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21 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命题趋势 1.经济体制改革: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017 江苏单科 , T1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把中国经济的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解读我国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 2.从纵向的角度梳理近代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实现民族富强道路上经历的曲折 , 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 是 实现民族富强的根本。 (2015 江苏单科 ,
2、T13)改革开放的背景 (2014 江苏单科 , T10)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 (2013 江苏单科 , T12)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考点一 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点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背景:粉碎 “ 四人帮 ” 后 , 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 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 3.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
3、的重大转折 , 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2)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 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构图解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知识点二 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 (1)背景: 人民公社体制 的弊端 , 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内容? 经济体制:实行以 家庭 承包经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管理体制:撤销 人民公社 和生产大队 , 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3)意义? 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 ,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2.城市改革 (1)背景:高度集
4、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 挫伤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 (2)中心环节:增强 企业活力 , 把企业搞活。 (3)主要内容? 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 , 简政放权 , 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所有制:变单一公有制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意义:增强了企业活力 , 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深化 理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广、推动。 (2)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 (3)从农村起步 , 迅速向城市推进。 (4)家庭
5、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过程 (1)解放思想: 1992 年初 , 邓小平发表 “ 南方谈话 ” ,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 市场经济 。 (2)明确目标: 1992 年 10 月 ,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3)确立框架: 1993 年 ,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完善理论: 1997 年 , 中共十五大提出以 公有制 为主体 , 多种所
6、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初步建立:到 21 世纪初 ,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 立。 2.意义:创造经济增长的新奇迹 , 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构图解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考法 1 新时期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典例 (2017 江苏单科 , 13)1981 年底 , 经过调查研究 , 国家相关部门认为 , 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 , 二是产品质量低 , 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 ,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 , 其中包括 ( )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解析 材料中 “ 外贸垄断体制 , 产品质 量低 , 出口亏损 ” 现象的出现 , 主要与当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有关 , 企业没有自主权 , 因此可以扩大企业 的自主权 , B 项正确;股份制是 1992年之后企业改革措施 , A 项错误;中国 1986 年才提出 “ 复关 ” , C 项错误;经济特区此时已经设立 , D 项错误。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答案 B 【方法突破】 明考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抓关键 “ 外贸垄断体制 , 产品质量低 , 出口亏损 ” 定方法 信息解读型试题: (1)根据设问多角度 , 多层次解读史料 , 提取历史有效信息;(2
8、)对有效信息进行整理 , 对比 , 联系和比较; (3)依托教材相关知识把图像信息与历史事实相结合 。 【史论链接】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似之处 1.都扩大了经营自主权。 2.都克服了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 ,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都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 极大的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 促进了经济发展。 考法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典例 (2013 江苏单科 , 12)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 甲线段 ” 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 , 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 ) A.社会主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
9、.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 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解析 1992 年 , 南方谈话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之后我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促进了 1990 1995 年经济高速增长 , 故 C 项正确; 1978 年前 , 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 故 A 不符合题意;新时期 ,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 , 故 B 错误; D 是国际形势 , 不属于经济理论 , 错误。 答案 C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方法突破】 明考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抓关键 从材料中可看出甲段时间是 1990 1995 年 , 该时期我国的经济理论是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后 , 十
10、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强调计划与市场都是 发展经济的手段。 定方法 数据型试题解题的注意事项: (1)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语言 , 包括名称和出处。 (2)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表格数据图 , 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 (3)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 (升降 )。 (4)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则: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史论链接】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质的区别 项目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 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 市场调节资 源的配置 积极作用 有
11、利于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发展经济 提高资源使用率 , 促进经济发展 消极作用 权力高度集中 , 后期束缚生产力发展 存在一定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 , 导致经济危机 认识 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 考法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 史料研读 史料一 1998 年 , 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 “ 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 , 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 ? 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 , 吃饭问题成 为最紧迫的大事 , 不改造已经没有出路了。 ” 史料二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
12、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 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 , 打破了我 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 ,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1983 年 ) 史料三 到 1979 年 , 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贫困的省份 , 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 “ 生产责任制 ” 的某些尝试。 ? 到 1983 年底 , 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 迹 , 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史料一中 “ 二亿五千
13、万人吃不饱肚子 ” 强调了农村改革的迫切性 , 也说明了农村改革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 2.史料二中 “ 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 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 说明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促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3.史料三中 “ 某些尝试 ” 主要指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 集体农业的痕迹 ” 指人民公社下的集体生产。 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提示: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 , 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 , 生产资
14、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 2.结合所学知识 , 指出史料三中率先 “ 尝试 ” 变革的 “ 中国最贫困的省份 ” 有哪些?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提示: 安徽、四川。 针对当时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史论归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 1.原因 (1)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 , 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2.特点 (1)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 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 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