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上期历史半期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小题20分,每小题有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的字母代码选出来,填写在选择题答题卡上)1.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右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是: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东虎门人物:林则徐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A.虎门销烟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邓世昌壮烈殉国 D.义和团爱国运动 2.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A英国 B俄国 C
2、法国 D日本3.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主要体现在: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领土与主权进一步丧失 D.资源进一步被掠夺4.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突出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哪一社会矛盾的激化: A. 民族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B. 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C. 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的矛盾 D.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劳动群众的矛盾5.曾国藩等人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为此,我们把他们称为:A.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 B.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洋务派C.兴办企业的民族资本家 D.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派6.“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
3、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 邓世昌7.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帝国主义时代经济侵略的特点的是: A.割台湾全岛给日本 B.增开四个通商口岸 C.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8.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9.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我们可以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
4、对下列图示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 A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1.下列有关孙中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B.领导并成功发动了镇南关起义C.组织成立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思想 12.1912年,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这意味着中国: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13.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
5、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A. B. C. D.14.为讨伐袁世凯的复辟活动,维护共和制度的历史事件是:A.黄花岗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战争15.下面连线两端的内容完全没有关系的一项是:A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B.戊戌变法-马克思主义C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思想大解放16.如图是1920年的一幅漫画,画中妇女所靠的刻有“三从四德”的石柱摇摇欲坠,反映了封建道德思想已经动摇。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一大”召开的影响 B.五四运动初
6、步胜利的影响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十月革命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17.下列有关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导火线是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B.最能反映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废除二十一条”C.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取得彻底胜利的决定因素是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18.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19.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一大(1921) B.遵义会议
7、(1935) C.中共七大 (1945) D.井冈山会师(1928)20.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开天辟地的大事 B.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D.伟大的历史转折二.材料解析题21.(10分)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古老的封建社会在西方列强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有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材料中“这场战争”是指近代史上哪一战争?为什么说“这场战争”
8、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2分)材料二: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做国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法】维克多.雨果(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列强哪次侵华战争期间?(2分)材料三: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895年)纽约时报(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作上述评论的?(1分)该事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
9、响?(2分)材料四:“第六款 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第七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4)材料四的内容来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并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2分)(5)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英勇抗争,请写出一位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志士和他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22.(10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1)洋务派为什么要创
10、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这些企业?此类企业的创办在当时起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材料二: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2)材料二中的“改良”和“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意义)分别是什么?(4分)材料三:.追根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
11、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3)当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概括说出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2分)材料四: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
12、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四版)(4)请写出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运动中心的变化。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分)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CCBDDA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DCBDDBAA二、 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21.(10分)(1)战争:鸦片战争(1分);理由:英国人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分)(2)事件:火烧圆明园(1分);期间: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
13、(3)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分)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分)(4)条约:辛丑条约;(1分)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分)(5)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大战;左宗棠-收复新疆;洪秀全、李秀成-抗击洋枪队.(2分).22.(10分)(1)目的:实现“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标;(1分)积极作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任列一点即可得1分)(2)改良事件:戊戌变法; (1分) 革命事件:辛亥革命;(1分)改良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1分)革命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思想解放)(以上四点,任列一点即可得1分) (3)运动:新文化运动;作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思想近代化.(4)变化:由北京转到上海;理由: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