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8 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 考查频度 必考 加试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中国代表团参加 1954 年日内瓦会议和 1955 年万隆会议 c b (20174 月, 32 题第一问 )考查万隆会议的背景和内容 4 次 1 考 2.外交关系的突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日邦交正常化 b b b (20164 月, 12)考查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 (201510 月, 13)考 查尼克松访华 4 次 2 考 3.新时期的外交政
2、策与成就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2)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b b (20164 月, 12)考查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 4 次 1 考 考点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梳理 基础知识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1.背景 (1)1953 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2)国内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2.历程 首次提出 1953 年 ,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进 一步阐释 1954 年中印总理联合声明中,把 “ 平等互惠 ” 改为 “ 平等互利 ” 最终定型 1955 年亚非会议上
3、,把 “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 改为 “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二、中国代表团参加 1954 年日内瓦会议和 1955 年万隆会议 (b) 1.日内瓦会议 (1)时间、地点: 1954 年、日内瓦。 (2)会议议题: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特点: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 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
4、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又称亚非会议 ) (1)时间、地点: 1955 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特点:是第一次没有 殖民主义 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议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 (4)结果 周恩来提出 “ 求同存异 ” 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形成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 民族 独立 ,增进友好合作的 “ 万隆精神 ” 。 【概念辨析】 “ 求同存异 ” 中 “ 同 ” 是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共同奋斗目标;“ 异 ” 是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
5、态不同。 突破 核心要点 要点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意义 史料一 周恩来总理手迹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识图解史 图示中丁的表述显示此手迹是 1954 年中印两国总理声明中的内容,随后又有何改动? 提示:在亚非会议上,把 “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 改为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 史料二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 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 读史用史 史料二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平等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 提示:这些原则在国
6、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要点二 新中国步入国际舞台 史料 (2017 浙江 4 月选考 )(节选 )1955 年,亚 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 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读
7、史用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提示:诉求: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文化交流。 时代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国际局势紧张与缓和相互交织。 精练 选考题组 【例】 重现历史场景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017 绍兴 3 月模拟 )1953 年,中共中央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将之具体化为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用以宣示新中国新的对外政策,及其全面谋求和平外交的诚意。下列关于这一 “ 新的对外政策 ” 的国内、国际背景
8、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有所缓和 B.中国国内即将展开大规 模经济建设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C.苏联新领 导渴望有一个和平建设时期 D.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局面正式形成 解析 D 项形成于 1955 年。 答案 D 练 1 情景考查亚非会议 (2017 宁波 3 月模拟 )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服饰各异。 “ 一样是穆斯林,土耳 其人的帽子是红的,印度尼西亚人的帽子是黑的,埃及人的帽子是白边红心的。一样是穿着高领的制服,扣子少而比较短的是中国人,扣子多而长到膝盖的是印度人”。中国代表在这一会议上 ( ) A.提出了 “ 求同存
9、异 ” 的方针 B.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签署 C.首次提出了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提供 了 “ 安全先行 ” 的合作模式 解析 从材料 “50 年代 ” 及亚非各国服饰等信息可判断,这次会议为亚非会议,故 A 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练 2 史料考查日内瓦会议 (2017 名校协作体联考 )人民日报曾对一国际会议发表社论: “ 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的民族权利的基础上来寻 求对于有关双方都是光荣的、公平的、合理的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在印度支那能够早日实现停战和恢复和平。 ” 该国际会议是 ( ) A.开罗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解
10、析 日内瓦会议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 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练 3 史料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017 湖州高三期末 )历史学家牛军认为: “ 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 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新的对外政策”最早提出是在 ( ) A.1953 年 B.1954 年 C.1955 年 D.1956 年 解析 材料 “ 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 ” 表明要发展与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结合
11、所 学知识可知,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中印于1953 年提出,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考点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 梳理 基础知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 1.背景 (1)由于 美国 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蒋介石集团所占据。 (2)广大亚、非、拉美 发展中国家 崛起。 (3)新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 高。 2.过程 (1)1971 年,美国提出 “ 双重代表权 ” 方案,被周恩来拒绝。 (2)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1)这是中国外交战 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12、(2)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常任理事国 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b) 1.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是双方共同的需要 (1)对美国来说: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遏制和孤立 ” 中国政策失败;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2)对中国来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2.过程 时间 事件 意义 1971 年 4 月 “ 乒乓外交 ”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 年 7 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了准备 1972 年 2 月 尼克松 访华签署上海 中美联合公报 ,承认一个中国 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
13、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 年 12 月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为建交提供了法律依据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979 年 1 月 1 日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3.影响 (1)对世界: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局势。 (2)对中国: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外交上打破外交困境,迎来建交高潮;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易错易误】 1972 年 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中美 正式建交。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的标志是 1979 年中美建交。 三
14、、中日邦交正常化 (b) 1.原因 (1)中美关系 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尽快实现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为日本取得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3)日本许多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2.概况: 1972 年 9 月, 田中角荣 首相访华,双方签署 中日联合声明 ,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 睦邻友好 的历史新篇章;推动了亚 洲与世界的和平。 突破 核心要点 要点一 中国重返联合国 史料 中国在联合国获得支持票数的增长 识图解史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什么? 提示:发展中国家支持。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要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