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名称: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经典著作选读选读选读 1 1、原著、原著:Text(文本),由正式出版的著作、论文和书信、手稿构成,是作者思想、理论的载体。2 2、原理:、原理:对原著的思想、理论的逻辑表述(横向、静态的)。3 3、史:、史:依原著对思想演变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考察(纵向的、动态的)。课程总体设计 介绍马克思生平、评价、主要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学习方法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资本论三卷内容的学习(一)马克思生平(一)马克思生平卡尔卡尔马克思马克思(1818.5.5-1883.3.14)(1818.5.5-1883.3.14)
2、1818 1818年年5 5月月5 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个犹太族律师家庭。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学法律系学习,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接受了黑格尔哲学。接受了黑格尔哲学。l 大学毕业时写作哲学博士论文大学毕业时写作哲学博士论文德漠克利特的自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显露了,显露了初步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无神论思想,含有唯初步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无神论思想,含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物主义思想的萌芽。18411841年夏,接受费尔巴哈
3、唯年夏,接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物主义哲学。l 18421842年年1010月,马克思为月,马克思为莱茵报莱茵报主编,著文抨主编,著文抨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18831883年年3 3月月1414日,马克思积劳成疾,躺在安日,马克思积劳成疾,躺在安乐椅上溘然长逝。乐椅上溘然长逝。3 3月月1717日,在海格特公墓日,在海格特公墓举行的葬仪上,思格斯发表讲话中指出,举行的葬仪上,思格斯发表讲话中指出,这位科学巨匠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位科学巨匠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他首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4、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先是一个革命家,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他毕生的使的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他毕生的使命。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命。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是为什么这些评选结果,出现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这些评选结果,出现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十年后,一种预言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的学十年后,一种预言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的学说,却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公众的广泛认可,说,却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公众的广泛认可,一种被他的敌人攻击、挖苦甚至宣传灭亡一种被他的敌人攻击、挖苦甚至宣传灭亡的学说,却能如此深刻、长久、生动地影的学说,却能如此深刻、长久、生动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
5、社会的发展进程!响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请看西方人自己的答案请看西方人自己的答案l评选栏目主持人布拉格说:评选栏目主持人布拉格说:“马克思马克思似乎对全世界的主要问题都给出了答似乎对全世界的主要问题都给出了答案。案。”l马克思当选最伟大的哲学家有诸多因马克思当选最伟大的哲学家有诸多因素,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素,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主要原因。冠的最主要原因。l路透社说:路透社说:“马克思的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和和资本论资本论对过去的一个世纪的政对过去的一个世纪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l英国公众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英
6、国公众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并不能否定马克思,只能证实他一切并不能否定马克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内容。写的内容。德国的哲学家哈贝马斯(德国的哲学家哈贝马斯(1929-1929-)评价)评价 他在他在追补的革命追补的革命中申明中申明:“东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式在在21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广阔的前景。”反思的结论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的创作阶段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也是全部马克思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之
7、一。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长期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和艰苦的科学研究的结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的创作史,大体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119世纪40年代初至1844年。这一时期可以称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创作的前史。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从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时期。219世纪中、后期,1843年底1849年。这是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并且与恩格斯一起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时期。319世纪50年代,18501859年。这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进行第二次系统研究和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时期。419世纪60年代及其以后,创作资
8、本论的时期。19051910年,由考茨基编辑的剩余价值理论分三册陆续出版。(四(四)学习方法学习方法l掌握精髓思想,即掌握精髓思想,即不僵化教条也不全不僵化教条也不全盘否定。盘否定。l完整准确地把握基完整准确地把握基本理论。不强加、本理论。不强加、不曲解、不死报、不曲解、不死报、不误传。不误传。l用用资本论资本论的理的理论去建设社会主义论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第二部分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教学目标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分配的重要原理-精品-本文背景n本文是为资本论最初草稿而写的。摘自于马克思1857-18581
9、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年经济学手稿: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体系结构,从劳动价值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论等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精品-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与与资本论资本论的关系的关系n资本论本身是一部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其副标题n另一篇未完成的手稿导言产生于1857年8月底。这一手稿是马克思为自己计划中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而写的,但后来没有发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的序言中说明了这个手稿没有写完和没有发表的原因:“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
10、妨害的。”-精品-概念:政治经济学-精品-n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并取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并取得得“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是随着资本这一名称,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形成的。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形成的。意思是意思是整整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精品-n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创造的,一开始就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相联系,本质上是研究资本主义本质上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经济规规律的科学律的科学。n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就是商品生产,商品生产本质上是价值的生产。在这里,不仅商品是价值物,就是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人也成为价值物。因
11、此,研究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就构成了政治经济学的特殊内容。-精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思路:其一,把政治经济学的范畴置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加以考察,以此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展和灭亡的规律;其二,以劳动范畴劳动范畴为核心,考察人的自由本性及其自我实现的运动;其三,考察资本主义对于人的生命价值创造的积极的和消极的意义,从而把历史看作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资本主义只是人的生命价值的一种否定性存在形式。-精品-文章结构与关注要点:n全文分四部分n一、生产n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重点)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重点)n三、政
12、治经济学的方法(重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重点)n四、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交往关系、社会的物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意识形态这一上层建筑的关系。质基础和意识形态这一上层建筑的关系。-精品-一、生产-精品-n问题:马克思眼中的生产和古典经济学家的生产有何不同?-精品-从物质生产入手分析:从物质生产入手分析:n第一、二段第一、二段:n分析生产的主体:人n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而不是单个的、孤立的人;n人作为社会的存在,不能以孤立的个体形式存在,只能一群体形式存在。-精品-n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最早的含义是相对于野蛮社会而言的,黑格尔是从相对于家庭和国家角度定义的,现代政治学理论则是相对于政治国家来适
13、用的)。市民社会是市民社会是“表示国家控制表示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安排、规则、制度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安排、规则、制度”,是,是指指“当代社会秩序中的非政治领域当代社会秩序中的非政治领域”。马克。马克思在广义指社会历史各时期的经济制度,即思在广义指社会历史各时期的经济制度,即决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物质关系的总和;决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物质关系的总和;狭义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关系。狭义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关系。-精品-n斯密、李嘉图、卢梭和洛克的人性论被成做原子主义:把人看作象原子一样孤立的个体。研究人不能从人本身和孤立的个人出发,相反只能从社会出发。-精品-结论:人是最名符其实的社会动人是
14、最名符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的动物。-精品-3-11段,分析生产:生产:第第3段:一个概念、一个观点、批判一个人物段:一个概念、一个观点、批判一个人物及其观点(庸俗经济学):及其观点(庸俗经济学):n生产一般:指生产一般:指生产工具、工具、生产主体(人)生产客体(自然)等生产所共有的要素。n提出一个观点:提出一个观点: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见到统一不致因见到统一(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这总是一样的,这里已经出现了统一)就忘记了本质的差别忘记了本质的差别。-精品-
15、批判对象:庸俗经济学家凯里批判对象:庸俗经济学家凯里n凯里凯里被称为“美国学派的创始人”、“美国第一个经济学家”,其理论的主要特点是鼓吹阶级利益阶级利益的调和。的调和。n巴师夏和凯里写于1857年7月。这一未完成的手稿是马克思针对巴师夏巴师夏1851年出版的经济经济的和谐的和谐一书而写的。在这本书中,马克思用巴巴师夏和凯里师夏和凯里的观点作为实例,说明庸俗经济学家“在古典经济学家朴素地描绘生产关系的对抗的在古典经济学家朴素地描绘生产关系的对抗的地方,证明生产关系是和谐的地方,证明生产关系是和谐的”。-精品-巴师夏和凯里的共同特点:巴师夏和凯里的共同特点:n否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宣扬阶级
16、利益一致的调和论,其理论特点是以对对交换领域现象交换领域现象的描述代替古典经济学对生生产关系产关系的研究。-精品-n第4段:特殊生产与生产的总体n第5段:强调生产的社会性n原文:生产也不只是特殊的生产,而始终是一定的社会体及社会的主体社会的主体在或广或窄由各生产部门组成的总体中活动著。n提示了马克思对生产的理解:n1、生产是特殊部门生产的总体。n2、生产具有社会性。-精品-西方经济学家的错误:n611:批判西方经济学家n生产不同於分配等等(参看穆勒的著作),应当被描写成局限在脱离历史而独立的永恒自然规律之内的事情,於是资产阶级关系就被乘机当作社会一般的颠扑不破的自然规律偷偷地塞了进来。n无论在
17、不同社会阶段上分配如何不同,总是可以像在生产中那样提出一些共同的规定来,可以把一切历史差别混合和融化在一般人类规律之中。-精品-n结论:n一切生产阶段所共同的,被思维当作一般规定而确定下来的规定,是存在的,但是所谓一切生产的一般条件,不过是这些抽这些抽象要素象要素,用这些抽象要素不可能理解任何不可能理解任何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段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段。n问题:如何理解这段话?-精品-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社会生产总过程分为生产、分配、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交换、消费四大环节生产是起点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与交换是中间环节-精品-马克思分析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马克思分析生产
18、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本意是在论证一般关系,本意是在论证生产关系生产关系n曾称为“交往关系”。导言前,马克思已有“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是一个体系一个体系”的思想。导言中,发展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内在统一的科学诊断。-精品-导言要论证两点:n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辩证统一辩证统一和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指出它们是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生产关系是一个体系)。n二、生产在这些环节中的决定地位:生产不仅是这种统一的出发点出发点,而且是决定因决定因素素,而分配形式不过是生产形式的另一种表现。-精品-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广义与狭义狭义之分狭义生产关系狭义生产关系是
19、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直接生产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分三个方面:1、人对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关系(生产关系的基础);2、人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地位和相互关系相互关系(直接意义上的生产关系);3、人对产品产品的关系,即分配关系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表现)。广义生产关系广义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再生产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生产关系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消费关系。-精品-问题:消费为什么要被纳入到广义生产关系中?n1、对于生产资料的消费本身就是生产;n2、生活资料的消费不加入直接生产过程,但加入再生产过程,构成社会总产品实现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物质前提。生活资料的消费
20、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前提,工人的个人消费只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劳动力商品,是资本家手中的货币转变为资本的“致使的跳跃”的决定性前提。-精品-1、生产与消费:同一关系n消费包括生产要素(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生产要素(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信息)的消费,又包括产品产品的消费。n1)直接同一性直接同一性:n生产直接就是消费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同时就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消费消费过程;n消费直接就是生产消费直接就是生产,是指个人对生活资料的消费过程同时 就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精品-2 2、2 2)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相互依存生产和消费互
21、为媒介,相互依存n生产中介着消费,或说消费对生产依赖,就是指生产为消费创造外在对象,是消费成为可能;n消费中介着生产,或说生产对消费的依赖,是指消费为生产创造内在对象。n“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精品-n3)生产和消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各自在实现自己的同时创造出对方n消费从两个方面创造着生产: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和主观形式的生产对象。n生产从三个方面创造消费:为消费提供材料、对象;创造出消费的方式;创造出消费的动力,即为消费对象生产消费者。-精品-(24-25段)批判了“三位一体”公式,阐明了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的原理-精品-n原文:在分配上出现的是地租
22、,工资,利息和利润,在分配上出现的是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而在生产上做为生产要素出现的是土地,劳动,资而在生产上做为生产要素出现的是土地,劳动,资本本。说到资本,一看就清楚,它被提出了两次()当作生产要素;()当作收入源泉,当作决定一定的分配形式的东西。利息和利润,就它们做为资本增殖和扩大的形式,因而做为资本自身的生产的要素来说,本身也出现在生产中。利息和利利息和利润作为分配形式,是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为前提的润作为分配形式,是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为前提的。他们是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为前提的分配方式他们是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为前提的分配方式。它们又是资本的再生产方式。n结论: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
23、-精品-n原文:如果劳动不是规定为雇佣劳动,那末,它参与产品分配的方式,也就不表现为工资,如在奴隶制度下就是这样。n二者关系: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后。为生产要素的背后。-精品-n生产决定分配表现为:1、决定分配内容:生产什么才能分配什么;2、方式;(按劳、按生产要素分配、按需)3、性质;性质;-精品-26-36段,批判了分配先于生产理论,阐述了生产决定分配的理论。-精品-生产和分配:生产决定了分配n分配:既包括生产条件生产条件的分配,又包括产品的分配产品的分配。n马克思反对把分配仅看作是独立于生产的产品的分配。n照最浅薄的理解,分配表现为产品的分配
24、,因此它彷佛离开生产很远,对生产是独立的。但是,在分配是产品的分配之前,它是()生产工具的分配,()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个人从属於一定的生产关系)这是上述同一关系的进一步规定。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产品的分配显然只是这种分配的结果。-精品-3、生产与交换和流通交换和流通(3740段)n交换与流通:既包括生产要素的交换,又包括产品的交换。n生产要素的交换,其交换与生产过程结合在一起。n消费品的交换则是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的性质和形式决定着交换的性质和形式。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交换的广度和深度。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精品-生产的决定作用:n1、生产
25、决定分配决定分配内容:生产什么才能分配什么;方式;性质n2、生产决定消费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什么才能消费什么;水平与结构;引导决定消费的变动-精品-n生产决定交换n生产分工是交换的前提;n生产决定交换的对象、水平、结构、交换的性质。-精品-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对象:生产n马克思得出结论说,生产不仅是这种统一生产不仅是这种统一的出发点,而且是决定因素,的出发点,而且是决定因素,而分配形式不过是生产形式的另一种表现。马克思认识到生产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并把它生产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并把它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精品-三、政治经济学的方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法-精品-方法n马克思阐述
26、了政治经济学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指出它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同时批评了黑格尔对这一方法的唯心主义观点。按照马克思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作为理论分析的出发点的具体具体,在研究的结果中表现为多样性的统一、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许多规定的综合。马克思理论中的科学抽象抽象是同作为它们的前提的前提的具体现实具体现实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而从简单到复杂的抽象思维的进程,总的说来是同现实的历史过程相一致的。-精品-什么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呢?-精品-举例:n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因而,例如在经济学上从做为全部社会生产行
27、为的基础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主体开始,似乎是正确的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察起来,这是错误的。如果我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人口就是一个抽象。如果我不知道这些阶级所依据的因素,如雇佣劳动,资本等等,阶级又是一句空话。而这些因素是以交换,分工,价格等等为前提的。比如资本,如果没有雇佣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麽也不是。-精品-抽抽:阶级所依据的因素阶级所依据的因素阶级阶级人口人口:具具如果我从人口人口著手,那末这就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的表象,经过更切进的规定之後,我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越来越稀薄的抽象薄
28、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最简单的规定。(寻找正确起点起点的过程:具体到抽象)n於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於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这回人口已不是一个混沌的关於整体的表象,口,但是这回人口已不是一个混沌的关於整体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方法本身:抽象抽象到具体)-精品-马克思所说的具体具体与抽象抽象指的是什么?n後一种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具体之所以具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
29、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中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在第一条道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现。n具体:经综合形成的多样性的统一。-精品-问题:马克思为什么把人口当作是具体,而把阶级当作是抽象?n马克思所说的具体不是指个体,而是指马克思所说的具体不是指个体,而是指“生动的生动的总体总体”。他把。他把越来越简单的概念越来越简单的概念等同于等同于越来越稀越来越稀薄的抽象薄的抽象,抽象意味着概念的(,抽象意
30、味着概念的(内涵内涵还是还是外延外延)减少了。减少了。n人口作为包含多个阶级的总体性范畴,被马克思人口作为包含多个阶级的总体性范畴,被马克思称作具体。对于整体如果不了解其组成部分,只称作具体。对于整体如果不了解其组成部分,只能是能是“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只有了解其组。只有了解其组成部分,才能成为成部分,才能成为“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的总体了”。-精品-n第一条道路是经济学在它产生时期在历史上走的道路。例如,十七世纪的经济学家总是从生动的从生动的整体整体,从人口,民族,国家,若干国家等等开始;但是他们最后总是从分析中找出一些具有决定意义
31、的抽象的一般的关系,如分工,货币,价值等等。这些个别要素一旦多少确定下来和抽象出来,从劳动,分工,需要交换价值等等这些简单的东西上升到国家,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各种经济学体系就开始出现了。n问题:如果有具体到一般和从一般到具体两种研究方法的话,第一条道路、第二条道路各指哪一种研究方法?-精品-劳动是具体还是抽象?n原文:劳动似乎是一个十分简单的范畴。货币主义把财富看成还是完全客观的东西,看成存在於存在於货币中的物货币中的物。同这个观点相比,重工主义或重商主义把财富的源泉从对象转到主体的活动商业商业劳动劳动和工业劳动工业劳动,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但是,他们仍然只是局限地把这种活动本身理解为取得货取
32、得货币的活动币的活动。同这个学派相对立的重农学派把劳动的一定形式农业看作创造财富的劳动劳动,不再把对象本身看做裹在货币的外衣之中,而是看做产品产品一般,看做劳动的一般成果了。这种产品还与活动的局限性相应而仍然被看做自然规定的产品农业的产品,主要还是土地的产品。-精品-n亚当斯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他抛开了创造财富的活动的一切规定性,干脆就是劳动,既不是干脆就是劳动,既不是工业劳动,又不是商业劳动,也不是农业劳动,工业劳动,又不是商业劳动,也不是农业劳动,而既是这种劳动,又是那种劳动,有了创造财富而既是这种劳动,又是那种劳动,有了创造财富的活动的抽象一般性,也就有了被规定为财富的的活动的抽象一般性
33、,也就有了被规定为财富的对象的一般性,这就是产品一般,或者说又是劳对象的一般性,这就是产品一般,或者说又是劳动一般,然而是作为过去的,物化的劳动动一般,然而是作为过去的,物化的劳动。这一步跨得多麽艰难,多麽远,只要看看连亚当斯密本人还时时要回到重农学派的观点上去,就可想见了。这会造成一种看法,好象由此只是替人不论在哪种社会形式下做为生产者在其中出现的那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关系找到了一个抽象表现。从这一方面来看这是对的,从另一方面看来就不是这样。-精品-n对任何种类劳动的同样看待,以一个十分发达的实在劳动种类的总体为前提,在这些劳动种类中,任何一种劳动都不再是支配一切的劳动。所以,最一般的抽象只产
34、生在最丰富的具体的最一般的抽象只产生在最丰富的具体的发展的地方发展的地方,在那里,一种东西为许多东西所共有,为一切所共有。这样一来,它就不再只是再特殊形式上才能加以思考了。另一方面,劳动一般这个抽象,不仅仅是具体的劳动总体的精神结果。对任何种类的劳动的同样看待,对任何种类的劳动的同样看待,适合於这样一种社会形式适合於这样一种社会形式,在这种社会形式中,个人很容易从一种劳动转到另一种劳动,一定种类的劳动对他们来说是偶然的,因而是无差别的。-精品-n结论:表面上看起来最一般的抽象,恰恰意味着最丰富的具体。-精品-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精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n在导言的最后一节中,马克
35、思从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出发,也研究了属于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领域的某些过程,探究这些过程对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和反作用,论述了艺术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的特点。他指出,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并不排除艺术并不排除艺术和文学文学这样一些上层建筑要素的相对独立性:他以古希腊的艺术和莎士比亚的创作为例,说明艺术的兴盛并不是必然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完全一致的。这是由错综复杂的情况决定的。上层建筑对基础的依赖关系,是不能简单化地加以阐述的。马克思:马克思:序言序言主要讲四个问题:主要讲四个问题:一、中心思想一、中心思想二、内容提要(重点)二、内容提要(重点)三、重要意义三、重要意义四、四
36、、“两个必然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两个决不会”“两个两个可能可能”的论断及其对认识当今社会的意义。的论断及其对认识当今社会的意义。一、中心思想:一、中心思想:序言序言 是马克思是马克思18591859年年1 1月为他的月为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序言。写的序言。在这篇序言里,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在这篇序言里,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叙述了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一是叙述了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过。二是把以往的研究成果,即作为政治经济二是把以往的研究成果,即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的学研究的指导思想的唯物史观作了经典式唯物史观作了经典式阐述。阐述。(一)关于一)关于政治经济学
37、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一书(1-21-2段)段)(二)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经过(二)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经过(3-43-4段)段)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3 3段)段)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作为莱茵报莱茵报编辑,编辑,“第一次遇到要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对所谓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马克思不满意当时在工人运动中流行的空想社马克思不满意当时在工人运动中流行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会主义者的“肤浅言论肤浅言论”,但对此进行评论又,但对此进行评论又感到力不从心。感到力不从心。二、内容提要:二、内容提要: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
38、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4 4段,段,1-91-9行)行)1843 1843年年5 5月,月,莱茵报莱茵报被查封,开始被查封,开始研究国家和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第一部研究国家和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第一部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1843 1843年移居巴黎后开始研究经济学。年移居巴黎后开始研究经济学。184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这时期的初是这时期的初步成果步成果 由于马克思的革命活动,被反动政府驱由于马克思的革命活动,被反动政府驱逐巴黎,移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继续研逐巴黎,移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继续研究。并得出唯物史观的结论。究
39、。并得出唯物史观的结论。1、揭示了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和社会基本揭示了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思想。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思想。第一,对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的揭示。第一,对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的揭示。第二,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第二,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揭示。揭示。(三)唯物史观的经典式阐述(三)唯物史观的经典式阐述 2 2、阐明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思想、阐明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思想3、揭示社会革命的根源和动力的思想具体4、提出、提出“两个决不会两个决不会”论断揭示社会论断揭示社会变革的条件性的理论。变革的条件性的理论。5 5、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
40、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P5-7段:继续说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段:继续说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上述唯物史观的结论是济学的经过,上述唯物史观的结论是他多年来研究的成果。他多年来研究的成果。P.8段、段、9段两句话略。段两句话略。三、重要意义三、重要意义 序言序言是我们理解唯物史观的总纲。是我们理解唯物史观的总纲。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专题:专题:“两个必然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两个决不会”、“两个可能两个可能”的论断及其对认识当今社会的的论断及其对认识当今社会的意义意义(一)(一)“两个必然两个必然”
41、、“两个决不会两个决不会”、“两个可能两个可能”的科学内涵的科学内涵1、“两个必然两个必然”论断:论断:“两个必然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年2月在月在共共产党宣言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矛盾中提出的。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矛盾和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分析得出:和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分析得出:“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的结的结论论。后来演绎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后来演绎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胜利,即即“两个必然两个必然”的表述。的表述。“两个决不会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在是
42、马克思在1859 年的年的政政治治经济学批判经济学批判*序言序言中提出的。指出,中提出的。指出,“无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是决不会出现的”。2、“两个决不会两个决不会”论断:论断:3、“两个可能两个可能”论断:论断:第一个第一个“可能可能”落后国家先革命成功再落后国家先革命成功再建设社会主义。即可能跨越论。建设社会主义。即可能跨越论。
43、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把研究视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把研究视野扩展到东方国家。他们认为野扩展到东方国家。他们认为“像俄国这样像俄国这样的东方落后国家的东方落后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有可能跨越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即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完备阶段,直即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完备阶段,直接走向社会主义。接走向社会主义。18721872年,也就是在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年,年,也就是在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年,马克思在马克思在关于海牙代表大会关于海牙代表大会一文中又指出:一文中又指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以便建
44、立新的劳动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以便建立新的劳动组织,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知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我们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马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第二个克思恩格斯提出第二个“可能可能”伟大思想的精辟论伟大思想的精辟论述。述。第二个“可能”是以和平方式进入社会主义。(二)(二)“两个必然两个
45、必然”、“两个决不会两个决不会”、“两个可能两个可能”论断的历史地位论断的历史地位1、“两个必然两个必然”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核心。“两个必然两个必然”揭示了社会主义取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2、“两个决不会两个决不会”是对是对“两个必然两个必然”的的前提条件的限定,它指明了社会主义取前提条件的限定,它指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条件性。因而是对代资本主义的条件性。因而是对“两个两个必然必然”思想的深化和补充。思想的深化和补充。(二)(二)“两个必然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两个决不会”、“两个可能两个可能”论断的历史地位论断的历
46、史地位3、“两个可能两个可能”是对是对“两个决不会两个决不会”、“两个必然两个必然”的深化和补充。它进一步的深化和补充。它进一步指出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指出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能性。会主义制度的可能性。(二)(二)“两个必然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两个决不会”、“两个可能两个可能”论断的历史地位论断的历史地位(三)(三)“两个必然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两个决不会会”、“两个可能两个可能”的论断对认识当的论断对认识当今社会的意义今社会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第一,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坚定社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47、艰巨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信念。会主义必胜信念。首先首先,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来看,资本主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来看,资本主义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代资本主义义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尽管生产力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尽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存在不适合的地方与生产关系存在不适合的地方,但通过调整但通过调整,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有所缓和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有所缓和,还未还未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经过经过几百年发展的资本主义仍然处于或快或慢几百年发展的资本主义仍然处于或快或慢的发展阶段。的发展阶段。其次其次,从当代社
48、会主义的发展来看,社会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胜利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曲折的主义胜利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曲折的过程。因为:过程。因为:由于社会主义大多是建立在经济、文化相由于社会主义大多是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对落后的国家,实际上是一种实际上是一种“不够格不够格”的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它必然要遭到各种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它必然要遭到各种旧势力的顽强反抗。旧势力的顽强反抗。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难免会走弯路。难免会走弯路。第二,第二,“两个必然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两个决不会”论断论断,有助于全
49、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助于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具有一定的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具有一定的自我协调和自我革新的能力。对于现阶段自我协调和自我革新的能力。对于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程度的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程度的适应能力。对此,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能力。对此,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但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但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不能并没有改变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趋势。改变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趋势。第三,有助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有助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
50、主义道路的信念。道路的信念。我们要看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我们要看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遵路,是中国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作出的正确抉择。循历史发展规律作出的正确抉择。我们也必须认清,中国革命是在经我们也必须认清,中国革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这一客观现济、文化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这一客观现实,因而要分清实,因而要分清“可以跨越可以跨越”和和“不可逾不可逾越越”的辩证关系。的辩证关系。分清分清“可以跨越可以跨越”和和“不可逾越不可逾越”的辩证的辩证关系关系 就是说,中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就是说,中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