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阶段提升练 (五 ) (时间 :40 分钟 满分 :85 分 )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明清时期的政治 明代加强皇权消除官员结党 1 明代加强对六部监察的措施 2 清代加强司法审判公正的措施 3 明清时期的经济 明清手工业的发展 4 明代货币政策调整 5 经济发展对知识需求的影响 6 明清时期金融业从 商业中分离的趋势 7 明清时期的思想 与科技文化 心学的影响 8 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根源 9 对理学思想的批判 10 清代科技发展缺乏市场动力 11 戏剧的表演特性 12 综合 13、 14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 48 分
2、 ) 1.明朝的大明律曾经颁布多项禁令 ,如 :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 ,禁止地方官员与朝官交结 ,禁止京官与京城家资富厚之人交结 ,否则即构成奸党罪。这些规定旨在 ( ) A.防治宦官专权和权臣乱政 B.消除官员结党对皇权的威胁 C.用法律形式加强中央集权 D.澄清吏治以杜绝制度的腐败 解析 :B 本题易错选 A 项 ,原因在于没有从全局考虑 ,单纯依据禁令中的一条 “ 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 ” 而得出片面的结论。结合题意可知此题侧重考查禁令颁布的目的。朝中所 有官员都服务于皇权 ,因此限制官员的交往和行为 ,实际上就是加强专制皇权 ,B 项正确。材料内容涉及对官员行为的约束和限制 ,而不是中
3、央和地方的关系 ,C 项错误 ,排除 ;规定中并未涉及腐败问题 ,排除 D 项。 2.(2017 湖北华中名校金卷 )明太祖废丞相后 ,曾下令 :“ 内臣 (宦官 )不得干预政事 ,预者斩 ” 。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 :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 ,方可施用。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 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 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 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 解析 :D 明太祖时内阁并未形成 ,故 A 项 错误 ;限制内府和六部集权于皇帝只会增加皇帝的行政负担 ,故 B 项错误。内府和六部本无矛盾 ,明太祖的制度设计让其相互牵制 ,才滋生了矛盾 ,并不是 “ 协调 ”,
4、 故 C 项错误 ;从限制内府 ,到利用内府牵制六部可知 ,明太祖意在加强对六部的监察 ,故 D 项正确。 3.唐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 ,即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者共同审理案件 ,称 “ 三司推事 ”, 到清朝时 ,除沿用 “ 三司 ” 制外 ,如遇重大案件 ,则实行九卿会审制 ,即刑部、大理寺、 都察院会同吏、户、礼、兵、工部和通政司的官员共同审理。上述制度规定的实行 (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A.表明监察机构逐渐呈现出独 立性 B.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使皇帝权威不断得到强化 D.易造成权力交叉 ,行政效能低下 解析 :B 材料中的 “ 三司推事 ”“ 九卿会审制 ” 均体
5、现的是监察机构的司法审判权的行使 , A 项排除 ; “ 三司推事 ”“ 九卿会审制 ” 体现了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 ,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B 项正确 ;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皇权的强化 ,C 项排除 ;对于重大案件实行权力交叉的共同审理 ,不会降低行政效能 ,D 项错误。 4.(2018 湖北天门月考 )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 ,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 ? 据明 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 ,“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 ,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 。这有利于 (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商业繁荣 ,
6、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 C.手工工业发展迅速 ,区域经济发展显著 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对外贸易繁盛 解析 :B 鸦片战争后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故 A 项错误 ;“ 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 ”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反映了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 ,“ 多以丝织为生 ” 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 ,故 B 项正确 ;明清时期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民间手工业发展受到压制 ,故 C 项错误 ;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而不是繁盛 ,故 D 项错误。 5.早在洪武十七年 (1384 年 ),明政府就将部分税粮折为白银征取 ;正统二年
7、 (1437 年 ),朝廷被迫宣布 “ 弛用银之禁 ”, 于是 “ 朝野率用银 ,其小者乃用钱 ” 。这一现象说明 ( ) 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经济发展促进政府政策的调整 C.税制改革推动白银普遍化 D.明政府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解析 :B 白银作为货币使用说明商品经济发展 ,明朝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故答案为B 项 ;A、 C 两项是在明中后期张居正 “ 一条鞭法 ” 改革后 ;中国历代封建政府都实行 “ 重农抑商 ” 政策 ,明朝不仅没有改变 ,反而强化了 ,故 D 项排除。 【新知生成】 赋役折银改革体现了国家把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转化为货币地租 ,这一地租和劳役改革
8、,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关系 ,促进了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2017 广东广州一模 )明清时期 ,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 ,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耕心农话杵臼经布经等。这是因为 ( )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科学研究注重实用 性 C.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解析 :C 材料中没有科举应试类的读物 ,故排除 A 项 ;科学研究的书面结晶是学术著作或者是科普读物 ,很显然与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不相干 ,实用性读物不一定是学术著作或科普读物 ,不一定非要通过科学研究才能出来 ,故 B 项与材料构不成因果联系。明清时期江南
9、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相应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 ,实用性读物恰好是其产物 ,故 C 项正确。 D 项首先是时间不对 ,经世致用思想主要是在明清之际盛行 ,材料说的是明清时期 ,比明清之际时间大的多 ,另外经世致用提倡 的治学方法 ,对象主要是学者和知识分子 ,材料中实用性读物不全是学术著作 ,故用经世致用思想盛行来解释也不充分 ,故排除 D【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项。 7.(2017 东北四市质检 )明清时期 ,晋商既经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又经营金融业。二者的结合 ,出现了山西商人早期经营的金融资本形式 依靠自有资本放债的典当、印局和在经营存放款业务中起中介作用的钱庄
10、。这反映了山西 (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商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 C.商品经济在全国领先 D.金融业从商业中逐步分离 解析 :D 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具有雇佣关系 ,这与材料不符 ,故 A 项 错误 ;从金融资本形式中看不出商业资本流向生产领域 ,故 B 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在全国的地位状况 ,故 C 项错误 ;从 “ 晋商既经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又经营金融业。二者的结合 ,出现了山西商人早期经营的金融资本形式 ? 钱庄 ”, 可知反映出金融业逐渐从商业中分离成为独立行业 ,故 D 项正确。 8.(2018 湖南长沙摸底 )明朝中后期 ,受心学的影响 ,一批知识分子跳出
11、了宋儒的框架 ,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 ,鄙视功名利禄 ,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 )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解析 :D 材料反映的是思想领域 ,不能体现 “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故排除 A 项 ;心学从属于理学 ,B 项错误 ;心学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为天理 ,为封建专制服务 ,C 项错误 ;材料 “ 他们傲视封建礼教 ,鄙视功名利禄 ,敢于直言 ” 体现出在心学影响下一批知识分子要求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主义思想 ,故选 D
12、项。 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 :“ 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 ,人各得自私也 ,人各得自利也。 ” 导致该观点出 现的社会根源是 (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西学东渐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言论自由的推动 解析 :C 社会根源 ,是指某一个现象或问题的出现所基于的根本原因 ,应该从生产力的角度去分析。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专制统治的腐朽是政治方面的原因 ,故 A 项错误 ;西学东渐为思想方面的原因 ,故 B 项错误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 ,属于社会根源 ,故 C 项正确 ;言论自由并未出现在明清之际 ,故 D 项错误。 10.(2017 江西五市八校联考 )清
13、代学者戴震说 :“ 尊者以理责卑 ,长者以理责幼 ,贵者以理责贱 ,虽失 ,谓之顺 ;卑者、幼者、贱者 以理争之 ,虽得 ,谓之逆。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体现出其反对君主专制的倾向 B.经世致用的朴实学风成为主流 C.封建统治秩序遇到未有之危机 D.天理人欲对立观受到理性批判 解析 :D 题干材料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材料反映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判 ,故 D 项正确。材料是对 “ 理学 ” 的批判 ,不能体现反对君主专制 ,故 A项错误 ;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且不符合清初理学研究脱离实际的史实 ,故排除 ;当时的主流思想依然是理学 ,封建统治秩序并未动摇 ,故 C 项错误。
14、11.(2018 山西晋中期末 )据古籍记载 ,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 “ 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 ,排【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印书籍 ”, 却在乾隆初年因 “ 无用 ” 而被改铸为铜钱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 ) 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 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 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 解析 :D 材料中百数十万 “ 精铜活字 ” 是为 “ 内府 ” 所铸 ,故 A 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B、 C 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据材料这些铜活字 “ 在乾隆初年因 无用 而被改铸为铜钱 ” 可知 ,这里的 “ 无用 ”, 应是指缺乏市场 ,故 D 项符合题意。 12.“ 宁穿破 ,不穿错 ”, 戏曲中的人物 ,都有固定的扮相。穿什么服装 ,都是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地位、文武官职而定的。该穿蟒袍的不能穿官衣 ,该穿素的不能穿花的。这体现了戏剧的表演特性是 ( ) A.综合性 B.写意性 C.程式性 D.虚拟性 解析 :C 题中 “ 戏曲中的人物 ,都有固定的扮相 ”“ 该 ? 不能 ?” 是戏剧表演程式性的表现 ,故 C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其中 13 题 25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