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习旧知复习旧知预习检测预习检测1内容:主要针对 斯大林 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采取了一些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2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 高度集中 的政治经济体制。3戈尔巴乔夫改革(1)经济:把 经济改革 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2)政治:由 一党制 变为 多党制 ,国家权力分散。4苏联的解体(1)背景:戈尔巴乔夫 政治改革使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2)过程:1991年8月19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发动政变。俄罗斯领导人 叶利钦 控制全局。(3)解体:1991 年底,苏联解体。5、1 991年12月25日晚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
2、那面为苏联几代人所熟悉的印有镰刀锤子图案的苏联国旗在夜色中最后一次降落下来,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在克里姆林宫升起。以此为标志,苏联在历史上存在()A60年 B69 年 C73年 D74年6、赫鲁晓夫改革之所以未获成功,其主要原因是()。A未能提高苏联的综合国力B未在政治上采取改革措施C未改变两极格局的局面D未根本突破旧有的政治经济模式7、东欧剧变后,欧洲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被一分为五的国家是()。A南斯拉夫 B匈牙利 C民主德国 D捷克斯洛伐克BDA学习目标1、了解、了解“经互会经互会”建立和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建立和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2、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基
3、本史实;、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基本史实;3、了解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了解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改革与东欧剧变;改革与东欧剧变;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把苏联改乱乱了了把苏联改把苏联改僵僵了了把苏联改把苏联改垮垮了了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戈尔巴乔夫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斯大林列宁经互会旗帜经互会旗帜(1)背景: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成为自己保持高度
4、一致,成为社会主义国家(2)成立)成立1、经互会的成立 1949年,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会”。(3)评价: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将各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按照苏联模式进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按照苏联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加强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加强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
5、。弱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材料: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5119831983年,年,经互会国家的国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民收入增长了7.6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10%左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33%。其经济。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1 1)194919
6、49年年1010月,中苏建交月,中苏建交2 2、中苏关系、中苏关系 1949 1949年年1010月月2 2日,新中国和苏联建日,新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交的国家。(2 2)1950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新中国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计划计划经济经济)1.1.背景:背景:2.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 1)经济:)经济:(2 2)政治)政治: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发动垦荒运
7、动发动垦荒运动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批判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1953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目的目的:纠正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纠正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一)赫鲁晓夫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赫鲁晓夫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3.3.结果:结果:失败。失败。1964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苏联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在一定程度上冲击苏联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
8、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经济政治体制。4.4.评价:评价:5 5、失败原因、失败原因(1 1)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2 2)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3 3)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1964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经济上推行经济上推行“新政策新政策”,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军事方面。失败失败1.1.背景:背景:2.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3.3.结果:结果:(二
9、)勃列日涅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1)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2)存在问题:存在问题:国民经济畸形发展,重工业居世界首位,轻工业和新兴产业落后国民经济畸形发展,重工业居世界首位,轻工业和新兴产业落后常规武器、核武器和航天技术同美国抗衡;常规武器、核武器和航天技术同美国抗衡;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4.4.评价:评价:1.1.背景:背景:2.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 1)经济改革:)经济改革:(2 2)政治改革:)政治改革:3.3.实质:实质:19851985年
10、戈尔巴乔夫上台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不佳但总体效果不佳。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倡导“公开性公开性”和和“政治多元化政治多元化”。(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否定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4.4.结果结果:人们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人们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加剧。失败失败5.5.评价评价1.1.东欧剧变东欧剧
11、变根本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激化矛盾,引发危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激化矛盾,引发危机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内因)(内因):东欧国家改革失败,社会矛盾尖锐东欧国家改革失败,社会矛盾尖锐客观原因客观原因(外因)(外因):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西方和平演变西方和平演变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实行政治多元化实行政治多元化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 1)原因:)原因: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1981198119851985年年间增长间增长19.5%19.5%,年均增长率为,年均增长率为3.9%3.9%
12、。而而1986198619901990年间仅增长年间仅增长13.2%13.2%,年均增长率下降为年均增长率下降为2.6%2.6%,19901990年下年下降降2%2%,19911991年下降幅度高达年下降幅度高达17%17%。李垂发经济状况越来越糟李垂发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物资匮乏的苏联:排起抢购长龙物资匮乏的苏联:排起抢购长龙(2 2)东欧剧变的表现东欧剧变的表现:政治: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政治: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3 3)东欧剧变的实质:东欧剧变的实质: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社
13、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4 4)东欧剧变的方式:东欧剧变的方式:和平和平(波兰、德国波兰、德国等);等);暴力暴力(罗马尼亚罗马尼亚)。)。(5 5)东欧剧变后的形势:东欧剧变后的形势: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一分为五;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合并,实现统一。推倒柏林墙,推倒柏林墙,德国统一德国统一东欧剧变:波兰东欧剧变:波兰东欧剧变:罗马尼亚东欧剧变:罗马尼亚 时间:时间:19911991年年8 8月月1919日,日,8 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国家紧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急状态委员会”,试图挽救苏联。,试
14、图挽救苏联。(1)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2 2、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失败失败(不到三天),(不到三天),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并斯境内的全部苏军并掌握国家大权掌握国家大权。结果:结果: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男生男生有道理。因为有道理。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经济危机;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
15、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而而“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只是成了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2)1991年,苏联解体年,苏联解体 含义: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含义: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制度取代。(3)解体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解体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西方国家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起思想混乱,政局失控引起思想
16、混乱,政局失控1.1.直接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要原因:2.2.根本原因:根本原因:3.3.外部原因:外部原因: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5.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4.4.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 20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国、苏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国、
17、苏联的改革却导致了怎样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联的改革却导致了怎样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苏联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苏联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知识延伸知识延伸国际国际社会社会主义主义运动运动的发的发展史展史 理论理论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
18、主义实践实践一国实践: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多国实践: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挫折挫折:发展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第一次伟大尝试: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改革:改革:苏联苏联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演变:演变: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解体说明了()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B.“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的失败的失败C.列宁主义的失败列宁主义的失败D.社会主义不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社会主义不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
19、B 2.2.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积弊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积弊B.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C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D.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策略的影响B B 中考链接中考链接3.3.斯大林去世后,在斯大林去世后,在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年代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是(人的是()A A列宁列宁 B B赫鲁晓夫赫鲁晓夫 C C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 D D戈尔巴乔夫戈尔巴
20、乔夫4 4、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首先形成冲击的是、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首先形成冲击的是()A A、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B B、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C C、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D D、东欧剧变、东欧剧变BA5.5.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个领域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个领域()A A、政治、政治 B B、经济、经济 C C、军事、军事 D D、外交、外交6.6.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后果包括(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后果包括()苏联的政治体制急剧变化苏联的政治体制急剧变化 国家权力分散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
21、之加强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苏联立即解体苏联立即解体A A B B C C D DBC7 7、苏联解体的实质是(苏联解体的实质是()A A、经济制度的变化、经济制度的变化 B B、社会制度的变化、社会制度的变化C C、国家名称的变化、国家名称的变化 D D、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B8 8、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A A、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B B、西方的、西方的“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政策政策C C、民族矛盾年久日深、民族矛盾年久日深D 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
22、的障碍D作业布置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相关练习完成本节课的相关练习2.预习预习下一课下一课并完成的导学案并完成的导学案1.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能区分说明对象分为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理两类;其次是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性说明文的特征多为外部特征,事理性说明文的特征多为内在特征。2.该类题目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考察学生对这类题型答题思路。因此一定要将这些答题技巧熟记于心,才能自如运用。3.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
23、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4.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已见,但在答题时要就材料内容来回答问题。5.木质材料由纵向纤维构成,只在纵向上具备强度和韧性,横向容易折断。榫卯通过变换其受力方式,使受力点作用于纵向,避弱就强。6.另外,木质材料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比较大,榫卯同质同构的链接方式使得连接的两端共同收缩或舒张,整体结构更加牢固。而铁钉等金属构件与木质材料在同样的热力感应下,因膨胀系数的不同,从而在连接处引起松动,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7.家具的主体建构
24、中所占比例较大。建筑中的木构是梁柱系统,家具中的木构是框架系统,两个结构系统之间同样都靠榫卯来连接,构造原理相同。根据建筑物体积、材质、用途等方面的不同,榫卯呈现出不同的连接构建方式。8.正是在大米的哺育下,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加速度的文明发展轨迹。河姆渡文化之后,杭嘉湖地区兴盛起来的良渚文化,在东亚大陆率先迈上了文明社会的台阶,成熟发达的稻作农业是其依赖的社会经济基础。9.考查对文章内容信息的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用凝练的语言来作答。10.剪纸艺术传达着人们美好的情感,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且能够填补创作者精神上的空缺,使沉浸于艺术中的人们忘掉一切烦恼。或许这便是它能在民间顽强地生长,延续至今而生命力旺盛不衰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