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发现诗意观火 课文导入生命像一朵火焰,来去无踪;精神似一朵火焰,飘忽莫定,生活之火壮观,生命之火燃梦,在这样一个日子里,让我们和梁遇春一同观火,看小小的火苗里有着怎样的一个大大的世界。走近作者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师从叶公超等名师,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8年毕业,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1932年夏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在26年人生中撰写多篇著作,被誉为“中国
2、的伊利亚”。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把握文中典故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灵魂如火的内涵,体验作者对火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检查预习,正音槁木 晨曦暮霭 惘怅噩梦 跛子虔诚 狰狞(go)(x)(qin)()(i)(wng chng)(zhng nng)(b)查字典,释词惘怅:一般写作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表达一种内心状态惆怅迷惘。槁木;意思是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心如死灰: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无聊赖:无所寄托。恣意:放纵;不加限制;任意。理思路,明重点第一段
3、:(1)交代写作缘起,表达对火的痴迷。第二段:(2、3)火可爱而诗意。第三段:(4)生命、精神如火,呈现五彩。第四段:(5、6)以“火烧屋”和“抽烟”写爱火之情。第五段:(7)因火思友。课文研读“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瞬息万变的火焰,细听炉里呼呼的声音,心中是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痴痴地望着炉火,说是怀一种惘怅的情绪,固然可以,说是感到了所有的希望全已幻灭,因而反现出恬然自安的心境,亦无不可。”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作者用“独自”为“我”对火的神思营造了一种氛围。“静静地凝视”“痴痴地望着”足见我对火的痴迷,由火而生发的零碎思想一一迸发。分析重点课文研读“生命的确是像一朵火焰,来去
4、无踪,无时不是动着,忽然扬焰高飞,忽然销沉将熄,最后烟消火灭,留下一点残灰,这一朵火焰就再也燃不起来了。”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运用比喻手法将生命比作火焰。抓住火焰“来去无踪,无时不是动着”的特点形象地展现出火焰灵动的特点。概括火焰不同的燃烧状态,写出了火焰“有限”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于热情、飞扬、具有灵性的生命、生活的热爱之情。句式齐整,读来颇有韵律,表达凝练传神。分析重点课文研读请找出文章中用的比较好的三四个典故,谈谈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典故:Zene跳到火山口死去;妇人梦火花怀孕;普罗米修斯盗火;尼罗王烧城看火。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典雅风趣,含蓄有致。使语言精炼,辞近旨远。写出了火的诗
5、意,表达了作者对火的喜爱之情,对火的精神情有独钟。解决难点课文研读在作者看来,“火”是可爱的、诗意的。作者在“火”身上发现了哪些诗意?请结合课文概括分析。它是单身汉的最好伴侣,排遣寂寞孤独。火与你心中古怪的想象携手同舞,给你暗示。火是最易点着轻梦的东西。火是一部无始无终,百读不厌的书。解决难点课文研读作者说“生命如火”“精神如火”旨在表达什么感情?生命之火“忽然扬焰高飞,忽然销沉将熄”,我们应当无拘无束,冲倒习俗、成见和道德的藩篱,恣意生活,任情飞舞,迸出生命的火花,幻出五色的美焰,表现出作者对于热情、飞扬、具有灵性的生命、生活的热爱之情。探究疑点小结生火当如火焰狂奔,生命才会“有生气”“有趣味”。精神应如恣意的火焰,迸出生命的火花,让生命呈现五彩。现实是“我们心里的火都太小了,有时甚至于使我们心灵感到寒战”,作者惟望我们以“火”为生命的象征,活出一种火火的人生。火的瞬息万变,何尝不是人生的不同形态?我们应当冲倒种种人生藩篱,呈现生命的炽热状态,呼唤生命之火燃烧更旺。拓展练习用散文化、诗化的语言写一段关于“生命与火”的文字。生命如火般炫目 是要燃成燎原吗是的不烧则已烧则要十里连营生命如火般坚贞是要把此生最彻底的奉献吗是的 不愿则已愿则要坚贞如烈鸟不关乎市俗不在意羽毛我信仰投火的壮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