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汇报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08.12.16 在推进课改方面我校面临两大困难:一高考压力大二学校用地面积及教室、操场等资源严重不足。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 在高中课改中,我校严格按国家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时,全面使用课改教材。认真搞好模块教学,细致操作学分制。高一和高二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全员参加了研究性学习课程。07-08学年度高一共完成了19个课题,08-09初,高二又开了42个课题。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有始有终,其中的精品课题评选展示活动有本年级家长和全校各年级老师参与;精品课题评选答辩会在区联合体学校中展示。坚持在两届高一开设校本课程并实行走班制,0708年度开设了9 门
2、校本课,0809年度开设13门。校本课程因内容的新颖、实用和丰富而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在区高中课改平台的使用中,我校的资料上传率高,受到区教委表扬。通用技术课前期准备有亮点,开课后认真教研,学校、教师、学生都如重视其他文化课一样重视这门课。学校还认真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此项工作如期完成且质量较好。一、我校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情况一、我校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情况(一)模块教学与学分制从管理层面上促进学生的模块学习,我们主要是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加强过程性评价比重。学校将区里下发的学分认定办法进行了细化,形成附录1(见表)。这个表格中有日常表现(含态度10%,作业15%);考勤;考核成绩(
3、平时10%,模块考60%),还有奖励10%,及补考成绩与认定。除了老师严格记录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还有学生签字和家长的意见。表格设计全面合理,加之过程记录的严谨细致,提高了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和监控。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召开年级全体学生会、教师会、家长会,宣讲学生管理制度的严肃性、严格性。在每次模块考试结束后,及时进行学分认定,发给每个学生印有教导处章的“学生学业记录表”(附录1),对模块考试不合格且没有获得学分的学生另附家长通知书,告之补考等事宜,同时张贴“模块学分认定”补考安排,以示学分的严肃性。(二).研究性学习1.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大胆创新设计
4、创新一:全体高一、高二的教师人人承担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任务,都担任课题的指导教师。一年半来,我校高一、高二的全体老师全员承担课题并取得了很好成效。创新二:研究性学习的排课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过去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曾采用把研学的3课时分给某些科目排在课表里,如物理研学课、化学研学课,只有这科老师才承担研学任务。这样做问题很多。因为研究性学习不是都能在课内完成的,大量功夫是要花在课后。课内的时间不可能全用来上研学,于是就用来上学科课,上物理课、化学课最后就成了给学科加的课时。这次我们采取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排课方式。即高一、高二的所有学科老师的课时中都含有研学的课时。“集中”就是在学期初、
5、学期中、学期末要求每科老师都用自己学科课的若干课时来做开题指导、中期指导、结题指导等。“分散”就是指平时学生做课题都是在中午、课后、周末和节假日等课余时间。指导教师对小组课题的指导都是利用这些时间。因此,在我校的课表中看不到“研学”这个科目,但研学课题却做得扎扎实实,每个课题组都按时提交了研学成果。2.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务实的总体安排我们把原定高一学年1-4学段完成的课题研究,调整为1-3学段完成。把高二学年原定1-4学段完成的课题研究,调整为1-2学段完成。以减少学生在学年末的课业负担,集中精力进行高一的期末复习和高二的会考复习。我校学生高中三年共完成两个课题:高一学年以教师引领为主完成一个课
6、题,记5学分;高二学年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完成一个课题,记10学分。这样安排是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不同时段的学业负担,从实效出发,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功,而不是为了做表面文章而虚耗时间。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是认真而且务实的。3.高一年级的研学安排高一的研学以教师引领为主,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课题研究方法。第一学段:开课阶段。高一各学科老师在两周内用自己的课上时间介绍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并对“如何撰写课题报告”、“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基本的研究方法”等进行指导。第二、三阶段为研习阶段。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每个指导教师要保证一学期有2次集中指导整个小组的时间,其他为分散单独
7、指导。其中一次整组指导是在学期末,由学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如资料积累的程度等),并布置寒假中要做的工作。每次指导均由任课教师和课题组组长详细填写“研究性学习手册”(附录4:44中研学册)。第三阶段中期开始,着手撰写结题报告、准备课题答辩。第四阶段为全年级集中的课题成果汇报展示(附录5:44中研学展示活动方案)。展示活动分为两步。第一步:精品课题评选。把20多个课题研究成果做成展板在操场上展示。请家长代表和学校的骨干教师来评选出优秀课题。第二步:精品课题成果答辩展示会。全年级学生参加。选出的三个精品课题组的学生做答辩人。答辩会邀请了区联合体学校、研修学院、中教科领导和家长代表参加。学生的研究成果
8、和精彩答辩,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4.高二年级的研学安排高二学年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完成一个课题。第一阶段:学生自主选题、自愿组成研学小组,提交“课题申报表”,经批准后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方案展开研究。第二阶段: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提交中期报告。第三阶段:结题。(1)撰写并提交结题报。(2)个人、小组、指导教师进行自评互评,交“审核表”。(3)学校评审团进行评选。(4)成果展示及“优秀课题组”、“优秀指导教师”表彰。作为非重点中学,高二研学不得不为会考让路,以至于大大缩短了研究时限。但高二的研学是在高一已初步掌握了研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了培养研究能力的渐
9、进过程。(见附录6:08-09高二研学开课方案)5.研学开展中的收获与体会 领导和教师要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前瞻的认识、务实的操作和不畏困难的坚持。“虽然研究性学习在高考中一分都不体现,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做下去,因为我们相信它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大有益处的。”讲完这话时,有家长鼓起掌来。会后家长对我说:“学校能有这样的见识,我们太高兴了。把孩子放在你们这,我们放心。”要把老师充分动员起来,形成年级组对研学的有效管理,班主任深入地动员,给学生建立一种研学的“制度意识”,才能使研学真正开展起来。充分利用西城课改平台,与兄弟校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三)校本课程1校本选修课开课思路2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1)
10、申报(2)审定(3)开课3校本课程开课程序(1)选课(2)排课(3)上课4校本课程的考评(1)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必须制定本课整体的教学目标,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每月第一周将当月校本课程电子稿教案交教导处。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竞赛中的获奖资料,并在学期末展示。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2)对学生的评价 考勤 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学期成果5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收获(1)补充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空间。(2)拓展教师专业知识,提升教师合作意识。(3)充分利用各项设施,模块教学得到延伸。6对校本课程的深层认识(1)校本课程的意义就是为满足
11、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所设立的。所以叫“校本”,就是针对本校这类的学生群体所开设。是在国家必修课(普遍性)之外所做的特殊性补充。因此校本课程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2)校本课程的关键点就要找准自己学校学生的层次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示范校应选择开设一些高端的课程;普通校应选择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以及扩大知识面的博学类课程。(3)不足与改进方向:目前我校的校本课程还没有形成课程体系。今后我们将对现有校本课进行整合并进一步开发新课程,逐步建立起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五)通用技术课1我们对通用技术课的认识(1)扭转学生成为应试工具的不正常现象,培养学生可
12、以终身受益的实用技能。(2)扭转中国目前教育只为培养少数精英的做法,使大多数学生将来能成为有技能的劳动者。(3)扭转当前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写算轻动手的偏向,而开始注重与现实的接轨。2提前一年的课程准备3通用技术课的硬件投入4新学期通用技术课开课情况两次相关活动:走近世界500强我看可口可乐的参观可口可乐公司的活动。二是以“通用技术课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为题,各班开展辩论赛。二对高中后半段的课程安排的思考二对高中后半段的课程安排的思考对北京市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的理解与认识。新课程安排指导意见与传统课程安排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在高中后半段仍然安排了很多选修课。特别是体现出“文科生也要学点理;理科生也
13、要学点文”的思路。这一思想与原师大附中老教育家林励儒先生“侧文的要选科学课,侧理的要选社会课”的思想是一脉相传的。其目的是防止学生偏科,让学生均衡发展、全面发展,给学生以重在提高综合素质、淡化完全应试的心理导向。这个理念是对的,是理想的目标。在高一和高二上学期可以做到,但到高二下学期特别是高三年级,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就难以做到了。即使学校开了这些选修课,也没有学生会选,家长也会激烈抨击“在这么紧张的时间内还上这些与高考无关的课”。2 基于现实的思考与初步设想(1)“让文科的学生学点自然科学,理科的学生学点社会科学。”防止学生偏科,培养全面素质。在高二第一学期,每周或隔周用一课时安排选修课,同时
14、开设物理、化学、生物选修课,供文科学生选修;开设历史、地理、政治选修课,供理科学生选修。(2)让文科和理科的学生在各自主修的领域中再加深一点、在拓展一点。满足优秀学生再提高的需求。在高三13学段中,在北京市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所限定的必修模块之外,再增设一些有助于提高拓展的贴近高考的非限定性模块。例如:高二高三化学的规定必选模块是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我校考虑增设化学与实验这一非限定模块中的内容。因为这个模块都是化学实验,与化学高考的考查重点十分吻合。(3)文科理科学生都选学点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选修课。让高三学生的学习再丰富一点,让紧张的生活舒缓一下。三高中课程改革面临
15、的突出问题和解决的对策与建议三高中课程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解决的对策与建议(一)高中课改面临的突出问题1高中新课程的课时安排与高考现实的矛盾突出。2部分学科的新教材问题较多3教师工作量增大、负担重4与课改相关的各种政策及各部门的工作布置不配套。5综合素质评价的理想与现实差距大,给师生带来极大的负担和烦恼。(1)操作极烦琐。设置条目繁多且程式化。让学生填写的项目很多都要求在1000字以上,占用学生很多时间且无实际价值。(2)目前综合素质评价的填写只限于校内网,不能上社会网,家长和社会的评语都是由学生在校输入,可信度很低。(3)最担心的是大学招生能否用上综合素质评价。如果不用,所有耗费了极大精力的工作负出都成了无用功。即使大学招生用了,能有多大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二)解决的对策建议1关于课时(1)减少科目,补给部分学科课时。这是与课改基本理念相悖的,不可行。(2)降低高考难度。也不可能。因为已经公布新高考难度不降低。(3)我们认为可行的办法是给教材瘦身。减少高中教材内容,缩小高考考试范围。2关于教材3关于学校超编和教师工作量超负荷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