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科学1-6级下册教学计划(共6份).doc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504857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1-6级下册教学计划(共6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1-6级下册教学计划(共6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教版小学科学一至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年级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实践活动1-4周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1.石头11.观察石头,会从多个方面描述石头的特征。2.会按照某一个特征给一堆石头分类,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3.意识到石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4.对石头和研究石头的活动感兴趣,乐于分享发现。重点:对石头的特征作结构行观察和描述。难点: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的特征。学生分组材料:1.具有多种特征的一套石头。2.托盘、放大镜。1.观察并描述石头。2.给石头分类。2.玩泥巴11.能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2.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杂着各

2、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3.通过做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重点:在玩中感受泥土的特点。难点:学习用泥土做一个泥塑物品。学生分组材料:1.用于采集泥土的小铲子和塑料盆。2.泥土、培养皿、白色托盘。3.筛孔由大到小的三种规格的筛子。4.用于和泥的容器。1.采集泥土。2.筛泥土。3.做泥塑。3.沙子与黏土11.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2.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3.能够描述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作出解释。4.能够举例说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重点: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难点: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学生分组材料:1.干沙子

3、和干黏土若干。2.用于筛去黏土的器材:广口瓶、铝箔、皮筋、针、培养皿。3.用于做渗水实验的器材:过滤杯、烧杯、水。1.从土壤中分离出黏土。2.描述并区分干沙子和干黏土。3.做渗水实验。5-7周第二单元水4.水是什么样的1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2.通过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通过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知道水可以流动。3.学会用气泡图呈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

4、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加以呈现。1.教师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2.学生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1.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白醋、水、牛奶、白糖水。2.观察不同瓶子里的水,感知水没有固定形状。3.在手背滴水,感知水的流动。5.玩转小水轮11.学习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简单工具组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水轮。2.能有意识地通过公平对比,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3.通过看图片和相关视频,了解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点:知道水有力量,并尝试通过实验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难点:在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活动中,能

5、有意识地进行公平对比。1.教师材料:人类对水力资源利用的相关图片、视频。2.学生分组材料:厚约2厘米的胡萝卜1段、塑料片4片、铁轴1根,水槽架子、漏斗2个、橡皮管1根、水杯、水。1.自制小水轮。2.探究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6.盐和糖哪儿去了1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概念的认识。1.学生分组

6、材料:盐、红糖、沙子、面粉、烧杯、夹子、纱布、搅拌棒。1.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2. 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8-11周第三单元空气7.找空气11.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2.通过做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3.通过憋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重点: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1.学生分组材料:保鲜袋、自封袋4个、安全图钉、口哨、水槽。1.把空气装进袋子。2.寻找空气的存在。3.认识空气是生命之源。8.这里面有空气吗11.通过猜想和验证空瓶中

7、是否含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2.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3.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重点: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难点: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1.学生分组材料:水槽、塑料瓶、粉笔、石块、海绵、砖块、弹珠、钥匙、螺丝。1.寻找瓶子里的空气。2.寻找生活中常见物体里的空气。9.空气是什么样的11.通过玩气球的活动,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2.通过把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水杯里和用气球里的空气吹纸屑的活动,知道空气会流动。3.通过与水的类比,运用多种感官比较

8、全面地描述空气的特点。重点:认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难点: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会流动。1.学生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气球、气筒、水槽、矿泉水瓶、杯子、纸屑。1.观察不同形状的气球,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2.松开气球口,认识空气会流动。1215周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10.形形色色的动物11.通过动物图片、知道动物是形形色色的,能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2.在猜谜、模仿等游戏活动中,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3.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科学学习的乐趣。4.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重点:认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动物。难点: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

9、。1.教师材料: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记录纸等。1.猜动物。2.同桌合作描述动物猜动物。11.多姿多彩的植物11.通过图片、标本或者实物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2.通过测量树的粗细、拓树皮、用鼻子闻等多种方法,初步认识并描述植物的特征。3.通过讨论,意识到植物的生命也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重点:认识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植物。难点: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1.教师材料:植物图片、植物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记录纸等1.观察并描述植物。2.根据线索寻找植物。12.动物人11.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人和动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通过讨论,发现人和灵长类动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3.通过交流,认识到人与智

10、能机器人的不同之处。重点:归纳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难点:比较人和机器人的相同和不同之处。1.教师材料:图片、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记录纸等1.根据图片分类。2.探究人与动物的相同和不同点。16周专项学习11.通过阅读法布尔的故事,了解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的过程。2.通过研究一个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重点:研究一个问题,交流展示自己的发现。难点:提出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1.教师材料:介绍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故事的图片和视频。1.阅读法布尔的故事。2.进一步研究一种动植物。17-18周期末复习二年级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实践活动1-4周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11、1.认识常见材料11.识别身边常见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2.能够辨认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等材料。3.能描述常见材料的优点。重点: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难点:辨认物品的组成材料。学生分组材料:常见的材料:布料、木材、石材、塑料、金属(铁皮、铜片、铝片)、陶瓷、纸、玻璃。1.观察教室或家里物品的组成材料。2.辨认材料并给它们归类。3.观察文具袋和文具是用什么材料做出的。4.观察鞋子的组成材料并交流选用材料的原因。2.各种各样的杯子11.能举例说出做杯子的各种材料的简单特点。2.能说出保温杯各部分材料的特点和作用。3.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重点:观察、描述不同材

12、料的特点。难点: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提出类似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学生分组材料:纸杯、塑料杯、陶瓷杯、玻璃杯、不锈钢杯、木杯。1.交流几种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出的。2.观察并描述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的不同。3.思考如何想办法弥补材料缺点的问题。4.分析保温杯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并根据材料的特点说出选择这些材料的理由。3.神奇的新材料11.发现荷叶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2.能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并发现蜡烛黑灰不沾水、水滴卷走黑板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3.知道一些新材料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重点:了解一些新材料及其用途。难点: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学生分组材料:干荷叶、滴

13、管、纸杯、烧杯(装少量水)、蜡烛、粉笔、火柴、记录单等。1.在荷叶上滚水滴。2.在蜡烛黑灰上滚水滴。5-7周第二单元玩磁铁4.磁铁的吸力11.知道磁铁能吸铁和镍,能隔空、隔物吸铁。2.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3.在“玩”中感受科学乐趣。重点:用多种方法研究磁铁。难点:在研究中发现磁铁吸铁的特点。学生分组材料:磁铁、各种物体、钢珠、铁钉、尺、回形针、练习本、装有水的烧杯等。1.用磁铁吸金属物品。2.用多种方法研究磁铁。5.磁铁的两极11.知道磁铁的磁极吸力最大,磁极能指示南北,同极相斥和异级相吸。2.根据磁铁指南北的现象,能标示出磁铁上的S极、N极。3.利用所学进行分析,知道磁悬浮列车的悬浮

14、原理。重点: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点:让悬吊的条形磁铁自由旋转并逐渐静止。学生分组材料:各种磁铁、大头针、悬吊支架、没有磁极标志的条形磁铁、轮子、圆棒等。1.观察磁铁的形状。2.用整块磁铁靠近一层大头针。3.悬吊条形磁铁,观察它静止时磁极的指向。4.让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6.自制指南针11.认识指南针的结构,知道指南针的使用方法。2.能自制指南针,会使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3.了解指南针的应用,知道用现代网络定位系统辨别方向的新方法。重点:自制指南针。难点: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学生分组材料:指南针、钢珠、磁铁、软木塞、小水盆、记号笔、即时贴等。1.学习使用指南针。2.自制指南针。3.用

15、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8-11周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7.栽小葱11.知道小葱的生长需要一些基本条件。2.能观察并描述不同环境中小葱的生长变化。3.知道大自然中植物生长的需求。重点:发现小葱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难点:运用已有知识照料好小葱。学生分组材料:小葱、塑料量筒、彩色皮筋、棉球、水等。1.比较小葱的生长状况并猜想原因。2.观察并记录一棵小葱一天的“喝水”量。8.养蚂蚁11.观察并描述蚂蚁生活环境,知道蚂蚁的生存需要一些基本条件。2.能亲自动手养蚂蚁。3.愿意与同学交流蚂蚁的有趣发现。重点:观察并描述蚂蚁的生活环境。难点:养好蚂蚁。学生分组材料:蚂蚁工坊、蚂蚁、食物、记录单、放大镜等。1.找蚂蚁

16、、捉蚂蚁。2.养蚂蚁。9.寻找土壤中的小动物11.知道土壤中生活着蚯蚓、蚂蚁、鼹鼠、隐翅虫、轮虫、线虫等小动物。2.能从生活地点、行为、食性等方面来观察一种土壤中的小动物。重点:知道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难点:懂得土壤与生命息息相关。学生分组材料:放大镜、记录单等。1观察一些土壤中小动物的图片。2.观察一种小虫子的生活。1215周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10.认识工具11.认识工具箱里的一些常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老虎钳等。2.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羊角锤、尖嘴钳等。3.认识到同一种工具也有不同的样式和不同的功能。重点:认识工具箱的常见工具,能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难点:利用简单工具完成

17、小任务。学生分组材料:工具箱、小铁钉、铅笔、木板、铁丝等。1.认识工具箱里的常见工具,说说它们的用途。2.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务。11.拧螺丝11.知道螺丝有不同的种类。2.知道拧不同的螺丝要选择不同的螺丝刀。3.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重点:认识多种多样的螺丝,选择合适的螺丝刀拧螺丝。难点:制作小板凳。学生分组材料:各种各样的螺丝、印泥、一字与十字螺丝刀、小板凳制作材料。1.观察螺丝,给螺丝分类。2.做小板凳。12.做个小温室11.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小温室。2.在做小温室的活动中体会到工程设计的重要性。重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小温室。难点:利用现有条件设

18、计小温室,并绘出简单设计图。学生分组材料:木棒、打包带、双面胶、透明胶、橡皮筋、铁丝、塑料薄膜、订书机、剪刀、尖嘴钳、小盆栽等。1.认识温室。2.做个简单的小温室。16周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11.能提出一个自己可以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科学问题,在研究中能寻找证据,在交流中能用证据说话,合理质疑同学的看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三个注意环节: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3.通过阅读沈括研究植物开花的故事以及分享自己的发现,激发科学探究的愿望。重点:像沈括那样研究问题,并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难点:提出一个自己能研究的问题,并寻找证据教师材料:介绍沈括研究植物开花故事的图片和视频。1.了解沈括及其对植物

19、开花环境的研究。2.提出并研究问题,分享交流。17-18周期末复习三年级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实践活动1-3周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发芽了21.能够用语言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的外形特征。2.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黄瓜并设计栽种记录,乐于长期观察记录。3.通过收集五种植物的种子,扩展对种子形态多样性的认识。4.做种子萌发对比实验,初步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重点: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黄瓜,并做好记录。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教师材料:PPT等。学生材料:番茄和黄瓜的种子、花盆、土壤、小铲子、记录单、发芽实验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1.观察并描述番茄

20、和黄瓜的种子。2.收集5种不同植物的种子,观察它们的特点。3.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2.幼苗长大了21.能够用语言和数据描述番茄或黄瓜幼苗的形态特征。2.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的作用,叶的构造及作用。3.乐于长期照料植物,认真进行观察记录。重点:了解植物根、茎的作用和叶的构造。难点:探究茎的作用。教师材料:烧瓶、红色素水、植物的茎、水果刀、PPT等。学生分组材料:种植记录表、三种植物的叶子。1.观察黄瓜或番茄的幼苗,描述每个部分的样子。2.研究根、茎的作用及叶的构造。3.植物开花了21.通过对比观察,初步认识番茄花的雌蕊和雄蕊、黄瓜的雌花与雄花,知道番茄花和黄瓜花的种类不同。

21、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植物的传粉方式。3.乐于尝试,初步掌握为黄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重点:初步认识番茄花的雌蕊与雄蕊、黄瓜的雌花与雄花,知道番茄花和黄瓜花的种类不同。难点:能够辨别雌蕊和雄蕊。教师材料:番茄花、黄瓜花、镊子、有关植物传粉的视频、PPT等。学生分组材料:番茄花、黄瓜花、放大镜。1.比较番茄花与黄瓜花有什么不同。2.认识植物的传粉方式。3.给黄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4.植物结果了21.能说出植物的生命周期和六大器官。2.能够辨别果实和非果实,辨别常见蔬菜和水果的可食部分是植物的哪个部分。3.了解周围的植物资源,认识植物的价值。重点:通过比较找出番茄和黄瓜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难点

22、:知道植物的可食部分是哪个器官。教师材料:种植记录表、各种常见蔬菜及水果、有关植物资源的视频资料、PPT等。学生分组材料:种植记录表、自已查找的植物资料。1.观察种植的番茄或黄瓜,展示种植记录。2.找一找植物的种子,认识果实。4-6周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11.在观察和交流中,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2.通过比较、观察活动,发现大叶黄杨和杨树应对严寒的本领。3.能够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重点: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存在关联性。难点:将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思考。教师材料:介绍相关植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PPT等。学生分组材料:大叶黄杨树叶、杨树树叶

23、、白纸。1.描述形态各异的植物的特点。2.比较大叶黄杨与杨树的叶子。6.沙漠中的植物11.能发现图片中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一些沙漠中的植物。2.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建立联系,发现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3.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骆驼刺和梭梭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重点:了解一些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难点: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联系起来得岀结论。教师材料:纸巾、蜡纸、塑料布、介绍相关植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PPT等。学生分组材料:仙人掌、放大镜、仙人掌的茎、芦荟的叶、不锈钢勺子、塑料或金属碟。1

24、.观察仙人掌,找出它的茎和叶。2.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3.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7.水里的植物11.能发现图片中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得一些在池塘中生活的水生植物。2.结合讨论、观察、探究实验的结果,在分析现象中发现水葫芦、金鱼藻、莲适应水环境的结构特征。3.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红树适应海水环境的结构特征:长有许多支持根和呼吸根。重点:了解一些水生植物的结构特征。难点:准确描述池塘水生植物的形态和生长位置。教师材料:水果刀、托盘、碗莲种子、无底孔的花盆、田园土或池塘泥、介绍相关植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PPT等。学生分组材料:透明水槽、小水壶、水葫芦、金鱼藻、藕、莲的叶柄、水果刀

25、、托盘。1.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2.观察金鱼藻的特点。3.切开莲的叶柄和地下茎,观察它们的特点。4.种植碗莲,了解碗莲的特点。8.石头上的植物11.观察并提取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发现植物生长在石头周边的环境特点。2.通过仔细观察与阅读卡片,发现青苔适应石头周边环境的结构特征。3.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卷柏具有超常的耐旱能力以及对它生存的意义。重点:了解青苔和卷柏适应石头周边环境的生存本领。难点:从青苔丛中分离出几株个体。教师材料:PPT等。学生分组材料:青苔、牙签、卷柏、不用的旧书、水杯、水。1.观察青苔是否有根茎叶。2.让干燥的卷柏复苏。7-9周第3单元声音的奥秘9.声音的产生11.观察、描述各

26、种物体的发声现象,比较、分析和归纳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2.能用多种方法使某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使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3.了解声音对动植物与人类的意义,乐于分享与发现。重点:观察发现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分析归纳物体发声与振动的关系。难点:将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可视化。教师材料:PPT、实验音叉等。学生分组材料:塑料袋、钢尺、气球、试管、音钹、泡沫屑等。1.想办法让塑料袋发出声音。2.体验并描述物体发声时的状态。3.解释发声现象。10.声音的传播1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制作、安装、正确操作适宜的实验装置,观察、控制产生现象的条件。3.通过对

27、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现象的研究,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重点:认识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现象与特征。难点:设计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方法,控制实验条件。教师材料:可密封钟罩、水槽、手机与防水袋、小鼓、纸屏与泡沫塑料小球、人耳结构图片、PPT等。学生分组材料:纸杯、火柴梗、棉线、胶带等。1.探究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2.模拟耳膜的实验。3.认识耳朵的结构。4.做一个“土电话”。11.不同的声音11.在观察、制作的实践活动中,描述物体声音在音量、音调等方面的不同的特点。2.能够对不同物体的发声情况进行区别与辨识,学会利用不同声音的特点制作发声装置。3.在小组合

28、作的制作与演奏游戏中运用相关概念,形成科学实践活动的好奇心,乐于分享与合作。重点:能辨识声音在音量、音调方面的区别,了解声音与发声物体之间的关系。难点:利用物体声音不同的特点设计制作发声装置。教师材料:适宜的歌曲录音、铝片琴及相关视频、PPT等。学生分组材料:小皮鼓、三角铁、装有不同水量的小瓶若干、长短不同的金属管、其他各种适宜发出不同声音的物品等。1.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2.制造音调不同的声音。10-12周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1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2.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3.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重点:认识周围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难点

29、:能根据计划探究材料的特征。教师材料:PPT等。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棉、吸管、有色水、火柴。1.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2.比较棉花和腈纶棉,发现它们的相似处和不同点。13.纸1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研究。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3.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重点: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难点:能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探究。教师材料:各种纸制品、水槽、PPT等。学生分组材料:滴管、有色水、纸(广告纸、复印纸、滤纸)等。1.研究不同纸吸水性。2.探究不同纸的结实程度。3.做一只不渗水的

30、纸船。14.金属11.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材料进行分类。3.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重点:探究金属的性质。难点:金属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等需要综合判断。教师材料:PPT等。学生分组材料:铜棒、铁棒、铝棒、铁锤、天平、铜片、铁片、铝片、铜块、铁块、铝块等1.研究金属的共同性质。2.研究金属的不同之处。15.塑料1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3.知道塑料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体会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重点: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

31、点。难点:愿意为回收、利用废旧塑料,为保护环境作贡献。教师材料:各种非塑料制品与塑料制品、PPT等。学生分组材料:羊毛线、塑料绳、火柴等。1.比较塑料制品与其他材料的制品。2.辨别羊毛线和塑料绳。13-16周第5单元观测天气16.测量气温11.学习使用气温计,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2.能够测量并比较向阳和背阴处的气温,指出二者的差异。3.通过分析百叶箱的设计,说明其原理,认识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重点:学习用气温计测量气温。难点:通过实际测量气温,发现不同情况下气温有差异。教师材料:PPT等。学生分组材料:气温计模型、气温计。1.正确的读写气温计。2.用气温计测量不同地方的气温。17.云量

32、和雨量11.通过观测云量的活动,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2.会做雨量器,掌握用雨量器来测量雨量的方法。3.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降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4.能够列举干旱、洪涝等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恶劣影响。重点:做一个雨量器,测一测雨量。难点:说明云量和雨量之间的关系。教师材料:PPT等。学生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塑料瓶、剪刀、20厘米长的刻度尺、透明胶。1.做一个雨量器。18.风向和风力11.通过学习,能说明什么是风向和风力2.会借助操作轻飘物体判断风向和风力,能复述“风级歌”的内容3.自制风向风力计,测量风向和风力并做记录。4.通过阅读资料,列举龙卷风、台风等极端天气

33、现象对人类的影响。重点:判断风向和风级。难点:利用“风级歌”,在自然场景中面对复合现象判断风级。教师材料:PPT等。学生分组材料:用来观测风向的轻飘物体,如纸屑、纱巾、布条等;自制风向风力计的材料:硬卡纸、乒乓球、粗吸管、细吸管等。1.做一个风力计。2.判断风向和风力。19.天气和气候11.能够说出气候是一定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2.通过对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指出其区别,并能据此进行判断、预测、决策等思维活动。3.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4.列举在雨林、草原、极地等常见气候下生活的动物与植物。重点:描述和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难点:区别天气和气

34、候。教师材料:表现不同地区气候特点的资料。1.比较数据,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17周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31.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介绍,了解科学有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类型的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里探索自然界事物的现象变化及其规律。2.能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岀问題,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回顾这一探究过程,形成对科学探究活动要素的较为整体的认识。3.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通过实验能够.解决的问题及初步掌握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依据证据得出结论并分享交流。重点: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设计方案、依据证据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的新要求。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时,能够通过控制变量来做到公平实验。教师材料:PPT等

35、。学生分组材料:同样大小的冰块、盘子、盐、药匙、计时器、实验记录。1.经历探究的过程。18周期末复习四年级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实践活动1-2第1单元冷与热1.冷热与温度11.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2.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3.通过分析图表,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难点: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温度,并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材料:玻璃温度计、烧杯、多用夹子、热水。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1.学会使用温度计。

36、2.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3.连续测量热水变量过程的水温度。2.热胀冷缩11.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能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4.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重点: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设计实验验证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师材料:水槽、烧瓶、胶塞、细玻璃管、高锰酸钾水溶液、气球、温度计、铜球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1.正确使用酒精灯2.验证液体、固体、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3.水受热以后11.通过观察与描述,知

37、道水受热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2.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 当温度升高到 100时,水会沸腾。3.通过比较冰、水、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知道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重点: 了解融化和沸腾的条件。难点:利用曲线图, 分析冰融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材料:铁架台、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冰块、秒表。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1.研究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2.研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4.水遇冷以后11.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遇冷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2.通过测量与分析, 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 0 时,水会结冰。3.知道水会从一种状

38、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重点: 了解凝结和凝固的条件。难点:利用曲线图, 分析水结冰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材料: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烧杯、铝箔纸、玻璃棒、冰块、试管、试管夹、秒表。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1.研究水蒸气遇冷以后的变化。2.研究水结冰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3-5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11.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形天体上,知道地球大小、海陆分布等基本信息。2.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资料, 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从简单直观的想象到根据经验、事实进行推测, 最后通过实践证实的过程, 体会随着经验和实践的深入,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39、也在不断深入。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难点:将“地球是球形”的常识回溯到历史情境,让学生重新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教师材料: 各种关于地球的图片和视频。学生分组材料: 地球形状模拟器、 模型小船、 充气地球仪、 气球、气筒、陆地板块贴纸、记录用的纸和笔。1.在球面上模拟帆船回港的情况。2.在地球仪上标注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3.参考地球仪,将陆地板块贴纸贴在一个蓝色气球上。6.月球21.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2.了解月球概况,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3.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重点: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难点: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教师材料: 有

40、关月球的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月球仪、塑料盒、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排球月相图。、1.模拟环形山的形成。2.模拟月球的公转,观察“月相”的变化。3.连续观察月亮。4.整理月相观察日记。7.太阳11.知道像太阳这样的天体叫恒星, 了解太阳的概况。2.知道太阳在一天中的高度变化规律和视运动轨迹。3.会用量角器测量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重点:了解太阳的概况。难点:用量角器测量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教师材料: 相关视频和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量角器、线。1.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角。8.太阳钟11.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2.知道日晷是古代人根据日影变化规律发明的计时工具。3.会制作

41、简易日晷, 并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重点: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难点:制作简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教师材料: 相关视频和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铅笔、手电筒、灯、影子模拟器、 影子观察器、橡皮、指南针、影子观察记录纸、 硬卡纸。1.研究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2.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观察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是怎样随“太阳”的位置变化而改变的。3.研究阳光下小棒影子的变化。4.用硬卡纸和指南针制作一个地平日晷。6-8第3单元昆虫9.庞大的“家族”11.能通过有顺序的观察, 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2.能运用文字、数据、图示、列举等方式, 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3.能

42、有意识地关注昆虫,提高对昆虫的研究兴趣。重点: 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难点: 通过观察, 了解昆虫足的数量及所在部位。教师材料: 有关昆虫( 包括甲虫) 的实物或实物标本、 图片或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 制作昆虫模型所需的枯树枝、 开心果果壳、热熔胶枪等。1.观察这些昆虫,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2.找出下面甲虫的相同之处。3.用身边的材料做一种昆虫模型。10.养昆虫21.能通过饲养活动, 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 2.能像科学家一样记观察日记, 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信息。3.在饲养活动中, 能亲近、关注小动物, 增强责任感。重点: 能够悉心饲养昆虫, 记观察日记。难点: 能够整理日记,

43、从中获取昆虫生长的信息。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 养蚕相关工具、 蚕卵、 桑叶、方格纸、放大镜、日记本。1.养蚕,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2.把蚕的一生画下来。11.探究昆虫的奥秘11.能够提出有价值、可以研究的问题, 并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2.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学做科学家。重点: 能够针对想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难点: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教师材料: 相关的课件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观察日记、研究问题需要的材料。1.选择一个你想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设计和你的发现。9-11第4单元繁殖12.用种子繁殖11.能够提取实景和图片中的重要信息, 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及其与萌

44、发成的植株的关系。尝试在电路中接入不同的用电器,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2.能针对问题提出假设,探究种子萌发的特点和条件。3.能够根据种子的外形特点, 推测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重点: 了解植物用种子繁殖的方式。难点:猜测种子的特点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教师材料: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发育成植株的快镜头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 蚕豆或玉米的种子、苍耳种子、悬铃木的果球、 放大镜、镊子、葵花子、玻璃瓶、纱布、水、土壤、盛土的容器、直尺、小木牌、毛皮。1.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2.探究种子的萌发情况。3.仔细观察,猜测它们的特点与种子传播方式有什么关系。13.用根、茎、叶繁殖11.能提取文字或图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营养器官 根、茎、叶来繁殖。2.能用红薯的根、菊花的茎、宝石花的叶来繁殖植物并展示成果。3.能分析和交流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成功经验或失败原因。重点: 知道一些植物可利用根、茎、叶来繁殖。难点:分析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成功经验或失败原因。教师材料: 能用根、茎、 叶繁殖的植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红薯、菊花、宝石花、花盆、浅碟、瓷罐、土壤、小土铲。1.利用根、茎、叶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24)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苏教版小学科学1-6级下册教学计划(共6份).doc)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