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興國中二年級資優班自然科技組組員:莫語紓 余芷璘 一、研究動機 有一次參加科工館的科學活動,做“浮沉子”這項實驗時,發現只要輕壓寶特瓶身,就可以使瓶中的浮沉子上下移動,十分有趣,決定朝這方面去研究;我們希望藉此次的研究了解浮沉子的原理,並嘗試用簡單容易取得的日常用品來製作,檢討改進其運用。二、研究目的1.探討兩種浮沉子形式:開放式及封閉式浮沉子所應用的原理。這是蕭次融教授所做的點滴型浮沉子.卡哇咿!2.針對開放式浮沉子:(1)穿孔的大小是否會影響浮沉子 移動的速度?(2)在比重不同的溶液中,移動速 度有何不同?3.針對封閉式浮沉子:(1)汽球大小是否影響浮沉子的移 動速度?(2)浮沉子的配重
2、對移動速度的影 響?(3)瓶中空氣量和所施力的關係?(4)水溫對浮沉子的影響?三、研究器材 透明的小瓶子(2個)、熱融膠、鐵釘(穿孔用)、熱融槍、螺帽(4個)、汽球(6個)、橡皮筋(4條)、氣嘴(4個)、鐵墊圈(數個)、寶特瓶、水、打氣筒、球針(2個)、大塑膠 桶、冰塊、溫度計。四、研究步驟一.浮沉子的製作“開放式”浮沉子的做法:1在透明小瓶子的瓶蓋上用鐵釘鑽一個洞;2用熱融膠把螺帽黏在瓶蓋上;3調整瓶中的水量,放入裝水的寶特瓶中,使浮沉子恰好浮出水面一些。“封閉式”浮沉子的做法:1將汽球套在氣嘴上,用橡皮筋綁緊;2用打氣筒將空氣打入汽球,使汽球膨脹;3在氣嘴上套適量的鐵墊圈,再以螺帽鎖緊氣嘴
3、,避免鐵墊圈滑落;4將浮沉子放入裝水的大塑膠桶中,使其恰好浮出水面一些。二.實驗:封閉式浮沉子的汽球大小、配重,瓶中空氣量及水溫的影響。1.汽球大小:用打氣筒打氣,由於打入的空氣量不同,汽球的大小也不同,套上相同數量的墊圈,不做任何調整,直接放入瓶中,用手壓瓶身,觀察浮沉子在水中移動的情形。2.配重:用同一封閉式浮沉子,改變所套的墊圈數,觀察其影響。3.空氣量:先倒入半瓶水,將調整好的浮沉子放入,用手壓瓶身,使浮沉子下沉;加水至水滿,再壓瓶身,使浮沉子下沉,比較兩次施予瓶身的力之大小。4.水溫:將冰塊丟入瓶中,觀察浮沉子的變化並記錄水溫;將冰水倒掉一半,加入1/4常溫水,使浮沉子保持下沉狀態,
4、慢慢加入熱水,觀察浮沉子的變化並記錄水溫。五、研究結果與討論(一)浮沉子所用的定律:阿基米得原理: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 浮力等於所排開的液重。巴斯卡原理:密閉流體的任何一部分 一旦受到壓力,此壓力可傳至流體的 每一個部分,且壓力大小不變。波以耳定律:密閉容器內的氣體,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氣體的壓力 與氣體的體積成反比(PV=定值)。波以耳查理定律:符合下列公式 的氣體,稱為理想氣體,在壓力不 變情況下,體積與絕對溫度成正比 。公式:(二)探討浮沉原理:開放式:將浮沉子放入寶特 瓶,手施壓於瓶身,水中各點 所受壓力相同。壓時浮沉子外 部水壓增加,大於內部空氣壓 力,而將水擠壓入浮沉子內,使浮沉子總
5、重量增加,大於所 受浮力而下沉;放開時則反 之。封閉式:將浮沉子放入寶特瓶,手施壓於瓶身,水中各點所受壓力相同。壓時浮沉子外部水壓增加,大於內部空氣壓力,將汽球壓縮使其體積變小,浮沉子所受浮力也因而變小,而下沉;放開時則反之。(三)封閉式浮沉子的實驗:1.汽球較大時,需施予瓶身較大 壓力浮沉子才會下沉;若汽球過 大,則浮沉子不會下沉。反之,汽球較小時,只需輕壓瓶身即可 使浮沉子下沉,若汽球過小,則 放入水中後便直接下沉,不上 浮。2.墊圈一個重量約為3.50g,平時做實驗都套6個墊圈,這次我們分別改成套7個與套8個,發現雖然每次只差1個墊圈,但浮沉子移動的速度卻有很大的差異,墊圈數越多,下沉速
6、度越快。3.當瓶中只裝半瓶水時,需施予瓶身很大的壓力才可使浮沉子下沉;但是當瓶中裝滿水時,只需輕輕按壓瓶身就可使浮沉子下沉。總之,水裝的越多,所施予瓶身的壓力就越小。4.加入冰塊後不久,汽球遇冷而收縮,浮沉子體積變小,所受的浮力也變小而下沉,當時水溫約為78;將熱水倒入瓶中後,汽球遇熱而膨脹,浮沉子的體積變大,所受的浮力也變大而上浮,當時水溫約為6070。六、結論 藉由此次研究,我們發現日常生活 中有許多事物也是利用浮沉子的原 理,如:潛水艇、釣魚用的浮標與鉛 錘等。讓我們一起來動動腦:利用浮 沉子的原理,還可以發明哪些實用的 東西呢?這就有待大家一起努力囉!七、補充資料其他類型的浮沉子:其他
7、類型的浮沉子:作法:使用點滴吸管 1.取點滴吸管(塑膠製)。2.將細管部分剪掉,留約1公分。3.從點滴吸管的細管方向插入銅釘(不易生銹)數支,即成浮沈子。4.將浮沉子置於杯內的水中,試其浮沉的程度。作法:使用一般吸管 1.取一般吸管(可彎曲)數支。可 選用不同顏色,以便觀察。2.取 適當長度(約10公分)。3.將吸管 折成兩段(須等長)。4.將一般 髮夾兩端分別插入吸管的兩個管 口,使兩管口固定在一起,即成 浮沉子。5.將浮沉子置於杯 內的水中,試其浮沉的程度。八、參考資料小百科報報第47期浮沉玩偶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 蕭次融教授科學教育月刊第132期 民國79年9月科學教育月刊第137期 民國80年2月民國84年遠哲科學趣味競賽手冊69頁科學實驗莊毓文 宇聯出版社http:/pck.bio.ncue.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