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第六讲讲义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0703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史》第六讲讲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汉语史》第六讲讲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汉语史》第六讲讲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汉语史》第六讲讲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汉语史》第六讲讲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汉语史汉语史第六讲第六讲古古 音音 学学一、古音学的产生一、古音学的产生(一)什么是古音学(一)什么是古音学 古音学是清代学者针对古音学是清代学者针对“今音学今音学”而提出而提出的,它是研究先秦两汉语音情况的学科。的,它是研究先秦两汉语音情况的学科。古音学孕育于六朝,萌芽于于宋代,发轫古音学孕育于六朝,萌芽于于宋代,发轫于明代,兴起于清初康熙年间,清乾嘉时于明代,兴起于清初康熙年间,清乾嘉时达到高峰。达到高峰。(二)古音学产生的学术背景(二)古音学产生的学术背景 六朝人已经开始明显感觉到读先秦韵文时六朝人已经开始明显感觉到读先秦韵文时往往不能押韵,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南宋往往不能押韵,对这种现象

2、的解释,南宋前流行两种说法:前流行两种说法:“叶韵说叶韵说”和和“韵缓韵缓说说”。“叶韵说叶韵说”:“叶韵叶韵”,又称,又称“协音协音”,指遇见古代韵,指遇见古代韵文不押韵时,为了押韵而把作韵脚的某字文不押韵时,为了押韵而把作韵脚的某字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和谐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和谐,这种临时改字读音这种临时改字读音的主张,就是的主张,就是“协音说协音说”。“叶韵说叶韵说”的代表人物是宋朱熹。的代表人物是宋朱熹。诗经诗经柏舟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两髦,实维我仪。”朱熹朱熹诗集传诗集传 :“仪,叶仪,叶牛何反。牛何反。”诗经诗经关雎关雎:“参差荇菜,左右

3、采之。窈窕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淑女,琴瑟友之。”朱熹朱熹诗集传诗集传:“采,叶采,叶此礼反;友,叶羽已反。此礼反;友,叶羽已反。”诗经诗经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朱朱熹熹诗集传诗集传 :“友,友,叶羽轨反。叶羽轨反。”“韵缓说韵缓说”“韵缓说韵缓说”认为古诗用后世语音来读不押韵认为古诗用后世语音来读不押韵,是是因为古人用韵宽泛造成的,他们因为古人用韵宽泛造成的,他们认为认为古人用韵很古人用韵很宽缓,不严格。宽缓,不严格。“韵缓说韵缓说”代表人物是唐代的代表人物是唐代的唐陆德明。唐陆德明。邶风邶风燕

4、燕燕燕:“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归,远送于南。”唐陆德明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南,南,协句,宜乃林反。协句,宜乃林反。”朱熹:朱熹:“南,叶尼心反。南,叶尼心反。”陆德明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古人韵缓,不烦古人韵缓,不烦改字。改字。”“叶韵说叶韵说”和和“韵缓说韵缓说”是错误的:是错误的:这两种说法的立论基础由于不承认古今音这两种说法的立论基础由于不承认古今音变,因而是错误的,但对后代影响很大。变,因而是错误的,但对后代影响很大。南宋吴棫对古音的研究南宋吴棫对古音的研究 南宋吴棫(字才老)撰南宋吴棫(字才老)撰韵补韵补,用用“古转声古转声通

5、通”、“古通古通”的方法研究的方法研究“协音协音”说,说,认为古认为古韵可以分为九部。韵可以分为九部。一东(冬钟通,江或转入)一东(冬钟通,江或转入)。四真(谆臻殷痕耕庚清青蒸登侵通,文元魂转声四真(谆臻殷痕耕庚清青蒸登侵通,文元魂转声通)通)。古转声古转声通:改读后相通。通:改读后相通。古通:两个以上的韵部可古通:两个以上的韵部可“通通”为一个韵部。为一个韵部。吴棫吴棫对古音的研究起一个开路先锋的作用,对古音的研究起一个开路先锋的作用,对后对后代古音学的发展有启示和创立方法之功。代古音学的发展有启示和创立方法之功。明代陈第对古音的研究明代陈第对古音的研究 明代陈第是古音学发轫的功臣,他的明代

6、陈第是古音学发轫的功臣,他的毛诗古音毛诗古音考考是斥破是斥破“协音说协音说”谬误的著作。谬误的著作。一是立论的基础是语音,有时代、地域的差别。一是立论的基础是语音,有时代、地域的差别。毛诗古音考毛诗古音考自序自序:“时有古今,地有南北,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二是采用直音法逐字考订二是采用直音法逐字考订诗经诗经、楚辞楚辞韵韵字的古音值。字的古音值。总之,陈第研究古音的理论、方法及所取的资料总之,陈第研究古音的理论、方法及所取的资料是正确的。是正确的。(三)古音学产生的社会条件(三)古音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清代的文化政策,特别重视对中国

7、传统文清代的文化政策,特别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理与研究,在客观上给学者们创造化的整理与研究,在客观上给学者们创造了接触古文献和互相交流的机会。了接触古文献和互相交流的机会。清初大兴文字狱,迫使文人学士纷纷钻入清初大兴文字狱,迫使文人学士纷纷钻入故纸堆。故纸堆。二、古音学家对上古音韵部的研究二、古音学家对上古音韵部的研究(一)顾炎武(一)顾炎武(1613-16821613-1682)顾炎武明确指出顾炎武明确指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自知音始”,著,著音学五书音学五书,分古韵为,分古韵为1010部,开创了上古音的系统化、科学化研部,开创了上古音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究

8、。顾炎武对古音研究在理论上的贡献:顾炎武对古音研究在理论上的贡献:1 1、坚持古今音变的观点。、坚持古今音变的观点。2 2、大力宣扬明陈第古今音变、大力宣扬明陈第古今音变“古诗无协音古诗无协音”的正确观点。的正确观点。3 3、入声韵与阴声韵相配。、入声韵与阴声韵相配。顾炎武对古音研究方法上的贡献顾炎武对古音研究方法上的贡献 一是创立了用一是创立了用诗经诗经韵字系联的方法。韵字系联的方法。顾炎武把顾炎武把诗经诗经18701870多个入韵字通过多个入韵字通过“系联系联”即即A=BA=B、B=CB=C、A=CA=C归纳成韵部。归纳成韵部。周南周南关雎关雎:“关关雎关关雎鸠鸠,在河之,在河之洲洲。窈窕

9、淑。窈窕淑女,君子好女,君子好逑逑。”“”“参差荇菜,左右参差荇菜,左右流流之。窈窕之。窈窕淑女,寤寐淑女,寤寐求求之。之。”邶风邶风柏舟柏舟:“泛彼柏泛彼柏舟舟,亦泛其,亦泛其流流。耿耿不。耿耿不寐,如有隐寐,如有隐忧忧。微我无酒,以敖以。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游。”鄘风鄘风载驰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载驰载驱,归唁卫侯侯。驱马。驱马悠悠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忧。”以上划线部分的字可系联在一起属于同一部。以上划线部分的字可系联在一起属于同一部。(幽部)(幽部)羔羊之皮皮,素丝五紽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蛇。(诗经召南羔羊一章)相鼠有皮皮,人而无仪仪。人而无

10、仪仪,不死何为为?(诗经鄘风相鼠)已焉哉!天实为为之,谓之何何哉!(诗经邶风北门)君子偕老,副笄六珈珈,委委佗佗佗,如山如河河。象服是宜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何!(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一章)用系联法求诗经的韵部用系联法求诗经的韵部将互相能押韵的字归类,就得将互相能押韵的字归类,就得出出诗经诗经韵部。韵部。顾炎武分古韵为十部。顾炎武分古韵为十部。顾炎武对古音研究方法上的贡献顾炎武对古音研究方法上的贡献 二是创立二是创立“古今(古今(广韵广韵)韵比较法)韵比较法”。通过离析唐韵(通过离析唐韵(广韵广韵),进而确定,进而确定“古本音古本音”。他把上古的韵部放在汉语语音史的发展系他把上古的韵部放在汉语语音

11、史的发展系统之中,确立上古音在语音史中应有的地统之中,确立上古音在语音史中应有的地位。位。顾炎武对古音研究的不足顾炎武对古音研究的不足 1 1、重考据,疏审音、重考据,疏审音 顾炎武从激发汉民族的感情出发,极其重顾炎武从激发汉民族的感情出发,极其重视考古,也精于考古。但他却疏忽了审音视考古,也精于考古。但他却疏忽了审音工作。工作。审音,是指运用等韵学的理论、今音学的审音,是指运用等韵学的理论、今音学的材料来研究上古韵部的分合,即从古音的材料来研究上古韵部的分合,即从古音的系统性来考察古韵。系统性来考察古韵。2 2、重视研究韵母,忽略声母的研究。、重视研究韵母,忽略声母的研究。(二)江永(二)江

12、永(1681-17621681-1762)江永,字慎修,长于审音,在古音方面的江永,字慎修,长于审音,在古音方面的代表作有代表作有音学辨微音学辨微等。等。江永把考古和审音结合起来,纠正了顾炎江永把考古和审音结合起来,纠正了顾炎武古韵分部时的粗疏和不足。武古韵分部时的粗疏和不足。江永分古韵为江永分古韵为1313部。部。提出提出“真真”“”“元元”分部;分部;“侵侵”“”“谈谈”分部;分部;“宵宵”“”“幽幽”分部。分部。(三)戴震(三)戴震(1723-17771723-1777)戴震戴震 ,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考据学家,思,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考据学家,思想家想家 。他上承江永,下启段、

13、王。他上承江永,下启段、王。戴震在戴震在声类表声类表中,将古韵分成中,将古韵分成9 9类类2525部。部。如果阴、阳、入均独立成部,则为如果阴、阳、入均独立成部,则为2525部;若将入部;若将入声声9 9部附而不列则为部附而不列则为1616部。部。对转论(阴、阳、入相配)始于戴震,由于阴、对转论(阴、阳、入相配)始于戴震,由于阴、阳、入三韵鼎立,就把入声韵独立出来了。阳、入三韵鼎立,就把入声韵独立出来了。对转论是了解古文献大量假借现象的钥匙。对转论是了解古文献大量假借现象的钥匙。(四)孔广森(四)孔广森(1752-17861752-1786)孔广森,受业于戴震。著有有孔广森,受业于戴震。著有有

14、诗声类诗声类。他把古韵分成他把古韵分成1818部,其中阴声韵、阳声韵部,其中阴声韵、阳声韵各各9 9部,阴、阳各部相配可以对转。部,阴、阳各部相配可以对转。阴阳对转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二韵主要元阴阳对转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二韵主要元音相同这一前提基础之上,这就对古文献音相同这一前提基础之上,这就对古文献中因声音相近而导致的文字假借、词义训中因声音相近而导致的文字假借、词义训释现象作了音理上的科学说明,找出了声释现象作了音理上的科学说明,找出了声音关系、意义关系相通的规律。音关系、意义关系相通的规律。孔广森学说最大的错误是孔广森学说最大的错误是“古无入声说古无入声说”。(五)王念孙(五)王念孙(17

15、44-18321744-1832)王念孙,字怀祖,王念孙,字怀祖,江苏高邮人。王引之之江苏高邮人。王引之之父,父,戴震的学生。戴震的学生。王念孙纠正了戴震过于依据今音来考古而王念孙纠正了戴震过于依据今音来考古而对古今音变注意不够(即疏于考古)。他对古今音变注意不够(即疏于考古)。他强调强调“不从切韵之例不从切韵之例”,而要,而要“皆以九经、皆以九经、楚辞之文为准。楚辞之文为准。”他在他在诗经群经楚辞古韵谱诗经群经楚辞古韵谱中,分古韵中,分古韵为为2121部。部。(六)段玉裁(六)段玉裁(1735-18151735-1815)段玉裁,字若膺,号懋堂。戴震的学生。他在段玉裁,字若膺,号懋堂。戴震的

16、学生。他在六书音均表六书音均表里分古韵为里分古韵为1717部。部。段玉裁创立段玉裁创立“谐声者必同部谐声者必同部”理论。理论。谐声者必同部指谐声者必同部指声符相同的字必然属于同一韵部。声符相同的字必然属于同一韵部。鹳鸣于垤,鹳鸣于垤,妇叹于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我征聿至。(诗诗豳风豳风东山东山三章)三章)“垤、室、窒垤、室、窒”三字均以三字均以“至至”字作为声符,它字作为声符,它们正好都作了韵脚字,同在们正好都作了韵脚字,同在诗经诗经“质质”部。部。段氏的这一发现不但证明了段氏的这一发现不但证明了诗经诗经归部的正确性,更重归部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扩大了韵部的归字。要的是扩

17、大了韵部的归字。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诗卫风卫风氓氓一章)一章)此章诗的韵脚字中共含有此章诗的韵脚字中共含有“之、丝、某、其、丘之、丝、某、其、丘”五个谐五个谐声声符,以它们作为声符的形声字常见的有:声声符,以它们作为声符的形声字常见的有:之之蚩芝寺志诗持时侍待蚩芝寺志诗持时侍待 丝丝蕬兹蕬兹 某某媒煤谋媒煤谋 其其淇期欺旗祺琪骐淇期欺旗祺琪骐 丘丘蚯邱蚯邱 这些形声字有的在先秦韵文中充当了韵脚字,有这些形声字有

18、的在先秦韵文中充当了韵脚字,有的则没有,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都可以根据声符的则没有,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都可以根据声符把它们归入同部把它们归入同部,这样就扩大了上古韵部的归字范这样就扩大了上古韵部的归字范围。围。说文说文里同一谐声偏旁的字一定属于里同一谐声偏旁的字一定属于诗经诗经押韵中的同一个声部。押韵中的同一个声部。有了段玉裁的学说,有了段玉裁的学说,诗经诗经韵和谐声字在上古韵和谐声字在上古韵母的研究中占同等价值。韵母的研究中占同等价值。最重要的是:以谐声偏旁为纲领,古书里不押韵最重要的是:以谐声偏旁为纲领,古书里不押韵的字也可以归到的字也可以归到诗经诗经押韵的系统去了。这是押韵的系统去了。这是

19、清代古音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清代古音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七)江有诰(七)江有诰(1773-18511773-1851)江有诰,字晋三,号古愚,清代古音学集江有诰,字晋三,号古愚,清代古音学集大成者。撰大成者。撰音学十书音学十书,分古韵为,分古韵为2121部。部。江有诰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古韵,他江有诰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古韵,他以等韵作为辅助手段,从一字两读、谐声以等韵作为辅助手段,从一字两读、谐声偏旁和先秦韵文押韵偏旁和先秦韵文押韵3 3个方面来分析古韵。个方面来分析古韵。江有诰彻底解决了四声相配问题,勾画了江有诰彻底解决了四声相配问题,勾画了先秦语音系统的全貌,对古音构拟也有重先秦语

20、音系统的全貌,对古音构拟也有重要意义。要意义。他第一个非常肯定地提出古音有四声。他第一个非常肯定地提出古音有四声。(八)章炳麟(八)章炳麟(1869-19351869-1935)、黄侃()、黄侃(1886-19351886-1935)、)、章炳麟,初名学乘章炳麟,初名学乘,字枚叔字枚叔,后更名绛后更名绛,号太号太炎炎,分古韵为分古韵为2323部。其古音学说主要见于部。其古音学说主要见于国故论衡国故论衡中的中的成均图成均图、二十三二十三部音准部音准、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等。等。他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位明确谈到古韵他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位明确谈到古韵音值的人,又是第一位全面考查上古

21、声纽音值的人,又是第一位全面考查上古声纽系统的学者。系统的学者。章炳麟的学生黄侃分古韵为章炳麟的学生黄侃分古韵为2828部。部。(九)王力(九)王力(1900-19861900-1986)王力在汉语音韵研究中,把中国传统语言王力在汉语音韵研究中,把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国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结学的研究方法和国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著合起来,著上古韵母系统研究上古韵母系统研究、汉汉语音韵学语音韵学、汉语史稿汉语史稿等,分先秦古等,分先秦古韵为韵为3030部。部。目前高校多采此说。目前高校多采此说。阴 声入 声阳 声一之 职 k 蒸 二幽 u 觉 uk 冬 u 三宵 o 药 ok 四侯 屋

22、k 东 五鱼 a 铎 ak 阳 a 六支 e 锡 ek 耕 e 七歌 ai 月 at 元 an 八脂 ei 质et 真 en 九微 i 物 t 文 n 十缉 p 侵 m 十一葉 ap 谈am 王力古韵三十部王力古韵三十部阴阳对转阴阳对转 同一横排的三个(或两个)韵部拟音的主要元音相同一横排的三个(或两个)韵部拟音的主要元音相同,仅仅是韵尾不同。因此而发生的语音转化叫做同,仅仅是韵尾不同。因此而发生的语音转化叫做“对转对转”。“对转对转”有阴阳对转、阴入对转、阳入对转三种。有阴阳对转、阴入对转、阳入对转三种。同义词中有些往往有语音对转关系。例如:同义词中有些往往有语音对转关系。例如:才、能(同属

23、才、能(同属“之之”部)部)财、賄(同属财、賄(同属“之之”部)部)胚、胎(同属胚、胎(同属“之之”部)部)走、趋(同属走、趋(同属“侯侯”部)部)爸、父(同属爸、父(同属“魚魚”部)部)此、斯、是(同属此、斯、是(同属“支支”部)部)改(之):革(职)改(之):革(职)阴入对转阴入对转 待(之):等(蒸)待(之):等(蒸)阴阳对转阴阳对转 保(幽):育(觉)保(幽):育(觉)阴入对转阴入对转 死(脂):殪(质)死(脂):殪(质)阴入对转阴入对转 宽(元):阔(月)宽(元):阔(月)阳入对转阳入对转 侮(侯):辱(屋)侮(侯):辱(屋)阴入对转阴入对转 商(阳):贾(魚)商(阳):贾(魚)阴阳

24、对转阴阳对转 迎(阳):逆(铎)迎(阳):逆(铎)阴入对转阴入对转旁转旁转 相邻两横排的主要元音的发音部位接近,相邻两横排的主要元音的发音部位接近,因此而发生的语音转化叫做旁转。因此而发生的语音转化叫做旁转。例如:例如:头(侯):题(支)头(侯):题(支)旁转旁转 杀(职):戮(觉)杀(职):戮(觉)旁转旁转 回(微):还(元)回(微):还(元)旁对转旁对转三、古音学家对上古声母的研究三、古音学家对上古声母的研究 纠正清儒忽视上古声母研究、在上古声母纠正清儒忽视上古声母研究、在上古声母研究中作出贡献者,当首推钱大昕,其次研究中作出贡献者,当首推钱大昕,其次是章太炎和曾运乾。是章太炎和曾运乾。(

25、一)钱大昕(一)钱大昕(1782-18401782-1840)钱大昕,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钱大昕,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他的音韵学成果散见于他的音韵学成果散见于潜研堂文集潜研堂文集、十驾斋养新录十驾斋养新录中。他对上古声母研究中。他对上古声母研究的贡献有:的贡献有:1 1、古无轻唇音、古无轻唇音 十驾斋养新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卷五:“凡轻唇之音,凡轻唇之音,古皆为重唇。古皆为重唇。”用现代汉语语音对照,即上古没有用现代汉语语音对照,即上古没有f f声母。声母。上古上古“非、敷、奉、微非、敷、奉、微”在汉魏以前都读在汉魏以前都读重唇音重唇音“帮、滂、並、明帮、滂、並、明”,轻唇

26、音产生,轻唇音产生于六朝以后。于六朝以后。异文异文 伏羲即庖羲;伏羲即庖羲;士鲂即士彭;士鲂即士彭;附娄即部娄;附娄即部娄;汶山即岷山;汶山即岷山;望诸即孟诸;望诸即孟诸;负尾即陪尾;负尾即陪尾;方羊即旁羊;方羊即旁羊;封域即邦域。封域即邦域。畐:今读畐:今读ff ;bb 。上古为滂纽职韵。上古为滂纽职韵。以以“畐畐”为声符的字有两组:为声符的字有两组:富、福、副、幅、辐、匐富、福、副、幅、辐、匐 逼、偪、堛逼、偪、堛2 2、古无舌上音。、古无舌上音。钱大昕在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十驾斋养新录舌音类隔之说不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可信里说:里说:“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澄三

27、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也。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也。”用现代汉语语音对照,即用现代汉语语音对照,即zhzh、chch、shsh、j j、q q、x x,这类字母上古读,这类字母上古读d d、t t等。等。台,上古属于透纽之部。以台为声符的字今读为:台,上古属于透纽之部。以台为声符的字今读为:d dii:怠、殆、迨、紿:怠、殆、迨、紿 t ti i:苔、胎、骀苔、胎、骀 zhzh:治治 chch:笞、齝笞、齝 chch:眙:眙 shsh:齝齝 shsh:始始 yy:怡、饴怡、饴 这是因为这是因为“古无舌上音古无舌上音”。在上古汉语中,这

28、些。在上古汉语中,这些分别属于透、喻、定、书等字母。分别属于透、喻、定、书等字母。j j、q q、x x由中古由中古“见见”组和组和“精精”组字分化而来。组字分化而来。古音:古音:读读“直直”如如“特特”,读读“竹竹”如如“笃笃”,读读“陈陈”如如“田田”。形声字:形声字:店店(端(端d d)、)、占占(知(知zhzh)笃笃(端(端d d)、)、竹竹(知(知zhzh)方言:方言:车、砧、株、翟、查、竹、挺、嘴、醉车、砧、株、翟、查、竹、挺、嘴、醉3 3、古人多舌音、古人多舌音“古人多舌音(即古人多舌音(即d d、t t、n n),后代多变为),后代多变为齿音(即齿音(即zhzh、chch、sh

29、sh),不独知彻澄三母),不独知彻澄三母为然也。为然也。”4 4、影、喻、晓、匣四母双声。、影、喻、晓、匣四母双声。“凡影母之字凡影母之字,引而长之引而长之,即为喻母即为喻母;晓母之字晓母之字,引引长之,稍浊即为匣母;匣母三四等字,轻读亦有长之,稍浊即为匣母;匣母三四等字,轻读亦有似喻母。似喻母。”偎依(影)偎依(影)、恩爱(影)、恩爱(影)昏晓、显赫(晓)昏晓、显赫(晓)忧(影)郁(喻)忧(影)郁(喻)贺(匣)喜(晓)贺(匣)喜(晓)恩(影)惠(匣)恩(影)惠(匣)(二)章炳麟(二)章炳麟(1869-1936)章炳麟是第一位全面考查上古声纽系统的章炳麟是第一位全面考查上古声纽系统的学者,他提

30、出学者,他提出“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国故论衡国故论衡上卷上卷 :“古音有舌头泥纽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别支则舌上有娘纽其后别支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于古皆泥纽也。”这就是说这就是说,上古声母无上古声母无“娘娘”、“日日”,舌舌上上“娘娘”、半齿、半齿“日日”都读为舌头音都读为舌头音“泥泥”。如如“涅涅”从日得声。从日得声。人、热、肉、惹、粘人、热、肉、惹、粘(二)黄侃(二)黄侃(1886-1935)黄侃提出黄侃提出“照系二等归精系、照系三等归知系照系二等归精系、照系三等归知系”的主张。的主张。中古音照系二等字在上古音中属于精系;中古音中古音

31、照系二等字在上古音中属于精系;中古音照系三等字在上古音中属于知系。照系三等字在上古音中属于知系。则,中古是精母字,而侧、测、厕都是中古照系则,中古是精母字,而侧、测、厕都是中古照系二等字。二等字。且,中古清母字,而组、粗、徂是中古精系字,且,中古清母字,而组、粗、徂是中古精系字,阻、俎、沮是中古照系二等字。阻、俎、沮是中古照系二等字。以上材料同一谐声偏旁分属精系和照系两类声母。以上材料同一谐声偏旁分属精系和照系两类声母。黄侃古音黄侃古音1919纽纽喉音喉音牙音牙音舌音舌音齿音齿音唇音唇音影(喻于)影(喻于)见见端(知照)端(知照)精(庄)精(庄)帮(非)帮(非)晓晓溪溪透(彻穿审)透(彻穿审)

32、清(初)清(初)滂(敷)滂(敷)匣匣定定从(床)从(床)并(奉)并(奉)疑疑泥(娘日)泥(娘日)心(山邪)心(山邪)明(微)明(微)来来曾运乾(1884-1945)曾运乾对上古声母研究的贡献是提出曾运乾对上古声母研究的贡献是提出“喻三归匣,喻三归匣,喻四归定喻四归定”说。说。就是说,中古的喻母三等字(于母)上古隶属于就是说,中古的喻母三等字(于母)上古隶属于匣纽;喻母四等字上古隶属于定纽。匣纽;喻母四等字上古隶属于定纽。喻三归匣例喻三归匣例 古读古读“营营”为为“环环”。韩非子韩非子:“自营为私。自营为私。”说文说文引作引作:“:“自环(匣自环(匣h h)为私。)为私。”营:喻三(于母);环:匣(营:喻三(于母);环:匣(h h)古读古读“于于”为为“乎乎”。论语论语:“孝乎为孝。孝乎为孝。”释文释文:“孝于为孝。孝于为孝。”论语论语:“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乎:匣(乎:匣(h h);于:喻三(于母)。);于:喻三(于母)。喻四归定例:喻四归定例:由由(喻四)、(喻四)、迪迪(定(定d d)炎炎(喻四)、(喻四)、谈谈(定(定t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汉语史》第六讲讲义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