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李小二工作室 文档编号:497288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内蒙古包头市内蒙古包头市 20202020 年初中升学考试调研语文试卷年初中升学考试调研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全卷满分全卷满分 120120 分。考试时间为分。考试时间为 120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2.答题前,请您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答题前,请您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 域内。域内。 3.3.答题时,请您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答题时,请您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

2、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1818 分)分) 1.古诗文默写。 有约不来过夜半,_。(约客) _,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壮的 是:“_,_。” 三峡一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与与朱 元思书中“_,_”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1). 闲敲棋子落灯花 (2). 欲济无舟楫 (3). 年少万兜鍪, (4). 坐断东南战未 休 (5). 急湍甚箭, (6). 猛浪若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

3、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 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楫”“兜鍪”“箭”的书写。 2.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大熊猫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大熊猫喜欢(x)戏,憨态可(j) ,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 倚石头啃着竹枝,神情悠然自得;有时团作一团打滚,曼不经心;有时拖着笨拙的身躯,晃晃悠悠地在草地 上玩耍。大熊猫经过训练就成了杂技“明星”,能够表演前滚翻、骑木马、蹬皮球等精彩节目,常常博得 观众的热烈掌声与欢笑声。犬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倚 ( ) 笨拙 ( )

4、(x)_戏 憨态可(j)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 (3)画线句子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 (1) y (2). zhu (3). 嬉 (4). 掬 (5). (2) 曼不经心 (6). 漫不经心 (7). (3)排比 (8). 拟人 【解析】 【详解】 (1)注意“倚”读“y”,不要读成“q”。嬉戏,x x,意思是无忧无虑地玩耍。憨态可掬,hn ti k j,形容憨态十分明显,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样,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 (2)“曼不经心”正确书写为“漫不经心”。读音为 mn b jng xn,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

5、在心上。 (3) 划线句子“有时有时有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舞蹈、 神情悠然自得、 在草地上玩耍” 赋予大熊猫人的神态及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亭集序 ,字体式 样_,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_。此帖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侄儿在安史之乱中义不从贼,全家惨遭杀害,颜真卿_,写下祭侄 文稿 ,其字笔画粗重,字字独立,痛切之情读之可感。其字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A. 变幻莫测 别具一格 义正词严 B. 变幻莫测

6、别有用心 义愤填膺 C. 变化多端 别有用心 义正词严 D. 变化多端 别具一格 义愤填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项中语的意义,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选择。变幻莫测:变幻 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变化多端:端:头绪。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别具一格: 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别有用心:用心:居心,打算。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 告人的企图。 (含贬义)义正词严: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义愤填膺:义愤: 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答案为 D。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

7、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夹 缝/夹 袄 匀称 /称 心如意 拾 金不昧/拾 级而上 B. 憔悴 /荟萃 默契 /锲 而不舍 殚精竭 虑/怒不可遏 C. 龟 缩/龟 裂 斗 志/斗 转星移 发 愤图强/令人发 指 D. 脊 梁/贫瘠 胸襟 /噤 若寒蝉 勘 测水位/堪 当重任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夹缝 ji/夹袄 ji ,匀称 ch n /称心如意 ch n,拾金不昧 sh /拾 sh级而上 B.憔悴 cu /荟萃 cu ,默契 q /锲而不舍 qi ,殚精竭虑 ji /怒不可遏 。 C.龟缩 gu /龟裂 jn,斗志 d u/斗转星移 du,发愤图强 f/令人发指 f 。

8、D.脊梁 j/贫瘠 j ,胸襟 jn /噤若寒蝉 j n,勘测水位 kn /堪当重任 kn。 故选 C。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朗读者节目上,主持人董卿引经据典,妙语连珠 ,令人钦佩。 B. 小祁英俊帅气,风度翩翩,但对人对事过于苛求,经常吹毛求疵。 C. 端午节到了,妈妈提醒小贞吃粽子、挂莒蒲、熏艾草;小贞却不以为然 。 D. 六月的澄碧湖,水波荡漾,周边的树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风景宜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项,妙语连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使用恰当。B 项,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 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指摘细小的毛病。使用恰当;

9、C 项,“不以为然”是指不认为是对,表示不同意(多 含轻视意)。此次应为“不以为意”。使用不恰当;D 项,遮天蔽日:意思是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 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或形容生长茂盛,多指树木。使用恰当。 【点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 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 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爱莲说和陋室铭分别是唐代的刘禹锡和北宋的周敦颐的作品,“说”和“铭”都是古代的文体

10、。 B.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他还著有小说茶馆 、 骆驼祥子)等。 C.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两文题目中的最后一个字“书”,都指的是书信。 D.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 装 在套子里的人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项改为: 爱莲说和陋室铭分别是北宋的周敦颐和唐代的刘禹锡的作品,“说”和“铭” 都是古代的文体。B 项改为: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他还著有话剧茶馆 、 小说骆驼祥子等。D 项改为: 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是契诃夫。 二、阅读(二、阅读(4242 分)分

11、) (一)(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 秋是悲凉的,而在曹操的眼里却充满了生机,为什么? 8. 请任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妙处。 【答案】7. 因为曹操北征乌桓刚刚打了胜仗,内心充满了喜悦,对未来统一中原、建功立业充满了信心, 也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8. 运用夸张和互文修辞,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统一 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解析】 【7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完成此题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作者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对未来统一中原、建功立 业充满了信心,也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在阅读古诗词中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 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这四句联系广阔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 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 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

13、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 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阅读(1616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 。少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 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 ,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 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 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 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 夕落,浅陋无识

14、,诡僻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 之文;何如诵得左 国 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 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 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 ,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 能举 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 此,极 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 迥异:相差根远。开:开导,启发。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倍蓰(x):数倍。影响: 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

15、。华: 花。 诡辩: 荒谬邪僻。左 国:左传 国语 。华腴(y):丰美有文采。 曹:辈。 拱璧:大壁,泛指 珍宝。 义蕴:内在的意义。 发越:散播。 举:举出。 去:距。 枵腹:腹中空虚。 极:通“亟”, 急。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时文固 不可不读 (2)若 朝华夕落 (3)古人之书,安可尽 读 (4)然后思通 其义蕴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11. 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诞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 12. 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9. 固:本来;

16、若:像; 尽:全、都; 通:通晓、理解。 10. (1)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 (2)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 事(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自省)。 11. 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 12. (1)读书务求成诵(2)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3)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 做到运用自如。 【解析】 【9 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 固:本来; (2) 若:像; (3)尽:全、都; (4)通:通晓、理解。

17、 【10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 考 命 题 者 可 能 确 定 的 得 分 点 , 首 先 要 找 出 关 键 实 词 、 虚 词 , 有 无 特 殊 句 式 , 运 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中注意重点词语“安”翻译成“怎么”; (2)句中注意重 点词语“猛”翻译成“深深的”。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 找出相关

18、语句,概括即可。根据“少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 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可知少年时,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 时,人记忆力就不没有少年时的好了,经月就会忘记,不能持久,因此读书要在少年时。 【12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基本含义,能够简单的翻译文章的主要 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即可。题干要求谈启示,注意文中关 联词语“然后”,“而”,“如此”的使用,划分层次,总结概括大意即可。该句可翻译为:但每读一篇, 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考虑通晓其中的含

19、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 【点睛】参考译文:人们凡是读书,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 (人们)幼年时 期知识未经开导,性格天真固执,所读的书即使很久不复习,偶尔提起,也可以背诵几行。如果壮年时期 所读的书,过了一个月就忘了,这样一定不能长久。所以六经和秦汉时期的文章,词语古拙深奥,一 定要在幼年时期读。等到壮年之后,即使花费数倍于(幼年时期)的努力,终究也只是不切实际罢了。从 八岁到二十岁,这之间时间不长,怎么能荒废时间或读无关紧要的书呢?这个时候,科举应试之文本来不 能不读, (但)也要挑选内容典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

20、书来阅读。像早上 开花傍晚落下、浅薄低俗、荒谬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宝和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 间来读这些没有任何益处的文章呢?不如背诵左传 、 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东西汉经典华美且富有 文采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用的珍宝呢!我希望你们这些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 (读过后) 一个月之内,一定加以温习。古人写的书,怎么能全部读完?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考虑 通晓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根本不能举 出书中的字词的,就叫他“画饼充饥”;能举出其中的字词而不能运用的,就叫他“食物不化”,这两者 大概距离空腹没

21、有什么差别。你们这些人对于这种做法,应当立刻深深地反省。 (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2121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目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 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 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 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

22、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 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 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 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 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

23、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 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 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 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 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 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

24、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 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 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 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 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 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

25、是我必须就这 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 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 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 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 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 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 ,三联书店 2010 年 4 月

26、版) 【相关链接】 认识作者: 龙应台,一九五二年出生于高雄县大寮乡,一九七四年毕业于台南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获美国堪萨斯 州立大学英文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台湾、德国多所大学。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三年春为首任台北市 文化局局长,现任教于香港大学及台湾清华大学。著有野火集 、 银色仙人掌 、 百年思索 、 我的不 安 、 孩子你慢慢来等十多部作品。 龙应台近年常驻三个地址:香港沙湾径二十五号滨于海、台北仰德大道白云山庄藏于山,金华街月涵 堂隐于市。写作教书兼成立基金推动全球意识之余,最流连爱做之事,就是怀抱相机走山走水走大街小巷, 上一个人的摄影课。 编辑推荐: 龙应台的文字, 横眉冷对千夫指时

27、,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 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 彷佛微风吹过麦田。从纯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的 写作境界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 目送的七十四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 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最犀利的一支笔也有最难以言尽的时候继孩子你慢慢来 、 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 死大问的最强新作: 花枝春满,悲欣交集 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 二十一世纪的背影 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 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 网友一:

28、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儿女心!目送真实! 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有什么好送的?目送矫情! 网友三:没办法的事,对谁都一样,走就走吧。目送超脱! 龙应台语录: 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 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 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数十年以后,你才会回过头来,注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 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

29、感。当你 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龙应台写给儿子华安的一段话) 13. 文章写了几次“目送”的场面,请你补充完整以下概括。 (1)_ (2)_ (3)儿子二十一岁时,目送他自己乘坐公交车上学 (4)_ (5)父亲生病住院,我要回学校工作,目送父亲坐在轮椅上被推入病房的背影。 (6)父亲去世,火葬之前,我目送父亲进入炉门。 14.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 (1)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2)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 15. 本文的题目“目送”,联系全文分析“目送”在文中

30、的具体含义。 16. 文章的第十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7. 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18. 仔细阅读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与评价也各不相 同。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仿照网友评价句式,结合文本简要阐述。 我的评价:_ 19. 这篇散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朱自清背影 ,你认为目送与背影在主题意蕴有何异同吗?请 深入探究。 20.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 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方,而且,他用背影默 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段话在文中

31、两次出现,请联系全文及龙应台语录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3. (1). (1)儿子上小学第一天,目送他背着书包走入校园。 (2). (2)儿子十六岁时, 机场目送他进入海关。 (3). (3)“我”到大学任教,目送父亲开着小货车的背影。 14. (1)母亲舍不得儿子离开,儿子不理解母亲的依恋,他渴望独立。 (2)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 而羞愧,可以看出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15. 实指:作者默默看着儿子和父亲的每一次离去;虚指:作者爱儿子,儿子越长越大,但越来越不依恋 母亲,作者只能无可奈

32、何地看着他情感上的离去;作者爱父亲,父亲也爱自己,但岁月无情,作者只能无 可奈何地看着父亲越来越老,以至辞世。 16. 承上启下的作用,“落寞”一词既总结出了儿子不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又引起了下文我因父亲离世的 孤独之情。 17. 是一个细腻温婉(感情细腻) 、爱子心切、孝顺父亲、思考冷静的形象。 18. 合乎题意即可 19. 背影讲述的是父子两代的情感,作者着力表现了人间的至情真挚的父 子之情。而目送牵系三代,表达了对儿子的爱,对父亲的爱以及父亲对作者的爱与依恋。 朱自清的背影传达出的是个人对亲情的感性把握。 目送是叙写人间的母子、父女深情,在对亲情 感性叙写的基础上倾注了作者一种理性的冷静

33、审视与思索,并将其上升为一种人类普遍的体验与关怀。 (意 对即可) 20. 示例: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亲情的思索。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子女不再像儿时那样亲近依赖父母, 反而在心灵上与父母渐行渐远,子女此时还未能读懂人生中最深的亲情与眷恋。当子女已能体会这份浓浓 厚爱的时候。父母却已在岁月流逝中慢慢老去、最终离去。不懂时拥有,懂得时却已失去,我们要珍惜生 命中最深的亲情。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 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如文中儿子上小学第一天,第(3)段“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

34、地回头”即:目送他背着书包走入校园;儿子十六岁时,第(6)段“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 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写“我” 机场目送他进入海关;第(11)段“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 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可概括出:“我”到大学任教,目送父亲开着小货车的背影。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还要结合上下文内容, 从文字的表面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想法。要注意把握一些关键 性的词语,它们对

35、揣摩人物的心理起着很重要的提示作用。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要根据当时的情境, (1) 句在第段,写儿子十六岁时,我在机场目送他进入海关,“我”舍不得儿子离开,一直看着他的背影。 而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他渴望独立,渴望离开。 (2)句 在第 11段,写“我”到大学任教,目送父亲开着小货车的背影。“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 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父亲觉得 用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太穷酸,不够风光,父亲心理难过、羞愧,可是这深沉的父爱是最 风光的、最伟大的。 【15 题详解】 此

36、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 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来理解。“目送”原意为 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或物。在文中,“目送”有两个引申义,首先是目送儿子逐渐长大独立;其次是目送 父亲渐渐衰老离去。第一次是“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 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第二次是“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 次的目送。”两次分别是与儿子和父亲的告别,其中“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 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他很明显地在

37、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 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集中写出儿子长大后与自己日渐疏远和隔阂,作者内心既有不舍又有几分 落寞; “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 我还站在那里, 一口皮箱旁”写出了父爱的深沉, “火葬场的炉门前, 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表现父亲去世,目送父亲火化,感受到生命枯萎,却只能无奈接受,写出了 自己的无奈之情。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 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 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

38、升华主题等。第十段从内容来看,由儿子离开的落寞,想到另一个背影, 引出下文对父亲的回忆,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找到与人物相关的文章原句,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 中把握人物,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并且要言之有据。结合文中“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 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分析,作 者是一个爱子心切的母亲;“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 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可见作者感情细腻;“推着他的轮椅散步,

39、他的头低垂 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孝顺 的女儿。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目送这篇文章评价。要求仿照网友评价句式,结合文本简要阐述。如:一场场目送,虽 渐行渐远,但真爱永恒! 目送真情!文中作者感悟出“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 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阐发的哲理让人唏嘘不已;文章的语言质朴晓畅却深刻 睿智,暗含着让人心碎的人生哲理,人生的前进,不过是对亲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挥手告别。但是这父女母 子间的真情是不变的,是永恒的!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这是一道理解和概括散文主题类

40、的试题,对散文主题的概括,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 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首先从内容上来说: 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文中重点刻画的是父亲在特定 环境中饱含的一个背影,而目送写到的不止这两代的感情,是三代人,有我与儿子,还有我与父亲, 而且文中的背影并不重在刻画哪一个。其次背影只是为了展示一种亲情, 目送中作者却由一次次的 目送感悟到了哲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 影渐行渐远”。据此理解作答。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这段话在文中两次出现,前后呼应,使结构浑然一体。作者对儿子的牵挂与 不舍,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其实生

41、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我们“不必追”, 要释怀。对父亲的老去“不必追”,也应该要坦然面对。作者说“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是 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童年、 成长、独立、年老、去世,这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学会珍惜亲 情、珍惜生命, 在能陪伴他的时候尽心尽力,在他离开你的时候祝福,带着爱的传承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60 分)分) (一)综合性学习(一)综合性学习(1010 分)分) 21.请根据图示,为九(1)班同学解说“走近自然

42、”春游活动的具体安排。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 言连贯,120 字左右。 【答案】示例:同学们,期待已久的“走近自然”春游活动终于来了。到时将有登山比赛、游艺活动和美 食评比这三项活动。为了保证活动能顺利开展,我们要求人人参加,并将全班分为五组,每组确定一名组 长,来组织协调各项活动。请各组准备相关物品,积极参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此题属于图片类,图片有解说和描述,解说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 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 内涵等。解说词应先有称呼(同学们) ,然后介绍活动内容“走近自然春游”,其次介

43、绍活动的具体安 排,根据图示,可先介绍活动项目登山比赛、游艺活动和美食评比,再介绍活动安排将全班分为 五组,最后说明活动要求人人参加、组长协调和物品的准备等。语言要准确、连贯。 (二)写作(二)写作(5050 分)分) 22.按要求作文 跨入青春的门槛,让我们去追求远大的理想,感受读书的快乐,走进美丽的家园,分享爱心的温暖, 放眼自然与社会,触摸科学与时尚人生的每次经历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精彩。我们静静地用心体会, 生活也许因阅读而精彩,也许因歌声而精彩,也许因友爱而精彩,也许因和谐而精彩 请以“生活因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 600 字;诗歌除外,文体不限;文章不能套用,更不

44、能抄袭。 【答案】参考例文: 生活因读书而精彩 读书,是我心目中一个神圣的词,我爱读书,他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给予我们知识,给予我们寄托,更给予我们丰富的情感。书本 像一股清泉,在阳光的照耀下滋润着莘莘学子,让我们得以茁壮成长。 翻阅古今,纵览青史,名书好书更是数不胜数。 穿越时空,我来到了古代,那我将拜孔子为师,接受孜孜不倦的教诲;领略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仙气派;感受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民情感;接受苏东坡“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领教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豁达胸襟。雄心壮志 罗贯中,

45、描绘智勇三国真英雄;大方豪放施耐庵,书写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惩恶扬善吴承恩,打出惊天 动地美猴王;多愁善感曹雪芹,演绎凄美缠绵红楼梦 。 李白的俊逸,杜甫的忧民,李清照的婉约,王昌龄的边塞情怀,谱写了一串古代诗歌动人的音符。 遨游海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体味洗礼过后的坚强故事;阅居里夫人传 ,述成功女性背后 的艰辛史;品鲁滨逊漂流记 ,历漂泊动荡的勇敢事迹,看飘 ,亲感南国战争背后的爱情故事。 有时,我浏览时尚杂志,感受时代的脉搏。有时,我细品诗集,在灯下咀嚼诗人的苦乐。有时,我阅 读一些小说,在墨香中体会人生百态。我在海时威的老人与海中学会了什么是坚强;在冰心的小橘 灯中知道什么是温暖;

46、在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深深地感动;在霍达是穆斯林的葬礼中体会 到爱的辛酸;在黎家明的最后的宣战中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宝贵 感性的书是蓝色的,让你愤怒的心情镇静下来; 欢快的书是脸色的,让你倍感清新舒快; 激情的书是黑色是,激起你活动的细胞。 书是五彩缤纷的,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 生活因读书而精彩,我为读书喝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补充的范围很宽泛,审好题之后,就要选择文章的切入点,即 在横线上所补充的词语。可入题的对象很多,可根据生活中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感触较深的方面来写。可 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从情感人手,如对亲情、友情的赞美;从自己的爱好人手,如读书、运动等方面;从 赞颂优良品质人手,如善良、诚信、自信等;从自己的追求人手,如梦想等。要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 或议论,或叙事。如果叙事,可选择生活中一两件简单的小事,如父母的爱、诚信之美,或者自己的读书 体验,通过对细节的典型刻画,来展现生活的精彩,以饱满的真情打动读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文中一 定要有点睛之笔。写议论文,一定要论点鲜明,论据典型充分。还可以逆向思维,如写“生活因挫折而精 彩”这个题目,便可抓住挫折对生活的意义,或层层深入,或正反对比,深刻地阐释挫折让生活更精彩的 意义。 【点睛】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突破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李小二工作室)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