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九单元,第1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栏目导航,1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由于_和国民政府的掠夺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表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_创造了条件。,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帝国主义,经济建设,2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2)内容:优先发展_,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_、沈阳机床厂和_等先后建成投产。(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_奠定初步基础。,重工业,第一汽车制造
2、厂,飞机制造厂,社会主义工业化,3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底。(2)内容农业:农民参加_,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组织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行业_。(3)结果: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_,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化建设需要原始积累。马克思说所谓的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原始积累是()A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1950年全国土地改革运动,A,解析建国初期对农业
3、、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生产者农民、手工业者分离,同时通过统购统销等措施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本,故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将私营企业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生产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合一,故C项错误;1950年全国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生产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合一,故D项错误。,1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
4、主体”和“两翼”。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是“两翼”,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3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例题】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60%以上。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2%,12个工业部门的产品成本降低29%。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B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C十分雄厚的重工业基础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解析题干说明19
5、57年我国生产力水平发展较快,这是因为“一五”计划成功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D项;“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是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奠定经济基础,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故C项错误。,D,1“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以下关于上述材料中工业建设总体布局设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力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的快速发展B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经济布局不合
6、理的局面C充分利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D布局完全没有考虑进行老工业基地的建设,A,解析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发展,与材料中“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相符,故A项正确;“根本上改变了”与材料中“基本完成东北工业基地建设”不符,故B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与材料中“东北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不符,故C项错误;“完全没有考虑进行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与材料中“基本完成东北工业基地建设”不符,故D项错误。,21955年底,毛泽东提出:“我们要利用目前国际休战时间,利用这个国际和平时期,再加上我们的努力,加快我们的发展,可提早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刘少奇也提出
7、:“如果不加快建设,农业和私营工商业未改造,工业未发展,将来一旦打起仗来,我们的困难就会更大。”据此可知上述认识()A成为“一五”计划制定的依据B缘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的政治意识C吸取了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教训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的标志,B,解析题中时间是1955年,而“一五”计划于1953年开始,1957年结束,故A项错误;题干中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强调对资本主义的改造和过渡到社会主义,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故B项正确;中共吸取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教训的表现主要是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的标志是197
8、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排除D项。,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2)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_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3)影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曲折历程,农业国,工业国,2探索失误(1)表现总路线: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_、大办农业。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_。(2)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
9、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多快好省,大办工业,公共食堂,“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2)“大跃进”错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背离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错在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3纠正错误(1)措施: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_、巩固、_、提高”的方针。(2)结果: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恢复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_基本完成。4国民经济的劫难(1)劫难原因:“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扩展到_。表现: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调整,
10、充实,调整任务,经济领域,(2)调整1971年, _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提出_的思想,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周恩来,全面整顿,下表反映的是19521970年间各时期投资结构变化情况(%),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D,A19531957年的投资结构受建国初期国际环境影响B19581962年重工业投资增长受“左”倾思想影响C“八字方针”调整了19631965年农轻重的投资比例D“文革”并没有影响到轻工业领域的投资比例与发展,解析19531957年重工业比重大,轻工业、农业比重小,反映了建国初期国际环境恶劣,需要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故A项正确
11、,不符合题意;19581962年重工业比重继续增长,轻工业徘徊不前,反映了1958年国家开展“大跃进”,大力发展重工业,是受“左”倾错误思想影响的结果,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631965年重工业比重下滑,农业和其他部门增加,反映了“八字方针”对农轻重的投资比例的调整,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661970年轻工业投资比重有一定增加,并不能说明“文革”对轻工业没有影响,相反,“文革”严重地冲击了工业领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核心问题(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
12、要矛盾问题。,19561976年探索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及经验教训,2经验教训(1)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3)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认清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例题】1960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应
13、该主要归生产队。这项政策在当时()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D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解析题干中“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应该主要归生产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对农民的束缚,所以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农村所有制,故B项错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故C项错误;1960年的国民经济调整并未推动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故D项错误。,A,1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学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其他人操作着著名的“土高炉”,读着由当局准备的专业指导小册子,使用着原始的工具和原材料(包括垃圾桶、平底锅和栏杆),那些从来没有见过钢铁生产的市民们建起了原始的砖炉,开始出产质量很差的钢锭。材料最有可能在描述()A“一五”计划B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