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人日寄杜二拾遗 高适 人曰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杜二拾遗:即杜甫。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此时,高适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二)古代诗歌阅读【文本简析】本试题选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为鉴赏材料。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2、世称高常侍。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人日寄杜二拾遗是高适晚年在蜀州(今四川崇州)任刺史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有别于其一贯的风格,虽12句,但言浅情真,易于理解。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这首怀友思乡的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把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连结起来了。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亦见于“团圆思弟妹,行坐白头吟”(又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B 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感到春
3、天到来般的喜悦和兄弟情深。(2分)表达自己对西施身受恶名的同情,很有感染力。在“樊笼”里待得久了,居然忘却了世间还有这样绝妙的所在。二者在热爱自然,尽兴乘兴,表达释压方面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杜甫在诗中,常赋予花木人格化、性情化。第一、二句用“古道”“古城”“蒺藜”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古朴自然的画卷。“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这三句是想象归家后的生活情景,属于虚写。美丽毫无掩藏,处处都显露出来,美得
4、令人心醉。【参考答案】诗句含意:自己老迈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颔联借明月高悬,胡雁掠过,楚山连绵,树叶飘落的景象,描绘了水天空寂、万木凋零、江山寂寥的图景,渲染清秋悲凉凄冷的氛围,借此委婉抒发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谪天涯的感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B 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感到春天到来般的喜悦和兄弟情深。13下列对于人、事、物的评价
5、不属于“唱反调”(翻案)的一项是(3分)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屋檐前来回走动时,希望梅花和他一起欢笑,(1 分)而那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以下对于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思故乡”是说杜甫,也是说诗人,一个“思”字将二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结起来。B.梅花开满枝条,让人空自断肠,这“断肠”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同。C.诗人身在南蕃,想参预朝政却不能,难免心中百忧又千虑,其忧国情怀于此可见。D.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闲散自适,而今携书佩剑奔走宦途,慷慨豪迈。14.【参考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形象和情感的
6、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分析】D项是对诗歌后六句的理解。“岂知书剑老风尘”意为“哪里料到书剑飘零终老风尘”,有无奈有愤激。D项认为此句“慷慨豪迈”错误。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最后两句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答案应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所以考生首先要逐句考虑诗句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思想与情感。15.【参考答案】诗句含意:自己老迈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含意3分,“龙钟”“忝”“东西南北人”
7、的理解各1分)思想感情: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身居高位却匡时无计的孤愤与羞愧;对友人四处奔走、漂泊流离处境的深挚关切。(情感3分,最后两句,诗人抒发的情感有不能报国济世无计的愤懑,也有身居刺史却匡时无计,友人漂泊流离而带来的羞愧,还有对友人的关切。愤激、羞愧,关切各1分。)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一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
8、阕开篇写词人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B.“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词人心迹。C.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词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D.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14.C(C项,“实写词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这三句是想象归家后的生活情景,属于虚写。故答案为C项。)杜甫一生,纯粹写欢喜之情的诗甚少,本书所录,此
9、前唯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首。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D汴河怀古(其二)皮日休“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4请赏析第13题崔道融西施滩诗中“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这两句。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杜甫在诗中,常赋予花木人格化、性情化。在那里觉得天地顿时开阔,仿佛换了一个人间。诗歌最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移情入境,(1 分)借花的欢笑(1 分)更加突出表达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困了就坐在临水的苔矶上休息。喜达行在所名为志喜,实际所写还是以悲情居多。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
10、飘飘,雨又萧萧。颔联借明月高悬,胡雁掠过,楚山连绵,树叶飘落的景象,描绘了水天空寂、万木凋零、江山寂寥的图景,渲染清秋悲凉凄冷的氛围,借此委婉抒发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谪天涯的感恨。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白发悲吟之意。春天的钟爱之地就在这里,载着它满满的诚意,迎接着人来。诗人身在南蕃,想参预朝政却不能,难免心中百忧又千虑,其忧国情怀于此可见。美好的去处,莫过于郊野。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首联写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发现处处春意盎然,心情十分愉悦。好风景已经连续多月了,这里的美景是周围所没有的。15.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
11、的名句,请简要赏析。(6分)15.“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时光流逝之快。“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次韵和甫咏雪 王安石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注】此诗写于新法推行之时。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字和甫。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起笔
12、写降雪前的景象,运用拟人写风起云涌,渲染大雪来时阴云密布的场景。B诗歌第二句写诗人坐看雪落山丘时雄奇阔大的美景,描写极其细腻,富有韵味。C颈联用“便疑”“终欲”两词,诗人想象大雪包裹整个世界,终将带来美好的春天。D尾联写寒乡人不感念带来丰年的瑞雪,含蓄表达了百姓对王安石推行新法的不理解。二)14B(错在描写细腻,富有韵味。此句写雪着眼于下雪时山垄茫茫一片,从大处着笔,并无细腻的描写,笔锋直露。)15诗歌的颔联有什么含意?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抱负?(6分)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第一、二句用“古道”“古城”“蒺藜”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古朴自然的画卷。B 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感到春天
13、到来般的喜悦和兄弟情深。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字和甫。喜达行在所名为志喜,实际所写还是以悲情居多。杜甫在诗中,常赋予花木人格化、性情化。二者在热爱自然,尽兴乘兴,表达释压方面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首联写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发现处处春意盎然,心情十分愉悦。颔联借明月高悬,胡雁掠过,楚山连绵,树叶飘落的景象,描绘了水天空寂、万木凋零、江山寂寥的图景,渲染清秋悲凉凄冷的氛围,借此委婉抒发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谪天涯的感恨。注原陆:高而平的地面。诗歌最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移情入境,(1 分)借花的欢笑(1 分)更加突出表达了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
14、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词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含意3分,“龙钟”“忝”“东西南北人”的理解各1分)“承优诏”,看似美称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美丽毫无掩藏,处处都显露出来,美得令人心醉。疏枝上的梅花,也真有很多忍不住笑了起来。以下对于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一片春愁待酒浇。C颈联用“便疑”“终欲”两词,诗人想象大雪包裹整个世界,终将带来美好的春天。白头吟
15、,在杜诗中有两种含义,一指古曲名,传为卓文君所作,如“穷愁应有作,试诵杜甫在诗中,常赋予花木人格化、性情化。15(1)大雪清除世界的污秽,功德圆满;大雪滋润焦枯的万物,普济众生。(2分)(2)托物言志(1分),写雪能够平治险秽润泽焦枯,表明诗人有改革现实和惠济苍生的才能(1分),通过对雪的赞咏,寄托了诗人治理积弊、改善民生、润泽苍生的伟大抱负。(2分)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仲春郊外 王 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注:这首诗作于诗人虢州参军任内(673674)。诗人恃才
16、傲物,被同僚所嫉。【参考译文】前往东园的小路,垂柳掩映;西坝的渡口,落花缤纷。好风景已经连续多月了,这里的美景是周围所没有的。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刚刚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会染上世俗尘杂呢?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描写春天生机勃勃的秀美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B.首联写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发现处处春意盎然,心情十分愉悦。C.颔联用词精练准确,对仗工稳,写出了春天美景已延续到暮春三月的时节。D.颈联通过对鸟、鱼细小动态的观察描绘,传达出面对春光时轻松愉快的感受。14.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
17、对古代诗歌语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析】“暮春三月的时节”错,题目是“仲春”。15.诗的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于其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诗歌画面赏析及分析作者情感。【解析】第一问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回答,一是对原诗句的解释,二是对景物特点的概括。第二问回答诗人的思想感情,要通过景物的特点所流露出的心情去体会。注意“何处”二字是反问,表示没有任何一处。15.第一问:尾联写刚刚下过春雨,山间的农家小院里幽静而清洁,一点儿也没有被尘俗污染,展现了一幅清幽优美的田园雨晴图(3分)。第二问:诗人通过对清新、洁净的美好风光的描绘和赞美,流露出对远离世间的纷扰与喧嚣的清静
18、生活的向往(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田家三首(其三)柳宗元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注原陆:高而平的地面。饘(zhn):稠粥。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句用“古道”“古城”“蒺藜”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古朴自然的画卷。B.“被”字化静为动,再现了蓼花绕堤的秋景,奠定了全诗寥阔萧瑟的基调。C“榆柳”是田园诗中常见风
19、物,陶渊明归园田居也以它描写田园生活。D“迷”字颇耐人寻味,既可指迷失了方向,又可指行人迷醉在田园美景中。(二)(9分)14.【分析鉴赏】(3分)B(“奠定了全诗寥阔萧瑟的基调”不当。)15.诗中描写的田家生活,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15.【鉴赏评价】(6分)在城外游走,关注到秋收结束后田家大多在砍柴、放牧,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注和热爱。行人天黑迷路,幸得田翁相留,诗人深情地赞美了田翁的热情与善良。虽家中“少丰”,但田翁也只能请行人吃点粥,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同情。每点3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四首唐诗,
20、完成1314题。13下列对于人、事、物的评价不属于“唱反调”(翻案)的一项是(3分)*A赏春 罗邺 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生。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B雪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C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D汴河怀古(其二)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3(3分)*A 14请赏析第13题崔道融西施滩诗中“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这两句。(6分)14(6分)【当年西施浣纱的溪里春水急湍喧哗,好像在为这不公正的说法表示不满。(2分)
21、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观念投射到客观事物上,情景交融、抒情与议论相结合;(2分)表达自己对西施身受恶名的同情,很有感染力。(2分)以景语收束诗歌,使“西施陷恶名”的议论显得自信确切,又为诗歌增添了文学韵味。(2分)本题最多得6分。】七(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杜 甫 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欢剧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注】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想搬家至江陵时,得知二弟杜观也将携家到江陵所作。蓝田,今属陕西西安。江陵,今属湖北荆州。如意,用
22、来搔背痒的工具。杜甫一生,纯粹写欢喜之情的诗甚少,本书所录,此前唯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首。喜达行在所名为志喜,实际所写还是以悲情居多。春夜喜雨有喜悦之意,但表现欣 喜之情并不明显。此诗作于大历二年冬,诗人已步入晚年,听到长久分离的兄弟即将到来,喜不自禁,作了三首诗,抒写兄弟相煦相濡之情。这是杜甫诗中抒写喜情比较突出的一首。首联写天寒地冻,道路艰险。颔联上句和首联对照,下句和首联呼应。有了首联的铺垫,颔 联“春色”就更加难得,“客心”就更加真诚。前两联写兄弟骨肉情深,后两联写自己欢喜 欲狂的神情举止。颈联写自己得知消息后极度高兴的神情举止,或拿着如意手舞足蹈,或吟 咏诗歌,简直一刻也停不下来。杜
23、甫在诗中,常赋予花木人格化、性情化。末联说诗人在屋 檐前来回走动时,希望梅花也一起和他欢笑,梅花果然善解人意,也一起欢笑起来。“说得 无情(物)有情,极迂极切。”(杜诗详注引卢世灌语)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沧浪诗话于此可见。杜甫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首联写杜观搬家时翻越冰天雪地的高山,行程艰苦,侧面写出诗人的牵挂。B 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感到春天到来般的喜悦和兄弟情深。C 颈联先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后写他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的白发悲吟。D 本诗与登高都用了直接及间接手法,“极尽变化”地抒写了自己的情感。14、
24、C【解析】白头吟,在杜诗中有两种含义,一指古曲名,传为卓文君所作,如“穷愁应有作,试诵 白头吟”(奉赠王中允维);更多的时候即泛指歌吟,白头为杜甫自指。这里是后一种用法,指歌吟。行坐白头吟,是指行也歌吟,坐也歌吟。亦见于“团圆思弟妹,行坐白头吟”(又 示两儿)。颈联两句叙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或持如意起舞,或行坐都吟唱诗歌,并无 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白发悲吟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15、【参考答案】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屋檐前来回走动时,希望梅花和他一起欢笑,(1 分)而那些 疏枝上的梅花,
25、也真有很多忍不住笑了起来。(1 分)诗歌最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移情入境,(1 分)借花的欢笑(1 分)更加突出表达了 诗人因弟弟携家迁至江陵,兄弟即将团圆(1 分)的喜悦和兴奋。(1 分)。【解析】考生如有其他理解,符合文意,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郊行即事 程 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注】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和程颐同为北宋理学奠基者
26、。游衍:是游玩溢出范围的意思。【赏析】“二程”诗歌,富含哲思,此诗由郊外踏春而生春游之感。面对杳然流去的落花,诗人想到了时间的珍贵,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最后表达出要与朋友及时行乐、珍惜眼前的愿望。清明时候,风和日丽。正是春天最美好的时候,不出去看看,更待何时?放下手中正忙碌的事,走出自己的房间,离开熙熙攘攘的城市,到得一个更接近大自然的去处。美好的去处,莫过于郊野。在那里觉得天地顿时开阔,仿佛换了一个人间。放眼望去,都是美丽而令人欣喜的事物,连空气都是新鲜而自由的。春天的钟爱之地就在这里,载着它满满的诚意,迎接着人来。广阔的原野,铺满芳草,更有翠色的山,绿色的树,姹紫嫣红的花,清澈的溪水。蜂
27、蝶在花丛穿行,鱼鸟亦觉来亲人。美丽毫无掩藏,处处都显露出来,美得令人心醉。陶醉其中,乐亦无穷。乘兴到处游览,寻访每一处绝美的地方。为之欣喜若狂,为之万千流连。可以肆意地游耍,可以尽情的饮酒。困了就坐在临水的苔矶上休息。欢喜填塞胸臆,更没有一丝忧愁。已经好久没有过这般自在,也好久没有这样的开心。只愿意这样的日子能长久一些,切莫匆匆就归去。郊游竟如此畅人怀,原来人生还可以有轻松自在,出来时没想到能获得这么多。美好的时节,真应该这样度过。抓住每一刻,不要让它轻易逝去,过得快乐,则就没有遗憾了。这样才算没有辜负春天,才不算是虚度时光。正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所云:“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感觉。在“樊笼
28、”里待得久了,居然忘却了世间还有这样绝妙的所在。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踏春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哲思。B郊行即事是这首诗的主题,特别是春景,占据了诗歌中大部分的内容。C诗人面对杳然流去的落花,想到了先前光阴虚度,感伤之情溢于言表。D尾联流露出郊游竟如此畅人怀,也表达了及时行乐、珍惜眼前的愿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注:选自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14C(“想到了先前光阴虚度,感伤之情溢于言表”于文无据,原诗是“想到了时间的珍贵,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的意思。)15“恣行”“兴逐”“游衍”体现了作者踏春的什么感情?
29、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有何异曲同工之妙?(6分)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B 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感到春天到来般的喜悦和兄弟情深。D尾联写寒乡人不感念带来丰年的瑞雪,含蓄表达了百姓对王安石推行新法的不理解。(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诗的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于其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诗歌最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移情入境,(1 分)借花的欢笑(1 分)更加突出表达了第一、二句用“古道”“古城”“蒺藜”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古朴自然的画卷。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可以肆意地游耍,可以尽情的饮酒。刚
30、刚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会染上世俗尘杂呢?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B(“奠定了全诗寥阔萧瑟的基调”不当。【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正是春天最美好的时候,不出去看看,更待何时?放下手中正忙碌的事,走出自己的房间,离开熙熙攘攘的城市,到得一个更接近大自然的去处。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注】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想搬家至江陵时,得知二弟杜观也将携家到江陵所作。放眼望去,都是美丽而令人欣喜的事物,连空气都是新鲜而自由的。喜不自禁
31、,作了三首诗,抒写兄弟相煦相濡之情。沧浪诗话于此可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美丽毫无掩藏,处处都显露出来,美得令人心醉。(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15补充注释:“恣行”(尽情游赏);“兴”(乘兴、随性)。答案:体现了作者轻松自在、陶醉尽兴、流连忘返的惜春之情。(2分)陶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出作者在“樊笼”待久后终于可以享受世间如此绝妙的自然美景的解放与欣喜;本诗的“只恐”“不妨”也体现了诗人踏春时顿觉自然开阔,钟情拥抱自然的喜悦。二者在热爱自然,尽兴乘兴,表达释压方面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4分,意对即可)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32、415题。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唐)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注:刘长卿曾因刚而犯上,囚禁狱中,后遇赦,贬为潘州南巴(广东茂名)尉,旋即移睦州(浙江淳安)司马。此诗作于他将往睦州,在江州告别薛六、柳八两位朋友之时。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优诏”,看似美称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B.“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层。C.颈联写出作者情感变化,
33、他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作,但顾影观照自己满头白发,又跌落到无奈的伤感中。D.尾联关合“别”的主题,主要写出薛柳二人告诫诗人要小心江上风波的殷殷叮嘱,足见情意真挚。14.D(“江上风波”错,“风波”一词,语意双关,既指江上风波,又暗指宦海风波,此处更强调后者。)15.赏析本诗颔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和在结构安排上的作用。(6分)15(一)情感表达:颔联是采用借景抒情来表达情感。颔联借明月高悬,胡雁掠过,楚山连绵,树叶飘落的景象,描绘了水天空寂、万木凋零、江山寂寥的图景,渲染清秋悲凉凄冷的氛围,借此委婉抒发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谪天涯的感恨。(二)结构安排:颔联承上启下。上承首联诗人苦痛情感,继续以江州清冷景色渲染感情,并由此联的将往淮南以及“胡雁过”“木落”等景象引发颈联以及尾联寄身沧州的迁徙漂泊和年老无奈的感慨。评分标准:情感表达手法1分,画面概括1分,作用1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哀景写哀情都给分;结构安排3分,答出颔联是首联情感的具体化,通过颔联的意象开拓了诗歌的境界,为下文的“且喜沧州近”“无如白发何”做铺垫,使抒情更为自然熨帖等内容也可以酌情给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