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嘎达梅林欣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嘎达梅林;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 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 以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题材表现形式,初步了解蒙古的 风土人情,对大自然热爱以及英雄的赞美之情。 3、方法与技能:采用听唱法、教唱法、探究合作法等。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欣赏并能唱出嘎达梅林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鸿雁舞蹈视频,请同学们欣赏完后根据舞蹈服饰 和动作说一说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蒙古族) 请学生举手
2、介绍蒙古族分布的地理位置以及他们民族的风俗习 惯,教师总结,并引出本次课题: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1)饮食: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 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 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 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 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 糕等。 (2)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 4 个主要部 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 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多在节庆
3、宴会 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 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 下端左右不分衩, 领子较高, 大襟右钉扣; 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镶饰。男袍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多 为红色、绿色、紫色。 (3)民居: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满语将家或 屋称为“博”,因为诣音,所以后来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 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汉族人称蒙古包为“穹庐”或“毡 房”等。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游牧生 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 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转场放牧的 牧民居住和使用。 预习交流:预习交流:第一遍
4、欣赏,请学生一起欣赏独唱嘎达梅林,并 思考交流一下问题: 1、这首歌曲是由什么人声演唱的?具有什么特点? 2、歌曲可分为几个乐句?带给你什么样的情绪? 3、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 答疑质疑:答疑质疑: 1、男低音演唱,声音较低沉、浑厚。 2、可分为两大乐句,上句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 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情绪上悲壮而沉重。 3、介绍嘎达梅林的故事。嘎达是人名,梅林是官职。新中国成 立前, 嘎达梅林带领人民群众举行反抗军阀和王爷的武装起义失 败后不幸牺牲的故事。 第二遍欣赏嘎达梅林,再次熟悉歌曲旋律。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学唱嘎达梅林主题旋律。 学生跟钢琴唱两遍曲谱, 并用手划一
5、划旋律线, 感受旋律的特点。 学唱歌词。先让学生分组按节奏念歌词,再配旋律演唱。在学唱 过程中,注意强调学生的音准及附点节奏,同时怀着对英雄崇敬 爱戴之情演唱。 展示归纳展示归纳:熟悉嘎达梅林主题旋律,并能流畅地唱出来。 拓展提升:拓展提升:欣赏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 为了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人们还用各种形式表达着对嘎达梅林 的赞美与追忆。欣赏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有关嘎达梅林的题材很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嘎达梅林 节奏练习:X X X XXX X X X X XX X X X. . XX X XX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欣赏课学生接触的较少,学生习惯教师弹琴教唱,对 于如何模唱毫无概念。但有少部分学生乐感很好,只是对自己没 有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乐 感及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