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备课讲稿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03433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学说备课讲稿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经络学说备课讲稿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经络学说备课讲稿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经络学说备课讲稿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经络学说备课讲稿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第四章 经 络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第二节 经络的偱行分布经络的偱行分布 第三节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生理功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与络的关系:经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经络学说的概

2、念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第二节第二节 经络的循行分布经络的循行分布w一、十二经脉的偱行分布一、十二经脉的偱行分布w二、奇经八脉的偱行分布二、奇经八脉的偱行分布w三、别络、经别、经筋、皮部的偱行分布三、别络、经别、经筋、皮部的偱行分布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一、十二经脉的偱行分布一、十二经脉的偱行分布命名原则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

3、于下肢者为足经。于下肢者为足经。2 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少阳、太阳。3 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具体名称 前手太阴肺经 内侧 手三阴经 中手厥阴心包经 上肢手 后手少阴心经 前手阳明大肠经 外侧 手三阳经 中手少阳三焦经 后手太阳小肠经 前足太阴脾经 内侧足三阴经 中足厥阴肝经 下肢足 后足少阴肾经 前足阳明胃经 外侧足三阳经 中足少阳胆经 后足太阳膀胱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

4、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手三阴从胸走手 手 1.走向规律 手三阳从手走头 足三阳从头走足 足 足三阴从足至胸腹(一)偱行分布规律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交接规律 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食指末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无名指端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小指端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大趾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大趾后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小趾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鼻翼旁(迎香)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目内眦(睛明)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

5、阳膀胱经 目外眦(瞳子髎)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心中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胸中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肺中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2.表里相合表里相合 w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w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w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w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w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w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3.3.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表里经 同名阳经 表里经 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 心中 手少阴手太

6、阳足太阳足少阴 胸中 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 肺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4.4.体表分布体表分布(1)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 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太阳经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后头部。总的来说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2)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但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后部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

7、药大学中医基础系(二)(二)循行部位循行部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从肺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及喉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L1:第一肋间隙,距正中线6寸),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L11:在大拇指桡侧,距离指甲根角一分许的地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手太阴肺经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L7)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LI1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

8、础系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LI1),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GV14),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手阳明大肠经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水沟穴Du26),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LI20),交于足阳明胃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出而挟口

9、两旁,环绕口唇,在颏唇沟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际,到额前。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至气街,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沿大腿之前侧下行,至膝膑,向下沿胫骨前缘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分支3:从膝下三寸处,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分支4:从足背(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足太阴

10、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至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中,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足太阴脾经 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相连的脉络),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目与脑相连的脉络)。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手少阴心经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

11、,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H1:腋窝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H9,交于手太阳小肠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SI1),沿手背尺侧上腕部,循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交肩上后入大椎穴,再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下行,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UB1),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GV20)。分支1: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处的头侧部

12、。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出,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后下行到项部(天柱穴:项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旁开1.5寸)下行,到达腰部(肾俞穴UB23:L2棘突旁开1.5寸),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足太阳膀胱经 分支2: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 腘窝中(委中穴UB40)。分支3: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T2旁开3寸)挟脊下行至髀枢(髋关节,当环跳穴GB30),经大腿后侧至 国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

13、,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UB67),交于足少阴肾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K1),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 国窝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GV1),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络膀胱。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入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分支1: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胁部,当腋

14、下三寸处(天池穴P1)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P8:在第二和第三掌骨之间,握拳时正当中指下),沿中指桡侧,出中指桡侧端(中冲穴P9)。分支2: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尺侧端(关冲穴SJ1),交于手少阳三焦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尖,沿上侧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后(翳风穴SJ17:乳突前凹陷,平耳垂后下缘),直上出

15、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手少阳三焦经 分支2: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GB3:耳前,颧弓上缘,下关正上方),在面颊部与前一支相交,至目外眦(瞳子髎穴GB1:旁开0.5寸)交于足少阳胆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上至额角(颔厌穴GB4),再向后行到耳后(完骨穴GB12:乳突后下方凹陷中),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GB14 ),又向后折至风池穴(GB20:枕骨下,斜方肌外侧凹陷中,发际上1寸),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分开前行入缺盆。分支1:从耳后完

16、骨穴分出,经翳风穴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听宫穴至目外眦后方。分支2: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下颌部的大迎穴处,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复行至目眶下,再向下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经颈前人迎穴旁,与前脉会合于缺盆。然后下行进入胸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髋关节(环跳穴GB30)处。直行者:从缺盆下行至腋,沿胸侧,过季胁(8、9、10肋),下行至髋关节处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绝骨穴,即悬钟穴GB39: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间(足窍阴穴GB44)。分支3:从足背(足临泣穴

17、GB41:足第四趾、小趾的趾缝上,当第四、五跖趾关节后五分处)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上至额角(颔厌穴GB4),再向后行到耳后(完骨穴GB12:乳突后下方凹陷中),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GB14 ),又向后折至风池穴(GB20:枕骨下,斜方肌外侧凹陷中,发际上1寸),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分开前行入缺盆。分支1: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翳风穴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听宫穴至目外眦后方。分支2: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下颌部的大迎穴处,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

18、颊部的支脉相合,复行至目眶下,再向下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经颈前人迎穴旁,与前脉会合于缺盆。然后下行进入胸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髋关节(环跳穴GB30)处。直行者:从缺盆下行至腋,沿胸侧,过季胁(8、9、10肋),下行至髋关节处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绝骨穴,即悬钟穴GB39: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间(足窍阴穴GB44)。分支3:从足背(足临泣穴GB41:足第四趾、小趾的趾缝上,当第四、五跖趾关节后五分处)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

19、处,交于足厥阴肝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Liv4:与内踝尖平齐的内踝前缘处,与胫骨前肌腱的中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尖上八寸处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绕阴器,至小腹(少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20、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八脉”是指奇经共有八条,故称“奇经八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一)循行分布规律 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带脉环行腰腹部;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及肩、头部;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 阴维脉行于下

21、肢内侧、腹部和颈部。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上肢没有奇经分布。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二)偱行分布部位1.督脉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上唇系带处(龈交穴)。分支分支1 1:从脊柱里面分出,: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络肾。分支分支2 2:从小腹内分出,: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喉

22、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经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分支:从胞中出,向后分支:从胞中出,向后与冲脉偕行于脊柱前。与冲脉偕行于脊柱前。2.2.任任 脉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3.冲脉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起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

23、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口唇,到目眶下。分支分支1 1: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分支分支2 2: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入足背,进入大趾。分支分支3 3: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4.带 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环绕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2基本功能 带脉围腰部一周,

24、状如束带,以约束纵形诸脉,调节脉气,使纵行诸脉之脉气不下陷。又主司妇女带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5,阴跷脉 6,阳跷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7.阴阳维脉 8.阴阳维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联络脏腑与脏腑(1)表里两经构成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2)某些经脉,还联络多个脏腑 经脉之间的联系(1)十二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2)奇经八脉加强了十二经脉的联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

25、中医基础系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 1.加强十二经脉的联络与沟通 督脉“总督诸阳”(与六阳经交会于大椎,称为“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 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脉之海”);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于廉泉喉 结上舌骨下、天突);阳维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阴跷、阳跷“分主一身左右阴阳”。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2.调节十二经脉中的气血与阴阳 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

26、血的功能。3.参与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动 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经络学说的应用一、阐释病理变化 体表受邪,循经传之于内。内脏有病,循经传之于外。脏腑有病,循经互相传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二、指导临床诊断二、指导临床诊断(一)循经诊断 头痛 痛在前额:阳明头痛。痛在两侧:少阳头痛。痛在头后:太阳头痛。痛在巅顶:厥阴头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二)腧穴诊断 肺病在肺俞穴有压痛。肠痈在阑尾穴有压痛。三、指导临床治疗三、指导临床治疗(一)为针灸、按摩等疗法的理论基础 辩证论治,循经取穴,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协调阴阳。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二)药物归经 如头痛 阳明头痛:白芷 少阳头痛:柴胡 太阳头痛:羌活 厥阴头痛:吴萸、藁本(三)某些特殊治疗 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经络学说备课讲稿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