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7课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与创新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目录选官制度2商周时期 战国秦朝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1905年血缘关系军功品行才能才能门第考试能力选官制度依据标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历程:(1)形成:曹魏时,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2)选官方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3)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4)地位: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5)衰落: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延续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制形成与发展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
2、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 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考试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出身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考试参与政权,促进社会阶 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社会的教育文化水平影响形成、发展与完善:(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 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2)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3)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4)宰相议
3、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的 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三省六部制皇皇 帝帝门下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中书省中书省(起草政令)(起草政令)(执行(执行 政务)政务)(审核诏令)(审核诏令)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特点:分工明确、彼此制约意义:1、三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2、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集思广益,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 4、中国政治制度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深 远影响。北魏至唐的制度 宗主督护制 三长制均田制府兵制租庸调制两税法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宗主:十六国大动乱时期,留在北方地区的汉族
4、世家大族与地方 豪强通过作坞自保的方式而成为坞主或壁帅,他们拥有众 多的宗族、部族,修有坞壁,建有甲兵。这些豪强被称做 宗主。宗主督护制:北魏统一之初,只是消灭了一些敌对政权,对这些 遍地存在的宗主无法根除。为了稳定统治,便于征 徭征税,于是就采取妥协政策,承认宗主对于包荫 户的控制和奴役,并且以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作 为地方基层政权,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于是形成宗主督护制。影响:宗主督护制对维护基层治安有一定作用,但由于豪强地主趁 机隐瞒其控制的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 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三长制三长制创立:北魏孝文帝废除宗主督护制,创立三长制。目的: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
5、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 层政权组织。三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职责: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意义:此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国家 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均田制均田制背景:北魏初年,鉴于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 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 到严重影响。目的: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 性质:封建土地国家所有制内容:政府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耕作一定 年限后归其所有。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 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府兵制府兵制特点:兵农合一。时间: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 到
6、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停废,历时约二百年。内容: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 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 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 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保证农民有较充足的生产时间,增加政府赋税收入(3)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历程: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多的宗族、部族,修有坞壁,建有甲兵。(3)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内容: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多寡缴纳内容: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内容:政府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耕作一定(2)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7、。意义:此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国家时间: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内容: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到严重影响。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每丁每年要向国家:1、交纳粟二石,称做租租。2、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调。3、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交一定数额绢或者布以代役,这称做庸庸。特点:征收对象以人人为主租庸调制租庸调制作用:保证农民有较充足的生产
8、时间,增加政府赋税收入保证农民有较充足的生产时间,增加政府赋税收入两税法两税法背景:唐朝后期,由于土地买卖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内容:中央定出的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多寡缴纳地税:按田亩多寡缴纳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特点:征收对象人丁人丁和财产财产并重作用: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租庸调制 两税法征税依据按人丁纳税按土地、财产的多少征收形式征收实物征收钱币为主征税对象普通民众;王公贵族官僚行商免征除王公外的一切家户都要承担人身依附对人身控制较大减轻人身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