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精巧构思第四讲:精巧构思 写出波澜写出波澜 记叙文的写作,学习一些篇章常用的技巧和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文章要有起伏、有曲折、有变化,这种起伏和变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叫“波澜”。古人曾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记叙文要做到“以情动人”,就必须富有变化,在读者心中激起波澜,给人以更多的联想和感受。文章要写出波澜,一定要精心构思,学会一些常用的表达方法和技巧。一、善于变化,写出波澜一、善于变化,写出波澜 在构思文章时,刻意在叙述,描写的变化中生出一些波澜,既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单调,又可以让中心人物,中心事件强化、突出。这种变化常常有:叙述方法的变化,
2、铺垫映衬、烘托的变化,虚实的变化等。善于变化,写出波澜:善于变化,写出波澜:(一)叙述方法和变化(一)叙述方法和变化(一)叙述方法和变化(一)叙述方法和变化 叙述方法常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追叙、平叙等。一般人写文章惯用顺叙的方法,如果采用倒叙,插叙或平叙的方法,记叙就有了变化,文章也会升起波澜。1、倒叙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叙述。如鲁迅先生的祝福,先叙述“祥林嫂之死”的片断,再接下来叙述她的半生事迹“初到鲁镇”,“再到鲁镇”。倒叙的作用是突出文章的表达效果,突出文章的中心,为了文章的结构变化,造成悬念,使故事有波澜。这种方法也叫“悬念法”。
3、伤心儿女母亲躺在医院的床上,双目紧闭,嘴唇乌紫,她中风的脑子迷迷糊糊的,已经三天了,前两天,母亲的床前是没有人的,而今天,她的三个子女破天荒地都到齐了。老大一脸横肉,倚着床;盯着母亲,眼里是一种攫取的光。小弟小妹各有心事,又仿佛在等待着什么。病房的门被推开,一个声音叫道:“3号床,准备移植记忆。”顿时,三个人几乎同时一跃而起他们三个将要被移入母亲的记忆。原因很简单,眼看着母亲快不行了,他们私下开始讨论分遗产的事。但由于母亲突然中风,什么话也没留,加上三个以前从未照顾过母亲,对母亲的财产谁也不知底,于是“记忆移植完毕。”一个声音叫道。三个人睁开眼,立即在大脑里开始了搜寻:这不是母亲的家吗?老大心
4、想,这样陌生,却又熟悉。当自己被冤入狱时,是母亲四处奔走,解救了他;又是在这间屋里,他休养了一年。然后,自己找了媚子当老婆,媚子逼着他抢占了母亲的堂屋,把母亲赶进了这间破房。从此,自己就再没有踏过这门槛。小妹开始了“回忆”:腹部的痉孪,巨痛袭来,一个血糊糊的孩子,可这孩子的双眼被血糊了个严实,睁不开。有人低下头,在孩子眼上一口一口地吮,吮了九九八十一天,血淤散尽后出现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不是我吗,妈说过我小时闭着眼睁不开,原来是这样。小妹的心一阵抽搐,正是这双眼睛,给了母亲多少白眼。小弟脑海中闪出这样一幅图景,在自己家里,媳妇在大桌上吃得有滋有味,母亲却在门边的一张小凳上,手里一个洋铁碗。媳妇不时
5、用刀子般的眼光剜着母亲这大约是去年冬季,母亲来我们家住的那些日子,我忙得不着家,原来小蓓是这样对母亲的。难怪那天回家看见母亲在擦眼睛,我问她,她还说没什么。三个人都在“回忆”中泪眼朦胧。他们同样都“回忆”到了一个大包裹,土里土气的没见过。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打开老屋的门,找到那个包裹,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包里是一双双崭新的保暖鞋,大大小小的,红红蓝蓝的,他们用哽咽的声音数着:一双,两双,三双评点评点这是一篇学生的考场作文,题目伤心儿女有双重的含义,一是“老人对儿女的伤心”,二是“儿女对老人的伤心”,这种伤心是从母亲病重突然住院开始的,三个儿女是在母亲病的第三天“破天荒地到齐的”,而且各怀心事。文
6、章的第一段,用“母亲突然病重住院”倒叙开头、制造了悬念:儿女平时没有照顾过老人,眼看老人不行了,他们私下讨论分遗产的事,但他们又对母亲的遗产不知底,于是就移入母亲的记忆。从“移植母亲的记忆”开始,文章由倒叙转入顺叙、分别记叙有关母亲的三件事:大儿子抢占了母亲的堂屋、将母亲赶到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小妹回忆母亲在她血糊的双眼上吮了九九八十一天,但她用这双明亮的双眼给了母亲多少白眼。小弟回忆起在自己家里,媳妇不让母亲在大桌边吃饭,母亲只好在门边小凳上端一个洋铁饭碗,媳妇不时刀子般眼睛剜着母亲。三人共同回忆母亲照样想着儿女,老屋的家里有一个大包裹,里面包着一双双崭新的保暖鞋。这篇文章的情节并不复杂,但
7、由于采用倒叙法,使情节波澜起伏。哥哥双开始朗诵保尔的那句名言,“人应该怎样活着呢?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为浪费时间而悔恨,也不应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插入的两段文字有概括叙述,也有生动的细节:“每天早晨上学前,我的水壶里总是装满开水”;一、练笔作文:体会情节变化的方法,分别写几则“抑扬法”,“欲露先藏法”“误会巧合法”,“情节转折法”的片断作文。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总是来去匆匆。腊月中,乡村是一片节日的气氛,准备过年。”看来哥哥看书不过瘾,还想在电视上好好品味一下保尔,可妹妹偏要和哥哥对着干:“钢铁的怎样练成的有什么好看,初中学化学我就知道怎样炼钢了。又是在这间屋里,他休养了一年。真正的迷惑正是他
8、们的贪占便宜、偏听偏信。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的挣脱亲生父亲温暖的手,冲向麦田。对此,“我”产生了误会:“现在开放了,人都有了经济观念了,像你这么大,就能挣钱,真是父母的福啊!铺垫、烘托、映衬是记叙文中常用的技法,显示出记叙、描写的变化,这些方法用得好,可以使叙述的主体突出,形象丰满、又能让文章波澜起伏。想来她是带着不轻的病给我们讲课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小丁一天也没拾到鸭蛋,小丁年少,人老实,就将实情告诉了所长夫人。腊月中,乡村是一片节日的气氛,准备过年。老师似乎再也没有发过脾气,讲课似乎也很少出错。“农家的血汗不容亵读。我在柜前徘徊了
9、好一阵子,终于咬咬牙,买下了它(一藏)病房里旋即传出呼天抢地的哭声,犹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例文2:哥,是捡来的吗?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惟一的劳力。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哥真是捡来的吗?在无边的黑夜里我问着依然闪烁的群星,也许它们知道哥是不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哎!想起娘,想起我一问她哥是不是娘捡来的,她就偷偷抹泪的样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
10、心痛而又无奈的样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捡的吧!群星无语,只有无边的思索融化在无边的黑暗里。然而,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全村都愕然了,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一样斜依在门槛上,一头银发夹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的挣脱亲生父亲温暖的手,冲向麦田。阳光下哥黝黑的脸上滚动着颗颗水珠,是泪?不是汗?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滥,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哥”!哥,傻笑着看着我,说:“回去多陪陪咱娘,她为你牺牲了不少。”娘,娘为我牺牲了不少,是的,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
11、一头牲畜。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我对娘说:“这不公平!”娘只笑笑说:“你上学要营养。”原来,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她亲,还是我跟娘亲,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现在才明白,原来母爱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厚、广博、伟大得多。母爱像一股叮咚的泉水,滋养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我前进的力量。我多想问问娘,我比她的儿子更重要吗?也许不必了,因为娘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娘这个最最善良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评点评点“哥是捡来的吗”,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悬念,开头写哥哥“任劳任怨”、“起早摸黑”的干活,给人以“捡来”的悬念,形式上不像倒叙,但中间“终于有一天
12、,一辆汽车接走了我”,悬念得到解释,这一段对于后文“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我对娘说:“这不公平”娘只笑笑说:“你上学要营养”。来说,是倒叙的过程。这篇文章体现了倒叙和顺叙的变化。二、大作文:爱,在点点滴滴中第一段通过“地里的包谷杆已窜起一人多高”。他已把脚蹬卸了下来,自言自语似的:“哎呀,里面的钢珠都快掉完了。“啪”一声,妹妹关上了门。一个月后,小李往朱所长家送去30个鸭蛋,说是母鸭生的,所长夫人高兴地收下了。下课铃响了,她在幻灯上打出:“今天是你们上的最好的一堂课,谢谢。”他几乎是数着米粒进口的。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
13、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国光看着奄奄一息的母亲,安慰着。但炊事员小李为了讨好上司朱所长,他说:“这只公鸭挺瘦的,没肉;这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中的一段描写。生活中常常会有信息的隔绝,矛盾冲突造成误解,错觉和现象,也有许多意料不到的许多巧合,所谓“无巧不成书”,把这些巧合和误解写出来,可以形成情节的迭宕起伏,人物的形象更鲜明生动,并形成对比、映衬或讽刺的效果。评点这篇短文写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这样,电视机前一改前两天的安静,变得吵闹起来。”修车的小事,反映了不同的认识,我的“不自然”,是深深的愧疚、自责。想来她是带着不轻的病给我们讲课的!
14、他摩挲着石面上的“人”字形花纹,说:“同志,你瞅瞅这石头,纹路好看是不是?各家有各家的打法,这家比那家斜,俺家呢,专打这叉叉的。“谁要收到这样一份礼物,肯定会高兴的。我躺在沙发上,翻着报纸。国光展开信笺,正要往下念,郭大娘却吃力地摇了摇头,又一动不动地盯着他。某个星期一,第二节是物理。2、插叙 插叙是在原来叙述的进行中,由于文章中心的需要或表达的需要,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抽入与之相关的叙述。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中,“我”和母亲的谈话时提到了闰土,随后插入“我和少年闰土一段交往”的事,既为后文闰土的出现铺垫、对比,也通过闰土前后的变化表现了中国农村经历20年的巨大变化。插叙的作用是“突破文章的时空
15、限制,增加文章的容量,拓展文章的内容;补充原有叙述内容,形成对比,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叙述的内容。运用好插叙,可以避免文章内容的单一,叙述过程的呆板、平淡,便文章波澜、起伏。例文1:想起了爸爸想起了爸爸上课的铃声响了,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说:“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这时,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情变得激动起来。第三课是一篇散文背影,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上课前,这篇课文我看了好几遍。那个步履蹒跚、行动艰难的父亲的背影总是浮现在脑海中,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爸爸。我的爸爸也是这样一个勤劳朴实的人。他虽然没有高大的背影,也没有温柔的笑容,但他对我的爱却很深很深。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总是来去匆匆。他白天上班,晚
16、上又要研究学问,往往一回家就钻进书房埋头工作。他太忙碌、太疲劳了。每天与书本为伴,没有时间和我促膝长谈,可百忙中,他却总忘不了为我做点什么。因此,每天早晨上学前,我的水壶总是装满开水,记得一次考试,我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妈妈气得骂了我一顿,可爸爸却拦住她说:“算了吧,既然错了,骂也无用,下回改正也不晚。”那天,妈妈的骂没有使我哭,可听了爸爸的话,我却背地里流下了眼泪。老师开始讲课了,她从作者生平到词语到段落一一讲了一遍,接着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带感情朗读课文。“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家中光景很是惨淡。”我越听越感到不安,为什么他读得这么生硬?一字一顿,一点儿感情都没有,她像在叙述一件很
17、平常的家事!不,不是这样的!我听着,在心里说。此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多么希望老师能给我一次朗读的机会。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倾吐出来。终于,老师要求朗读父亲买橘子那段课文了。我咬了咬嘴唇,郑重地举起了手,老师点了我的名字。我站起来,激动得连握着书本的手都在颤抖。“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那个蹒跚的父亲的背影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的爸爸也是这样爱的,记得升中学考试那天早晨,他忙得又是为我准备文具,又是给我灌开水,还煮了两个鸡蛋让我带上。我开始还觉得多余,考试只花两个小时,煮鸡蛋干什么?吃过早餐,我也来不及向爸爸告别,就匆匆出了门。走出不远,看见爸爸站
18、在阳台上正目送着我,这时,我心里顿感一阵激动,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爸爸见我一回头,挥了挥了手说:“快走吧。”我连忙低下头,加快了脚步,在他的目送下渐渐远去。当我走出很远,再次回望时,爸爸的身影仍然伫立在阳台上,只是变得模糊了。评点评点这是一篇学生的习作,文章的情节很简单,写了在课堂上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由朱自清对父亲的描写、叙述,想起爸爸的事,一堂语文课的学习过程,作者插入两段“想起爸爸”的文字,使叙述描写复杂化。插入的两段文字有概括叙述,也有生动的细节:“每天早晨上学前,我的水壶里总是装满开水”;中考那天早晨“他忙得又是为我准备文具,又是给我灌开水,还煮了两个鸡蛋给我带上走出不远,
19、看见爸爸站在阳台上正目送我”。父子深情在插叙中得以升华,又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内容相融合。例文2:米粒米粒谷粒谷粒血汗血汗这是他第一次到女同学家吃饭,走进她家的大门,他才知道什么叫奢华,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呀:乳白色的天花板,古铜色的墙壁,青蓝色的地毯“啧啧,北京故宫也不过如此吧!”他在心里暗自赞叹。上饭时,热情主人给他盛来了满满一碗雪白的米饭,颗颗雪白的米粒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直往他的鼻孔里钻,他咽咽口水告诫自己,“千万别吃得太快,文雅一点。”他几乎是数着米粒进口的。吃到还剩浅底的时候,他犯难了:“是吃得一粒不剩,还是故意留点底儿?”父亲送他上车时的叮咛又在耳边回响了:“娃儿,城里人一辈子也没碰过泥土
20、,他们不知道种田的辛苦,不知道米粒的珍贵,你以后吃饭要故意留点底儿,别让人家把咱看扁了,以后吃完之后千万别再舔碗了。”其实,他早就养成舔碗的习惯了,每次吃饭时,父亲总要看着他把米粒吃得干净净才让他离开。可现在究竟是吃得干干净净还是留点底儿呢?他偷偷抬眼想从主人的碗里得到一点启示,却发现主人早已吃完,正坐在对面的沙发上看着他,碗筷也不知什么时候撤走了。他现在感到自己仿佛是一个正在舞台上表演吃饭的小丑以前父亲盯着他吃饭,心里是一怀的亲切,可是现在?他也说不出那种奇怪的感觉。无助的他用筷子无助地在碗里捣腾着,突然那雪白的米饭迸出一点黄色,那是一粒谷,和父亲那古铜的脸有着一样的颜色。他的心颤抖起来,小
21、时候给父亲送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那是一个炎夏的正午,父亲坐在田垄上吃着他送的饭,也是吃到浅底的时候,几粒黄色的谷露了出来,“扔掉吧,阿爸。”“胡扯!”父亲像豹子一样吼了一声,他一辈子也没见父亲如此愤怒过,接下的情形更让他终生难忘:父亲将筷子插在田垅上,用那满是泥巴的手将谷粒一粒一粒拈起来放进嘴里,锁着眉头,然后是艰难的一咽“孩子,那是咱农家的血汗呀!”父亲对满腹委屈的他说。“是的,这是咱农家的血汗。”他夹起一块豆腐,想将那米粒连同那颗黄色的血汗一同咽下,“也不知怎么搞的,现在米价怎么这么低。”主人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农家的血汗不容亵读。”他心里说着,将碗里的东西畅快地吞下去。评点评点这是一
22、篇高考优秀作文。文章的情节也是很单一的,写了第一次到女同学家吃饭的过程。这种情节简单,过程单一的文章是不容易写好的。作者采用了插叙、回忆的方法,使故事情节有了波澜:面对主人盛来的一碗雪白的米饭,“诱人的香气直往鼻孔钻”为了吃得文雅一些,“他几乎是数着米粒进口的”“吃得还剩浅底的时候,他犯难了”,这时,作者插入了作父亲送他上车时的叮咛:“别让人家看扁了,以后吃完之后千万再别舔碗了。”究竟是吃干净还是留点底呢?突然那雪白的米饭迸出一个黄色的谷粒。作者在此时插叙了小时候给父亲送饭的一幕,父亲吃完饭把浅底的谷粒一粒一粒拈起放在嘴里的动作,和父亲那“孩子,那是咱农家的血汗呀!”的话语,促使他“夹起一块豆
23、腐,想将那米粒连同黄色的血汗一同咽下。”3、平叙平叙也叫分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和的事或同一内容的不同的几个事,可以先叙一件,再叙一件,也可以交叉叙述,在小说或影视剧本中往往采用这种方法使多条线索相互穿插或并行推进。例文:假币忧乐记兜里有张假币,有人会偷偷地乐,而有人可能就茫然不知所措,更有人烦恼不已。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一张假的百元大钞到了英国,一位头戴黑帽身着黑礼服的绅士发现了这张假的一百英镑,在他拾的同时,他发现钞票是假的。“怎样处理呢?”他来回地踱步,“噢!对了。”他一拍脑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晚上,这位绅士参加了朋友的家庭聚会,为了显示他的“绅士风度”,他当众用那张假币点了他
24、的烟斗,在一阵“嘘”声过后,他笑得眯起了眼睛。一张假的德国马克的遭遇与那一百英镑却不同。一位德国人拾到一张假的一百马克的钞票后,为了显示他的“忠心”,他将这一百马克交给了候爵,候爵当场以奖赏的方式将一百马克奖给拾到者 候爵不知道这是一张假币。德国人无可奈何地拿着那一百元 一张假的一百美元比上面的那两位“老兄”的遭遇好得多。当一个美国人拾到它的时候,他竟然没有仔细地去辩别它的真伪,因为这是没有必要的,真币和假币都可以使用。不出所料,他很顺利地用掉了那一百美元而没有遇到任何麻烦。一张假的人民币一百元的遭遇可比那三位“大哥”复杂得多。一个中国人看到它躺在地上,趁四下里没有人注意,他拾起后塞到袋子里就
25、急急忙地走了。到家后,他含笑告诉妻子 他拾到了一百块,并将它掏出来。评点评点这篇短文选了四则处理假币的小故事,几乎没有构思、没有点晴之笔,根据材料的主旨平叙出来,然而平淡中含 着不平淡,在迥然不同的处置中,体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自然形成对比,英国人显得潇洒,德国人显得诚信,美国人无拘无束,中国人则显得特别精明。善于变化,写出波澜善于变化,写出波澜(二)铺垫、烘托、映衬(二)铺垫、烘托、映衬 铺垫、烘托、映衬是记叙文中常用的技法,显示出记叙、描写的变化,这些方法用得好,可以使叙述的主体突出,形象丰满、又能让文章波澜起伏。1、铺垫 记叙描写中,为了使某事件,人物、景物更突出,往往选一些与之相关的另
26、外一些事物作陪衬,对照,这种方法叫铺垫。例如矛盾先生写的白详礼赞,作者描写的主体是白扬树,但在没写白洋树之前,先写了一段汽车在高原上奔驰的高原景色,通过这一段对高原景色的描写,提供了白洋树生长的广阔背景,进而突出白洋树高大、伟岸的形象。而作者写白洋树,又为后文的“白洋礼赞”做了铺垫,通过层层铺垫、作者的议论抒情就水到渠成了。例文1:留 恋郭大娘似乎对这个世界还十分留恋,几次昏过去都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当郭大娘慢慢睁开双眼的时候,大儿子国光忙从裤兜里掏出一封信说:“妈,国华弟又来信了。我这就给您念。”郭大娘并没有流露出一丝的喜悦。以往一收到儿子国华的来信,她就放下手中哪怕是最繁忙的活儿,催国光快
27、点念。也许是她老人家没有这丝力气了,国光想。国光展开信笺,正要往下念,郭大娘却吃力地摇了摇头,又一动不动地盯着他。是怪国华了吧,整整五年了,自从那年春节返队后,就再没有回来。“我给国华弟发了加急电报,国华是孝子,说不定他一会儿就赶到。”国光看着奄奄一息的母亲,安慰着。郭大娘还是那样无动于衷。好一会儿,郭大娘缓缓地抬起僵硬的手,指了指枕头。她一向做事比较仔细,大概是留下遗嘱了吧。可是国光从枕头底下面取出的,却是一份发黄的旧报纸,只听见郭大娘断断续续地说:“把华的骨灰与我合葬。”说罢,头一歪,奔向那极乐世界去了。病房里旋即传出呼天抢地的哭声,犹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悲声中,国光若有所悟,打开那张发
28、黄的报纸。头版头条一曲正气歌和国华穿着军装套着黑框的标准像跃入了众亲人的眼帘。原来母亲也早就知道国华五年前为制止一群流氓的非法行为而壮烈牺牲的事,想不到她竟秘而不宣地接受了亲人们五年来对她的“隐瞒”。“妈”国光扑倒在母亲的遗体上,泣不成声。窗外,一只勒根雀在枝繁叶翠的桃树上啁啾长啼,仿佛在为郭大娘唱一支挽歌。评点评点小说在点明郭大娘“早就知道国华五年前为制止一群流氓的非法行为而壮烈牺牲的事”之前,已经通过郭大娘的神态、举止做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第一处是:大儿子国光忙从裤兜里掏出一封信说:“妈,国华弟又来信了,我给你念。”郭大娘并没有留露出一丝的喜悦。第二处是在第二自然段,国华展开信笺,正要往下
29、念,郭大娘却乏力地摇了摇头,又一动不动地摇摇头。第三处是“国光看着奄奄一息的母亲,安慰着,郭大娘还是那样无动于衷。文中通过三处铺垫,暗示表现了母亲忍受着儿子国华壮烈牺牲的巨大悲痛而深明大 义的可贵精神。例文2:泰山的丰碑去过泰山的人,有谁不为它那磅礴峻拔的气势所折服呢?就连当年不可一世的汉武帝也用了“高矣!极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16个大字而叹为观止。历代无数的朝圣者和游客,都把自己的慨叹,镌刻在它峭拔的石壁和考究的石碑下,因此,泰山就成了一座碑山。在这儿,你可从最古老的李斯篆书,一直看到当代革命家的墨迹,应有尽有,真是座洋洋大观的碑林博物馆。那岱庙中被称为“碑林”的历代碑碣计5
30、10多块,自书圣王羲之父子至宋朝的苏黄米蔡各大家,真昌隶篆,颜柳欧赵笔体俱全。沿山路而上,风景秀美之处,有碑;令人神往之途,有碑;恰然休憩之所,有碑;而凌绝顶之地,更见碑石林立了。可是,在我这次登过泰山过后,却深深感到,有一种“碑”,真正的无字碑,更深地镌刻在我的中心。从升仙坊往上,一架么直的天梯现大眼前。“紧十八盘”到了,仰望南天门,盘道直矗,回着身后,叠翠绕云。我已大汗淋漓了。可是,就在这时,我看见一个山里的老人,正背着一块砌石级的条石,一步一步从山下走上来,我很惊异,脚下的石级正是他们从山下年复一年地背上来的。想到这,我上前问这位老人,老汉告诉我,他63岁了,在这里打了一辈子的石头。他摩
31、挲着石面上的“人”字形花纹,说:“同志,你瞅瞅这石头,纹路好看是不是?各家有各家的打法,这家比那家斜,俺家呢,专打这叉叉的。不瞒您说,这紧十八盘有这叉叉的,都是俺家的俺祖上,老爷爷、爷爷,还有俺爹的。嘿嘿,数咱这石头平整,稳当、不滑人。”顿时,我思绪喷涌。细细看这一凿凿剔出的“人”字形花纹,使我比揣摩岱庙中的任何一块石碑时更为动情。“走,同志,上!”我紧跟在老人的脚后,在寻觅这布满“人”字形花纹的台阶中,一口气到了天街。玉皇顶上的碑群在我心中黯然失色我找到了许多凿满“人”字形花纹的条石,也看到了凿着各种花纹的石阶我的每一步,都是踩在这些石阶上啊!无数的古人和来者也都是踏在凝结着他们血汗的石阶上
32、,才奋力地“凌绝顶”的啊!评点评点这篇散文的中心是通过与泰山上石匠祖祖辈辈打凿“人”字形花纹的条石,铺就登泰山的台阶,“使无数古人和来者踏着他们血汗的石阶上,才奋力地凌绝顶”,热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这就是修刻在我心中的“真正的无字碑”。文中的作者在叙述这一中心事件之前,先写了泰山上历代留下的碑文和石碑,碑石林立可谓是泰山的一大人文景观,也体现了泰山是中华悠久文化的象征,但作者写石碑、碑林只是为后文写泰山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做铺垫,用石碑、碑林突出劳动人民精神的伟大。这篇文章结局上运用铺垫手法是非常明显的。2、烘托烘托是文章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表现的人物、景物,更显得
33、突出,这种方法,也叫“换角度”的方法,有的记叙描写,如果一味地正面写,不能使文章波澜起伏,如果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写出来,就能让本来平板单一的事件叙述得波澜起伏。例段1: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威家里。亲戚说:“你们来得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头,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几个女人羞红了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草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孙犁
34、荷花淀评点评点这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中的一段描写。写了荷花淀的几个年轻媳妇,在丈夫参加游击队后,商议着到马庄探望丈夫而没有见到的情节。探夫的行动是草率的,而探夫未遇,“几个妇女羞红了脸告辞出来”的心情是复杂的:羞愧、悔恨、失望,百感交集。此时的她们,凝神注视到湖面上的景物,于是用“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的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此时的心情。例段2:贝多芬:一个巨人贝多芬:一个巨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里的门。“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
35、安静”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不过她说:“答应我,你们一家要按照我的意思决定去留。”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在这架钢琴上他工作,在那架琴上他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了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看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
36、责怪我。”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钮扣作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托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托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他无视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管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评点评点这是何为的散文贝多芬:一个巨人的前几段。作者在刻画音乐巨人时采用正面描写
37、和侧面描写的方法,在贝多芬出现之前,通过女佣之口,对贝多芬进行侧面烘托。第二段写女佣的为难,写出贝多芬需要孤独和安静的性格;通过女佣在钢琴旁的指点介绍贝多芬生活环境和习惯,从侧面让读者了解了贝多芬的性格特点,也为他的出现做了铺垫。3、衬托衬托是用描述环境,气氛或其他事物作陪衬,映衬主体事物:主要人物或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段1:报报 秋秋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是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各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
38、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常这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评点评点以上是节选宗璞报秋中的几段,报秋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大意是由玉簪花报秋联想到人生的秋天,而“自己都两手空空”,从玉簪花秋天到来时的盛开怒放、清香四溢,联想到过去的毕竟无法挽回,不必怨无尤人,有了这种心境,才能真正的领取生活。文章从形(玉簪花)到神(领取生活)的结构并不复杂。描写主体是玉簪花,作者在第三段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种了几次都不成功”,用意是反衬玉簪花生命力极强,由玉簪花想到自己,想到人生,对进一步理解全文的“神”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使文章在反衬中有了“波澜”。例段2:庄稼地里的老母亲庄稼
39、地里的老母亲母亲又在刨地了。从早到晚,母亲总是这样在地里忙碌。地里的包谷杆已窜起一人多高,嫩绿的叶片闪着油光交错摇曳,泥土和包谷花的气息,从地里爆裂出来,淡淡的清香,真沁肺腑。一只肥黄的狗,几头雪白的羊,还有几十只灰红的蜻蜓,团结在母亲的周围,活活蹦蹦,荡漾着生命的气息。五月,地里那些低贱的草本植物总是疯长起来,像日本鬼子“米西米西”地围攻庄稼。这是敌人,庄稼的敌人,母亲的敌人,母亲得手起刀落,将这们除掉。猫了腰,低了头,母亲手里的锄铲下“噗噗噗噗”地翻出一溜泥烟,本就稀落的杂草,纷纷倒出一条路来,清晨的风起了,把包谷地拱得飒飒摆动。一只阳雀高叫着,从地头訇然飞起,美丽的颜色在空中格外耀眼。远
40、山、近溪、太阳、村落,血红的霞光,淡白的炊烟,排队的牛群,唱歌的孩子都在母亲的视野里,显出一种温柔的情调。母亲在这样的境界里刨地,就像在我们的书本里刨诗,那躺在课本里被我们读了又读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仿佛不是唐代某位诗人所作,而是母亲所为。母亲,是站在庄稼地里最为朴素最为动人的诗人。那年,农村实行责任田,田土到户,本来已跟我们住在城里的母亲,硬是不顾我们的阻拦,独自跑到乡下要一亩田两亩地半坡荒山。那阵子,母亲高兴得一连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没日没夜在田地里转,一趟两趟,一天两天,竟转出一把一把的老泪。一双鞋印蹒跚着,像花朵,开在田边地角。母亲托人写信说:“我一
41、辈子没得肥田肥土,现在有了,托邓小平的福。这些都是为你们种的,是一份好家业,我要一把老骨头守着。”我们看了不禁黯然神伤。评点评点 这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的前三段。作者通过映衬手法,写出母亲的品质。第一段通过“地里的包谷杆已窜起一人多高”。团结在母亲身边的“肥黄的狗”,“雪白的羊”,映衬母亲勤劳、忙碌的生活。第二段通过写农村清晨的景色描绘和唐代诗人的诗句,衬托母亲深爱庄稼地的内心世界。第三段正面写母亲的行动和语言、也道出了她深爱庄稼地的原因。写人物,把写人物相关的事物、景物写出来,人物的形象鲜明,文章事件过程的叙述就不致于呆板、单薄。作文训练(一)练笔作文:学习记叙、描写变化的方法写几个片断作文
42、,如:生日礼物家乡变了月夜仰望星空 二、大作文:爱,在点点滴滴中据女佣解释,那托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历代无数的朝圣者和游客,都把自己的慨叹,镌刻在它峭拔的石壁和考究的石碑下,因此,泰山就成了一座碑山。远山、近溪、太阳、村落,血红的霞光,淡白的炊烟,排队的牛群,唱歌的孩子都在母亲的视野里,显出一种温柔的情调。一个月后,小李往朱所长家送去30个鸭蛋,说是母鸭生的,所长夫人高兴地收下了。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的挣脱亲生父亲温暖的手,冲向麦田。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这下哥哥才明白过来为什么看电视。此时的她们,凝神注视到湖面上的景
43、物,于是用“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我意外的看着爸爸,怔怔地流下泪来。一个月后,小李往朱所长家送去30个鸭蛋,说是母鸭生的,所长夫人高兴地收下了。想来她是带着不轻的病给我们讲课的。奇怪的是,这堂课她竟没出一点错,就连同桌恶作剧似的提出一个与今天主题无甚关系的问题,她都胸有成竹地在纸堆中抽出一张打到幻灯上。下课时,“我注意到,没有用过的那一沓纸比用过的高了一倍有余。所长夫人不解地收下了60个蛋。”我越听越感到不安,为什么他读得这么生硬?一字一顿,一点儿感情都没有,她像在叙述一件很平常的家事!我多么希望我能记起那些事情,哪怕是模糊、零碎的也好!”妹妹一边听
44、“随身听”,一边表示反对。“书写的不错,不知道拍成电视剧怎么样,保尔可是个大英雄,千万不能演砸了。我毫不犹豫回答:“怎么会不记得呢?”我放下报纸,走到母亲身旁。对老师,并不曾有过真正的崇拜。学生作文爱,在点点滴滴中爱,在点点滴滴中母爱由涓涓细流又汇成了母爱之家的海洋!又到 秋天,天气一天天的转凉,母亲每当这时就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我躺在沙发上,翻着报纸。茶几上的桂花茶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艳艳,这儿有好多你小时候用过的手帕呢!”传来母亲兴奋的声音。“手帕?”心底间竟泛出一丝交织着陌生的温馨。我放下报纸,走到母亲身旁。她正仔细地叠着这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手帕。“还记得吗?这块儿黄色的
45、,你三四岁的时候,常用一个别针别在你的外套上,你在前面颠颠地跑,手帕一荡一荡的,真像只花蝴蝶!还有这个白色的,小时候用这个折只小老鼠,可像着哩!”妈妈絮絮叨叨地说着,我只静静地听着,不敢吱声,无法应答母亲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还有这块粉红色,是你自己绣的,那次是你十岁生日,上面还留着祝你生日快乐!唉,日子过得真快,一眨眼,5年就过去了。”妈妈轻轻叹息了一下,把脸对着我,那慈祥的目光顿时让我不知所措。我多么希望我能记起那些事情,哪怕是模糊、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象,为什么母亲如此细心地收藏着过去,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点滴滴。我承认,我彻底将手帕遗忘在了记忆的角落。况且,如今我身上也不再需要手帕了
46、,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雪,香似兰,还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小包中。当我流汗时,轻轻一擦,质感很好,且还有一阵隐约的香味,然后扔在垃圾箱,多方便!于是,手帕便在我的记忆中逐渐地淡去。我低着头,轻声问妈妈:“妈,你怎么记得这么多呢?”妈妈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怎么会不记得呢?”是啊!这一声喃喃细语,道出了多少爱的理由。两行泪已无声地滑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恰逢星期六,下午下了自习,我便按早已计划好的路线来到蛋糕房为妈妈订做了一个蛋糕。蛋糕不大,但很精致,上面写着“祝妈妈生日快乐!”提着蛋糕,飞奔在回家的路上,我知道,妈妈一定在窗台那里望着我天天来去的路。当我把
47、蛋糕递给妈妈时,妈妈脸上洋溢着的是幸福、高兴、感动,当然还有惊异。妈妈喃喃地问道:“你怎么记得今天是我的生日呢?”我毫不犹豫回答:“怎么会不记得呢?”因为爱着,所以记着!二、情节结构的变化二、情节结构的变化 现实生活本来就有许多曲折和变化,事有大小好坏,情有喜怒哀乐,景有动静荣枯,物有长短方圆,只有把握事物的常态、变态、偶然、必然、如实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反映事物本身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就一定能生出一片“波澜”。情节变化形成“波澜”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几中常见的方法:(一)抑扬法(一)抑扬法 抑扬法是组织篇章时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重要方法。人们对客观事物 的认识总有一个过程,这种过程常常表现
48、为了解事物从表面到深刻,从片面到全面。这就可能形成误会或曲解,凡经过曲折而认识到的事物,给人印象会更加强烈,这就是文章运用抑扬手法的依据。抑扬手法可以先抑后杨,也可以先扬后抑。例文:转转 折折一直以为,我是个有礼貌的学生。见老师问好,进办公室喊报告,小学时便已学会。但是在高一的某一天,我才发现这些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对老师,并不曾有过真正的崇拜。记得高一时的物理老师是个看起来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女生”。大概是第一次教高中吧,上课总是战战兢兢的。这样一个老师要对付我们这一班“妖魔鬼怪”,结果可想而知,物理课总是鸡飞狗跳的。我虽然不跟着同窗们闹,心里也着实有些看她不起:既没有威严,又不算平易近
49、人,老端着架子,讲课还老出错。这种老师,当个什么劲儿啊!某个星期一,第二节是物理。班里照例闹闹哄哄的。物理老师走进教室,轻轻把书放在讲台上,没有平日的怒吼。教室里突然间安静无声了,大家不约而同地停止了自己的动作,望着物理老师。只见她拿起一根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我嗓子哑了,今天只好让大家看幻灯片,对不起了。”随后,她拿出一大沓纸片,一张一张用幻灯打出来。看着我们还在呆呆注视着她,她有些不好意思,拍拍幻灯,用眼示意:看这儿啊!一堂用幻灯上的课除了没有声音,一切与平常没有任何差别。奇怪的是,这堂课她竟没出一点错,就连同桌恶作剧似的提出一个与今天主题无甚关系的问题,她都胸有成竹地在纸堆中抽出一张
50、打到幻灯上。工整,清楚。同桌坐下后还在自言自语:“邪门儿,她是神仙吗?”下课铃响了,她在幻灯上打出:“今天是你们上的最好的一堂课,谢谢。”我注意到,没用过一沓纸比用过的高了一倍有余。突然间,我望见了她手背上分明的针孔和周围的一片青肿。想来她是带着不轻的病给我们讲课的!鼻子有点酸。奇怪,我不是爱感动的人啊!猛地,我再次感到一种异样:整堂课都静悄悄,没有一点儿声音。三天以后,物理老师恢复了声音,生活继续向前,然而课上原本此起彼伏的议论声却从此消失了。老师似乎再也没有发过脾气,讲课似乎也很少出错。也许,是我们长大了。也许,是我们和老师都长大了。那以后,我对老师的感情终于发生了一些改变。不再是含混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