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2、赏析本文语言,体会环境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3、学习牧羊人精神,提高环保意识。【学习重点】把握人物形象,学习牧羊人精神。【学习难点】赏析本文语言,体会环境描写和对比手法的作用。1、走近作者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长篇小说,被改编为电影。)2、写作背景让.乔诺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Manosque)小镇,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创伤,由此坚定和平
2、信念。这部短篇原是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1954年小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3、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补充四字词语。(学法指导: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干涸(h)坍塌(tn)山毛榉(j)酬劳(chu)废墟(x)不(毛)之地(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慷(慨)无私【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写“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自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学法指导:速读课文,抓住原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有困难的同学小组讨论解决。)明确:一访牧羊人,画面一;废弃的村庄;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三访牧
3、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乡村。2、阅读相关语段,完成下面表格。(学法指导:跳读课文,留意每段中的关键词句,简要的概括。)层次内容牧羊人的活动高原的情况一访牧羊人(1913年)二访牧羊人(时隔6年)三访牧羊人(1945年6月)放羊、为“我”打水、挑橡子、种橡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荒野无际、泉眼干涸、房屋倒塌改养蜜蜂、一直在种树;依然沉默不语橡树、山毛榉树、白桦树成林,看到了溪水87岁了建起干净的农舍、泉水源源不断、一万多口人幸福生活【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把握主旨1、文中的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学法指导:认真朗读课文,细心体会,小组讨论,然后抢答。)明
4、确:“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他显得自信、平和”“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所以,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外表整洁、心无旁骛,有毅力、有爱心、身体力行、慷慨无私的人。2、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学法指导:认真朗读课文,细心体会,小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明确:在英文中,“牧羊人”是基督耶稣的
5、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地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耶稣。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饱含赞美之情。3、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学法指导:认真朗读最后一段,细心品味,小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明确: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照应开头,使得结构更严谨。第2课时【学习目标】1、赏析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2、体会对比和第一人称叙事手法的运用。3、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求名利,不图回报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
6、保习惯。【学习重点】赏析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学习难点】体会对比和第一人称叙事手法的运用。【探究活动四】跳读课文,学习写法1、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学法指导: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结合课文认真,然后举手发言。)(1)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赏析: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持不
7、懈的形象。(2)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赏析:写室内的环境,突出其洁净,侧面衬托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学法指导:结合课文,看看句子中(学法指导:结合课文,看看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不可以删去?句子中加点的加点词可不可以删去?句子中加点的数词有什么作用?细心体会,小组的数词有什么作用?细心体会,小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讨论,然后代表发言。)(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明确:不可以删去,“轻轻
8、”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一词写出了牧羊人盖泥土的认真;如果删掉,就不能表现牧羊人种橡子的认真和细致。(2)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明确:通过数字的对比,具体地说明树苗成活不易,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植树的艰辛。3、牧羊人到山上种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交代属于哪种记叙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法指导:认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有困难的同学小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明确:种树的原因:他先后失去了儿子和妻子,他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
9、牧羊人认为“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记叙方式:插叙。作用:表现牧羊人热爱大自然、积极乐观的性格,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为紧凑。4、在文中,作者生动描绘了牧羊人给废弃的村庄带来的变化,为此作者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明确:联系全文来看,对比有:(1)“无边无际的荒野”和“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一大片茂盛的橡树;(2)干涸的泉眼和“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3)倒塌的房屋和废墟上新建的干净农舍。作用:这些对比,有力地突出了牧羊人的贡献。【探究活动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向植树的牧羊人学些什么?(学法指导:学生思
10、考后自由举手发言。)示例一:我们应该学习牧羊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一分力量。示例二: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每年种下一棵树,美化校园,美化家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
11、,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英国作家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法国科学家)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英国作家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美国想思家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美国政治家)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英国诗人)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12、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明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