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精编版).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507417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精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精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精编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精编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精编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神奇的能量1.什么是能量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认识到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科学思维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识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是两种能量的基本形式。探究实践能够探究、分析、描述具体的游戏、实验情境中动能、势能的存在之处,初步感受能量的大小。态度责任激发学生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了解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区分动能和势能。【教学准备】教师象棋 红点 皮球 打气筒 软尺 皮筋

2、弹簧学生记录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能量。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课题1.观察风筝、火车、热气球等现象交流:它们靠什么工作或运动?风力,电力,热空气上升等这些,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神奇的能量,第1课,什么是能量?讨论:如果没有风的能量,风筝会怎样?如果没有电力,火车会怎样?书本文字学习:“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工作或运动,也需要

3、用到能量吗?“能量”一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却不容易讲清楚。从观察一些现象的变化和运动,以及通过逆向思维“如果没有风的能量”,让学生更加清地意识识到,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能量,却能通过观察物体的变化来认识能量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二、探索(一)认识动能1.撞棋游戏里的科学:(1)出示规则:把A棋子弹向B棋子,看谁能使B棋子移动的距离更远?思考:B棋子移动的远近,和什么有关?(2)学生分组游戏,观察,交流和分析手指(运动)弹A棋子,A棋子运动起来,碰撞到B棋子,把能量传递给B棋子,B棋子运动。(3)总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分析:在这个游戏中,哪些现象具有动能?(运动的手指,运

4、动的A象棋,运动的B象棋)逆向思考:当它们静止下来,还有动能吗?(没有)所以,我们可以怎样记忆和理解“动能”?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2.这些事物具有的动能分别表现在哪里?(1)观察书本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第1页:泥石流的动能表现: 龙卷风的动能表现: 撞击保龄球的动能表现: 钱塘江大潮的动能表现: (2)交流我们的讨论结果:大家好,我们小组认为(3)相互补充并在手册上及时完善(4)总结:这些现象中,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二)认识势能1.问题:静止的物体不具有动能,那么,它有没有别的能量呢?示一个举起来的皮球。(1)学生观察并讨论:如果松手,它就会掉下来,

5、掉下来就有动能了。在松手之前,它就有一种要掉下来的趋势,但是没有掉,因为手拿住了它。地球对它有引力,所以会往下掉。(2)研究:小球下落实验用气筒给皮球充气,做小球反弹实验,用尺子测量反弹情况。下落高度(厘米)反弹高度(厘米)我的发现(3)小结: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2.探索:这些物体的势能分别表现在哪里?(1)活动体验:拉伸橡皮筋,压缩弹簧,感受皮筋和弹簧在形变时,储藏的“势能”(2)分析:一旦手松开,皮筋和弹簧所蕴藏的势能,会让它们怎么变化?3.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的其他分析:跳板运动员的势能表

6、现: 皮筋的势能表现: 弹簧的势能表现: 4.总结:动能、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很简单的游戏中,在细节中却藏着科学知识。学生通过观察运动的手指、A象棋、B象棋的运动,分析能量在其中的传递,并据此来理解“动能”定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的能量。在游戏中,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将观察注意点集中到几种运动上来。从中小衔接的角度来说,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物体从高处下落,有势能和动能的转化过程。这些科学现象六年级的小学生能够模糊地感受到,但小学阶段不必分析得这么深入,如果学生交流时能够提及,则可予以肯定。学生通过小球下落实验,会发现,从越高的地方下落,反弹得也越高,表明,小球

7、在更高处储藏更多的势能。同理,把皮筋拉伸得越长,它的反弹得趋势也更明显,即弹性势能更多。三、研讨小结1.研究动能和势能,对于我们生活来说,有什么用处?四、拓展我们怎样来利用动能和势能呢?例:水力发电从理论到实践,从研究到应用,学生能感受到科学知识转化成技术之后的强大力量。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风筝是靠( )飞上天的。A.化学能 B.生物能 C.电能 D.风能2.射箭运动员把弓拉弯,这样被拉弯的弓就储存了一定的能量,松手后弓就会将能量释放出来,这种形式的能量是( )。A.化学能 B.机械能 C.热能 D.风能3.下列不属于能源的是( )。A.风能 B.潮汐能 C.太阳能 D.能力4.把湿衣服放

8、到阳光下,使湿衣服变干的能量是( )。A.动能 B.化学能 C.热能 D.机械能5.蹦床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分析小朋友弹跳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 )。A.动能和势能互相转换 B.太阳能转换成动能 C.势能转换成动能 D.机械能转化成风能二、判断题1.人在静止不动时就没有能量消耗。( )2.蜡烛燃烧产生了光能、电能。( )3.地球上所有的能量都是来自太阳,所以我们称太阳是“能源之母”。( )4.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发光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5.将生活垃圾中可燃物分离出来,送到发电厂焚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 )参考答案:1.D 2.B 3.D 4.C 5.A1. 2. 3. 4

9、. 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2.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认识更多形式的能量:热能、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等。科学思维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使物体做不同的工作或运动。探究实践利用不同材料研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不同能量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知道能量大小对物体运动有影响。态度责任发展学生对于研究能量的兴趣。【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观察和体验不同的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观

10、察和体验不同的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冰格袋 辐射计 手电学生记录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索能量。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观察和体验不同的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复习引入,过渡自然,拉开新课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索(一)对热能传递的研究1.出示冰块,观察:这块冰块接下来会有哪些变化?它会融化。从固态的水变成液态的水。热量在怎么传递?空气温度高,把热量传递给冰块。可以加快这块冰的融化吗?放进热水里。呵热气。用手捂着。学生体验用手捂着冰块,热量从手传递给冰块。引导学生从热

11、能的传递角度来理解该现象。2.看图分析,热能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传递?教师指导3种热量传递的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短视频学习观察图片内容,分析:是否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热量传递。3.小结:在这些热量传递中,太阳传递给地球的热辐射,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二)观察电能的应用1.电能是目前应用最为便捷的一种能量。各种用电器,就是把电能转化成我们需要的其他能源。2.观察:教室里有什么电器?它把电能转化成什么能源?3.小组讨论:你还知道的其他电器,它把电能转化成什么能量?可以干什么?4.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三)化学能藏在哪里?1.我们人体的各种活

12、动,也需要能量,比如,我们奔跑,就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我们身体里的能量,从哪里来?从食物中获得。2.指导:食物进入体内,它的能量就可以提供给我们,做各种活动。这种能量,发生了物质的化学变化,我们称为化学能。3.看书本,学习各种化学能的表现:篝火燃烧,把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的能量再次释放出来;汽车开动,汽油燃烧或者电能转化;遥控小车用到的电池,把储存在电池里的能量释放出来4.完成活动手册第2页的相关填写。5.小结:化学能是一种隐藏的能量,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汽油中均储存着化学能。(四)神奇的光能1.太阳光穿过茫茫宇宙太空,经历了8分钟的路程,到达地球。我们可以怎样利用光能呢?2.演示实验:辐

13、射计实验,观察光照让叶片转动起来的现象。3.分组实验:将太阳能电池板组装到小车上。4.学习:光是一种电磁波,分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它们具有的能量都属于电磁能。展示更多的光能的应用。太阳能电池:卫星、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路灯看不见的光:微波炉、X光机等(五)了不起的核能1.在我们所使用的能源中,有一种能量很大但也有危险性的新能源,是哪一种?2.学生交流对核能的了解。在教材中,对于热能的传递并没有通过很多的实验来理解,而是通过一张情境图。因此,热的传递方式,由冰块开始引起学生的现象分析,再用短视频来呈现知识要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来说,时间成本就相对较低。能用更有限的教学时间,达到最明晰的教学效果。

14、三、研讨小结1.讨论科技双刃剑的科技伦理。关于科技双刃剑的问题是从核能延伸过来的,学生需要一定的思辨训练,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并通过这样的探讨,更加意识到科技发展的终极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也可藉此渗透学习目标的德育融合。四、拓展1.收集核能发电资料。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 )。A.光能 B.电能 C.动能 D.风能 2.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 )。A.光能 B.动能 C.化学能 D.势能3.我们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支持这些活动的能量是( )。A.太阳能 B.动能 C.化学能 D.势能4.将生活垃圾中可燃物分离出来,送到发电厂焚烧,产生的( )可用于发电。A.废气

15、 B.热量 C.光能 D.风能5.钻木取火是机械能转化为( )能。A.太阳能 B.动能 C.化学能 D.热能二、判断题1.热能可以将水烧开、光能可以使植物生长、电能可以使电灯发光。( )2.绿色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与光合作用所合成的生物能源。( )3.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 )4.风筝飞上天靠的是重力。( )5.电饭锅煮饭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了热能。( )参考答案:1.A 2.C 3.C 4.B 5.D1. 2. 3. 4. 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3.能量的转换【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能量能够转换其它形式的能量,并以不同表现形式。科学思维学生能够通过

16、观察实验现象对能量的转换进行分析,能够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另一种什么形式的能。探究实践通过实验认识到,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态度责任懂的看似平常的事物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认识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认识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教学准备】教师牛顿摆 飞旋扣子 圆形塑料片 摇摇发电棒 小苏打 白醋 火柴 蜡烛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图片。【教学过程】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索能量

17、。一、导入1.示牛顿摆,你认识这个玩具吗?它可以怎么玩?2.学生交流,试玩,发现摆动时的特点。3.分析:拉起1个小球的时候,这个被拉起的小球具有了哪种能量?-势能;松开手,势能转化成动能,再把这些能量传递给撞击的小球,让另一个小球弹起(在最高点势能最大,动能为零)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能量的转换问题。学生对于牛顿摆很感兴趣,但多数只是着迷于它的运动,也会对于能量的传递充满了各种问题,因此,用牛顿摆的各种问题定下本课的研究方向,打开学生对于能量传递的问号,让求知的渴望贯穿整课。二、探索(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1.示飞旋扣子:这是我们的一种传统玩具,师演示玩法2.学生分组玩飞旋扣子,观察是

18、什么力量让扣子动起来的3.交流,绳子缠绕时具有的势能,转化为扣子运动的动能,还有声能(二)动能与热能的相互转换1.体验活动:搓手,分析:( )能转换成( )能;2.硬币游戏:将瓶口和硬币放入水中浸湿,把硬币放在瓶口上,用双手紧紧握住瓶子,观察硬币的变化;3.分析:硬币为什么会被顶起来?为什么要浸湿?能量在怎么传递?能量在怎么转换?这个实验还能怎么设计?(三)动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1.调暗教室里的光线,演示摇摇发电棒的神奇现象;2.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发光二级管亮了?说明导线里有什么?(电)3.原理解释:发电机的原理,就是在线圈中有磁场的改变,就会有感应的电场产生,进而在整个电路中产生电能。磁铁本

19、身就具有磁场,在摇动摇摇发电棒的时候,磁铁一下子接近线圈,一下子又远离线圈,就会让磁场忽大忽小不断改变。这样一下,磁场改变所产生的电能,就可以让摇摇发电棒上的LED亮起来了。(四)化学能转换为动能1.出示装有小苏打的锥形瓶,指导:小心地倒入白醋后,盖上瓶塞(也可以用大小合适的气球)2.观察现象,分析:为什么瓶盖(气球)会顶起?(和刚才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相比较)3.分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化学变化,有新的气体产生,这些气体顶上瓶盖(气球),转换为动能。4.研究烤箱烤面包过程中的能量改变:电能转化成什么能量?食物中蕴含的能量有无发生改变?(五)能量的多次转换1.阅读书本的相关实验要求,讨论:

20、做这个实验时,有什么安全操作要注意的吗?2.学生分组操作,观察,交流3.小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分配,六年级的学生能够细致观察实验,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力的指向,同时也在指导学生怎样去设计实验,怎样思考。学生对于化学能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尤其是小苏打和白醋的实验,变化非常明显。有了前面空气热胀冷缩实验的拓展延伸,他们能够较为顺畅地理解,是产生的气体在让瓶塞或气球动起来。但学生们更加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小苏打和白醋相遇会有这样神奇的变化。三、研讨小结分析p10图片情景中能量的转换,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通过交流活动,总结并发现设计环节在其中的关键性,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工程的认知。四、拓展1.总结

21、本课的学习内容,重新回顾本课涉及到的实验及其能量转换,结论:生活中,能量的转换有时候是很复杂的,在同一时间,可能会出现多种转换,需要仔细分析。2.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能量转换情况,大家可以多留心,多分析。这一课有很多碎片化的实验,串起这些实验的核心词就是“能量转换”。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4.电磁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电磁铁的性质:通电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科学思维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探究实践能够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知道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态度责任了解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

22、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比较电磁铁和磁铁的异同。【教学准备】教师大铁钉 小铁钉 单芯导线 电池盒 电池 回形针 电磁铁套管 条形磁铁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剪刀。【教学过程】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研究电磁铁。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使用了一个神奇的摇摇棒,把磁铁放在线圈里,就能够发电了。那么,磁能生电,电能不能产生磁铁类似的效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2.板书

23、:电 磁。二、探索(一)制作电磁铁1.教师演示:铁钉吸引回形针,不可以;磁铁吸引回形针,可以。2.交流磁铁的特点:能吸铁;有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3.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改造铁钉,使它也具有磁铁的特点4.学生在微视频的指导下制作电磁铁,并尝试吸引回形针;5.交流我们的实验结果:铁钉在通电的情况下,像磁铁一样能吸引回形针。6.小结:因为是铁钉在通电的情况下才产生和磁铁相似的现象,所以,这个装置,我们称之为电磁铁。(二)研究电磁铁1.比较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1)出示维恩图,指导学生讨论:电磁铁和磁铁有什么相同点?磁铁 电磁铁(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交流,适当演示实验补充,如,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

24、性消失,电磁铁磁极可以变化(三)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1.电磁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铁钉,电池、导线2.那么,可能会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呢?根据学生发言,罗列可能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铁钉:粗细、长短、是否生锈电池:电量大小导线:粗细、包线裸线、绕的匝数3.我们列出来的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电磁铁磁力的大小,那么,怎么去证明呢?4.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对比实验研究:设计一:(无关变量)铁钉粗细、长短、电池电量 (因变量)磁力大小变化吗?(自变量)导线匝数设计二:(无关变量)铁钉粗细、长短、导线匝数 (因变量)磁力大小变化吗?(自变量)电池电量5.学生参考书本P

25、12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实验情况。将没有带上磁性的铁钉先做一遍实验,看似务虚,没有效果,但是,和之后的电磁铁实验相比,却可以凸显出,通电之后,对铁钉的改变。学生就能在这样的对比中,强烈感受到,电能可以转换成磁能,把原本没有磁性的铁钉,变成和磁铁相类似的情况。如果电流比较强,铁钉还会发生磁化现象。如果学生出现了这样的实验现象,也不用避讳,可以放开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是很复杂的,并不只有一种情况。本课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设计一个实验的层面,教材也提醒,可以有其他的假设。那么,怎么提出相对可靠的假设,学生就需要从分析电磁铁的结构开始。教学生思维的方法,分析

26、电磁铁构造,就是递给学生的思维的梯子。三、研讨小结1.电能可以转换成磁能,而且这个磁能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控制的。四、拓展1.我们利用电磁铁做了哪些事情?学生阅读书本“电磁起重机”的知识。分析:可能是怎样增加电磁起重机的磁能?2.观察:还有哪些家用电器用到了电磁铁?3.拓展研究磁悬浮列车。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发现了磁感应生电的原理的科学家是( )。A.张衡 B.瓦特 C.法拉第 D.达尔文2.线圈缠绕圈数相同时,使用几个电池串联的电磁铁磁力最大。( )A.1 B.2 C.3D.43.可以作为电磁铁的内芯。( )A.塑料棒 B.铝棒 C.铜棒 D.铁棒4.小电动机通电后转子能转动的秘密是(

27、 )。A.磁铁的作用 B.电磁铁的作用 C.磁铁和电磁铁的相互作用 D.电磁铁和电磁铁的相互作用5.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方向,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A.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 B.改变铁芯的方向 C.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方向 D.以上方法都不对二、判断题1.影响电磁铁磁极方向的因素是铁芯粗细。( )2.若我们在实验中只改变电磁铁线圈匝数,这时电磁铁磁性强弱改变。( )3.制作了一个电磁铁,如果铁钉的钉帽能吸引指南针的南极,可以判断钉尖是南极。( )4.小明同学制作了一个电磁铁,他先改变电磁铁线圈缠绕的方向,再改变电磁铁的电流方向,其他条件不变。此时的电磁铁南北极不改变,磁力大小不变。( )5.电磁铁

28、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主要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1.C 2.D 3.D 4.C 5.B1. 2. 3. 4. 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第二单元 生物和栖息地5.多样的栖息地【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初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科学思维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实践能够寻找校园生物栖息地,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态度责任对大自然和生物的爱护、保护意识,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理解

29、生物栖息地的含义。【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分析、整理大熊猫栖息地的信息。【教学准备】教师栖息地图卡等学生记录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生物的栖息地。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课题1.出示地球上不同温度带生活着不同生物的图片或视频。学生分析、讨论、总结。2.揭示概念: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场所被称为栖息地。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坑。3教师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让我们一起

30、来认识和了解它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样的栖息地。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发现动植物都是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中生活的,它们的体形、习性等生命特征都要适应它们居住的环境才能生存,所以在不同的环境具有各自典型的生物,而它们能够长期生活的这个环境为它们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就让学生明白了栖息地的概念。二、探索(一)寻找校园里的栖息地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塘、花坛。让我们一起到熟悉校园里寻找生物的栖息地吧。1.分小组寻找校园内的一处栖息地,思考它们的生存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1)用几个词语描述这处栖息地的特点。(2)记录在这处栖息地观察到的生物。2.这些栖息地满足

31、了生物的哪些需求?3.交流:你们小组找的哪处栖息地?这处栖息地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个栖息地里找到了哪些动植物?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怎样?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生活在这里?这个地方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什么?它们与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4.小结: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二)大熊猫的栖息地1.阅读课本第16页,大熊猫与它的栖息地。请同学说说它的生活习性,你知道它生活在哪里吗?(1)从四姑娘山、卧龙自然保护区、夹金山的相关描述中画出与大熊猫栖息地有关的信息。(2)从气候、植被、水源、食物等方面分类整理资料中的相关信息。(3)归纳概括三

32、个地区的相同之处,分析这些地区成为大熊猫保护区的原因。2.小结:大熊猫喜欢生活在海拔高、气候寒冷、植被茂密且种类繁多、竹子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环境相对封闭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就成了大熊猫的栖息地。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学生通过栖息地的概念在自己寻找的栖息地中调查生物,目的是通过对栖息地生物种类的调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栖息地满足了生物的哪些需求?”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同时发现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学生更愿意去调查、分析它的生存环境。通过资料

33、阅读学生会发现它们的栖息地在气候、植被、水源、食物等方面都很相似,便于它们的生存。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懂得栖息地的重要性,懂得动物与栖息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大自然和生物的爱护、保护意识。三、研讨小结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多样的栖息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四、拓展1.教师提问: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那么,同学们,请大家课后思考生物活动会对栖息地产生影响吗?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 ),包括它生活区域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A.栖息地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 D.食物网2.

34、“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地是牛羊栖息地的主要原因是( )。A.草地能为牛羊提供食物、水和空气等基本需要 B.草地里生活着很多动物,如兔子、田鼠、蛇 C.草地比较辽阔、平坦 D.草地上捕食者少3.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旅行”。春天,它们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到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生物学家们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 )。A.迁移 B.冬眠 C.洄游 D.旅行4.鲨鱼的栖息地是()。A.茂密的森林 B.辽阔的草原 C.浩瀚的大海 D.深遂的洞穴5.下面行为对保护生物栖息地没有意义的是( )。A.建保护区 B.保护环境 C.健全法律法规 D.围海造田三、

35、判断题1.驼鸟、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是我国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 )2.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栖息地,每一个生物都有自己的家园。( )3.生物的栖息地可以为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 )4.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被破坏。( )5.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参考答案:1.A 2.A 3.A 4.C 5.D1. 2. 3. 4. 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6.有趣的食物链【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科学思维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发现事物之间的

36、相互联系和影响。探究实践探究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态度责任知道食物链被破坏的后果,能自觉地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研究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食物链图卡贴 线学生记录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索生物之间的关系。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

37、态。一、导入1.出示鹰、田鼠、草籽图片,交流这里有哪些生物。提问:它们分别吃什么?这些生物在一起又会发生怎样的关系呢?如果将食物关系按“谁被谁吃”的顺序把它们连接起来,你打算用什么符号?在这里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呢?箭头朝向谁?2.揭示概念: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鹰、田鼠、草籽是草原常见的生物同时也是学生熟悉的生物,它们有的是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是敌对的“竞争者”通过讨论“这些生物在一起又会发生怎样的关系呢?”激起学生对食物关系的探究,由此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并揭示食物链的概念。二、

38、探索(一)画出食物链教师出示海洋生物图片,你能画出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吗?提问:食物链一般从什么生物开始,再到什么生物结束呢?(二)草原的食物网1.出示非洲热带草原的图片,你能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找出这些草原生物的食物链吗?2.游戏模拟食物网的变化。(1)选取上图中的一种生物制作名签,每个同学抽取一张并代表该生物。(2)握住几根毛线的一头,另一头递给与你代表的生物存在食物关系的其他“生物”。以此类推,尝试使每个同学都有毛线与其他同学相连。(3)当去除“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后,代表该生物的同学把毛线放下。提问:连接起来的毛线像什么?去除一种生物后有多少种生物受到影响?这个活动说明食物网中的生物各

39、起什么作用?3.老师提供生物名签和毛线。(1)发放生物名签和毛线,学生动手寻找自己的食物链;(2)学生汇报,自己的食物链,特别指出从什么生物开始,再到什么生物结束,自己模拟的生物在网状结构中起什么作用。(3)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在食物网内一种生物的生存状况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最终影响整个食物网的确定性。(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1.揭示概念:(1)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2)在自然界中,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3)在自然界中,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

40、为分解者。提问:如果没有分解者,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2.大多数植物可以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学生利用所总结的规律画出他们最感兴趣的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成就感满满的同时继续分析食物链的起始与结束时的原则(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并注意箭头方向向着强者的那一方。通过寻找更多食物链的方式,让学生感知食物链的纵横交织,从而对食物网有更具体、直观的认识。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当前对食物链、食物网的的认识进行合理的推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掌握科学知识后

41、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三、研讨小结讨论: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四、拓展组织学生进行食物链的游戏活动。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下列食物链中,( )是正确的。A.鹰蛇老鼠小麦B.鹰蛇老鼠小麦C.小麦老鼠蛇鹰 D.小麦蛇老鼠鹰 2.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狼对畜牧业来说没有贡献 B.狼口脱生的田鼠、野兔等大量繁殖导致破坏草原C.狼破坏了食物链,最终也破坏了自己和自己生活的美好家园 D.狼是凶猛的肉食动物,我们要消灭它们3.下面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的 B.食物链描述的是各类

42、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C.食物网比食物链更复杂 D.蘑菇、蚯蚓、屎壳郎称为分解者。4.每一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动物 B.绿色植物 C.动植物 D.水5.由多条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构成网状的食物关系,被称为(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态群落 D.群落系统三、判断题1.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3.某一物种的消失,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相关生物的生存。( )4.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植物网。( )5.自然界同

43、一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遭到破坏,对其他食物链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1.C 2.A 3.B 4.B 5.B1. 2. 3. 4. 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7.做个生态瓶【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科学思维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实践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能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态度责任学生通过设计生态瓶,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能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进行分析。【教学准备】教师广口瓶 土壤 沙石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图片。【教学过程】上课仪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24)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精编版).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