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考题目1采访准备什么,重要的有哪几方面?2记者采访前为什么要先熟悉采访对象?从什么渠道熟悉采访对象?3为什么采访前准备充分与否是采访成败的关健?4准备采访问题应该注意哪些?5采访前研究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有什么作用?6采访前为什么要设计采访方案?突发新闻事件采访怎么设计采访方案?7异地采访记者应该准备什么?装备包括哪些内容?第一个问题 假设你是一名摄影记者,如果让你去西藏采访,采访前你将在自己的行李中准备哪些必需品?你为自己装个包。第二个问题 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采访是不是记者采访的全部?采访准备 记者怎么找到那个采访对象,为什么向他提那个问题,为什么不提别的问题?观众和读者看不见的,却恰恰
2、是采访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采访新闻人物前,记者其实做了许多工作:他要打许多电话找人,他要在采访前先侧面地了解采访对象的经历、事迹 如果是采访专家学者,甚至要读他的许多著作,了解他的研究内容,在研究资料后找出访谈的话题 为了在有限的采访时间内集中谈清谈透问题,记者还要准备采访问题,让采访对象围绕主题来回答问题 在采访新闻事件前,记者要准备采访设备,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 如果新闻事件发生在异地,记者还要设法乘坐最快的交通工具赶往现场,记者报道新闻事件要以快致胜。到现场后,记者要找知情人了解情况,从众多知情人中选择最有发言权的人采访。无论是电视记者还是报纸杂志记者,在采访前无论是电视记
3、者还是报纸杂志记者,在采访前都要做准备工作。都要做准备工作。采前准备什么,媒体性质不同会有所区别,像采前准备什么,媒体性质不同会有所区别,像广播电视记者靠录音录像设备采访,摄影记者广播电视记者靠录音录像设备采访,摄影记者靠照相机拍摄,所以,他们采前对设备的准备靠照相机拍摄,所以,他们采前对设备的准备就很重视。习惯用录音机采访的文字记者,也就很重视。习惯用录音机采访的文字记者,也会在采前检查录音机和录音带使用是否正常。会在采前检查录音机和录音带使用是否正常。除了采访设备的准备,记者采访之前还会做一除了采访设备的准备,记者采访之前还会做一定的案头准备工作,即资料收集工作。定的案头准备工作,即资料收
4、集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根据中外记者的经验,采访前要做的案头准备有两种:一种是经常性准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政策上的准备,一是资料上的准备。一种是临时性准备工作: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确定报道目的,二是设计采访方案,三是做好设备和物质工作。一、熟悉采访对象一、熟悉采访对象 采访前的案头准备工作重要的有三点:一是熟悉采访对象 二是准备采访问题 三是搜集与采访相关的资料 与常人不同,记者熟悉采访对象不是从和采访对象见面那一刻开始的,而是从一些文字材料、其他形式的间接介绍中熟悉采访对象的。1从材料中熟悉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熟悉采访对象,通常是从采访前看材料时就开始的。在采访中国领导人邓小平
5、之前,她看了几公斤的材料,从大量介绍邓小平有关材料中,熟悉了邓小平的生平,也了解了他的思想观点。几公斤的材料帮助法拉奇熟悉邓小平,但是这种熟悉还是初步的,不全面的,而且是间接地熟悉;只有到见面才能通过记者的观察、问题,真正熟悉对方的性格,掌握对方的特点。事先了解一些采访对象的情况,足以让她在采访时更好地与对方交谈。纽约时报一位记者采访曹禺 曹禺认为:我们有的记者采访,往往寄全部希望于同采访对象作无休止的谈话,然后将谈话内容一古脑儿写进文章里去,等于是一篇谈话资料的堆积,这不是一个好的办法。搜集采访对象的个人资料开始 一般来说,从资料中熟悉采访对象,记者应该从搜集采访对象的个人资料开始。从三个方
6、面着手:一是采访对象的简介,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职务、家庭情况、主要社会关系、基本的政治态度等等。二是采访对象的专长、主要贡献或专著,曾产生过什么影响,在同行中的地位,别人有过什么评价或传说等等。三是采访对象的特点,包括性格、爱好、目前的心理状态、是否健谈、对接受采访是否习惯、有何忌讳等等。此外,还要了解采访对象与所采访的问题有何利害关系,是否愿意回答问题,会不会隐瞒事实真相等。采访前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内容,这是取得采访成功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2从交谈中熟悉 从资料中熟悉采访对象毕竟是抽象的、片面的,而且是带有其他人附加给采访对象个人成见性的意见,。李响 熟悉采访对象是为了融洽关系,使
7、采访对象更愿意接受记者采访,也便于和谐采访气氛。熟悉一个人还需要不断加深了解,随着对一个人的了解,记者提出的间题才能更深人,更细致,更切中要害。所以,记者对采访对象的了解不要等采访时才开始,有条件的话在采访前就不断接触了解他,然后在采访的对话中再彼此加深了解。相反,一个记者采访前不熟悉采访对象,不了解他所做的事,采访只可能从了解情况开始,用许多时间只是停留在浅表层面上谈话,不能深入谈问题,这样的采访不能在有限的采访时间里获得更多信息,收获也不大。二、准备采访问题二、准备采访问题 记者准备的问题是否是采访对象想说的?采访对象想说的对读者有没有意义?记者的问题能否让对方谈出最精彩的事和最有代表性的
8、观点?1为什么要准备采访问题 记者采访是一种受时间限制的谈话,记者与采访对象有约在先,谈多长时间,由采访对象决定,记者只能在采访对象答应的谈话时间里完成采访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里,记者事先有准备与没有准备收获不一样。从什么方向提问 问一问自己,我应该从什么方向提问?这样提问会集中,目的会明确。准备还能使我们对要采访的对刻引起好奇,对他产生好奇,就会迫切地想了解他,问题就会像潮水一样,一拨儿一拨儿地涌到脑海里。22与88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面对面的主持人王志曾说,有一次我跟我的编导在做采访之前讨论出22个问题,结果采访完了一数,我提了88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必要去刻意地问什么,只要脑子跟着受访者走,问
9、题就会随时蹦出来。2从什么角度准备采访问题 准备采访问题最好是换位思考,看看你听到这些问题会怎么回答,这些回答是不是记者所要的。也就是说,记者准备的问题好不好,要看采访对象回答的好不好。罗彻斯特VS肯尼迪总统 美国记者威廉罗彻斯特回忆他采访肯尼迪总统时说:我认为事前准备问题事关重大。对美国总统提出一个他早已回答过多次的问题,这是莫大的侮辱,他很可能立即对你下逐客令。因此,你的问话应该是他前所未闻的,应该显示出你对他生涯了如指掌。这样他就会有兴趣跟你交换意见。真正第一流的采访,可以让一个能言善辩的采访对象如痴如醉。威廉罗彻斯特首次采访总统前,查阅了总统特别助理和内阁顾问的名单,发现他们当中80的
10、人比总统年轻,因此,他在采访中问肯尼迪,是不是年纪沙文主义者?肯尼迪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一点,美国总统是被记者问烦了的特殊人物,记者巧妙新颖的问题引起了他谈话的浓厚兴趣,他喜欢记者这个提法,玩味不已,并饶有兴趣地与记者探讨,从中得到一番乐趣。记者设计采访间题一定要是采访对象感兴趣的问题,这点越来越重要。采访问题就是记者采访的敲门砖。3.什么才是好问题?记者设计问题要从研究采访对象本人的实际出发,问题从采访对象的生活中来,而不是对所有采访对象都适用同样的问题。问问题也要朴实,切忌华而不实。尤其请采访对象谈感受,更要有的放矢,将“你最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你最讨厌的是什么你最讨厌的是什么”
11、这样问卷调查式的问题随便拿到人物专访中用,不仅会让采访对象莫名其妙,而且也问不出特色。杨澜杨澜VS袁隆平袁隆平“1998年春天,我做了一个采访,对象是水稻专家袁隆平。采访前我注意到他两次被提名院士均遭否决,原来是因为他水稻杂交的经验违反了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的传统理论,又出口顶撞了前辈。直到杂交水稻已被大面积推广,权威们才不得不承认他的学术地位。科学中的非科学因素便成为我问题的出发点。我举了大跃进中虚报浮夸导致三年饥荒的例子,证明仅仅靠科学发现是不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袁隆平深有同感说,没有包产到户,没有农村的改革,再有十个袁隆平也没有用啊。这样,慢慢摸出了门道,我的问题就具体
12、准确多了。”好问题是事先设计的 好问题也必须有新闻价值,有高瞻远瞩的超前性、预见性。古人说:记者准备问题也要有战略眼才能有好问题。三、搜集采访资料三、搜集采访资料 记者采访新闻事件与采访新闻人物有所不同,记者采访新闻事件是为了报道事,不是报道人;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采访一些知情人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事件,这些被采访的人并不是读者关心的重点,他们的目击事件才是读者想了解的。新闻事件有它发生的原因、背景、社会影响,这些也是读者想关心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新闻现场知情人没法告诉读者的,需要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所以,记者采访新闻事件前的案头准备还应该包括。1突发新闻的采访准备 新闻事件有两种,。突发新闻事件
13、要求记者尽快奔赴新闻发生现场,没有时间准备,所以记者可以不做采访前准备,到现场视情况而定。全靠平时积累。2,预知新闻的采访准备 预先知道的新闻事件要事先了解背景,提前找好知情人,等等。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新闻事件采访,采访前都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与事件有关的材料。不能因为新闻事件的采访比新闻人物的采访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就把采访前准备省略,寄希望于记者的临场发挥。新闻事件采访前,如果不能深人了解情况,可以不事先设计问题,等记者到现场了解情况后,再确定报道主题,根据主题设计一些问题。但是,准备一些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还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记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扩大采访思路,切中采访要害,选择更有独家见解的报
14、道角度,使采访比别人更深人。四、设计采访方案四、设计采访方案 主要是针对一些重大突发性新闻和可预见的大型报道,必须要设计采访方案1配置采访资源 突发性新闻事件采访,因为媒体要争分夺秒地抢时效,不经设计采访方案,先派出第一批记者赶赴事发现场,这些第一时间出动的记者可以没有准备。当第一时间出动的记者将消息传达给受众后,如何续报?就需要编辑与记者共同设计采访方案,安排第二、第三时间出动的记者继续采访报道。“三色”快过1102调整采访方案 者采访新闻事件常常不是一天结束,影响面和影响时间的长短不同,媒体派出的记者人数和记者采访报道持续的时间也不同,有时几天,有时几个月。没有设计方案,记者散兵游勇会打乱
15、仗。对于报道时间较长的采访,设计方案还要与采访同步,不断设计,不断调整方案。张家口地区地震CCTV3保证设备运转 采访的目的是为了报道,无论是文字记者还是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为了尽快报道都要保证采访传输设备的畅通无阻。所以记者要做到,“采访未始,设备先行”。2003,站在第三极 2003年4月,中央电视台大型直播节目2003,站在第三极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尝试全程直播珠峰登顶活动;26小时的直播,完成了世界媒体界一大创举。这次转播在央视直播史上确实是一次创举。在世界最高的地方转播,不仅面临的是技术上的难题,也面临着高寒、缺氧给转播人员带来的困难,因此,当电视信号从海拔6500米、7028
16、米、7790米、8300米、8600米、8848米依次传下来的时候,所有人都为梦想成真落泪了。九个“第一”:第一次直播攀登珠峰的全程;第一次在6500米前进营地架设卫星地面站;第一次连续11天在珠峰直播登山;第一次从7028米北坳营地到6500米前进营地铺设光缆;第一次长时间的拍摄6500米前进营地登山队员的活动过程;第一次直播攀登北坳冰壁;第一次从第二台阶传送出直播信号;第一次从珠峰峰顶连续直播一小时信号;第一次架设无线对讲系统覆盖整个攀登路线。我们特意搜集到相关直播技术方案以及直播感悟,整理成极限转播专题,供电视转播的同行们参考借鉴。4装备携带方便 现代记者不再一支笔一个本包走天下 写稿传
17、稿设备是现代记者出行必备 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描述过现代记者的工作方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一台轻便娜笔记本电脑,事必躬亲,用脚走过你要报道的事件现场。记者异地采访 出行前必要的物质准备有:在随身携带的行李中要带上采访提纲、有关资料,文字记者采访突发新闻事件,可以轻装。为了快到现场甚至可以只带一部手提电话就赶去。可摄影记者、广播电视记者无论事件多么紧迫也要带上必要的采访设备,否则没法完成采访任务。在采访没有那么紧迫的情况下,记者出行一般都要随一身携带与采访有直接关系的用具,如介绍信、通讯工具、名片、笔记本、笔、录音机、照相机、手提电脑等,采访记者应该将采访设备随身携带,不能托运。如果是摄影记者、广播
18、电视记者,由于随身携带的采访设备比较贵重,为了设备安全还要选择交通工具,尽量乘坐飞机或卧铺车厢,以免设备丢失影响采访工作。还有一个:身份证特殊事件或特殊行程的采访 如战争、地震、登山、探险,在装备方面还应该有特殊的准备,像防毒面具、登山服、压缩食品、纯净水等;除了衣食住行必不可少的装备外,在采访设备上还要注意通讯畅通,必要时携带先进的卫星通讯设备。2003年报道美伊战争的中央电视台拍摄组到巴格达采访,就带了卫星发射系统,确保电视图像清晰。而美国随军采访记者的装备就更精良,不仅要保护自身性命,还要保证在无法预料的意外情况下,将信息传递出去。从一则报道看装备 2003年3月26日,我国诸多报纸曾报
19、道了美国CNN随军记者亲历。报道介绍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芬奇,亲历了一起“友方误射”事件。以下是芬奇的报道:“我正与第2海军陆战队第1营一起向前推进。我们正在遭受最恶劣的沙尘暴的袭击,这很快就使纳西比耶的战斗停顿下来,使事情更加糟糕的是,现在又开始下雨了。我只能用电话来报道新闻,因为已无法使用电视电话,在这种天气下,如果打开电视电话的电线板的话,它肯定会被沙尘暴吹跑。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和伊军的战斗在昨晚仍激烈地进行着。战斗是如此的激烈,以至于另一支美军部队错误地将我所在的部队认为是伊拉克军队,并向我们这个方向开火。一名海军陆战队队员肩部受伤,立刻被运送到后方治疗。这一误伤事件发生在深夜,在遭
20、到误击后,其他海军陆战队队员使用化学灯光和特别的信号装置以表明自己的身份。一些措施可以帮助避免发生友方火力误伤事件,包括使用信号或特别的灯光。但问题在于,我们被要求不能有任何灯光。我们甚至不能使用红灯,我们不能使用我们的计算机,我甚至不能使用手机,因为手机的显示屏也放射出一点灯光。我们被告知必须在黑暗中工作,不能暴露海军陆战队的位置。如果我们给美军打信号就等于向伊拉克人暴露了我们的位置。”从这篇报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随军记者芬奇在战争环境下的工作情况。受军禁限制,他不能使用手机,也不能使用电视电话作为通讯工具,还不能用电脑通过网络发送信息。如果没有军用电话,恐怕他将一筹莫展。这些特殊环
21、境事先都要想到,如果没有准备,随军记者不能正常发稿,那将失去随军采访的作用,成了一种摆设,这是任何媒体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完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3、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5、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6、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7、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8、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巴斯德9、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马蒂10、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1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12、常思奋不顾身
22、,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13、爱国如饥渴。班固14、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1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1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18、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19、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20、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21、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22、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2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24、以身许国,
23、何事不敢为?岳飞25、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26、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2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28、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29、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鲁迅30、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31、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32、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33、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34、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35、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36、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爱国决不是排外。马铁丁37、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38、必须经过祖国这一层楼,然后更上一层楼,达到人类的高度。罗曼罗兰39、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的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