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章毒作用机制第第4 4章章 毒作用机制毒作用机制2 2v意义:意义:掌握毒物作用机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掌握毒物作用机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且有且有实际意义实际意义(可阐明描述性毒性资料;估计可阐明描述性毒性资料;估计毒物所致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建立预防或解毒物所致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建立预防或解毒措施;设计危害较小的药物和工业品;开毒措施;设计危害较小的药物和工业品;开发对靶生物具有高选择性毒性的农药发对靶生物具有高选择性毒性的农药)。v毒作用机制的阐明有赖于基础生理和生化过毒作用机制的阐明有赖于基础生理和生化过程包括神经传导到程包括神经传导到DNADNA修复的深入了解。修复的深入了解。第第4 4
2、章章 毒作用机制毒作用机制3 3 v1 1 概述概述v2 2 毒物对生物膜的损害作用毒物对生物膜的损害作用 v3 3 毒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毒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v4 4 体内生物大分子氧化损伤体内生物大分子氧化损伤v5 5 毒物与细胞大分子的共价结合毒物与细胞大分子的共价结合1 1 概述概述v1.1 1.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v1.2 1.2 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1.1 1.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v毒物毒性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毒物毒性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部位的浓度和持续时间。部位的浓度和持续时间。v终毒物是最终产生毒性作用的物质。终毒物是最终产生毒性作
3、用的物质。v终毒物可以与内源性靶分子相互作用终毒物可以与内源性靶分子相互作用,使整体使整体结构和结构和/或功能改变或功能改变,从而导致毒性作用。从而导致毒性作用。v终毒物常常是母体化合物,也可以是其代谢终毒物常常是母体化合物,也可以是其代谢产物。也可以是内源性分子。产物。也可以是内源性分子。1.2 1.2 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v直接导致重要器官功能过荷。如过多的糖对直接导致重要器官功能过荷。如过多的糖对肾功能的影响。肾功能的影响。v在靶部位直接与靶分子作用,影响组织器官在靶部位直接与靶分子作用,影响组织器官功能。如河豚毒素阻滞运动神经的钠通道。功能。如河豚毒素阻滞运动神
4、经的钠通道。v在靶部位与靶分子作用后产生连锁反应,导在靶部位与靶分子作用后产生连锁反应,导致组织器官功能紊乱和结构损伤。如化学毒致组织器官功能紊乱和结构损伤。如化学毒物引起癌变等。物引起癌变等。2 2 毒物对生物膜的损害作用毒物对生物膜的损害作用v2.1 2.1 对生物膜组成成分的影响对生物膜组成成分的影响v2.2 2.2 对生物膜上酶活性的影响对生物膜上酶活性的影响v2.3 2.3 对生物膜生物物理性质的影响对生物膜生物物理性质的影响2.1 2.1 对生物膜组成成分的影响对生物膜组成成分的影响v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对机体内的生物转运、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对机体内的生物转运、信息传递及内环境稳定是
5、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及内环境稳定是非常重要的。v化学毒物可引起膜成分的改变。如:化学毒物可引起膜成分的改变。如:v四氯化碳可引起细胞膜磷脂和胆固醇含量下四氯化碳可引起细胞膜磷脂和胆固醇含量下降;降;v二氧化硅可与人红细胞膜的蛋白结合,使其二氧化硅可与人红细胞膜的蛋白结合,使其蛋白的蛋白的-螺旋(二级结构)破坏。螺旋(二级结构)破坏。2.2 2.2 对生物膜上酶活性的影响对生物膜上酶活性的影响v化学毒物可影响膜上某些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的功化学毒物可影响膜上某些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如:能。如:v有机磷类化合物抑制突触小体和红细胞膜上的胆碱有机磷类化合物抑制突触小体和红细胞膜上的胆碱酯酶;酯酶
6、;v对硫磷还可抑制突触小体和红细胞膜上的对硫磷还可抑制突触小体和红细胞膜上的CaCa2+2+-ATPaseATPase和和CaCa2+2+,Mg,Mg2+2+-ATPase-ATPase;v苯并芘可抑制红细胞膜苯并芘可抑制红细胞膜CaCa2+2+-ATPase-ATPase和和NaNa+,K,K+-ATPaseATPase;vPbPb2+2+、CdCd2+2+可与上的巯基结合,而抑制其活性。可与上的巯基结合,而抑制其活性。2.3 2.3 对生物膜生物物理性质的影响对生物膜生物物理性质的影响v2.3.1 2.3.1 对膜通透性的影响对膜通透性的影响v2.3.2 2.3.2 对膜流动性的影响对膜流
7、动性的影响v2.3.3 2.3.3 对膜表面电荷的影响对膜表面电荷的影响2.3.1 2.3.1 对膜通透性的影响对膜通透性的影响v膜的通透性指膜两侧物质交换的能力。膜的通透性指膜两侧物质交换的能力。v膜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是物质逆浓差转运的基础。膜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是物质逆浓差转运的基础。v化学毒物可改变膜的通透性而影响膜两侧物质的正化学毒物可改变膜的通透性而影响膜两侧物质的正常转运,从而影响膜的功能。如:常转运,从而影响膜的功能。如:v重金属可与膜蛋白结合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重金属可与膜蛋白结合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v缬氨霉素可使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造成细胞缬氨霉素可使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
8、增加而造成细胞损伤;损伤;vDDTDDT可使神经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而使神经兴奋性增可使神经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而使神经兴奋性增高。高。2.3.2 2.3.2 对膜流动性的影响对膜流动性的影响v膜的流动性包括:膜脂质分子的旋转、伸缩和振荡、侧向扩膜的流动性包括:膜脂质分子的旋转、伸缩和振荡、侧向扩散和翻转运动,膜蛋白分子的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膜整体散和翻转运动,膜蛋白分子的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膜整体结构的运动。结构的运动。v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包括:物质运输、细胞融合、细胞识别,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包括:物质运输、细胞融合、细胞识别,细胞表面受体功能的调节等。细胞表面受体功能的调节等。v膜流动性的改变包括
9、量变(程度变化)和质变(如相变和分膜流动性的改变包括量变(程度变化)和质变(如相变和分相)。相)。v化学毒物可通过该变膜的流动性而影响其功能。如:化学毒物可通过该变膜的流动性而影响其功能。如:vDDTDDT、对硫磷、重金属可使膜的流动性降低;、对硫磷、重金属可使膜的流动性降低;v乙醇、溴氰菊酯、二氧化硅可使膜的流动性增高。乙醇、溴氰菊酯、二氧化硅可使膜的流动性增高。2.3.3 2.3.3 对膜表面电荷的影响对膜表面电荷的影响v膜表面的糖脂和糖蛋白形成膜表面极性基团,膜表面的糖脂和糖蛋白形成膜表面极性基团,组成表面电荷。组成表面电荷。v膜表面电荷的性质和密度影响膜表面的结构膜表面电荷的性质和密度
10、影响膜表面的结构和功能。和功能。v化学毒物可通过改变膜的表面电荷而影响其化学毒物可通过改变膜的表面电荷而影响其结构和功能。结构和功能。3 3 毒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毒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v3.1 3.1 细胞内钙稳态细胞内钙稳态v3.2 3.2 细胞钙稳态的紊乱与细胞毒性细胞钙稳态的紊乱与细胞毒性v3.3 3.3 钙稳态失调的机制钙稳态失调的机制3.1 3.1 细胞内钙稳态细胞内钙稳态1 1v细胞内钙由结合钙(结构钙,储备钙)和游离钙细胞内钙由结合钙(结构钙,储备钙)和游离钙(离子钙,功能钙)组成。(离子钙,功能钙)组成。v细胞钙稳态是正常胞内游离钙的浓度在细胞兴奋时细胞钙稳态是正常胞内游离钙
11、的浓度在细胞兴奋时上升至上升至1010-5-5mol/Lmol/L、静息时下降至、静息时下降至1010-7-71010-8-8mol/Lmol/L的的这种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这种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v细胞内钙浓度的调节主要由线粒体和内质网等钙库、细胞内钙浓度的调节主要由线粒体和内质网等钙库、其次由细胞质中的缓冲系统(蛋白质、核苷酸、酸其次由细胞质中的缓冲系统(蛋白质、核苷酸、酸性磷脂等)来调节。性磷脂等)来调节。v当内钙调节失灵(钙稳态紊乱)时,即可引起细胞当内钙调节失灵(钙稳态紊乱)时,即可引起细胞功能损伤及坏死。功能损伤及坏死。3.1 3.1 细胞内钙稳态细胞内钙稳态2 2v钙作为第二信使
12、在细胞功能调节中起重要作钙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功能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如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细胞分泌、细用,如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细胞分泌、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形态的变化及细胞衰老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形态的变化及细胞衰老等。等。CaCa2+2+作用途径有:作用途径有:v通过钙结合蛋白如钙调蛋白介导;通过钙结合蛋白如钙调蛋白介导;v通过环磷酸腺苷介导;通过环磷酸腺苷介导;v通过蛋白激酶通过蛋白激酶C C和磷脂酶和磷脂酶C C介导;介导;v通过钙通道介导。通过钙通道介导。3.2 3.2 细胞钙稳态的紊乱与细胞毒性细胞钙稳态的紊乱与细胞毒性v细胞钙稳态紊乱是某些化学毒物中毒的机制之一。细胞钙稳态紊乱是某些
13、化学毒物中毒的机制之一。v如硝基酚、醌、过氧化物、醛类、二噁英、卤化烷如硝基酚、醌、过氧化物、醛类、二噁英、卤化烷烃和烯烃、镉、铅、汞等均能干扰细胞稳态,而引烃和烯烃、镉、铅、汞等均能干扰细胞稳态,而引起细胞功能和结构损伤。起细胞功能和结构损伤。v各种毒物进入机体后,引起细胞内钙过荷时,可激各种毒物进入机体后,引起细胞内钙过荷时,可激活磷脂酶而促进膜磷脂水解、激活非溶酶体蛋白酶活磷脂酶而促进膜磷脂水解、激活非溶酶体蛋白酶而促进细胞膜骨架蛋白水解、激活核酸内切酶而促而促进细胞膜骨架蛋白水解、激活核酸内切酶而促进进DNADNA断裂和染色质溶解。断裂和染色质溶解。3.3 3.3 钙稳态失调的机制钙稳
14、态失调的机制v3.3.1 3.3.1 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对能量代谢的影响v3.3.2 3.3.2 对微管功能的影响对微管功能的影响v3.3.3 3.3.3 激活水解酶激活水解酶3.3.1 3.3.1 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对能量代谢的影响v胞浆内高浓度胞浆内高浓度CaCa2+2+通过单转运器使线粒体通过单转运器使线粒体CaCa2+2+摄取增摄取增加:加:v线粒体膜势能降低而抑制线粒体膜势能降低而抑制ATPATP合成酶,结果合成酶,结果ATPATP的合的合成减少,使细胞膜、内质网上的成减少,使细胞膜、内质网上的CaCa2+2+-ATPase-ATPase及细及细胞膜上的胞膜上的NaNa+,K,K+-AT
15、Pase-ATPase 的能量供应减少,细胞内的能量供应减少,细胞内钙泵出减少而使细胞内钙进一步升高;钙泵出减少而使细胞内钙进一步升高;v同时线粒体的细胞内呼吸(电子传递)加速,使氧同时线粒体的细胞内呼吸(电子传递)加速,使氧自由基生成增加,膜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生成增加,膜脂质过氧化。vCaCa2+2+也可激活磷脂酶,加速细胞膜脂质的水解。也可激活磷脂酶,加速细胞膜脂质的水解。3.3.2 3.3.2 对微管功能的影响对微管功能的影响v胞浆内钙无控制地升高引起细胞损伤也涉及胞浆内钙无控制地升高引起细胞损伤也涉及到微管的解聚。到微管的解聚。v细胞通过骨架蛋白的微丝粘附于质膜中的肌细胞通过骨架蛋白的
16、微丝粘附于质膜中的肌动蛋白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动蛋白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v胞浆内钙的增加使肌动蛋白丝同胞浆内钙的增加使肌动蛋白丝同-辅动蛋白辅动蛋白和胞衬蛋白分离,促使质膜大疱(细胞膜表和胞衬蛋白分离,促使质膜大疱(细胞膜表面的突出物)的形成而易于破裂。面的突出物)的形成而易于破裂。3.3.3 3.3.3 激活水解酶激活水解酶v细胞内细胞内CaCa2+2+浓度升高可激活降解蛋白质、磷浓度升高可激活降解蛋白质、磷脂和核酸的水解酶。脂和核酸的水解酶。v许多完整的膜蛋白是许多完整的膜蛋白是CaCa2+2+激活的中性蛋白酶激活的中性蛋白酶或需钙蛋白酶的靶位点。需钙蛋白酶介导的或需钙蛋白酶的靶位点。
17、需钙蛋白酶介导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水解也可引起膜大疱。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水解也可引起膜大疱。v钙激活的蛋白酶经蛋白水解可将黄嘌呤脱氢钙激活的蛋白酶经蛋白水解可将黄嘌呤脱氢酶转变成次黄嘌呤氧化酶,其副产物氧自由酶转变成次黄嘌呤氧化酶,其副产物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可引起细胞损伤。基和过氧化氢可引起细胞损伤。4 4 体内生物大分子氧化损伤体内生物大分子氧化损伤v自由基自由基指含一个或多个未配对电子的任何分指含一个或多个未配对电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其共同点是具有顺磁性、化学反子或离子。其共同点是具有顺磁性、化学反应性极强、作用半径小、半衰期极短。应性极强、作用半径小、半衰期极短。v4.1 4.1 自由基
18、的来源与类型自由基的来源与类型v4.2 4.2 机体对氧化损伤的防御系统机体对氧化损伤的防御系统v4.3 4.3 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的损害作用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的损害作用4.1 4.1 自由基的来源与类型自由基的来源与类型v4.1.1 4.1.1 来源来源v正常生理代谢过程正常生理代谢过程v外源化合物的作用外源化合物的作用v4.1.2 4.1.2 类型类型v氧中心自由基氧中心自由基v其他自由基其他自由基正常生理代谢过程正常生理代谢过程v线粒体是活性氧的重要来源。线粒体是活性氧的重要来源。活性氧族自由活性氧族自由基都是其正常代谢副产物。生理条件下该自基都是其正常代谢副产物。生理条件下该自由基可被
19、由基可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分解。分解。v细胞内的氧化酶细胞内的氧化酶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也是产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也是产生自由基的来源。其中主要是黄嘌呤氧化酶,生自由基的来源。其中主要是黄嘌呤氧化酶,其直接将分子氧还原成过氧化物和过氧化氢其直接将分子氧还原成过氧化物和过氧化氢或羟自由基。过氧化物酶具有很强的形成过或羟自由基。过氧化物酶具有很强的形成过氧化氢能力。过氧化氢可被过氧化氢酶水解氧化氢能力。过氧化氢可被过氧化氢酶水解。外源化合物的作用外源化合物的作用v外源性化合物可通过各种不同途径产生自由基。外源性化合物可通过各种不同途径产生自由基。v其中最主要途径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单
20、电子其中最主要途径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单电子还原而产生自由基。可发生该反应的外源性化合物还原而产生自由基。可发生该反应的外源性化合物包括:醌类:丝裂霉素、阿霉素、博莱霉素等;硝包括:醌类:丝裂霉素、阿霉素、博莱霉素等;硝基化合物:苯的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苯)和硝基杂基化合物:苯的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苯)和硝基杂环化合物(如呋喃妥因);双吡啶化合物:百草枯、环化合物(如呋喃妥因);双吡啶化合物:百草枯、杀草快。杀草快。v此外,有些化学毒物可干扰线粒体的细胞内呼吸功此外,有些化学毒物可干扰线粒体的细胞内呼吸功能而产生氧自由基,如:甲基汞、氰化物、能而产生氧自由基,如:甲基汞、氰化物、3-3-硝基硝
21、基丙酸。丙酸。氧中心自由基氧中心自由基v该类自由基持续不断地在机体中产生。该类自由基持续不断地在机体中产生。v它们包括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氢、它们包括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氢、单线态氧、次氯酸等,也包括过氧化物、氢单线态氧、次氯酸等,也包括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及内源性脂质和外来化合物的环氧过氧化物及内源性脂质和外来化合物的环氧代谢物(都含有化学性质活泼的氧功能基代谢物(都含有化学性质活泼的氧功能基团)。团)。其他自由基其他自由基v除氧中心自由基外,其它有包括:除氧中心自由基外,其它有包括:v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如三氯甲基自由基;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如三氯甲基自由基;v以硫为中心的自由基如
22、烷硫自由基;以硫为中心的自由基如烷硫自由基;v以氮为中心的自由基如苯基二肼自由基;以氮为中心的自由基如苯基二肼自由基;v金属离子(具有接受和供给电子的能力)自金属离子(具有接受和供给电子的能力)自由基如:由基如:CuCu+/Cu/Cu2+2+、FeFe2+2+/Fe/Fe3+3+、Ti()/Ti()Ti()/Ti()。4.2 4.2 机体对氧化损伤的防御系统机体对氧化损伤的防御系统v正常生理条件下,自由基在体内持续不断地正常生理条件下,自由基在体内持续不断地产生,但同时被机体内的抗氧化系统清除,产生,但同时被机体内的抗氧化系统清除,从而不致出现损伤。从而不致出现损伤。v机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包括:
23、机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包括:v非酶抗氧化系统非酶抗氧化系统和和酶类抗氧化系统酶类抗氧化系统。非酶抗氧化系统非酶抗氧化系统v谷胱甘肽、维生素谷胱甘肽、维生素C C、维生素、维生素E E、尿酸、牛磺酸、次牛磺酸等。、尿酸、牛磺酸、次牛磺酸等。v谷胱甘肽能与过氧化氢或有机过氧化物作用,可保护细胞免谷胱甘肽能与过氧化氢或有机过氧化物作用,可保护细胞免受过氧化物损害,是重要的自由基捕获剂;受过氧化物损害,是重要的自由基捕获剂;v维生素维生素C C能还原氧自由基;能还原氧自由基;v维生素维生素E E是细胞膜上主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通过阻断过氧是细胞膜上主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通过阻断过氧自由基链反应,防止膜上的
24、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自由基链反应,防止膜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v-胡萝卜素是自然界中已知最有效的单线态氧清除剂;胡萝卜素是自然界中已知最有效的单线态氧清除剂;v尿酸、牛磺酸、次牛磺酸具有防止自由基损伤作用;尿酸、牛磺酸、次牛磺酸具有防止自由基损伤作用;v金属硫蛋白对羟自由基有很强的灭活作用。金属硫蛋白对羟自由基有很强的灭活作用。酶类抗氧化系统酶类抗氧化系统v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需氧生物体内存在清除自由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需氧生物体内存在清除自由基的酶系统。包括:的酶系统。包括:v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OD):铜):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CuZ
25、n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MnSOD),它们它们催化超氧阴离子歧化为过氧化氢和氧气;催化超氧阴离子歧化为过氧化氢和氧气;v过氧化氢酶: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过氧化氢酶: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v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GSH-Px,含硒酶):在,含硒酶):在GSHGSH存在下,催化过氧化氢和有机氢过氧化物还原为水存在下,催化过氧化氢和有机氢过氧化物还原为水或醇和水,同时将或醇和水,同时将GSHGSH氧化为氧化为GSSGGSSG;v谷胱甘肽还原酶:在谷胱甘肽还原酶:在NADPHNADPH存在下将存在下将GSSGGSSG还原为还
26、原为GSHGSH。4.3 4.3 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的损害作用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的损害作用v当体内自由基的产生超过机体抗氧化防御能当体内自由基的产生超过机体抗氧化防御能力时,即可产生自由基损伤,从而引发疾病力时,即可产生自由基损伤,从而引发疾病或中毒。或中毒。v自由基对体内生物大分子的损害作用包括:自由基对体内生物大分子的损害作用包括:v4.3.1 4.3.1 脂质过氧化损伤脂质过氧化损伤v4.3.2 4.3.2 蛋白质的氧化损伤蛋白质的氧化损伤v4.3.3 DNA4.3.3 DNA的氧化损伤的氧化损伤4.3.1 4.3.1 脂质过氧化损伤脂质过氧化损伤v其主要是生物膜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破坏
27、,而破其主要是生物膜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破坏,而破坏膜的结构和功能。脂质过氧化反应是一种链式连坏膜的结构和功能。脂质过氧化反应是一种链式连锁反应,包括:锁反应,包括:v自由基通过脂肪酸的氢抽提而使脂质变性成脂质自自由基通过脂肪酸的氢抽提而使脂质变性成脂质自由基;由基;v脂质自由基通过氧固定而连续不断地转化成脂质过脂质自由基通过氧固定而连续不断地转化成脂质过氧自由基,通过氢抽提转化成脂质氢过氧化物,进氧自由基,通过氢抽提转化成脂质氢过氧化物,进而通过二价铁离子催化转化成脂质烷氧自由基;而通过二价铁离子催化转化成脂质烷氧自由基;v随后的片段产生烃如乙烷、活性醛(如丙二醛)随后的片段产生烃如乙烷、活
28、性醛(如丙二醛)。4.3.2 4.3.2 蛋白质的氧化损伤蛋白质的氧化损伤v自由基对蛋白质的氧化损伤实际是对其氨基酸的氧自由基对蛋白质的氧化损伤实际是对其氨基酸的氧化作用,尤其是对芳香族和含硫氨基酸。化作用,尤其是对芳香族和含硫氨基酸。v对芳香氨基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形成羟基衍生物,对芳香氨基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形成羟基衍生物,而后将苯环打开或在酪氨酸处交联成二聚体。而后将苯环打开或在酪氨酸处交联成二聚体。v对脂肪族氨基酸的作用是机制可能是在对脂肪族氨基酸的作用是机制可能是在-位置上位置上将一个氢原子除去,形成将一个氢原子除去,形成C-C-中心自由基,其上再加中心自由基,其上再加上氧,生成过氧基衍
29、生物,而后分解成氨和上氧,生成过氧基衍生物,而后分解成氨和-酮酮酸或二氧化碳、醛类或羧酸,从而破坏氨基酸的结酸或二氧化碳、醛类或羧酸,从而破坏氨基酸的结构。构。v结果是蛋白质的凝集与交联或降解与断裂。结果是蛋白质的凝集与交联或降解与断裂。4.3.3 DNA4.3.3 DNA的氧化损伤的氧化损伤v自由基引起自由基引起DNADNA的损伤是细胞突变或癌变的基础。的损伤是细胞突变或癌变的基础。vDNADNA损伤可引起细胞凋亡。也可因损伤丢失部分碱损伤可引起细胞凋亡。也可因损伤丢失部分碱基或修复时掺入错误的碱基而引起细胞突变和癌变。基或修复时掺入错误的碱基而引起细胞突变和癌变。v活性氧可引起活性氧可引起
30、DNADNA碱基损伤、碱基损伤、DNA-DNA-蛋白质交联物的蛋白质交联物的形成和形成和DNADNA断裂等。断裂等。v不同活性氧对不同活性氧对DNADNA作用不同:羟自由基可作用于作用不同:羟自由基可作用于DNADNA的所有成分;单线态氧主要作用于的所有成分;单线态氧主要作用于DNADNA中的鸟嘌呤;中的鸟嘌呤;氧自由基可使氧自由基可使DNADNA断裂;过氧化氢只参与断裂;过氧化氢只参与DNADNA损伤过损伤过程。程。5 5 毒物与细胞大分子的共价结合毒物与细胞大分子的共价结合v共价结合指毒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与机体内重要的共价结合指毒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与机体内重要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膜
31、脂质)以共价键结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膜脂质)以共价键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合成稳定的复合物-加合物。加合物。v共价结合的特点是永久性地不可逆地改变了内源性共价结合的特点是永久性地不可逆地改变了内源性分子的结构。从而损伤内源性大分子的功能。分子的结构。从而损伤内源性大分子的功能。v由于外源性化合物或其代谢物构成了新生加合物的由于外源性化合物或其代谢物构成了新生加合物的一部分,可以此作为毒物接触程度的标志物,也有一部分,可以此作为毒物接触程度的标志物,也有助于中毒的诊断和防治。助于中毒的诊断和防治。v5.1 5.1 与蛋白质的共价结合与蛋白质的共价结合v5.2 5.2 与核酸的共价结合与核酸的共
32、价结合5.1 5.1 与蛋白质的共价结合与蛋白质的共价结合v外源毒物可与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氨基、外源毒物可与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氨基、羟基、巯基、胍基、咪唑基、吲哚基发生共羟基、巯基、胍基、咪唑基、吲哚基发生共价结合,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价结合,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v5.1.1 5.1.1 与白蛋白的共价结合与白蛋白的共价结合v5.1.2 5.1.2 与血红蛋白的共价结合与血红蛋白的共价结合v5.1.3 5.1.3 与组织细胞蛋白质的共价结合与组织细胞蛋白质的共价结合5.1.1 5.1.1 与白蛋白的共价结合与白蛋白的共价结合v白蛋白是血液和组织间质中的主要蛋白质白蛋白是血液
33、和组织间质中的主要蛋白质,也是脂也是脂肪酸、内源性化合物及外源化合物的主要载体,容肪酸、内源性化合物及外源化合物的主要载体,容易与终致癌物质结合形成共价加合物。易与终致癌物质结合形成共价加合物。v血清白蛋白直接由肝细胞合成,同时肝细胞是致癌血清白蛋白直接由肝细胞合成,同时肝细胞是致癌物质代谢活化的重要部位,因而白蛋白更易接触到物质代谢活化的重要部位,因而白蛋白更易接触到肝细胞活化的亲电子性代谢产物。肝细胞活化的亲电子性代谢产物。v白蛋白加合物形成的量与接触相应毒物的量成正比白蛋白加合物形成的量与接触相应毒物的量成正比关系。关系。5.1.2 5.1.2 与血红蛋白的共价结合与血红蛋白的共价结合v
34、外源性化合物进入血液后,先与红细胞膜结合继而进入红细外源性化合物进入血液后,先与红细胞膜结合继而进入红细胞内与血红蛋白发生共价结合。胞内与血红蛋白发生共价结合。v血红蛋白氨基酸中的氨基、巯基和芳香胺基团易与外源化合血红蛋白氨基酸中的氨基、巯基和芳香胺基团易与外源化合物发生共价结合。物发生共价结合。v因红细胞寿命较长、血样易采集又基本不影响健康,所以血因红细胞寿命较长、血样易采集又基本不影响健康,所以血红蛋白共价结合物常作为外源毒物接触人群的生物监测。如:红蛋白共价结合物常作为外源毒物接触人群的生物监测。如:溴甲烷与半胱氨酸、环氧乙烷与缬氨酸和组氨酸、乙烯与组溴甲烷与半胱氨酸、环氧乙烷与缬氨酸和
35、组氨酸、乙烯与组氨酸、环氧丙烷与组氨酸和缬氨酸、丁二烯与缬氨酸、苯胺氨酸、环氧丙烷与组氨酸和缬氨酸、丁二烯与缬氨酸、苯胺与半胱氨酸、环氧丙酰胺与缬氨酸、氯乙烯与组氨酸和缬氨与半胱氨酸、环氧丙酰胺与缬氨酸、氯乙烯与组氨酸和缬氨酸、丙烯腈和丙烯酰胺与缬氨酸、多环芳烃与氨基酸的羧基酸、丙烯腈和丙烯酰胺与缬氨酸、多环芳烃与氨基酸的羧基等。等。5.1.3 5.1.3 与组织细胞蛋白质的共价结合与组织细胞蛋白质的共价结合v进入人体的外源化合物直接或间接通过其活化代谢进入人体的外源化合物直接或间接通过其活化代谢产物与胞浆、质膜、核内蛋白质结合而形成加合物。产物与胞浆、质膜、核内蛋白质结合而形成加合物。如:肝
36、毒性物溴苯可直接消耗具有重要解毒作用的如:肝毒性物溴苯可直接消耗具有重要解毒作用的内源性物质谷胱甘肽,其活性代谢物环氧溴苯可与内源性物质谷胱甘肽,其活性代谢物环氧溴苯可与蛋白质发生共价结合,活性代谢物产物二氢二醇可蛋白质发生共价结合,活性代谢物产物二氢二醇可引发自由基反应。引发自由基反应。v有些毒物进入机体后,首先与细胞浆蛋白或核蛋白有些毒物进入机体后,首先与细胞浆蛋白或核蛋白共价结合,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或信号传递系共价结合,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或信号传递系统。同时,与核蛋白共价结合也必将对细胞生长、统。同时,与核蛋白共价结合也必将对细胞生长、繁殖和分化等的调控产生重要影响。繁殖和分化等
37、的调控产生重要影响。5.2 5.2 与核酸的共价结合与核酸的共价结合v5.2.1 5.2.1 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的意义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的意义v5.2.2 5.2.2 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的方式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的方式v5.2.3 5.2.3 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的分子机制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的分子机制v5.2.4 5.2.4 核酸加合物的类型核酸加合物的类型5.2.1 5.2.1 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的意义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的意义v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成不同类型加合物后,引起不同的生物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成不同类型加合物后,引起不同的生物效应,包括细胞毒性、诱变作用、活化癌基因、细胞癌变等。效应,包括细
38、胞毒性、诱变作用、活化癌基因、细胞癌变等。v毒物与核酸的共价结合是研究化学毒物致癌作用的热点。毒物与核酸的共价结合是研究化学毒物致癌作用的热点。v一旦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成加合物,致癌过程即已启动,随一旦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成加合物,致癌过程即已启动,随后进入促进和发展阶段。后进入促进和发展阶段。vDNADNA加合物形成是化学致癌过程中一个早期可检测的关键步加合物形成是化学致癌过程中一个早期可检测的关键步骤,其可作为接触致癌物的量化标志。骤,其可作为接触致癌物的量化标志。vDNADNA加合物也是判断遗传毒性致癌物的生物标志之一。但由加合物也是判断遗传毒性致癌物的生物标志之一。但由于人群及个体差异及
39、接触因素繁多而复杂,要对检测结果作于人群及个体差异及接触因素繁多而复杂,要对检测结果作出准确判断存在很大困难。出准确判断存在很大困难。5.2.2 5.2.2 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的方式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的方式v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有两种方式: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有两种方式:v部分毒物是母体化合物直接与核酸发生共价结合。部分毒物是母体化合物直接与核酸发生共价结合。如烷化剂是带有烷化功能团的化合物,无需代谢即如烷化剂是带有烷化功能团的化合物,无需代谢即具有亲电子活性,可直接与具有亲电子活性,可直接与DNADNA进行共价结合。进行共价结合。v大部分毒物需经代谢活化,生成具有活性的代谢物
40、大部分毒物需经代谢活化,生成具有活性的代谢物才能与核酸发生共价结合。如多环芳烃类、黄曲霉才能与核酸发生共价结合。如多环芳烃类、黄曲霉毒素及芳香胺类。毒素及芳香胺类。5.2.3 5.2.3 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的分子机制毒物与核酸共价结合的分子机制v亲电子性终毒物(占多数),其反应中心带有正电亲电子性终毒物(占多数),其反应中心带有正电荷,易与核酸分子的富电子位点作用形成加合物。荷,易与核酸分子的富电子位点作用形成加合物。v亲电子性终毒物主要攻击鸟嘌呤的亲电子性终毒物主要攻击鸟嘌呤的N N7 7、C C8 8、O O6 6,腺,腺嘌呤的嘌呤的N N1 1、N N2 2,胞嘧啶和嘌呤的氨基。,胞嘧啶
41、和嘌呤的氨基。v亲核性终毒物(占少数),因富含电子,易与核酸亲核性终毒物(占少数),因富含电子,易与核酸分子的低电子位点作用形成加合物。分子的低电子位点作用形成加合物。v亲核性终毒物主要攻击胞嘧啶、尿嘧啶和胸腺嘧啶亲核性终毒物主要攻击胞嘧啶、尿嘧啶和胸腺嘧啶的的C C6 6 及胸腺嘧啶的及胸腺嘧啶的N N3 3、O O2 2、O O6 6。5.2.4 5.2.4 核酸加合物的类型核酸加合物的类型v毒物或其代谢产物与毒物或其代谢产物与DNADNA结合成加合物的类型结合成加合物的类型有:有:v烷化烷化DNADNA加合物;加合物;v多环芳烃多环芳烃DNADNA加合物;加合物;v环化的环化的DNADNA加合物;加合物;vDNADNA链间和链内交联;链间和链内交联;vDNADNA与蛋白质的交联。与蛋白质的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