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和余数的含义,并能根据直观图正确列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2、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受有余数除法的产生;让学生思考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会正确表达有余数除法的算式。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糖果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激趣导入谈话:你们和糖果谁厉害?糖果宝宝要挑战大家!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按照要求分一分、列出算式。二、 探索新知1、 师:大家打败了糖果宝宝,它们可伤心了,搬来了
2、救兵,大家数数现在有多少颗糖果?2、 学生齐读题目,明确要求。3、 根据合作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初步感受余数。4、 小组汇报,上台展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其他同学互相补充、质疑。5、 教师归纳小结。课件展示动态分的过程,学生一齐用语言表达:7颗糖果,每2颗摆一盘,可以摆3盘,剩余1颗。师:今天的平均分有了什么新的情况出现?为什么会有剩余?剩余几颗?教师讲解“1”的名称为余数,并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6、 教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下这两次平均分。引领学生回顾前后两次平均分,通过课件展示,对比异同。7、 根据回顾、对比,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尝试自主列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8、 展示
3、学生的列式,先找出典型错误展示,最后教师讲解规范书写格式,并提醒单位的书写。9、 学生自主检查原有算式,并更正错误之处。三、 练习巩固1、 游戏我最棒根据台上学生的表演,说出相对应的算式。2、 书写练习(1)、18颗巧克力,每3颗装一袋,可以装( )袋。算式:(2)、18颗巧克力,每5颗装一袋,可以装( )袋,算式:(3)、还可以怎样包装?学生自由设计,先圈一圈,再列出算式。3、 能力拓展你能把身边的物品平均分一分,并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吗?四、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在教学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自我探究、学具实际操作、动态直观展示、自主思考、游戏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已有知识建立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课堂中,由于缺乏激励性语言,导致评价过于枯燥,需努力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