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的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性的内在心理倾向。简单地讲,态度是对人、事物、观点的评价。态度的特点 习得性:态度不是天生的态度不是天生的,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事发生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事发生关系过程中形成的。对象性:态度总有一定的对象态度总有一定的对象,笼统地讲态度是笼统地讲态度是不确切的不确切的。稳定性:态度形成后会持续一段时间态度形成后会持续一段时间,成为人格成为人格的一部分的一部分,并在人的行为反应模式上反映出一并在人的行为反应模式上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性。定的规律性。可变性可变性:态度既然在社会生活中形成态度既
2、然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也也会随社会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会随社会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间接性间接性: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不不能直截了当观察能直截了当观察,但能够从行为间接推知但能够从行为间接推知。知情行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与评价理解与评价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爱或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爱或厌恶的情感体验厌恶的情感体验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倾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倾向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是行为的准备状态态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1、认知是态度的基础、认知是态度的基础;2、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成分与基本、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成分与基本特征特征;3、动机是态度的外在
3、表征。、动机是态度的外在表征。态度形成的三个时期 服从:态度形成的开始,个体总是按社会规范与社会期望或她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她人一致,以获得奖励,幸免惩罚。此时行为受外因控制,服从是表面的、暂时的。认同:个体自愿接受她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她人一致。在这一时期情感因素起显著作用,认同依赖于对象对个体的吸引力。内化:态度形成的最后时期。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她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1 1、态度的传统特性态度的传统特性 幼时习得的幼时习得的 需要的满足需要的满足 形成惯性反应的形成惯性反应的 与信念、世界观的联系与信念、世界观的
4、联系2、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欲望满意度)能力与知识 认知欲望 遗传因素与性不作用 自我意识:自尊心、自信心3、个人与团体的关系4、其她因素(如文化)态度改变的定义 态度改变指的是个体差不多形成或原先持有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态度改变既包括方向上的改变,即质的改变;也包括程度上的改变,即量的改变。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方向的改变以程度的改变为基础与前提,程度的改变也总是朝着某一方向进行。例如:某个人原先对抽烟持反对态度,后来她接触到大量的宣传禁烟的材料,又看到了许多因抽烟而导致疾病的案例,她的态度发生了一些程度上的改变,她抽烟的数量逐渐的减少了。后来她完全戒烟了,到这时她对抽烟的态度发生了质的改变。
5、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1 1、态度系统的特性、态度系统的特性:强度、向中度、强度、向中度、深度深度 2 2、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性不、智力、认知需要人性不、智力、认知需要人格特征、承诺格特征、承诺3 3、个体的群体观念、个体的群体观念4 4、时间、时间 自发的态度改变自发的态度改变:人们会回顾并复述自己人们会回顾并复述自己的认知的认知,而维持认知一致性的压力会使这些认而维持认知一致性的压力会使这些认知形成在评价上更一致的集合。知形成在评价上更一致的集合。睡眠者效应睡眠者效应:由低可信性传递者造成的态由低可信性传递者造成的态度的改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增加的效应度的改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增加的
6、效应被称为睡眠者效应被称为睡眠者效应。改变态度常用方法劝讲宣传法角色扮演法团体影响法活动参与法 劝讲宣传法劝讲宣传法 这是一种借助语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广告等各种传播媒介来传播信息,影响人们,使之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是一种极为常见与广泛使用的方法。这是把整个劝讲宣传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沟通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信息的传播者(劝讲者)、传播过程、接受者及传播情境四个方面。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某个角色对占据这一角色的个体所具有的约束与影响来改变个体态度的。这种方法是以角色理论为依据的。角色理论的核心原则即个体的行为应与其所承担的角色相一致,应该
7、符合这一角色身份的要求。不管是什么角色,客观上都包罗着标志这一角色的各种象征(如权力、地位、待遇)与符号(如称呼、头衔、级不),包罗着为这一角色所特有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以及她人对角色的期待。关于个体而言,担当起某一角色,也就意味着要使自我的内涵与角色的内涵相吻合,使自我与角色协调一致。这一方面意味着个体的变化与发展,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个体被约束与受制约。团体影响法团体影响法 团体通过团体规范与准则来对个体施加影响,从而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的方法是团体影响法。团体规范与准则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促使其成员的一言一行都符合团体规范的要求。通过对成员符合规范的行为进行接受、赞同与承认来确定其在团体中的位置
8、;通过对破坏规范的个体进行拒绝、否定与打击,孤立并完全将其驱逐出团体。团体起到了抵制不合格信息的作用,阻止其成员向相反的态度转变。团体讨论法团体讨论法 经由团体讨论与团体决定引导多数成员向一个新的态度转变时,团体关于信息传播效果起着特别好的促进作用。团体讨论中的态度转变经历了三个过程:“解冻”了原有的抵制改变的团体态度;建立起新的态度;“凝固”了新的态度。优势:参加团体讨论的成员是主动的,较估计产生自我卷入,而且她们在讨论中有估计察觉到其她人态度改变的行为,受到与她人互动的影响,也产生态度的转变。活动参与法活动参与法 引导人们积极地参与有关的活动,能达到转变人们态度的目的。活动参与法对人们态度
9、改变的程度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人们参与活动时的自愿程度或感受到的压力大小,假如人们参加一项活动是自觉自愿的,则其态度的改变就会大些;假如是出于某种自身之外的缘故,如奖励或惩罚,感受到了某种压力,如权威与团体的压力,则即使其积极参加了活动,态度也未必会发生特别大的改变。此外,人们参与活动时间的长短也影响着活动中人们的态度改变,假如所参与的活动是经常性的、较长久的,则态度改变相应地就较大、较持久;反之,假如只是一次性的活动或短期的活动,则态度改变的效果就不特别明显或难以持久。案例案例 三个工人在砌一面墙。有一个好管闲事的人过来问:“您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爱理不理地讲:“没看见不?我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抬头看了一眼好管闲事的人,讲:“我们在盖一幢楼房。”第三个工人真诚而又自信地讲:“我们在建一座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她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是前两个人的老板。态度决定高度,仅仅十年的时间,三个人的命运就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是什么缘故导致如此的结果?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