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1-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0516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5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血液1-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三章-血液1-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三章-血液1-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三章-血液1-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三章-血液1-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第三章 血血 液液1 1运输功能运输功能(基本功能基本功能)2 2缓冲酸碱功能缓冲酸碱功能3 3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维持体温相对恒定4 4生理止血功能和机体防御功能生理止血功能和机体防御功能血液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物质交换的场所。血液的功能血液的功能 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血型和输血原则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 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

2、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 液血浆血浆(50506060)血细胞血细胞(40405050)红细胞:红细胞:9999白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小板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水水(91919292)溶质溶质(8 89 9)电解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气体气体HCOHCO3 3-、ClCl-、HPOHPO4 42-2-、H H2 2POPO4 4-NaNa+、K K+、CaCa2+2+、MgMg2+2+营养物质营养物质代谢终产物代谢终产物激素激素O O2 2、COCO2 2晶体物晶体物质溶液质溶液胶渗压形成胶渗压形成参与免疫反应参与免疫反应

3、参与生理止血参与生理止血(一)血浆蛋白的功能一)血浆蛋白的功能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2结合激素,维持其较长的半衰期结合激素,维持其较长的半衰期3作为载体发挥运输功能作为载体发挥运输功能4参与凝血、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参与凝血、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5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6营养功能营养功能(二)血细胞(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中所占的容积容积百分比百分比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抗凝;抗凝;比容管;比容管;离心离心二、二、血量血量指全身血液的总量。指全身血液的总量。循环血量循环血量血液总量

4、:相当于体重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即,即70-80ml/kg。储存血量储存血量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流动快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流动快存在于肝、肺、腹腔静脉及皮存在于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流动慢下静脉丛,流动慢机体一次失血量机体一次失血量10%10%反射性引起心脏活动加强、血管收缩;反射性引起心脏活动加强、血管收缩;储血库的血管收缩,释放一部分储存血液储血库的血管收缩,释放一部分储存血液 机体一次失血量机体一次失血量20%20%失血量失血量30%机体一次失血量机体一次失血量30%30%血压显著降低;血压显著降低;血压显著降低;血压显著降低;危及生命危及生命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

5、机体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一)血液的比重全血全血1.051.051.06,1.06,血浆血浆1.0251.0251.030,1.030,红细胞红细胞1.091.091.0921.092。全血比重:与红细胞数量有关全血比重:与红细胞数量有关血浆比重:与血浆蛋白含量有关血浆比重:与血浆蛋白含量有关(二)血液的粘度(二)血液的粘度粘度: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形成粘度: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形成 血液粘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液粘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血浆渗透压(三)血浆渗透压 1渗

6、透现象与渗透压渗透现象与渗透压 半透膜半透膜是一种只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的膜是一种只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的膜结构。所有的细胞膜以及毛细血管壁都属于生结构。所有的细胞膜以及毛细血管壁都属于生物半透膜。物半透膜。渗透:渗透:水分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一侧向水分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溶液转移的现象。高浓度一侧溶液转移的现象。渗透压:渗透压:指半透膜一侧的溶质颗粒对半透指半透膜一侧的溶质颗粒对半透膜另一侧水分子的吸引力,即膜另一侧水分子的吸引力,即“吸水力吸水力”。渗透压的大小渗透压的大小与与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透膜的溶质颗粒数量溶质颗粒数量成正比,成正比,与与溶质颗

7、粒的溶质颗粒的种种类及大小无关类及大小无关。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作用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作用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由晶体物质形成,主要是由晶体物质形成,主要是Na+,Cl-。作用:作用:维持维持细胞内外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的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由血浆蛋白形成,主要是由血浆蛋白形成,主要是白蛋白白蛋白。作用:作用:维持维持血管内外血管内外水平衡及血容量。水平衡及血容量。等渗溶液:等渗溶液:溶液的渗透压溶液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如如 0.85%NaCl溶液、溶液、5%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1.9%尿素溶液。尿素溶

8、液。等渗溶液等渗溶液等张溶液等张溶液等张溶液:等张溶液: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如盐溶液。如 0.85%NaCl溶液溶液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四)血浆的(四)血浆的pH 7.35-7.45 取决于血浆中取决于血浆中HCO3-/H2CO3的比值的比值pHpH值的恒定:值的恒定:血浆的缓冲对血浆的缓冲对 肺、肾的调节肺、肾的调节 NaHCONaHCO3 3/H/H2 2COCO3 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钠盐/蛋白质蛋白质 NaNa2 2HPOHPO4 4/NaH/NaH2 2POPO4 4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具有自我复制与多向分化的具有自

9、我复制与多向分化的能力。能力。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造血造血:各类造血细胞的发育、成熟的过程各类造血细胞的发育、成熟的过程造血造血干细胞干细胞定向定向祖细胞祖细胞前体前体细胞细胞血细胞血细胞卵黄囊卵黄囊肝、脾肝、脾骨髓骨髓维持这种状态要维持这种状态要耗耗能能,主要来自于糖,主要来自于糖酵解酵解二、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生理3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无核、双凹圆碟形无核、双凹圆碟形(一)红细胞的数量与形态(一)红细胞的数量与形态数量:数量:红细胞红细胞(个个/L)血红蛋白血红蛋白(g/L)男性男性 4.55.51012 120160

10、女性女性 3.55.01012 110150 新生儿新生儿 6.01012 200贫血:贫血:血液中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低于正常。(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 (1 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能力。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能力。影响因素:影响因素:a.a.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b.b.红细胞内的粘度;红细胞内的粘度;c.c.红细胞膜的弹性或粘度红细胞膜的

11、弹性或粘度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红细胞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临床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临床使用使用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评价评价影响悬浮稳定性的因素:影响悬浮稳定性的因素: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ESR)(ESR):通常以通常以RBCRBC在第一小时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为ESRESR。ESRESR越快,越快,RBCRBC的悬浮稳定性就越差。的悬浮稳定性就越差。0.85%0.85%NaCl 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形态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形态0.42%0.4

12、2%NaCl 红细胞胀大破裂、开始溶血红细胞胀大破裂、开始溶血0.35%0.35%NaCl 红细胞完全溶血红细胞完全溶血等渗等渗高渗高渗低渗低渗 CO2、O2、尿素可自由通过、尿素可自由通过 负离子如负离子如Cl-、HCO3-较易通过较易通过 Na+、K+难通过:低温贮存,难通过:低温贮存,K+浓度浓度 红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红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 运输运输O O2 2和和COCO2 2;缓冲酸碱度缓冲酸碱度KHb/HHb;KHbOKHb/HHb;KHbO2 2/HHbO/HHbO2 2;KHCOKHCO3 3/H/H2 2COCO3 3;K;K2 2HPOHPO4 4/KH/KH2 2POPO4

13、 4(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1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 基本原料: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蛋白质和铁 辅助因子:辅助因子:叶酸和维生素叶酸和维生素B12(1)铁铁 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原料。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原料。95来自体内铁的再利用。来自体内铁的再利用。缺铁,使合成血红蛋白不足,引起缺铁,使合成血红蛋白不足,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即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即缺铁性缺铁性贫血。贫血。骨髓是红细胞生成的唯一场所骨髓是红细胞生成的唯一场所(2)(2)叶叶 酸酸 转化为四氢叶酸后才能参与转化为四氢叶酸后才能参与DNADNA的合成。的合成。叶酸的转化需要维生素叶酸的转

14、化需要维生素B B1212的参与。的参与。(3)(3)维生素维生素B B1212 吸收与内因子有关,运输与转钴蛋白结吸收与内因子有关,运输与转钴蛋白结合,增加叶酸在体内的利用率。合,增加叶酸在体内的利用率。叶酸和维生素叶酸和维生素B B1212是合成是合成DNADNA所需的重要所需的重要辅酶,缺乏时都引起辅酶,缺乏时都引起巨幼红细胞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贫血。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图(图3-3 EPO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增强增强EPO作用作用,雄激素也可直接刺激骨髓,雄激素也可直接刺激骨髓,促进红细胞生成。促进红细胞生成。促进较晚期红系祖细胞向前体细胞

15、分化促进较晚期红系祖细胞向前体细胞分化,加速细胞增殖。加速细胞增殖。由肾皮质管周细胞产生,由肾皮质管周细胞产生,对组织中氧分压的降低非常敏感对组织中氧分压的降低非常敏感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造血干细胞向红系祖细胞分化增殖促进造血干细胞向红系祖细胞分化增殖爆式促进激活物(爆式促进激活物(BPA)生长素、甲状腺激素及雄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及雄激素3.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破坏 寿命寿命120120天天破坏途径:破坏途径:(1 1)血管内破坏)血管内破坏衰老红细胞变形能力差衰老红细胞变形能力差/受机械冲击破坏受机械冲击破坏(2 2)血管外破坏)血管外破坏易停留在脾脏易停留在脾脏

16、/骨髓被巨噬细胞吞噬骨髓被巨噬细胞吞噬 溶血时释出的血红蛋白溶血时释出的血红蛋白超过触珠蛋白的超过触珠蛋白的结合结合能力,经能力,经肾脏排出肾脏排出,出现血红蛋白尿,出现血红蛋白尿(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绝对值绝对值(109/L)百分比百分比()()白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杆状核)(分叶核)(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4.010.00.040.52.07.00.020.50.00.10.120.80.841550700.5501382040 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重要在血

17、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作用,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可吞噬、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可吞噬、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复合物等。(二)白细胞的功能(二)白细胞的功能 1.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3.3.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限制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2.2.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18、。趋化因子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3.3.单核细胞单核细胞(1)(1)吞噬作用;吞噬作用;(2)(2)单核巨噬细胞能合成和释放集落刺激单核巨噬细胞能合成和释放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干扰素等调节其他因子、白介素、干扰素等调节其他细胞的生长;细胞的生长;(3)(3)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键作用。4.4.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三)(三)白细胞的破坏白细胞的破坏 (1 1)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组织发挥作用在组织发挥作用/寿寿 命不易确认命不易确认;(2 2)淋巴细胞循环血液)淋巴细胞循环血液/组织液组织液/淋巴间,淋巴间,可分化增殖;可分化

19、增殖;(3 3)中性粒细胞大于)中性粒细胞大于4 4天,后衰老死亡或天,后衰老死亡或自我溶解。自我溶解。四血小板生理四血小板生理 血小板血小板 体积小,无核,双面微凸圆盘体积小,无核,双面微凸圆盘状,有伪足而呈不规则形状。状,有伪足而呈不规则形状。(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正常值:(正常值:(100300)109L 功能:功能: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维护血管壁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粘附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称为血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称为血小板的粘附。小板的粘附。机制:机制:血管受损

20、后内皮血管受损后内皮下胶原暴露,下胶原暴露,vWFvWF与胶原与胶原纤维结合导致纤维结合导致vWFvWF变构,变构,然后血小板膜糖蛋白与然后血小板膜糖蛋白与变构的变构的vWFvWF结合。结合。2释放释放 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释放。血小板释放。3聚集聚集 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4收缩收缩 与收缩蛋白有关。与收缩蛋白有关。类似肌肉收缩蛋白系统。类似肌肉收缩蛋白系统。5吸附吸附 吸附凝血因子,吸附凝血因子,增加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增加局部凝血因子

21、浓度。(三)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三)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由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下来的具有生由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受血小板生成素(受血小板生成素(TPO)调节。)调节。(四)血小板破坏(四)血小板破坏寿命寿命7-147-14天天破坏途径:止血过程解体破坏途径:止血过程解体 衰老的在肝脾肺被吞噬衰老的在肝脾肺被吞噬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会自行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会自行停止的现象。停止的现象。生理性止血过程:生理性止血过程: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血小板血栓的形成血小板血栓的形成 纤维蛋

22、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生理意义生理意义:反映生理性止血状态,与血小板:反映生理性止血状态,与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密切相关。的数量和功能密切相关。血管损伤血管损伤血管内皮下组织血管内皮下组织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5-HT、TXA2 血小板激活血小板激活 凝血系统激活凝血系统激活(粘附、聚集、释放)(粘附、聚集、释放)血小板止血栓血小板止血栓 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形成(初步止血)(初步止血)血凝块形成血凝块形成(有效止血)(有效止血)损伤刺激;损伤刺激;内皮细胞及内皮细胞及血小板释放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缩血管物质;血管肌源性血管肌源性收缩收缩血小板粘附、聚血小板粘附、聚集在血管受

23、损处集在血管受损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纤维为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栓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栓 二、二、血液凝固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定义:定义:指血液由流动的指血液由流动的液液体状态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变成不能流动的凝凝胶状态胶状态的过程。的过程。特点:特点: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不溶性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一)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1 F是是Ca2+,其余均为蛋白质,其余均为蛋白质 2丝氨酸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 包

24、括包括F、F、F、F、F、F、F、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激活后能对特定肽链有限水解。激活后能对特定肽链有限水解。F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Fa 3 辅助因子辅助因子 F、Ca2+、F、F、高分子激肽原、高分子激肽原4依赖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的凝血因子 F、F、F、F 含含r-羧基谷氨酸,和羧基谷氨酸,和Ca2+结合暴露磷脂结合暴露磷脂结合部位。结合部位。5 F须与须与F结合才能作用;结合才能作用;F存在于存在于血管外,脑、肺、胎盘中含量高。血管外,脑、肺、胎盘中含量高。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1凝血酶原

25、酶复合物的生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生成2凝血酶的生成凝血酶的生成3纤维蛋白的生成纤维蛋白的生成(二)凝血的过程(二)凝血的过程 完全由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参与完成。完全由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参与完成。启动方式启动方式血液与异物表面的接触。血液与异物表面的接触。异物表面异物表面除正常、完整血管壁以外的任何除正常、完整血管壁以外的任何接触面都是异物表面。接触面都是异物表面。内源性途径(内源性凝血)内源性途径(内源性凝血)1 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启动方式启动方式血管破损,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血管破损,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 a F与与F形成形成1:1复合物;复合物;b F提供磷脂表面,必

26、须有提供磷脂表面,必须有Ca2+参加;参加;c F可提高可提高Fa的催化效率。的催化效率。1 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生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生成(外源性凝血,血管外(外源性凝血,血管外F参与)参与)外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凝血酶凝血酶 凝血酶的作用:凝血酶的作用:水解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水解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可激活可激活F、F、F、F、F及及F;活化血小板以提供磷脂表面;活化血小板以提供磷脂表面;激活蛋白激活蛋白C系统,从而灭活系统,从而灭活Fa、Fa。小结小结 1血液凝固过程是一个血液凝固过程是一个瀑布式的连锁反应瀑布式的连锁反应,凝血

27、因子相继激活,最终生成纤维蛋白凝血因子相继激活,最终生成纤维蛋白 2 血液凝固过程中,只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只在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时,有内源性途径与外源性途径两种形式。生成时,有内源性途径与外源性途径两种形式。此后,此后,两条途径归于统一,以相同的方式生成两条途径归于统一,以相同的方式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凝血酶和纤维蛋白。3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都必须有凝血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都必须有凝血因子进行催化的场所因子进行催化的场所 磷脂表面磷脂表面,同时都必,同时都必须要有须要有Ca2参与。参与。4调节蛋白调节蛋白F、F使反应过程加速。使反应过程加速。(三)血液凝固的控制(三)血液凝

28、固的控制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1)屏障作用)屏障作用PGI2、NO、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2)分泌多种活性物质抗凝)分泌多种活性物质抗凝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凝血酶抗凝血酶、凝血酶调节蛋白(、凝血酶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2.纤维蛋白、血流及单核细胞的作用纤维蛋白、血流及单核细胞的作用(1)纤维蛋白的吸附)纤维蛋白的吸附(2)血流的稀释)血流的稀释(3)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 抗凝血酶抗凝血酶:肝脏、血管内皮生成。肝脏、血管内皮生成。作用:作用:灭活灭活Fa、Fa、Fa、Fa、F

29、a 机理:机理:分子中的精氨酸残基与凝血因子活性分子中的精氨酸残基与凝血因子活性部位的丝氨酸残基结合。部位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肝素可增强抗凝血酶肝素可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的作用。(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3.生理性抗凝物质生理性抗凝物质(2)蛋白质)蛋白质C系统系统 包括包括蛋白质蛋白质C、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质、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质S、蛋白质蛋白质C的抑制物。的抑制物。蛋白质蛋白质C由肝脏合成需由肝脏合成需VitK,蛋白质,蛋白质S是辅是辅助因子。助因子。作用:作用:灭活灭活Fa、Fa;抑制抑制F、凝血酶原凝血酶原的激活;的激活;促进纤溶。促进纤溶。由小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抑制

30、外源性凝血由小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抑制外源性凝血过程及过程及Fa-TF对对F的激活。的激活。(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TFPI Fa(-)Ca2+Fa FaFa-Fa-TFPI-Fa变构变构(4)肝素肝素 由由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及及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产生,肺、产生,肺、心、肝、肌肉含量丰富。心、肝、肌肉含量丰富。作用:作用:间接增强抗凝血酶间接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的活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增强蛋白增强蛋白C的活性;的活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物,增强纤维蛋白溶解。

31、三、止血栓的溶解三、止血栓的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分解液化的过程纤维蛋白分解液化的过程纤溶系统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一)纤溶酶原的激活(一)纤溶酶原的激活(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溶意义:纤溶意义:1 1 维持血液于流体状态维持血液于流体状态2 2 溶解血栓使血流通畅溶解血栓使血流通畅(一)纤溶酶原的激活(一)纤溶酶原的激活纤溶酶主要由肝脏生成纤溶酶主要由肝脏生成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3.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Fa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

32、溶酶原激活物(u-PA)激活物激活物甲状腺、肺、子宫、肾上腺含量高甲状腺、肺、子宫、肾上腺含量高纤溶酶的作用纤溶酶的作用 水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解凝血因子水解凝血因子 F、F、F、F (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溶酶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可溶,抗凝可溶,抗凝(三)纤溶抑制物(三)纤溶抑制物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2.2-抗纤溶酶抗纤溶酶内皮细胞生成内皮细胞生成灭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尿激酶灭活组织型纤

33、溶酶原激活物及尿激酶肝脏生成;灭活纤溶酶肝脏生成;灭活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纤溶酶抑制剂纤溶酶抑制剂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原)降解产物降解产物纤溶酶纤溶酶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 Cl抑制物抑制物 tPA uPA 尿激酶原尿激酶原 PAI-1纤溶酶原纤溶酶原 纤溶酶纤溶酶 2抗纤溶酶抗纤溶酶 2巨球蛋白巨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与输血原则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血型血型 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34、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 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 其本质是抗原其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抗体反应凝集原凝集原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蛋白质或糖脂,红细胞膜上特异性蛋白质或糖脂,在凝血反应中起抗原作用在凝血反应中起抗原作用凝集素凝集素 与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与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二、红细胞血型二、红细胞血型(一)(一)ABO血型血型 根据红细胞膜上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是否存在凝集原A与凝与凝集原集原B将血液分为种血型:将血液分为种血型:A型、型、B型、型、AB型、型、O型型1.ABO血型的分型血型的分型最重要的亚型:最重要的亚型:A1亚型、亚型、A

35、2亚型亚型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血型血型红细胞上的抗原红细胞上的抗原血清中的抗体血清中的抗体 A型型:A1 A+A1 抗抗B A2 A 抗抗B+抗抗A1 B型型 B 抗抗A AB型型:A1B A+A1+B 无无 A2B A+B 抗抗A1 O型型 无无A,无无B 抗抗A+抗抗BABO血型系血型系统中各种血型抗统中各种血型抗原的特异性决定原的特异性决定于于红细胞膜红细胞膜上的上的糖蛋白或糖脂上糖蛋白或糖脂上所含的所含的糖链糖链2.ABO血型系统的抗原血型系统的抗原ABO血血型型的的鉴鉴定定(二)(二)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1.Rh血型的发现与分布血型的发现与分布2.Rh血型系

36、统的抗原与分型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Rh抗原抗原 种类多,种类多,D、E、C、c、e种种 以以D抗原抗原的抗原性最强。的抗原性最强。Rh阳性血型阳性血型 红细胞膜表面含有红细胞膜表面含有D抗原抗原 我国汉族人中我国汉族人中99%99%属属RhRh阳性。阳性。Rh阴性血型阴性血型 红细胞膜表面无红细胞膜表面无D抗原抗原 我国汉族人中我国汉族人中1%1%属属RhRh阴性。阴性。意义意义Rh阴性血型者的输血阴性血型者的输血(重复输血时,即使是输入同一重复输血时,即使是输入同一供血者的血液,也应作交叉配血试验。供血者的血液,也应作交叉配血试验。)Rh阴性妇女的妊娠与分娩。阴性妇女的妊娠与分娩。(怀孕怀孕

37、RhRh阳性胎儿的阳性胎儿的RhRh阴性孕妇怀孕第二胎阴性孕妇怀孕第二胎RhRh阳性胎儿时,可引阳性胎儿时,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症,致胎儿死亡。起新生儿溶血症,致胎儿死亡。)3 Rh血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血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特点特点人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抗人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抗Rh抗体抗体Rh系统的抗体是不完全抗体系统的抗体是不完全抗体IgG分子小,可分子小,可透过胎盘。透过胎盘。输血原则:输血原则:配血相合,同型输血配血相合,同型输血 供血者供血者 受血者受血者 RBC RBC 主侧主侧 次侧次侧 血清血清 血清血清 配血相合配血相合 主、次侧均无凝集。主、次侧均无凝集。基本相合基本相合 主侧无凝集

38、,次侧有凝集。主侧无凝集,次侧有凝集。配血不合配血不合 主侧发生凝集主侧发生凝集本本 章章 重重 点点 1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及胶体渗透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及胶体渗透压及其生理意义压及其生理意义 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及血沉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及血沉 3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4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功能 5内源性凝血系统与外源性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系统与外源性凝血系统 6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组成及作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思思 考考 题题 1 1从生理角度试述慢性肝病后期(如从生理角度试述慢性肝病后期(如肝硬化)的病人为何易于出血?肝硬化)的病人为何易于出血?献血对人体有害吗?献血对人体有害吗?型女性与其他型(如型)男性型女性与其他型(如型)男性结婚,以及结婚,以及h阴性女子与阴性女子与h阳性男子阳性男子结婚是否可能产生新生儿(或胎儿)溶结婚是否可能产生新生儿(或胎儿)溶血,为什么?血,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三章-血液1-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