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六次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09762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PPT 页数:473 大小:10.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第六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3页
发展心理学第六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3页
发展心理学第六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3页
发展心理学第六次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3页
发展心理学第六次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发展心理学第六次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涉及四个单元涉及四个单元 对象 方法 历史 理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全程的心理发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全程:包含人类演化全程:包含人类演化和个体的成长和个体的成长 人类演化人类演化种系发展:动物演进种系发展:动物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比较心理学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动物智慧研究如今仍然是研究的热动物智慧研究如今仍然是研究的热点点 种族发展:人类历史种族发展: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民族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民族心理学)理学)个体成长个体成长个体从生个体从生熟熟-衰老衰老的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的心理发展(个体

2、发展心理学)动物的智慧行为实验动物的智慧行为实验 2002年年8月月科学科学杂杂志报道的一项科学研究志报道的一项科学研究发现,乌鸦会做鱼钩取发现,乌鸦会做鱼钩取得高颈试管中的食物。得高颈试管中的食物。动物的智慧行为实验动物的智慧行为实验 动物的智慧行为实验说明:它们能够认识到动物的智慧行为实验说明:它们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利用简单的工具初步解决一事物之间的联系,利用简单的工具初步解决一些问题,具有了初级思维。这种初级思维为人些问题,具有了初级思维。这种初级思维为人类思维的发展做了生物学的准备。类思维的发展做了生物学的准备。种系 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广义 种族 民族心理学 个体个体 个

3、体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从出生到衰亡)狭义 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包括生理、认知、社会性。包括生理、认知、社会性。特征或性质(五点)特征或性质(五点):(1)一定方向性和顺序性)一定方向性和顺序性(2)不平衡性)不平衡性 第一发展加速期:从出生到幼儿期第一发展加速期:从出生到幼儿期 第二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第二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3)普遍性与差异性(特殊性)普遍性与差异性(特殊性)(4)增长与衰退的辨证统一)增长与衰退的辨证统一发展发展=增长?增长?(5)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连续

4、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从胎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身体比例发从胎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身体比例发育,从中可看出育,从中可看出“头尾律头尾律”和和“近近远律远律”(1)方向性和顺序性)方向性和顺序性婴儿动作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头尾原则: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2)近远原则:)近远原则:婴儿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分,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以上肢动作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下肢动作也是如此。头尾律头尾律:抬头抬头 翻身翻身 坐坐 爬爬 站站 走走 跑跑 跳跳 攀登攀登心理发展阶段划

5、分标准1.以种系演化作为划分标准:以种系演化作为划分标准:霍尔“复演说复演说”幼儿期(幼儿期(6岁前)岁前)从哺乳类动物到原始人类的阶段从哺乳类动物到原始人类的阶段 意识的学习期(意识的学习期(6岁到岁到13岁)岁)人类古老的文化阶段人类古老的文化阶段 青年成熟期(青年成熟期(14岁至岁至18岁)岁)近代文化阶段近代文化阶段3.以智力或思维水平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以智力或思维水平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岁)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岁)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岁)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岁)上述标准划分的阶段,虽然存在等级差

6、异,但是都遵循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进展。(2)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总体发展一般趋势是:出生到幼儿期是第一出生到幼儿期是第一加速期加速期;青春期是第二青春期是第二加速期加速期.童年期是平稳发展期,成人期是缓慢发展期,老年期呈现下降趋势。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3)普遍性和差异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智力发展的普遍性与成分发展差异性(4)增长与衰退的统一)增长与衰退的统一发展=增长+衰退不同年龄阶段的增长衰退不同.童年期(0-18岁)以增长为主,中年期增长和衰退大体相当,老年则是衰退为主.(5)连续性与阶段论)连续

7、性与阶段论发展的关键期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Lorenz发现,小鸭和小鹅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印刻(imprinting)”。心理学家将“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个体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个体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心

8、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的件下,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的一般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阐述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更为本质性的研究内容。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第二单元 研究历史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演变:演变:产生产生形成形成分化和发展分化和发展演变和增新演变和增新经历哪些阶段?经历哪些阶段?1919世世纪纪后后期期18821882至第至第一次一次世界世界大战大战两次两次世界世界大战大战之间之

9、间第二第二次世次世界大界大战之战之后后什么时间?什么时间?儿童儿童心理心理的问世的问世用观察和实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来研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究儿童心理发展发展出现各种出现各种心理学流心理学流派派理论观点理论观点和具体研和具体研究工作上究工作上的演变的演变表现?表现?一、准备阶段中世纪中世纪,儿童被视为“具体而微”的成人(即小型成人)文艺复兴以后文艺复兴以后,自然主义为儿童心理学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思想基础 福禄贝尔的“恩物”,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为儿童心理学诞生奠定了研究基础研究基础中世纪绘画中的中世纪绘画中的儿童的形象是儿童的形象是“小大人小大人”。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基人奠基人普莱尔普莱

10、尔(W.Preyer),德国生理学家和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标志性事件标志性事件1882年普莱尔的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儿童心理一书的发表一书的发表第一本科学儿童心理学著作第一本科学儿童心理学著作。研究目的:早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价值: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19世纪末到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世纪初是儿童心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多样化研究途径:多样化研究途径:霍尔(霍尔(G.S.Hall)的问卷法的问卷法 比纳比纳(A.Binet)的智力测试的智力测试 格塞尔格塞尔(Gesell)的儿童发育常模的儿童发育

11、常模出现重要的理论派别出现重要的理论派别:霍尔提出的复演说霍尔提出的复演说 杜威的机能主义观点、儿童中心说和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机能主义观点、儿童中心说和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 史太伦的人格主义学派史太伦的人格主义学派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华生的行为主义华生的行为主义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20世纪中期,儿童心理发展进入演变和增新时期。集中反映在各学派的世纪中期,儿童心理发展进入演变和增新时期。集中反映在各学派的分化和学科概念的革新。分化和学科概念的革新。四、毕生发展观的确立四、毕生发展观的确立

12、20世纪中后期世纪中后期,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开始确立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开始确立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最早提出追求人年,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最早提出追求人的心理发展的全貌而不是孤立研究心理,并出版的心理发展的全貌而不是孤立研究心理,并出版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标志着第一本发展心理学。标志着第一本发展心理学。1957年年,美国美国心理学年鉴心理学年鉴的更名的更名,确立发展心理确立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此外,霍尔对老年心理做了研究;荣格做了成年此外,霍尔对老年心理做了研究;荣格做了成年心理发展,主张心理发展: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心理发展,主张心理发展:前半生和后

13、半生分期;重视中年危机,阐述了老年心理。重视中年危机,阐述了老年心理。毕生发展观的确立20世纪中后期世纪中后期,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开始确立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开始确立1957年年,美国美国的更名的更名,确立发展心确立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霍尔霍尔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发展心理学的问世与研究发展心理学的问世与研究研究的年研究的年龄范围扩龄范围扩大到青春大到青春期期对个体一生对个体一生全程发展率全程发展率先作了研究先作了研究对成人记忆、思维、对成人记忆、思维、智力、道德、自我概智力、道德、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念发展的研究 五、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五、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

14、展1)揭示了婴儿心理发展能力。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量的研究揭示了新生儿就具有了不起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反应外界刺激的能力,如:感觉能力2)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普遍的重视。许多新兴学派都修正了原有学派忽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缺点,重视儿童社会性的研究3)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突破。一些新的研究改变了皮亚杰的实验设计,降低了实验的难度,修改了实验方法,结果发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并非是截然区分开的,同时发现年幼儿童已经具有很多重要的认知能力。4)毕生发展的观点日益为广大心理学家接受,成年心理发展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心理学的内涵已经由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转变为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规律

15、。5)系统的观点已经渗透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把心理发展作为自组织系统来分析已经渗透到发展心理的研究中。第三单元研究的方法第三单元研究的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描述: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是什么是什么”解释解释:对发展心理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等作:对发展心理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等作出说明出说明“为什么为什么”预测预测:根据理论和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根据理论和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景中的反应作出推断展变化和在特定情景中的反应作出推断 控制控制:根据科学理论操纵某些变量或创设一定情景,:根据科学理论操纵某些变量或创

16、设一定情景,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 特色性设计范式横断研究(横向研究)最常见的设计 纵向研究(追踪研究)横纵交错的交叉研究(时序设计)一、横断研究一、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规律或特点。“同一时间内同一时间内”?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N2016)例如:年月同时测查例如:年月同时测查4-11岁儿童的行岁儿童的行为问题现患率为问题现患率年龄年龄 4 5 6 7 8 9 10

17、11 合计合计男男 14.40 16.18 12.45 12.11 13.08 13.30 13.31 11.64 13.34女女 11.26 14.83 18.35 15.63 18.91 12.60 14.62 10.76 14.54 合计合计 12.94 15.55 15.07 13.75 15.86 12.93 14.00 11.18 13.93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横断研究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因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因

18、此这种设计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目此这种设计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目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多采用这一设计。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多采用这一设计。横断研究横断研究其不足在于,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其不足在于,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横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横断研究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曲线有可能受到断研究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曲线有可能受到“世代效应世代效应”(cohort effect,也称群体效应),也称群体效应)的影响,即不同世代群体由于所处社会文化、的影响,即不

19、同世代群体由于所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和遭遇历史事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心历史条件和遭遇历史事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心理发展上有差异的现象。理发展上有差异的现象。横断研究横断研究例如,如果测量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对例如,如果测量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对摇滚音乐的兴趣,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结论:摇滚音乐的兴趣,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兴趣随年龄增长而减弱。但事实上,这更可兴趣随年龄增长而减弱。但事实上,这更可能与不同的社会时代对音乐的兴趣变化有关。能与不同的社会时代对音乐的兴趣变化有关。利用横断研究得出的数据表明,利用横断研究得出的数据表明,60岁以后智岁以后智力大幅度下降。那么,这种下降是年龄发展力大幅度下降。

20、那么,这种下降是年龄发展本身引起的呢,还是由于老年组被试的受教本身引起的呢,还是由于老年组被试的受教育程度不及年轻被试引起的呢?育程度不及年轻被试引起的呢?二、纵向研究二、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纵向研究:儿童行为问题纵向研究:儿童行为问题1984至至1995年间,在南京开展了针对同一群年间,在南京开展了针对同一群体儿童的追踪调查研究。体儿童的追踪调查研究。1984年初次调查了年初次调查了697

21、名学前儿童,平均年龄名学前儿童,平均年龄5.7岁,其后分别岁,其后分别于于1988年(平均年(平均9.7岁)、岁)、1990年(平均年(平均11.7岁)、岁)、1994年(平均年(平均15.7岁)对这些儿童作岁)对这些儿童作追踪调查。调查均用父母报告的追踪调查。调查均用父母报告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儿童行为量表(CBCL)。)。纵向研究:男孩行为问题纵向研究:男孩行为问题纵向研究:女孩行为问题纵向研究:女孩行为问题纵向研究:儿童行为问题纵向研究:儿童行为问题行为问题的总分值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的下行为问题的总分值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的下降;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行为问题,男女性降;独生与非

22、独生子女的行为问题,男女性别具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提示独生与非独生别具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提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行为问题差别只有少许,且发展到青子女的行为问题差别只有少许,且发展到青少年期这些差异有大致消失的趋势,少年期这些差异有大致消失的趋势,“行为行为改善改善”更多地见于男孩而非女孩。更多地见于男孩而非女孩。纵向研究的优点纵向研究的优点纵向研究的特点是,通过长期的追踪研究,纵向研究的特点是,通过长期的追踪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资料,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资料,从而系统、详尽地了解量变与质变的规律。从而系统、详尽地了解量变与质变的规律。纵向研究还有助于探明早期发展与未来

23、心理纵向研究还有助于探明早期发展与未来心理发展的联系,对了解发展的原因与机制十分发展的联系,对了解发展的原因与机制十分有益。有益。纵向研究的缺点纵向研究的缺点纵向研究体现出周期长、费用大的不足,故纵向研究体现出周期长、费用大的不足,故被试的数量往往受到局限。被试的数量往往受到局限。研究期间样本的恒定非常困难,会因死亡、研究期间样本的恒定非常困难,会因死亡、搬迁、厌烦而流失被试,从而有可能影响取搬迁、厌烦而流失被试,从而有可能影响取样的代表性。样的代表性。纵向研究需要被试反复做一些测验,不可避纵向研究需要被试反复做一些测验,不可避免地会使被试产生免地会使被试产生“练习效应练习效应”。三、交叉设计

24、(聚合交叉设计)三、交叉设计(聚合交叉设计)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与转折点。聚合交叉设计聚合交叉设计在较长时间里对某几个年龄的被试进行连续的追踪研在较长时间里对某几个年龄的被试进行连续的追踪研究究1975年年1980年年 1985年年 1990年年 1995年年 15岁岁 20岁岁 25岁岁30岁岁 35岁个体心理发展岁个体心理发展 20岁岁 25岁岁30岁岁35岁岁40岁岁 25岁岁 30岁岁35岁岁40岁岁45岁岁 30岁岁 35岁岁40岁岁45岁岁50岁岁社

25、会历史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影响社会历史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交叉设计:例以儿童的性别角色态度为例,看看交叉设计以儿童的性别角色态度为例,看看交叉设计是如何来考察性别角色态度是如何随年龄、是如何来考察性别角色态度是如何随年龄、社会生活事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生活事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性别定型灵活性的平均值性别定型灵活性的平均值0.70.60.50.4样本样本26789样本样本1 样本样本3发展研究设计的优点和局限设计设计描述描述优点优点局限局限横断设计横断设计 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对不同年龄的被内,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研究。试进行研究。比纵向设计更有比纵向设计更有效率。不受选择性效率。不

26、受选择性分配、练习效应、分配、练习效应、相关领域理论方法相关领域理论方法变化的影响。变化的影响。不允许对个体发展趋不允许对个体发展趋势的研究。年龄差异可势的研究。年龄差异可能由于追随效应而受到能由于追随效应而受到歪曲。歪曲。纵向设计纵向设计 研究者在较长的时研究者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同一参与间系列内对同一参与组进行定期系统研究。组进行定期系统研究。允许对一般模型允许对一般模型和发展个体差异以和发展个体差异以及早期、晚期事件及早期、晚期事件与行为关系的研究。与行为关系的研究。耗费大量,与年龄相耗费大量,与年龄相关的变化可能因为有偏关的变化可能因为有偏样本、选择性分配、练样本、选择性分配、练习效应

27、和同质效应而有习效应和同质效应而有所歪曲。在长期研究中,所歪曲。在长期研究中,相关理论方法变化可能相关理论方法变化可能使发现变得过时。使发现变得过时。纵横交叉纵横交叉设计设计 先进行横向研究,先进行横向研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进行重复对这同一批进行重复测试,从而成为纵向测试,从而成为纵向研究,从而使横断研研究,从而使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结合一究与纵向研究结合一起。起。允许纵向和横断允许纵向和横断比较,揭示了同质比较,揭示了同质效应的存在。能比效应的存在。能比纵向设计更有效地纵向设计更有效地追踪与年龄相关的追踪与年龄相关的变化。变化。可能与纵向设计和横可能与纵向设计和横

28、断设计有相同的问题,断设计有相同的问题,但设计本身能帮助认识但设计本身能帮助认识困难。困难。第四单元 理论问题一、心理发展的动力分析一、心理发展的动力分析1.单因素论单因素论2.二因素论二因素论3.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二、主要学派的理论二、主要学派的理论一一.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动力 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心理发展由什么决定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心理发展由什么决定对遗传和环境问题的认识的转变对遗传和环境问题的认识的转变 1.“非此即彼非此即彼”单因素:单因素: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高尔顿-“人的能力得自遗传人的能力得自遗传”、遗传定律、遗传定律霍尔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

29、育”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华生华生-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名言。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名言。斯金纳:斯金纳:“正如一个雕刻师塑造一块烂泥正如一个雕刻师塑造一块烂泥一样一样”。高尔顿(高尔顿(F.Galton)名人名人 家谱调查:家谱调查:从英国的名人(政治家、法官、军官、从英国的名人(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中选出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中选出977人(名人组),又选出人(名人组),又选出977名普通名普通人(对照组),调查他们有血缘关系人(对照组),调查他们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中有多少人是名人。结果发现,的亲戚中有多少人是名人。结果发现,977位名人的父子兄弟中有位名人的

30、父子兄弟中有332人也同人也同样有名,而样有名,而977名普通人的亲戚中,名普通人的亲戚中,只有一个名人。只有一个名人。两者比率的差异是能力由遗传决定的两者比率的差异是能力由遗传决定的证明。证明。高尔顿从家谱调查中得出了一条高尔顿从家谱调查中得出了一条“遗遗传定律传定律”:人的遗传性:人的遗传性1/2来自父母,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来自曾祖父母母 K氏有两个不同的世系,一是氏有两个不同的世系,一是K氏与一个正常女子的合氏与一个正常女子的合法婚姻所生的后代,一是法婚姻所生的后代,一是K氏与一个低能的酒吧女子氏与一个低能的酒吧女子的不正当关系所生的后代。通过对两

31、个世系各近的不正当关系所生的后代。通过对两个世系各近500人的调查,发现后者中低能与道德败坏的比率大大超人的调查,发现后者中低能与道德败坏的比率大大超过前者。过前者。2.二因素论:共同决定、二因素论:共同决定、彼此孤立、发挥的程度彼此孤立、发挥的程度 施太伦(施太伦(Stern)鲁克森伯格鲁克森伯格(H.Luxenburger):吴伟士(吴伟士(woodworth):发发展遗传展遗传环境环境 3.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影响最大影响最大 皮亚杰: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皮亚杰: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二、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派别观点(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20世纪最

32、有影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1)其学说的核心发生认识论:就是用发生学研究认识论,即研究认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结构和它的心理起源。(相互作用论)(2)基本理论观点心理发展观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即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动作是认识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建构说关于认知结构的几个概念 图式 同化 顺应 平衡图式:动作或认知结构和组织。最初来自遗传。同化同化: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顺应: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平衡:平衡: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是潜藏在个体发展背后的一种动力因素。平衡不平衡平衡。

33、儿童就是在这种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中,实现了智力的发展。心理发展的基本影响因素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成熟 经验 社会环境 平衡过程 心理发展阶段说 认知发展阶段 阶段论1)心理发展表现为连续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2)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典型特征;3)各阶段的发展秩序是固定的;4)前后阶段的连续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前提,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量的积累结果,先前的认知结构包含并融合在后继的结构中。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只对当前直接感知环境施加动作。不具有客体永久性具

34、有客体永久性9-12月逐渐形成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主要特点:主要特点: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两个小阶段:两个小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24岁)岁)直觉思维阶段(直觉思维阶段(4747岁)岁)象征:与象征物之间有明显相似之处符号:与被表达物之间无客观上的相似,但主观上有紧密联系,如语言主要智慧特点主要智慧特点泛灵论泛灵论(Animism)(Animism)自我中心自我中心(egocentrismegocentrism)不可逆性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未掌握守恒自我中心言语自我中心言语泛灵论泛灵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

35、机和意愿。原因:原因: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自我中心自我中心 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例:三山实验CDBA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理解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物和他人的立场不可逆性不可逆性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只知道AB,不知道BB,BC AC 排序 类别体系化和序列化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能力,说明童年期思维有了重要发

36、展,有了质的变化。思维活动还不能超越具体事物,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第三单元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第三单元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发展一、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等。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等。(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能力、兴趣、思想等方面的认识。童年期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二)自我评价的特点 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2

37、、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3、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蒙达.哈特尔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发展顺序从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4、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总体而言,整个小学阶段自我评价的总体趋势是:总体而言,整个小学阶段自我评价的总体趋势是:从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从外显行为的评价到内部心理世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从外显行为的评价到内部心理世界评价的发展过程。界评价的发展过程。二、亲子关系的发展进入小学以后,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发生变化。1.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变化2.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更多是处理学习、作家务、同伴交往。3.父母对儿

38、童控制力量变化:三阶段阶段模式为(1)父母控制(6岁前)(2)共同控制(6-12岁)(3)儿童控制(12岁以上)1:父母控制:父母控制2:共同控制:共同控制3:儿童控制:儿童控制三、同伴关系的发展(一)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一)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受欢迎不受欢迎受忽略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因素有多种,基本的因素还是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二)(二)儿童同伴集团儿童同伴集团的形成的形成小学时期是开始建立同伴团体的时期,因此也称“帮团时期”。1.依从性集合关系期 一年级,他们的人际联结关系首先是教师。2.平行性集合关系期 二年级开始,组成团伙并经常在一起活动。3.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小

39、学5、6年级,同伴社会交往倾向更加突出。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也称“团伙现象”。(三)友谊(三)友谊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个体间持久的亲密关系。友谊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第四阶段:(约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 其一,相互接近;其二,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其三,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其四,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塞尔曼把友塞尔曼把友谊划分为五谊划分为五个阶段个阶段(四)欺负与被欺负(四)欺负与被欺负关于儿

40、童欺负发生的原因,有多种理论解释。“竞争假设”理论认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在学校参与竞争和追求成绩的结果,是对在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应。“外部特异性假设”理论认为,儿童之所以受欺负是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如肥胖、戴眼镜、讲方言等。依恋理论认为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恋就欺负产生的主要原因。心理理论认为欺负者对对方的心理有明确的认识,但缺乏同理心的“冷认知”。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童年期的心理卫生童年期的心理卫生一、学会学习 在学习态度上:培养兴趣,并形成负责的态度。在学习习惯的准备上:常规训练。教会儿童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二、培养良好的品行 品行培养就是培养行为习惯品行培养要根

41、据不同年龄特征区别对待:低年级是常规训练,中年级侧重热爱集体、学习和遵守纪律的教育,高年级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质和爱国意识教育。习惯的形式方式主要是依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知识补充:学生学业不良十大常见表现及教育策知识补充:学生学业不良十大常见表现及教育策略略1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不足 表现:(1)经常迟到或早退,对学习没有兴趣。(2)对成绩好坏持无所谓态度,从不主动与人讨论学习问题。(3)遇到难题就会退缩,不肯努力钻研。(4)学习目的不明确。教育策略:(1)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使其经过努力,可以成功。(2)在课上让其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激发他追求成功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42、3)多关心其学习情况,不断提出新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其始终保持上进的势头。2学习基础差学习基础差表现:(1)课堂上涉及到有关旧知识时,学生表情茫然,无法听懂,或干脆不听。(2)作业及习题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学生经常出错。(3)单元测验可能考得不错,但综合测验很难得高分。教育策略:(1)补习相关的基础知识。(2)讲授新课前,督促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识。(3)指导学生预习,使新知识的学习尽可能小的受到影响。(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学习旧知识。(5)加人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不当表现:(1)学习时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不能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43、。(2)仿照例题能做对习题,但问题一变便无从下手。(3)经常错用公式、乱用概念。教育策略:(1)讲授新概念、新公式时,强调推导过程,使学生加强理解。(2)作业题以不同的方式出现。(3)教学时,注意启发学生一题多解,都会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4)举行方法交流会,让学习好的学习介绍经验。4学习习惯不良学习习惯不良表现:(1)学习没有计划,不知该学什么。(2)学习之前不能做好准备,经常带错东两,忘记作业等。(3)经常因看电视或贪玩挤掉学习时间。(4)课前从不预习,课后从不复习,考前开夜车。教育策略:(1)帮助其制订一套严格的学习、生活计划,并督促认真执行。(2)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鼓励其保持。5学习

44、技术较差学习技术较差表现:(1)使用或创造学习辅助手段以促进学习效率的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利用图、表或文章中的主要信息进行学习。(2)不会选择学习要点。(3)出错之后,不注重总结。(4)信息加工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教育策略:(1)上课过程中都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要反复强调,并教给学生如何识别热点、考点。(2)督促学生要善于总结平时的错误,并注意利用重点信息进行学习。(3)指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及时复习,复习要把教师讲授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将之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把当前所学和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6考试策略较差考试策略较差表现:(1)平时缺乏考试意

45、识。(2)考前没有应对计划,不会合理安排复习。(3)考试时不讲究策略,一遇到不会做的题就紧张。教育策略:(1)强化学生的考试意识,在平时学习或复习时多考虑一下哪些是考试内容。(2)考试之前帮助学生制订应考计划,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3)教给学生考试技巧。7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表现:(1)上课或作业时大脑经常开小差,神游物外。(2)学习时东张西望,不能安静。教育策略:(1)要养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这是提高注意力的重要条件。(2)培养对学习的兴趣。(3)培养自己的意志,提高自控能力不为环境中的各种诱因所左右。(4)保持良好的情绪。凡是会引起不愉快的事情要尽量少想,最好不想,至少在上课时

46、不要想它,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8意志力薄弱意志力薄弱表现:(1)教师或家长管得紧时学习十分努力,成绩较好,反之则不学习。(2)只喜欢学感兴趣的课,否则便开小差。(3)学习上怕吃苦,做事有始无终。教育策略:(1)加强督促,用严格的纪律进行约束。(2)教学力求生动有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其对所有的学科都感兴趣,都愿意学习。(3)设定一定的情境,有意识地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4)建立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及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其受到环境的感染。9智商发展较慢智商发展较慢表现:反应迟钝,理解力差。对于较难的题目常常难以理解,有时即使教师或同学个别讲解也不清楚。教育策略:(1)教师

47、要多加注意,并教育其他同学共同关心、帮助,不要歧视。(2)帮助其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3)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4)对其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lO学习环境差学习环境差表现:(1)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孩子心情不佳,无心学习。(2)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或经常让其干活,影响孩子学习时间。(3)学校校风不好,班风不正,没有学习的氛围。(4)教师教学不得法,教学能力差,教育不当等。教育策略:(1)加强家校联系,开办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2)建立良好的班风和校风。(3)教师要自觉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水平。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春期的心理

48、发展(11、12-15、16岁)岁)青春期的年龄范围大约为11、12岁-15、16岁,大体相当于初中阶段。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日趋成熟。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期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困难期、危险期,其主要特点: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一、生理发育高峰(一)身体外型第一生长加速期在 0-1岁第二发育加速期在青春期 1.身高 儿童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在青春发育期间,平均每年长高级68厘米,甚至达到1012厘米之多。2.体重 女性少年体重增加高峰期在1213岁,平均每年增加4.5公

49、斤左右。男性少年体重增加的高峰期在14岁,平均每年约增加5.5公斤3.头面部:额部发际向头顶部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单薄的嘴唇开始丰满。4.体型开始成人化,改变了童年的头大身小的特征。(二)生理机能的变化:1.肌肉与脂肪的变化:男生肌肉细胞增长比女生快,而且力量比女生快,显得强健。女生的脂肪“积存”在骨盆、胸部、背上方、上臂、臀部和髋部,这样显得丰满。2.脑和神经系统逐步走向成熟:髓鞘的形成,但前额叶的完全成熟要在21、22岁左右,3.心血管系统加速发展(三)性的发育和成熟1.性器官发育 2.第二性征的出现 3.性机能成熟 补充:早熟和晚熟对个体的影响早熟对男女生有着不同的影响。对于男生而言,

50、身体高大能够导致运动技能的增强、更受欢迎以及更高的自我概念;对女生来说,早熟可能导致在更大的男孩中受到欢迎,但更可能让他们自己对自己突然变化的身体感到尴尬和不舒服。晚熟影响男孩与早熟女孩一样的自我概念,但对女孩却有一定的优势。早熟的女生和晚熟男生对于青春期的身体变化的适应最困难。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青春期的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发展心理学第六次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