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血型一、血型 血型血型: :通常指血细胞(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的通常指血细胞(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的 类型类型 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 :某一血型的红细胞和与其对应的凝集原某一血型的红细胞和与其对应的凝集原 相遇时,红细胞彼此聚集,成一簇簇不规则的细胞团相遇时,红细胞彼此聚集,成一簇簇不规则的细胞团 的现象。的现象。 凝集原凝集原: :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特异蛋白质或糖脂,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特异蛋白质或糖脂, 在凝血反应中起抗原的作用在凝血反应中起抗原的作用 凝集素:凝集素: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 体,存在于血浆体,存在于血浆
2、 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血型与输血 (一)(一)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抗抗A1 +抗抗A1 (二)(二)Rh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1.Rh1.Rh血型的抗原与分型血型的抗原与分型 RhRh血型系统是与血型系统是与ABO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同时存在同时存在的另一的另一 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已发现已发现4040多种多种RhRh抗原,与临床关系密切的是抗原,与临床关系密切的是D D、 E E、C C、c c、e e,其中,其中D D抗原抗原的抗原性最强的抗原性最强 红细胞膜上含有红细胞膜上含有D D抗原的,称抗原的,称RhRh阳性;阳性; 不含不含D D抗原的,称抗原的,称RhRh阴性阴性 在
3、我国各族人群中,汉族和其他大部分民族的在我国各族人群中,汉族和其他大部分民族的 人人RhRh阳性者约占阳性者约占99%99%,RhRh阴性者只占阴性者只占1%1%。 不存在抗不存在抗RhRh的天然抗体的天然抗体,只有免疫性抗体只有免疫性抗体 二、输血二、输血 同型输血是首选;同型输血是首选; 异型输血要坚持异型输血要坚持“一少、二慢、三勤看一少、二慢、三勤看”的原则的原则 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 血者与受血者的血者与受血者的RhRh血型相合,特别要注意血型相合,特别要注意RhRh阴性受血者阴性受血者 产生抗产生抗RhRh抗体
4、的情况抗体的情况 输血前还必须进行输血前还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crosscross- -match testmatch test) 输血原则:输血原则: 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能被受血者的血清凝集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能被受血者的血清凝集。 2.Rh2.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不存在抗不存在抗RhRh的天然抗体,只有免疫性抗体的天然抗体,只有免疫性抗体 RhRh阴性者,第一次输血无明显输血反应,第二次阴性者,第一次输血无明显输血反应,第二次 或多次再输血时即可发生抗原或多次再输血时即可发生抗原- -抗体反应而使输入抗体反应而使输入 的红细胞发生溶血的红细胞发生溶血
5、 RhRh系统的抗体主要是系统的抗体主要是IgG,IgG,分子量小,能透过胎盘,分子量小,能透过胎盘, 故故RhRh阴性母亲怀有阴性母亲怀有RhRh阳性胎儿时,若刺激母体产生阳性胎儿时,若刺激母体产生 抗体,则可能出现:抗体,则可能出现: 临床上:新生儿溶血临床上:新生儿溶血 目目 标标 检检 测测 6 成年女性血液检查的下列数据中,不正常的是成年女性血液检查的下列数据中,不正常的是 A、白细胞数、白细胞数8.0109/L B、红细胞数、红细胞数4.51012/L C、血小板数、血小板数230109/L D、血红蛋白、血红蛋白135g/L E、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占60% 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
6、下一页 返回返回 主页主页 目目 标标 检检 测测 7 一个体重一个体重50公斤的正常成人,其血液总量为公斤的正常成人,其血液总量为 A4.5-5.0L B4.0-4.4L C3.5-4.0L D2.5-3.5L E2.5-1.5L 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 返回返回 主页主页 目目 标标 检检 测测 8 血型的划分依据是血型的划分依据是 A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有无和种类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有无和种类 B血清中抗体的有无和类别血清中抗体的有无和类别 C交叉配血情况交叉配血情况 D凝集原和凝集素配合情况凝集原和凝集素配合情况 E红细胞膜上抗体的有无和类别红细胞膜上抗体的有无和类别 上一页上一页
7、 下一页下一页 返回返回 主页主页 目目 标标 检检 测测 9 某人的红细胞与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 与与B型血红细胞不凝集,此人的血型应为型血红细胞不凝集,此人的血型应为 AA型型 BB型型 CAB型型 DO型型 ERh阳性阳性 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 返回返回 主页主页 目目 标标 检检 测测 10 交叉配血试验为下列哪种情况时最适合输血交叉配血试验为下列哪种情况时最适合输血 A主侧、次侧都凝集主侧、次侧都凝集 B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 C主侧、次侧都不凝集主侧、次侧都不凝集 D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 E以上
8、都适合以上都适合 上一页上一页 返回返回 主页主页 第四章第四章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blood circulation)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生理教研室生理教研室 肖肖 猛猛 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 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液血液 循环。循环。 1.1.心脏生理心脏生理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 2.2.血管生理血管生理 3.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4.4.器官循环器官循环 第一节第一节
9、 心脏的功能心脏的功能 心肌细胞的类型心肌细胞的类型 自律细胞自律细胞 (rhythmic cell): 有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无收缩性。如窦有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无收缩性。如窦 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工作细胞工作细胞 (working cell): 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无自律性,故又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无自律性,故又 可被称为非自律性细胞。如心房肌和心室肌。可被称为非自律性细胞。如心房肌和心室肌。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一)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一)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1.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机制与之前学习的肌肉和形
10、成机制与之前学习的肌肉和 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形成机制类似。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形成机制类似。 (1)(1)幅度:幅度:- -90mV90mV (2) (2)条件: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条件:膜两侧存在浓度差:KK+ +iK+oiK+o35:1 35:1 Na+iNa+o=1:14.5Na+iNa+o=1:14.5 膜通透性具选择性:膜通透性具选择性:K+/Na+K+/Na+100:1100:1 (3)(3)结果:接近结果:接近K+K+平衡电位平衡电位( Ik1)( Ik1) 2.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心室肌细胞心室肌细胞APAP的形成机制:的形成机制: 刺激刺激 RPRP 阈电位阈电位( (- -7
11、0mV)70mV) 激活快激活快NaNa+ +通道通道 再生式再生式NaNa+ +内流内流 NaNa+ +平衡电位平衡电位(+30mV)(+30mV) 期期 Na+Na+通道激活快、失活也快,称为通道激活快、失活也快,称为快通道快通道。 由由快钠通道快钠通道开放、引起快速去极化的心开放、引起快速去极化的心 肌细胞称为肌细胞称为快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 0期去极化历时期去极化历时1-2ms,电位变化幅度却可达,电位变化幅度却可达 约约120mv,可见去极化速度之快!,可见去极化速度之快! 快快NaNa+ +通道失活通道失活 + + 激活激活K+K+通道通道 K K+ +一过性外流一过性外流 快速
12、复极化快速复极化 历时历时10ms10ms左右,与左右,与0 0期合为锋电位期合为锋电位 1 1期(快速复极初期)期(快速复极初期) 0 0期去极达期去极达- -40mV40mV时时 已激活慢已激活慢CaCa2+ 2+通道 通道 + + Ik Ik 通道激活通道激活 CaCa2+ 2+缓慢 缓慢内流与内流与K K+ + 外流处于平衡状态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缓慢复极化缓慢复极化 历时历时100100- -150ms150ms,是心肌区别于神经、,是心肌区别于神经、 骨骼肌骨骼肌APAP的主要特征的主要特征 2期(平台期)期(平台期) 慢慢CaCa2+ 2+通道失活 通道失活 + + Ik Ik 通
13、道通透性增加通道通透性增加 K K+ +再生式外流再生式外流 快速复极化快速复极化 至至RPRP水平水平 历时历时100100- -150ms150ms 0 0- -3 3期为动作电位时程。期为动作电位时程。 3 3期(快速复极末期)期(快速复极末期) 因膜内因膜内NaNa+ + 和和CaCa2+ 2+ 升高升高, ,而膜外而膜外KK+ + 升高升高 激活离子泵激活离子泵 泵出泵出NaNa+ +和和CaCa2+ 2+, ,泵入 泵入K K+ + 恢复正常离子分布。恢复正常离子分布。 4 4期(静息期)期(静息期) ( (二二) )自律性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自律性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自律性细胞与非自律
14、性细胞跨膜电位,最大区别在自律性细胞与非自律性细胞跨膜电位,最大区别在4 期期。自律性细胞的。自律性细胞的4期不会稳定在期不会稳定在最大复极电位最大复极电位,而是,而是 会会自动去极化自动去极化,至阈电位后,即可引起一次新的动作电,至阈电位后,即可引起一次新的动作电 位。位。 自律细胞可分为:快反应自律性细胞、慢反应自律性细胞两类。自律细胞可分为:快反应自律性细胞、慢反应自律性细胞两类。 由快钠通道开放引起快速去极化的自律性心肌细胞称为由快钠通道开放引起快速去极化的自律性心肌细胞称为快快 反应自律性细胞。反应自律性细胞。如:浦肯野细胞。如:浦肯野细胞。 由慢钙通道开放引起缓慢去极化的自律性心肌
15、细胞称为由慢钙通道开放引起缓慢去极化的自律性心肌细胞称为 慢反应自律性细胞。慢反应自律性细胞。如:窦房结如:窦房结P细胞。细胞。 0 0、1 1、2 2、3 3期:期:与心室肌细胞基本相似。与心室肌细胞基本相似。 4 4期:期:经经“起搏通道起搏通道”形成的形成的递增性递增性NaNa+ +为主的内向为主的内向 离子流离子流( (I If f)+)+ 递减性外向递减性外向K K+ +电流电流所引起的自动去极化。所引起的自动去极化。 特点:特点: (1) (1) 2 2期较心室肌短。期较心室肌短。 ( (2 2) ) 4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比窦房结细胞的慢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比窦房结细胞的慢, 故自律
16、性低故自律性低。 1.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性细胞)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性细胞) 2.2.窦房结细胞窦房结细胞( (慢反应自律慢反应自律) ) 0 0期:当期:当4 4期自动期自动 去极化达到阈电去极化达到阈电 位(位(- -40mV40mV) 激活慢钙通道激活慢钙通道 (I(ICa Ca- -L L) Ca ) Ca2+ 2+内 内 流流 3 3期:慢钙通道期:慢钙通道(I(ICa Ca- - L L 型型) )渐失活渐失活 + + 激活钾激活钾 通道(通道(I IK K) CaCa2+ 2+内 内 流流+ K+ K+ +外流的逐渐外流的逐渐 增加增加 4 4期:期:K K+ +递减性外递
17、减性外 流流(I(IK K) ) + + NaNa+ +递增递增 性内流(性内流(I If f)+ + CaCa2+ 2+内流( 内流(I ICa Ca- -T T型 型 钙通道激活)钙通道激活) 缓慢自动去极化缓慢自动去极化 特点:特点: 最大复极电位最大复极电位、阈电位的绝阈电位的绝 对值均小于心室肌细胞;对值均小于心室肌细胞; O O期去极速率慢期去极速率慢, ,幅度小幅度小,没没 有明显超射;有明显超射; 没有明显没有明显1 1期和期和2 2期期 4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明显高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明显高 于浦肯野细胞于浦肯野细胞,自律性高自律性高。 二、体表心电图二、体表心电图 (elect
18、rocardiogram, ECG) (electrocardiogram, ECG) 将测量电极置将测量电极置 于身体一定部位,于身体一定部位, 记录整个心动周期记录整个心动周期 中心电变化(各细中心电变化(各细 胞的综合心电向量)胞的综合心电向量) 的波形图。的波形图。 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 三个波;二个间期;一个段三个波;二个间期;一个段 P P波波 两心房去极化波两心房去极化波 QRSQRS波群波群 两心室去极化波两心室去极化波 T T波波 两心室复极化波两心室复极化波 PRPR间期间期 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时间 QTQT间期间期 心室去复极化的时间心室去复极化的时间 STST段段 心
19、室肌处于心室肌处于APAP平台期平台期 名名 称称 意意 义义 自自 学学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兴奋性 自律性自律性 传导性传导性 收缩性收缩性 (一)自动节律性(一)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autorhythmicity) 1.1.相关名词相关名词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潜在起搏点:房室交界等传导系统潜在起搏点:房室交界等传导系统 异位起搏点:异位起搏点: 窦性节律:窦房结产生的心脏兴奋节律窦性节律:窦房结产生的心脏兴奋节律 异位节律: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脏兴奋节律异位节律: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脏兴奋节律 窦房结窦房结 房室交界房室交
20、界 浦氏纤维浦氏纤维 100100次次/ /分分 5050次次/ /分分 3030次次/ /分分 4040次次/ /分分 房室束房室束 心脏在脱离神经和体液因素以及其他外来刺激的条件下,具心脏在脱离神经和体液因素以及其他外来刺激的条件下,具 有自动的发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能力。有自动的发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能力。 超速驱动压抑超速驱动压抑 抢先占领抢先占领 (二)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二)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 超速驱动压抑超速驱动压抑:当外来超速驱动刺激停止后,当外来超速驱动刺激停止后, 自律细胞不能立即恢复其固有自律性活动,自律细胞不能立即恢复其固有自律性活动, 需经一段时间
21、才恢复其自律性。需经一段时间才恢复其自律性。 2.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 1) 4 4期自动去极期自动去极 化速度化速度 (2 2)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 位之间的差距位之间的差距 1.1.心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变化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对应位置 机机 制制 产生动作电位能力产生动作电位能力 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 去极至复极去极至复极- -60mV 60mV 不能产生不能产生 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复极至复极至- -55mV Na55mV Na+ +通道完全失活通道完全失活 局部反应期局部反应期 - -55mV55mV至至- -60m
22、V Na60mV Na+ +通道刚开始复活通道刚开始复活 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 -60mV60mV至至- -80mV Na80mV Na+ +通道大部复活通道大部复活 能产生能产生 超超 常常 期期 - -80mV80mV至至- -90mV Na90mV Na+ +通道基本恢复通道基本恢复 能产生能产生 到静息状态到静息状态 (二)兴奋性(二)兴奋性 (excitability)(excitability) 心肌受刺激后产生心肌受刺激后产生APAP的能力。的能力。 2.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 RPRP距阈电位远距阈电位远刺激强度刺激
23、强度兴奋性兴奋性 RPRP距阈电位近距阈电位近刺激强度刺激强度兴奋性兴奋性 阈电位水平(较少见)阈电位水平(较少见) 上移上移RPRP距阈电位远距阈电位远刺激强度刺激强度兴奋性兴奋性 下移下移RPRP距阈电位近距阈电位近刺激强度刺激强度兴奋性兴奋性 0 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 通道是否处于静息状态,是心肌是否具有兴奋性通道是否处于静息状态,是心肌是否具有兴奋性 的前提,它取决于静息膜电位水平和前次兴奋后的时的前提,它取决于静息膜电位水平和前次兴奋后的时 程。程。 静息(备用)静息(备用) (关)(关) 激活激活 (开)(开) 失活失活 (关)(关) 复活复活 3.3
24、.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意义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意义 特点:特点: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 (平均平均250ms)250ms)。 意义:意义: 保证心肌能收缩和舒保证心肌能收缩和舒 张交替进行张交替进行, ,不出现完不出现完 全强直收缩全强直收缩,从而保证,从而保证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在心室的有效不应期之在心室的有效不应期之 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 之前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之前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 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和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和 收缩收缩, ,称为称为期前收缩期前收缩。 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
25、出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 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 代偿间歇代偿间歇。 1.1.心肌传导兴奋的特点、途径和意义心肌传导兴奋的特点、途径和意义 (1)(1)心肌细胞的电传递:心肌细胞的电传递:局部电流局部电流的形式。以缝的形式。以缝 隙连接为基础,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各自构成一隙连接为基础,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各自构成一 个个功能性合胞体,功能性合胞体,实现同步收缩和舒张实现同步收缩和舒张。 (2)(2)兴奋传导途径:兴奋传导途径: (3)(3)特点特点: :心脏不同部位的细胞传导速度不同。心脏不同部位的细胞传导速度不同。 (三)传导性(三)传导性(conductivity)
26、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 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缓慢而使兴奋在此延搁一段时间的现象,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缓慢而使兴奋在此延搁一段时间的现象, 称为称为房室延搁房室延搁。 2.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1)细胞的直径细胞的直径 (2)0(2)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3)(3)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不发生强直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 同步收缩同步收缩 依赖细胞外液中依赖细胞外液中Ca2+浓度浓度 “绞拧”作用“绞拧”作用 (四)收缩性(四)收缩性 Thanks! 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 供血者供血者 受血者受血者 供血者红细胞供血者红细胞 供血者血清供血者血清 受血者红细胞受血者红细胞 受血者血清受血者血清 O型血的人型血的人 “万能供血者”万能供血者” AB型血的人型血的人 “万能受血者”万能受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