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课件第七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11694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2.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七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七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七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七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七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石敏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 土地资产化与城市化 产业-人口-土地联动发展的城市化 新型城镇化 城市化的生态效应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城市?城市=城+市 城:城堡,城郭,城邑,防卫性的城墙为标志 市:集市,商品交换的场所 前工业化城市:城市的起源 农业经济,贸易城市 工业化城市:城市的发展 制造业经济,工商业城市 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步 后工业化城市 服务业经济工业化时代城市的形成工业化时代城市的形成城市的形成 工业化:工业企业(可移动)空间集聚工业企业集聚:劳动力流动和人口集聚 工业企业集聚:

2、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人口集聚: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产业发展:劳动力流动和人口集聚 城市在哪里形成?市场潜力:市场潜力决定制造业企业的区位 市场潜力越大,对企业的吸引力越强,吸引的企业数量越多 城市规模 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和人口集聚带动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规模越大,市场潜力增大,对工业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向心力和离心力的相对强度城市形成的动力城市形成的动力 向心力(集聚力)规模经济:降低平均生产成本 市场需求:市场外生(杜能模型),市场内生(NEG)空间外部性:共享、匹配、学习 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就业机会 企业和消费者的交流互动:空间上彼此接近 空间竞争:企业和消费者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空间集

3、聚 购物模型,送货模型,搜寻模型 离心力 运输成本:中间产品的运输成本,商品的运输成本 地租和生产成本 通勤成本和生活成本城市的形成城市的形成 城市的形成 制造业集聚和工业劳动力流动形成了城市 新城市如何形成:制造业向外迁移 城市规模和城市间距离:离心力和向心力的相对强度 市场潜力 经济演化过程:市场潜力与经济区位的相互作用 市场潜力决定经济活动的区位,区位变化重绘市场潜力 集聚阴影(agglomeration Shadow)锁定城市区域 港口、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城市的形成城市的形成 市场潜力函数 什么是市场潜力?随着与城市距离的增加,市场潜力开始是下降的,后来又变成上升 离城市较近的区域有较

4、大吸引力,离城市较远的地方由于距离使得厂商之间的竞争减弱,导致市场潜力回升 人口规模增大使得市场潜力曲线上移。如果中心城市以外区域的市场潜力达到与中心城市同样值时,制造业厂商就有可能打破单中心结构,迁出中心城市 制造业的临界距离:市场潜力达到与中心城市同样值的区域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lhlkXkkXhhkTkWnhjTEj111)1(),()(,)()jkjkkMY g D城市的形成城市的形成 集聚阴影(agglomeration Shadow)中心城市到临界距离之间的范围 锁定城市区域:集聚阴影内不能形成新城市 集聚阴影大小决定城市锁定效应的范围 新的城市在集聚阴影之外的区域形成 集聚阴影的

5、空间大小与产业对应 如果产品多样化程度更高,而且/或者运费很低,阴影范围会更大 市场规模扩大会改变市场潜力函数的分布 集聚阴影之外,在市场潜力凸起的区位形成新的城市 灯下黑现象 离城市较近地方,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现象 空间作用减弱的区域,市场潜力不够高城市的形成城市的形成 First nature and second nature First nature:先天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分布,交通条件 Second nature:后天的,形成集聚的历史和前后向联系的循环累积作用 空间经济学假设空间是同质的,强调了second nature的作用 港口、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 交通枢纽的催化作用(Cat

6、alytic role):一个拥有良好条件的港口或交通枢纽使得这些地方比它的周围更具形成中心的优势。当新的中心建立起来后,就会通过自我强化的过程来达到一定的规模。此时最初的自然优势与持续自我强化的集聚优势相比,已经微不足道了。自然地理优势在形成经济地理中起到了催化作用,空间经济的自组织特性使得自然地理优势起到了作用。交通枢纽对市场潜力曲线的影响 上海,纽约,东京城市形成的经济学机制城市形成的经济学机制 向心力(集聚力)规模经济:降低平均生产成本 市场需求:市场外生(杜能模型),市场内生(NEG)空间外部性:共享、匹配、学习 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就业机会 企业和消费者的交流互动:空间上彼此接近

7、空间竞争:企业和消费者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空间集聚 购物模型,送货模型,搜寻模型 离心力 运输成本:中间产品的运输成本,商品的运输成本 地租和生产成本 通勤成本和生活成本什么是城市化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以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 产业集聚促进城市发展 地方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 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 城市化可以实现生产的集聚经济、要素流动和运输成本的降低、服务业效率的提升 城市发展过度的负效应 城市病:拥堵、环境污染 乡村的萎缩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 城市人口比重

8、不断提升 2019年,按常住人口统计的城市化率为60.6%。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 2013年,全国城区面积18.3416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7855万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7108万平方公里 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3.1766万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长29.9%。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总人口38866万人,比2005年增长7.1%。城市化的演进城市化的演进 城市化三阶段 城市化初期:城市人口比例低于25%城市化中期:城市化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迅速,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化后期:城市人口比例达到70%,城市化减缓,三产占比上升,逆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的S型曲线 城市化水平

9、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镇化相辅相成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在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城镇化往往是工业化带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的土地和廉价劳动力属于广布要素,企业在哪里,城市就在哪里发育成长。制造业发展会增加就业岗位,带动人口集聚和服务业发展。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城镇化将成为推动工业化的力量。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会挑剔城市品质,企业家会用脚投票,选择在具有良好投资环境的城市投资,城市品质将决定高端企业的投资规模和质量。此时要通过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改善城市公共服务,吸引企业投资和人才集聚,促进工业化向高端纵深推进。城市化模式城市化模式 工业

10、化驱动的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制造业带动城市发展,城市发展也会促进工业化向纵深发展 土地城镇化 以地谋发展: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融资收入 亨利乔治定理:级差地租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产业-人口-土地联动发展的城市化 通过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岗位,带动人口集聚和服务业发展土地城镇土地城镇化化“以地谋发展”的土地城镇化模式与土地财政利益驱动 土地开发规模扩大土地财政土地融资-土地资产化 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 2000-2014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2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4.98万平方公里,年均增长5.45%,远高于城镇人口年均增速(3.32%)。产业-人口-土地联动发展的可持续城镇化:链条断裂

11、0%2%4%6%8%1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建成区面积及增长情况(单位:平方公里)北京七环北京七环土地开发与城市发展土地开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不同开发阶段(不同开发阶段不同的利益主体收入)不同的利益主体收入)土地一级市场:地方政府和被征地拆迁家庭 土地出让和土地融资收入: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征地拆迁补偿:个人消费或投资土地二级市场:房地产开发商 房地产开发商:建筑业投入和收益,带动上下游产业土地三级市场:居民家庭或集团房地产增值:个人或集团消费或投

12、资 地方政府:巨额土地收入土地收入:包括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融资收入(土地抵押贷款收入以及城投债)土地出让收入:2000-2014年,地方政府共获得24.17万亿元,平均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2.41%,2010年占比最高,达到67.62%。土地融资收入:2014年,84个重点城市新增土地抵押贷款1.73万亿元。2009-2014年,84个重点城市土地抵押贷款总额9.51万亿元。0%20%40%60%80%02468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占比土地出让收入及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情况(单位:万亿元)84个重点城

13、市土地抵押金额情况0246810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土地抵押贷款总额土地抵押贷款额净额万亿土地开发土地开发与与城市城市发展发展 土地收入的用途: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土地出让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征地拆迁补偿,转移给土地开发前的产权所有者。扣除土地开发成本后,2008-2014年土地出让纯收益用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资总计达2.7万亿,占土地出让纯收益的55.17%。形成了“吃饭靠财政,建设靠土地”的格局。地方政府“以小财政撬动大城建”的城镇化融资模式极大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19891991

14、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及地方财政收支缺口情况(单位:亿元)土地出让收入中土地开发支出与城市建设支出情况(单位:亿元)0%50%100%0500010000200820092010201120122014土地开发性支出土地开发与土地开发与城市发展城市发展0%20%40%60%80%100%010000200003000040000200820092010201120122014补偿性成本性支出占土地出让支出比土地征收面积情况(单位:万公顷)补偿性支出及占比情况(单位:亿元)01000002000003000

15、00400000500000600000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居民家庭:征地拆迁补偿征地拆迁规模越来越大,经历征地拆迁的家庭获得数额不菲的征地拆迁补偿。2004-2013年,我国累计土地征收面积达到389万公顷,其中农用地291万公顷,占74.76%;在有承包地或曾经承包过土地的家庭中,14%的家庭承包地被征用过,6.3%的家庭房屋经历了拆迁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土地补偿性成本占土地出让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2014年达到82.4%。经历过拆迁的家庭总资产中位数为54.7万元,是未经历拆迁家庭的1.8倍(

16、西南财经大学调查数据)。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开发的关联效应土地征收面积情况(单位:万公顷)土地开发与土地开发与城市发展城市发展48%50%52%54%56%58%60%62%64%05101520253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资产总额房地产房地产资产及其占比情况(单位:万亿元)居民家庭:房地产增值收益 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资产增值的影响:城市化的溢出效应 随着房价上涨,房地产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高 2004年以来,房地产资产占居民总资产的比重超过50%,占非金融资产的比重超过80%。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土地出让金

17、收入大部分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直接作用于固定资产形成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对于资本、人才的吸引力:间接作用于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城市城市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设施的设施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 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利用253个城市1999-2012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开发影响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中介效应。土地开发能够积极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土地融资的作用大于土地出让金收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显著推动了城市经济增长;在土地开发影响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挥着显著的中介效应。城市城市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设施的设施的直接和间接效应:估计结果直接和间接效

18、应:估计结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影响 土地资产化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 地方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融资,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中介效应(1:3.09),对城市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城市基础设施的中介效应为部分中介,但是最重要的中介变量。土地收入对建成区GDP通过产业集聚和常住人口变动的间接效应(2.74)远高于直接的投资拉动效应(0.35)产业集聚的间接效应(1.78)大于人口集聚的间接效应(0.96)不同时期产业集聚和常住人口变动对建成区GDP的作用效果不同。新型城镇化和新常态背景下,土地收入(出让和融资)的可持续性。PPP?土地资

19、产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 经济越发达、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土地资产化收益越高。不同发展水平城市土地资产化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同。土地资产化在空间经济演化中起到了集聚力的作用,会加剧空间经济差异。城市蔓延城市蔓延 城市蔓延(Urban Sprawl):城市的无序扩展与蔓延 城市蔓延指城市面积超出人口需要的过度扩张,原先位于中心城区的大量人口和经济活动扩散到城郊或卫星城,土地利用强度下降,人口密度降低,城市形态变得分散、多中心化(Glaeser and Khan,2004)。有的学者主要依据人口密度下降来判断城市蔓延,把低密度人口比重提高、低密度人口居住面积比例上升作为识别城市蔓延

20、的指标。城市蔓延的动因 城市蔓延的动力在西方国家主要是市场引导的,在我国则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兰肖雄等,2012)。土地财政激励了地方政府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是国内城市低密度扩张、城市产业结构虚高的重要原因(郭志勇和顾乃华,2013)中国的城市蔓延 2001年至2007年间,地级以上城市的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增长70.1%,但人口增长只有30%。2000年至2009年间,人口大于50万的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为7.01%,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为5.83%,城市人口密度年均下降1.11%(王雷等,2012)。产业产业-人口人口-土地联动发展土地联动发展 产业-人口-土地联动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发展先导 土地

21、城镇化的反思 当土地开发不能吸引人口集聚和企业投资时,土地-人口-产业的联动发展就会出现链条断裂,形成鬼城、睡城 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和土地开发,城市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新城新区开发 土地开发要吸引企业投资和人口集聚:区位条件的重要性 产业发展也要带动人口集聚:区位条件的重要性 新城和旧城的关系:距离不能太远,旧城有外溢的需求 旧城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对基于传统粗放的土地城镇化模式的反思 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 按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58.5%,按

22、户籍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42.4%。人户分离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2.34亿人,被统计为城镇人口,却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进程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两者的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 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两者的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重点:解决“三个1亿人”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针对“人户分离”2亿多流动人口。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善进

23、城农民工居住条件。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促进产业转移,创造就业岗位。东部地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 接纳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中西部地区:创造就业岗位 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关键是承接产业转移,创造就业岗位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的生态效应土地资源详查 2008年,全国耕地面积18.26亿亩,当年新增耕地面积-28.9606万亩 2008年年内耕地减少417.0187万亩,其中建设占用287.3522万亩,占68.9%当年新增耕地面积:新疆155061亩,内蒙古14449亩,黑龙江-123661亩,山

24、东123667亩,四川-40837亩21世纪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呈现出北增南减、总量微减的格局,其中西北干旱区耕地面积扩张尤其迅速 2000年前,新增耕地面积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地下水灌溉)2000-2005年,全国新增耕地的46.11%都集中分布在西北干旱区 绿洲面积呈扩张趋势,如新疆策勒绿洲、塔里木流域、玛纳斯河流域,甘肃的黑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西北干旱区在全国农业区域分工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2012年新疆棉花产量达32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半壁江山 2010年甘肃张掖生产的杂交玉米种子4.17亿千克,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42%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的生态效应

25、 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 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 种植业不断扩张直接引起水资源消耗的增加,导致尾闾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干枯,地表植被枯死,土地沙漠化。大规模耕地扩张和绿洲化给生态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节水农业为耕地开垦提供了水源,导致绿洲扩张 大规模的耕地开垦使得绿洲-荒漠过渡带被耕地所替代,逐渐失去作为绿洲生态系统缓冲带的生态意义 生态风险加剧:中亚的黑风暴 西北干旱区地处我国上风向地区,是国土安全的生态屏障 西北干旱区的生态风险也意味着下风向地区的生态风险小结小结 城市是人口和经济的空间集聚的载体,城市发展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化,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社会结构变化,并且也将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最重要的社会结构变化。制造业快速发展和空间集聚带动了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往往和工业化同步进行。城市形成的动力机制往往从制造业空间集聚的经济学机制寻求答案 土地城镇化模式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性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来源通过土地开发得以解决。土地城镇化模式对于城市蔓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鼓励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目的是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需要高度关注城市化的生态效应,特别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系统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区域经济学-课件第七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