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教材分以下四段:例1教学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例2、例3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例4、例5教学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例6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例7、例8教学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例9、例10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例11、例12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113约分; 例14通分. 例15分数的大小比较、球的反弹高度.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利用已有经验,逐步抽象分数的意义。第一、借助直观图,唤起对分数的已有经验。第二、抽象出单位“1”。对单位“1”的认识是理解分数意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分数意义由直观层面发展到抽象层面的体现之一。教材
2、借助上面提供的素材,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单位“1”的概念。把自然数1作为建立单位“1”的台阶有两个原因:一是被平均分的对象都是1个,1个用自然数1表示,学生容易接受;二是由自然数1抽象成单位“1”,降低了认知坡度。第三、结合直观图,用单位“1”表达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中,除了单位“1”比较抽象外,还应概括出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第四、抽象出分数的意义。在学生结合直观图,从单位“1”的角度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后,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概括分数的意义。引导的方法是让学生比较这些分数的共同点,即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的,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不同点,即分
3、的份数不一样,告诉学生可以用“若干份”来表示。同时,教学分数单位的概念。2以分数单位为生长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为了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教材注意以分数单位为生长点,安排了操作和比较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3借助直观图,完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4通过不完全归纳,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5合理地安排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内容。第五、循序渐进地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借助直观图,让学生认识到有的分数虽然分子和分母都不同,但大小是相等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生探索规律的心理需求:到底什么样的分数大小相等呢?例2则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4、第六、自主探索与有意义的接受相结合,学习约分和通分。约分和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教材先教学约分,再教学通分。在教学约分时,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小组里交流。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可以告诉学生这个过程叫做约分,让学生有意义的接受约分的概念。同时,介绍约分的书写形式以及约成的通常要求。还可启发学生思考约分的简便写法。在教学通分时,例4让学生把和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同样要让学生自主探索。这时学生可能用4和6的公倍数作分母。在此基础上,介绍通分和公分母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用哪个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第七、鼓励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教,本
5、单元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例5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比较大小。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使学生在说明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3、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对分数的认识。4、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
6、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5、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继续学会猜想与验证,操作与实验等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推理及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使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四、教学重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五、教学难点:1、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掌握约分、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六、课时分配: 15课时1、分数的意义 1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 4课时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课时 4. 分数的基本性质 (1课时) 5. 约分 (2课时) 6. 通分 (1课时) 7. 分数的大小比较 (2课时) 8.整理与练习 (2课时) 9. 球的反弹高度. (1课时)七、单元教学构思:1、根据学生的学情,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发展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引导自学,引导发现,组织讨论,组织练习等教法。 2、放手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让他们通过观察,分析,猜测,验证,交流,总结,实践等数学活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发展,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