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简单电路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2、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过程与方法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2、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教学重点: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实验材料:师准备:电池盒1个/组+1个,小灯座2个/组+2,干
2、电池1节,小灯泡2只。生准备:1号干电池1节/组,小灯泡2只/组,导线3根/组。二、教学环节(一)复习前课,引入新课1.提问回顾前课。师:在上节课点亮小灯泡中,我们用到的实验材料有哪些?(预测生:干电池、小灯泡、导线。)出示材料图片。2.兴趣激发。师:同学们能用这些材料给老师展示下,看谁点亮的最快。(生动手操作)很棒,大家都能点亮小灯泡了。3.故意刁难,引出问题。师:大家拿起来让老师看看谁的最亮!最亮的举手。(预测:在学生举手同时,小灯泡熄灭。)怎么回事?小灯泡怎么不亮了?(预测生:我刚才手松了!)这样点亮小灯泡方便吗?4、出示电池盒、小灯座,引入新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实验装置,帮助大
3、家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和我一起了解下它们吧!设计意图:学生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并顺利地引入本课的知识点,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探究简单电路兴趣。(二)介绍装置,再点亮小灯泡1、教师给每一个小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以及两根导线。2、教师:我们一起来点亮一个带灯座的小灯泡,你们可以跟我一起来安装。记录员请你在记录纸上把你们小组的电路实物图画起来。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3、指导不能点亮小灯泡的小组点亮小灯泡。4、教师投影出示两份从学生那里得到的电路图,一
4、份是实物图,一份是符号图(事先安排),介绍简单电路上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让其他记录员再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快速地画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设计意图:学生跟着教师示范的安装方法进行安装保证了安装的成功率。第二步的操作是为了强化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理解。学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对更复杂的电路的认识。逐步提高难度,也是教学的一种策略和教育的规律。先动手后画符合小学生认知的认知特点。串联和并联相对来说串联较容易,学生容易想到。(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提问:如果现在我再给你一个小灯泡和一些导线你能也一起把它点亮吗?2、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几根导线,让学生尝试使两个小灯泡都
5、被点亮。并要求记录员画出他们小组的电路图。3、请一个小组上来演示他们的连接方法和电路图,说明电是怎么流动的。(串联的方法比较简单,学生一般都会先用这种方法连接。)4、提问:是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呢?有没有不同的?提示:刚才是两个小灯泡是在同一条电路上的,我们能不能试着把它们连接在不同的电路上。5、再请一个小组上来演示他们的并联连接方法和电路图,说明电是怎么流动的。6、不会连接的小组再尝试。并做适当指导。设计意图:提示学生,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如果都不会的情况出现就由教师演示和说明。各小组可以与教师同时进行连接。四、结束1、教师:今天我们成功地用一节电池点亮了两个小灯泡,同学们真的
6、是很了不起。2、教师:我们下节课好好来找下这个没有亮的原因。设计意图:经历了一节课的学习后,学生对电路的知识必然有了更好的认识,最后教师出示这个“坏”掉的电路既是本课的延伸,更是下节课的铺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的科学课,让学生了解有关电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做,亲身去感受,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电是什么?电器工作的原理是怎样的?”,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学科课程中某些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是通过“告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但是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体验,生成新的知识及技能。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学生在了解电路的连接时,我并没有细讲,而是让学生用开始掌握的知识,在自己的操作与观察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并自己找出原因。如果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资料,找到答案,这样学生的知识就能得到不断的积累、更新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