能。2.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是由设计物的外在形式所实现的一种精神功能。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来接受物的各种的信息刺激,形成整体知觉,从而产生相应的概念和表象。首先,认知功能体现在物的指示功能方面,特殊的造型、色彩和标识,显示了它的功能特性和使用方式。其次,认知功能另一个表现为物的象征性方面,象征能传达出物“意味着什么”的信息内涵。在认知功能中,还有一种功能因素是以传播展示物的实用功能为目的的,利用传播媒介和展示手段。认知

13、功能以信息传达为目的,以外在的形式因素引发人对“物”的知觉和概念形成,因此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和外在形式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3.审美功能审美功能是指事物的内在和外在形式唤起的人们的审美感受,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是设计物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高级精神功能因素。审美功能的建立,必须综合物的实用功能和认知功能以及人不同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这也是人们对设计物的综合评价的重要因素。实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共同存在于某一产品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的。由于设计物的本质差异,这三种功能的倾向和比例也有所不同。5.2.35.2.3功能美的形式及对功能美的再认识功能美的形式及对功能美的再认识一个具有

14、美感形式的设计,必定有着良好的结构和合理的功能表达。设计产品的最终完成是依靠有许多不同的形式结构系统支撑完成的。一个完美的结构完全能表现出合理的功能美形式,一个外表难看的结构表明它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欠缺.产品结构的特性是功能目的构成外在的形式,不以任何装饰手法掩盖其功能结构,从而充分体现出结构的巧妙、简捷和独到之美功能美是设计美学的核心,因为它涉及到产品设计的关键,即价值取向和合目的性。一件产品的价值取向是与该产品的功能目的相联系的,产品的结构形式、工艺色彩、材料加工,是功能目的的体现。功能与美虽是两个不同的价值领域,但是在产品设计中,两者是融合在一起的,这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功

15、能美是依附于产品的功能而存在,不可脱离其功能随心所欲的追求纯粹的形式美感。(2)功能美又是能够超越功利性的,因为不是所有使用的产品都具有审美价值,所以,不能将实用性作为唯一功能,而放弃任何其他形式因素,甚至将功能与形式对立。(3)功能本身不能直接构成美,功能主义“有用即美”的推论并不成立。(4)功能美的实现不仅是通过合目的性的造型结构形式来表达,还要通过审美的其他因素的作用,尤其是材料的选择与合理的加工,使产品功能美的感性形式从多方面凸显出来。5.35.3技术美技术美设计是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结合体,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因此,以技术为前提,用艺术的手法创造和生产出具有美感且实用

16、的产品,能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5.3.15.3.1关于技术与技术对象关于技术与技术对象技术是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同时产生的,从某个角度说,所有的产品都是技术的产物,它是调节和变革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力量,也是沟通人与社会的中介。技术对象是技术领域的物质成果,作为人类之体、感官和大脑的补充和延伸,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并且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5.3.25.3.2技术的发展演变及其个性美技术的发展演变及其个性美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技术。技术是科学的物化,具有明显的理性特征,并不直接依赖于人的感受。有时技术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技术的正确性是

17、构成美的必要条件,因此,美意味着产品与人关系的和谐统一。从美的本质角度出发探讨技术的内涵:技术是人类生产劳动的成果和手段,作为人的劳动形态,它是改变个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力量。技术美是劳动的物化形态,它是人类创造的第一种美的形态。审美价值的产生和人的审美感受的丰富都离不开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的技术实践活动。人类对色彩、形式的认识与技术的熟练息息相关,正是在人的感性基础上,技术美以物的形态获得了独立的价值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职能。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手工技术和现代技术两种不同性质的阶段,由此也使技术美具有了不同的形态特征。在古代,技术活动以手工操作方式进行。当时技术是建立在生产的直接经验和人的直观感受

18、基础上的,对于尺度关系、比例、节奏的掌握成为提高劳动技巧和改进技术的核心。在中国,各个朝代都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出现,这与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如商代青铜器冶炼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青铜器的繁荣。唐代纺织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丝绸的繁荣,技术美体现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技术出自于手工技术,它是以科学为基础,与科学技术结合统一是其最根本的特征。现代设计产品是科学成果和人的劳动物化。作为技术美,它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以下方面:(1)产品是运用自然规律所完成的技术创造。(2)作为人的劳动的物化,在产品中凝结了人的创造力和智慧,把人的理想、欲求和情趣通过人的活动而注入到产品中去。总之,产品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19、使人的活动超越了客观必然性而取得人的自由。产品作为人的自由创造,成为人类本质能力的一种自我显现。这是技术美产生的根源,它成为人类一切审美价值的基元。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本质属性之一。技术是创造表现形式的手段,创造感觉符号的手段,一件好的艺术作品离不开高超的技术。而技术美的体现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的统一与融合。更值得注意的是手工艺制作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产品艺术的属性。在现代社会中,不仅要认识到注重技术与美的统一,还要认识到技术与美的差别。技术在设计制作中是作为手段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有在对象上才能得到反映。因此技术美也只能通过对象物来反映,技术美最终要体现在产品上的功能上,这才是技术美的根本目的。5.

20、3.35.3.3技术美的内容及重要性技术美的内容及重要性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职能,将为人的解放提供条件,同时科学技术作为人与自然界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关系,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表现,由此也预示了科学技术的审美价值。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曲折而艰难的道路。在工业发展的初期,不仅工业制品粗陋不堪,而且生产条件也十分恶劣。技术美是以技术、产品为对象,涉及到物质文化的领域。技术产品的生产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体现了人的生活目的性、社会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表现出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构成了技术美的本质特征。可以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认识:其一,技术美是人类创造的第一种美的形态,

21、是设计实践创造的原发性的审美形式。其二,技术美始终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从手工艺时代到工业化时代,由人情味、个性美到共性化、机械美、技术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三,技术美作为工业技术产品的审美,突出产品服务于人的功能目的,强调产品符合人的生理目的心理目的,即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其四,技术美强调科技的作用,但不是科技的奴隶。通过以上认识,让人感到技术美不仅仅是材料、工艺、功能、形式、科技的综合之美,更是体现了设计文化的最终价值取向真、善、美的统一。即真是科学技术,善是伦理人性,美是艺术审美。那么,三者是如何统一的?真的属性就是美,真是探索、努力;美是理想、境界。由于科学研究的进步,新的技术、新的材

22、料、新的能源、新的审美规范核心的伦理思想不断出现。科学是关于真理的学问,其使命是解释自然中的奥秘和真相。科学的精神是人文的,科学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为人文思想提供了坚实的根基。在科学艺术化的过程中,技术起到关键的作用。在科学地推动下,技术循着“善”的轨道上升,最终在萨顿所说的“最高点”达到真、善、美的理想统一。5.45.4材料美材料美5.4.15.4.1人们对材料的认识人们对材料的认识材料是构成商品设计形式美的第一要素。商品的质感与表现效果所形成的材质感与肌理美,以及现代设计对材料的不同理解,所形成的不同设计思想与风格,形成了复杂的审美心理。材质感和肌理美作为商品设计的可视和可感的要素,对

23、人的视觉或触觉会产生感应和刺激。这些不同程度的感应和刺激,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美与丑的感受。建筑中特殊的材质留给人特殊的印象自然的材质纹理,在设计中被恰当的利用,在技术上加于发挥,使之达到其目的,获得一种技术美。在现代工业化社会,这些独特的手工艺技术之美是值得重视的。人类生产的材料有着独特的体系和发展。“循石造型”是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的一种设计思维观念。“审曲面势”的设计思维,是根据材料本身的自然特性,观察其形状、结构,根据所需来完成制作加工。5.4.25.4.2材料的特性材料的特性1.材料的符号性根据材料的性质特征和用途,材料学上把材料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

24、类。考虑到材料的设计特点,我们把设计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复合材料两大类。天然材料也成为自然材料,具有原始质朴形态,使人充分感受到天然之美。复合材料一般认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复合材料是采用物理或是化学的方法,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在相态与性能相互独立下共存于一体之中,已达到提高材料的某些性能,或优势互补或获得新的功能目的而产生的。一定的材料由于有了一定的应用习惯性从而也形成一种符号。材料成为一个地方形象的代表,一种象征性符号。材料作为一种符号被广泛应用,同时也是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完美统一。人类造物离不开材料,一切人工制品都是于一定的材料所组成的。从衣、食、住、行、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到工农业

25、生产工具以及军事武器、科研仪器、航空航天器等等都使用了精密技术加工和艺术处理的各种不同材料。材料通过一定的技术加工,供人使用,并且材料的特点在精心设计加工中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和发挥,显示出独特的个性。2.材料的情感性 材料的感染力来自长期与人的关系之中,人类使用物品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与材料发生密切关系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各种材料固有的特性与人的日常生活的经验相连,使人产生出对材料的不同感受,粗糙的、细致的、光洁的、典雅的、恬淡的、涩重的、冰冷的等等感受逐渐上升为某种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造物材料也具有某种感情色彩,传达出与人的生活体验相似的感觉。材料在视觉、触觉甚至听觉上给人带来了心理上以及

26、审美上的感受。视觉在人的感受系统中占主导地位,在人类接受信息的过程中,视觉反应是最敏感的,如果多种感受同时产生,视觉总是优先的。因此材料的表情一般总是通过视觉让人感知的,材质感几乎就是材料的视觉感。在触觉上,材料同样也能使人产生与视觉感受相近的心理感受。触觉是一种躯体感觉,敏感的区域在皮肤与指尖上,可以对持续接触的立体物体有所认识。人对材料特性的感受是综合的,在视、听、触摸的同时得到强化。材料的情感因素影响到设计者对材料的选择,并带来了材料的审美性和社会性。因此,材料有时也会成为流行的、时髦的,甚至被少数特权阶层所占有。3.材料的地域性材料也存在着地域性的差别。自然材料的地域性十分明显。由于一

27、地盛产某种材料,工艺匠人就地取材,制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成为所谓的“特产”。这些“特产”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是独特的,不可迁移的。4.材料的习惯性一种材料的长期使用,必然会对使用者产生深刻的影响,人们习惯了某种材料及其制品,便形成了一种文化的东西,成为某种地区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尽管现代社会,新颖材料制品大量涌现,但是人们依然对所熟悉的传统材料表示出恋恋不舍的怀旧和向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设计文化的回归趋势。人类长期形成的材料使用习惯是促使这一回归的因素之一,应该引起设计者充分注意。5.4.35.4.3材料的制约性材料的制约性考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工

28、。”是讲制造器物要取材应时,因材施艺,讲究材美工巧。“审曲面势,各随其宜”讲的是工艺跟具体的技术和材料的关系。从宏观的方面看,中国传统工艺非常注重材料和技术条件,结合功能的要求来设计东西。不同的材料有自己不同的使用特性,材料的特性出自材料的内部结构,包括材料的原子以及原子在晶体中、分子中与邻近的结合方式与结构。不同的内部结构决定着材料不同的物理与化学性能。不同的材料特性也决定着设计造物的设计方法和加工工艺。所以材料对于设计有制约性。现代材料的性能与设计的关系十分密切,材料的性能不仅决定了成形工艺与加工技术,也决定着设计的形式以及装饰手法和艺术表现。材料的制约性主要表现在材料的特性上,在尽可能满

29、足材料性能的同时,人类能够突破材料的某种制约,创造出适合人类造物的新颖材料。材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材料的使用和发展直接促进人类造物设计的发展与变迁,进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今天,材料与能源、信息并列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材料与科学、艺术一起支撑着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其作用与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有了新材料赋予技术一新的内涵,才产生出新的设计语言、方法和审美形式,设计才能真正实现“用”与“美”的统一并不断发展。课后思考与练习:1.论述作为审美对象的技术美与形式美、功能美、材料美的内涵。2.论述中国设计中的“循石造型”、“审曲面势”造型原理和“材美 工巧”的造型观念,并思考它们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关系。3.根据老子的“有与无”辩证关系论证,分析中国设计中功能和形式 的关系。知识链接:1.李立新编著.设计概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2.徐恒醇著.设计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朱铭、荆雷著.设计史,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 4鲍桑葵著.张今译,美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美学要素分析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