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时 1 新时期的民主政治、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总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 今 (1978 年至今 )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政治上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 “ 一国两制 ” 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经济上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思想文化上 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 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
2、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1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2 “ 一国两制 ” 的理论与实践。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主干梳理 考点一 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历史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 文化大革命 ” 结束。 党中央未从思想上彻底清算 “ 文化大革命 ” 的错误。 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2)时间: 1978 年 12 月。 (3)内容? 思想上:重新确立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 政治上:停止使用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 组织上:形成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经济上:做 出实行 改革开放 的重大决策。(4)意义?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 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背景:中国共产党 十一届三中 全会召开。 (2)措施 首要环节:平反 “ 文化大革命 ” 前后的 冤假错案 。 政治体制改革:改进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 基层政权 和基层民主建设。 法制建设:颁布了 1982 年宪法;出台刑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4、 。 依法治国 a.1997 年,中共 “ 十五大 ” 把 “ 依法治国 ” 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b.1999 年, “ 依法治国 ” 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c.1999 年 4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行政复议法 ,连同以前通过的 行政诉讼法 ,使 “ 民告官 ” 有了法律保证。 3.基层民主选举 (1)目的: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用 投 票表决 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2)内容? 城市: 1989年,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 农村: 1998年 11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村民委员会 组织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
5、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 村民自治不断扩展。(3)意 义? 是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建设的基础。 是中国 基层民主 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 是中国政府为贯彻 “ 依法治国 ” 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考点二 祖国统一大业 1.“ 一国两制 ” 的伟大构想 (1)形成过程 最初提出: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提出 “ 和平解决 台湾 问题 ” 的设想。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酝酿: 1981 年,叶剑英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 “ 九条方针 ” 。 形成: 80 年代以后, 邓小平 全面阐述了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的含义。 宪法保证: 1982
6、 年 12 月,将 “ 一国两制 ” 写入宪法。 定为国策: 1984 年,全国人大 六届二次 会议通过 “ 一国两制 ” 的方针,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含义:在一个 中国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 资本主义 制度长期不变。 (3)意义:是 邓小平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 2.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一国两制 ” 的构想和 各项具体方针政策日渐完善。 (2)过程: 1997 年 7 月 1 日和
7、 1999 年 12 月 20 日,香港和澳门分别回到祖国怀抱。 (3)意义? 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澳门历史新的一页,在 祖国统一 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3.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1979 年元旦,实现了两岸 30 年来真正停火。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 (3)1992 年在 “ 海峡两岸均 坚 持一个中国原则 ” 问题上达成共识。 (4)1995 年,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5)2005 年 3 月,全国人大通过 反分裂国家法 ,遏制
8、“ 台独 ” 势力,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6)民间交流日益扩大,经贸联系不断加强。 考点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 平等互利 、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2)表现? 扩大同 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 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 2001年底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及建立中国 东盟 自由贸易区。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立场? 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奉行 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80 年代以后,中国坚定不移地反对 霸权主义
9、 ,维护世界和平。 (2)表现? 改善和发展同 世界大国 的关系,形成了面向 21世纪的 全方位 的外交格局。 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如 2001年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 。 积极开展 “ 反恐 ” 外交,与各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积极支持联合国根据宗旨和原则开展的各项活动。巧学妙思 概念辨析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2)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 构图解史 民主政治建设新发展 巧思妙记 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构图解史 “ 一国两制
10、 ” 的伟大构想 图示辨析 民族区域自 治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概念阐释 “ 九二共识 ” 1992 年底,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共识: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 为 1993 年的 “ 汪辜会谈 ” 铺平了道路。 “ 九二共识 ” 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 “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 与 “ 交流、对话、搁置争议 ” 。 易错辨析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 港澳问题是殖民遗留问题,涉及国际关系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当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岛内 “ 台独 ” 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图示解史 新时期外
11、交调整及成就 构 图解史 新中国三次建交高潮 归纳点拨 我国对外关系的原则 (1)根本 原则 独立自主。 (2)根本出发点 国家利益。 (3)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4)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基本立足点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史论概念 依法治国 “ 依法治国 ” 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2史实概念 反分裂国家法 反分裂国家法是在 2005 年颁布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
12、关系的法律,主要内容是鼓励两岸继续交流合作,但同时也首次明确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中国大陆可用 “ 非和平手段 ” 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反 分裂国家法仅适用于台湾问题。 3史论概念 和谐外交 “ 和谐外交 ” 植根于对人类共同体命运的关注,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各国的共同问题,反对 “ 美国治下的和平 ” ,而主张增强联合国的作用,致力于确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 和而不同 ” 的精神境界,是 “ 和而不同 ” 这一传统价值 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升华。 主题一 中华民 族的共同心愿 国家统一、富强 史料研读 史料一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
13、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史料二 世界 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 分裂国家法 史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 ? 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解读史料 1史料一有两层含义:一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二是祖国统一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不容许别的国家插手。 2史料二认为台海两岸认同一个中国是谈判的前提,坚决反对 “ 台独 ” 势力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史料三信息 “ 平等原则 ”“ 一个中国前提下 ?” 反映了为解决 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而采取的政策,据史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