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总第_25_课时 执教时间: 4 月 2 日 备课时间: 3 月 22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例9、例10,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七的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小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小公因数的含义,列举法找公因数。【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若干个边长是6
2、厘米和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画好两个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对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以及分解质因数有一定的认识,能准确作出判断。此课学习,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并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用不同的方法寻找最大公因数。【前置研究】预习例题,完成下面预习题:1用纸片动手制作例9中所需的一个长方形和2个正方形(1)哪个能正好铺满?哪个不能正好铺满?为什么?(2)你认为是否正好铺满与什么有关?(3)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2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试找出8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过程】一、铺垫准备1直观演
3、示,作好铺垫。出示边长6厘米和边长5厘米的两个正方形。观察:这两个正方形,哪一个能正好分成边长都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根据学生交流,演示分割正方形,看出每条边长6厘米都正好可以分成3份,这个正方形能正好分成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边长5厘米的不能正好分成。追问:为什么边长6厘米的正好可以分成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而边长5厘米的不能呢?指出:因为小正方形边长2是6的因数,边长62=3(份),所以能正好分成同样的正方形;但2不是5的因数,边长52有余数,就不能正好分成。2引入课题根据这样的情况,如果一个长度是原来边长的因数,就能正好全部分割成小正方形。现在就利用这样的认识,学习与因数有密切联系的内容。
4、二、探究新知1认识公因数(1)操作活动(出示例9)用边长6厘米和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吗?拿出手中的图形,指名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2)交流预习作业:哪个能正好铺满?哪个不能正好铺满?为什么?你认为是否正好铺满与什么有关?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结合交流进行演示:引导观察用正方形纸片铺的结果,理解边长6收长方形两边12和18的因数,能正好铺满。(板书:186=3 126=2)边长4是12的因数,但不是18的因数,就不能正好铺满。(板书:124=3 184=42)说明: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边的长度,6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所以能正好铺满;4是12的因数,但不
5、是18的因数,所以不能正好铺满。(3)想象延伸:想一想,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为什么?学生可能有下面的想法:还有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这个长方形,因为12和18除以它们都没有余数。追问:你发现正方形边长的厘米数符合什么条件,就能把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说明:边长1、2、3、6厘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可见,当正方形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时,就能正好把这个长方形铺满。(4)揭示概念提问:你发现哪些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指出:像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
6、板书:公因数)追问:像4是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为什么?指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两个数的公因数。(板书:公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因数)2求公因数(出示例10)(1)提出问题引导:我们知道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那如果已知两个数,你能找出它们所有的公因数吗?出示: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找出其中最大的一个。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找8和12的公因数的?又是怎么找出它的最大公因数的?注意强调书写的格式:先写出8的因数: 12的因数: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再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1)用列举法一次列出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公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2)或者只列出12和18其中
7、一个数的因数,再找出他们的公因数;如: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里找12的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找8和12的公因数?说明:因为公因数一定在8的因数里,所以只要在8的因数里找出也是12的因数,就是它们的公因数。3)思考12和18的关系,只在头脑中思考,然后直接写出来。方法多样,教师在交流的时候要从低层次的思维向高层次的过渡,先从列举法开始,然后从列举一个数转向。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8和12的公因数有1,2,4,其中最大的是4。4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所以,两个数公因数里最大的一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板书:最大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3用集合图表示公因
8、数以前我们学过用集合图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还记得吗?要是现在让你用集合图来表示8和12的关系,想想该怎么表示?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班级内交流并说说怎么想的?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图例。教师让学生说说每个圈表示的意思。 提问:从图上看,哪些数是8的因数,哪些数是12的因数?哪几个是8和12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几?指出:8和12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三、分层练习(必做)1完成“练一练” 第1题说说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说说你该怎么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找的?提问:从表里看,怎样的数是18和3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明:
9、先在表里分别圈两个数的因数,其中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就是它们的公因数,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公因数。2完成“练一练” 第2题学生说说题目要求,并完成下面的练习,然后同桌交流,说说怎么做的?教师指导:说说15和20的因数、公因数分别是哪些?最大公因数是谁?(必做)1完成练习七 第1题(1)让学生依次按要求填出合适的数。提问:从练习的过程看,你是怎样找出12和42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2)引导: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可以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公有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你能应这样的方法,求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吗?学生练习,检查过程并说明方法。2完成练习七 第2题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提问:能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吗?(选做)1.把45厘米、30厘米的两根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 2. 幼儿园的大班有36个小朋友,中班有48个小朋友,小班有54个小朋友。按班分组,三个班的各组人数一样多,问每组最多有( )个小朋友。 3. 下面是育才小学五年级各班的人数。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5)班人数 39人 41人 40 人 43 人 42人哪几个班可以平均分成人数相同的小组?哪几个班不可以?为什么?四、评价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什么是公因数吗?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五、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